「流浪行星」光臨太陽系,之前幾乎被人類遺忘,或許預示地球未來

2020-09-05 天下小梁

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流浪行星」,它們與地球最大的區別就是:流浪行星沒有一個類似太陽的恆星繞之旋轉,這樣的星球也許在宇宙中多達數千億顆。

科學家在搜尋銀河系中心時,就發現了大約10顆質量與木星相仿的流浪行星,但它們距離太陽系太過遙遠,還無法預測流浪行星接下來的行徑,但並不排除流浪行星的目的地會是太陽系的可能。

行星為何會流浪?

科學家認為,行星不可能從開始就處於流浪的狀態,它們最開始也一定存在於一個恆星系統中,就像太陽系和地球的關係一樣,但後來這個恆星系統遭遇了某些變故。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遇到了其它質量更大的恆星或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其中有些行星被拉扯出來,脫離了原恆星系統,這才致使其成為在宇宙中四處飄蕩的「流浪行星」。

也有另一種可能性:流浪行星或許是氣體與塵埃雲混合形成的,更類似恆星的生長方式。但一團氣體或塵埃雲在塌陷的過程中,只可能形成一顆行星,而不會是恆星,因為這團塵埃雲在演變的過程中不可能產生等離子體,也不會產生核聚變。這種類型的流浪行星與普通行星有很大差別,體積也會更小,更難以被探測器發現。

尋找流浪行星

尋找流浪行星的過程也並不輕鬆,因為這些飄蕩的星球早已脫離原來的恆星系統,又不像恆星那樣會發光發熱,紅外望遠鏡根本檢測不到它們的存在。所以科學家只能用引力透鏡的形式尋找它們的蹤跡,引力透鏡是一種觀察效應,因為哪怕一顆行星的體積很小,其質量也會扭曲宇宙的時空結構,尤其是在非常大的物體(例如黑洞或整個星系)周圍,即使是孤立的行星也測到時空的翹曲度,稱為微透鏡。

所以在尋找流浪行星的過程中,如果行星的位置距離它旁邊的恆星、或更大體積的天體位置重合,那麼恆星的光將在繞過行星時,在時空裡發生彎曲。明顯表現在行星就像一個放大鏡一樣,放大了背景恆星所發出的光,當恆星和行星完全重合時,天文學家將其視為恆星亮度的峰值。科學家根據這種亮度的變化,可用於計算流浪行星的質量和它的行徑線索。

由於這些流浪行星缺少熱量的來源,這些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小,但這並不代表沒有更極端的情況:流浪行星雖然遠離恆星,但如果這顆行星在流浪之前就已經滿足生命誕生的一切條件,那麼該行星上的溫室效應反而能很好地保留住星球內部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從而孵化出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

科學家還猜測,流浪行星可能預示著地球未來的結局之一。因為數億年以後,仙女星系會與銀河系碰撞在一起,屆時兩個星系的天體會交織在一起,其中不乏引力更大的恆星。而如果另一個恆星系統與太陽系的運行軌道重複,那麼地球也許會成為其中的「受害者」被拉扯出去,最終也變成一顆流浪行星。而這樣的結局,也是人類最不願意看到的,無論那時人類還是否存在於世。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各方拍案叫絕的電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流浪地球的基本劇情。背景就是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急劇膨脹之後,人類為了自救,必須逃離太陽系。因此在地球的表面上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2015-10-23 09:36: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在《自然》科學期刊發布最新天文圖像,顯示在距離地球570光年的處女座星團中,有行星碎片在一顆白矮星約83.7萬公裡的軌道上運行。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我們印象中的行星應該是環繞太陽這些巨大的恆星公轉,就像我們地球365天就環繞太陽一圈,年復一年,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當《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上映以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可能出現的場景,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也有一些朋友認為,這終究只是電影,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科學家的發現,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在我們銀河系內到處流浪的行星數量可能達到數十億顆甚至多達幾萬億個。也就是說,「流浪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既然有這麼多流浪行星,我們人類現在已經發現了它們嗎?,流浪行星這一幕,目前並不會出現在我們太陽系。
  • 銀河系的「流浪行星」:磁場是地球400萬倍,正向太陽系高速移動
    銀河系的「流浪行星」:磁場是地球400萬倍,正向太陽系高速移動在宇宙當中,絕大多數的行星,自從誕生的一刻開始,通常就會圍繞著所在星系的恆星,開始不停地旋轉。而就在我們銀河系當中,也存在著一些「流浪行星」,其中就有這麼一顆,正在不斷地向我們的太陽系運動。這顆行星被編號為「SIMP J01365663+0933473」,是一顆質量非常大的巨行星,大概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行星木星的12倍左右——但是它的直徑卻只有木星的1.2倍,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結實」的傢伙。
  • 流浪的行星進入太陽系會怎樣?
    如果一顆行星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那麼它會被認為是一顆流浪的行星。它們不受任何恆星宿主的約束,其中一顆已經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被發現,它距離我們僅僅20光年,並且以每秒數百公裡的速度移動。我們稱它為太陽系的「入侵者」。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7000倍,擁有強大的磁場。如果它闖入我們太陽系,事情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如果我們不幸與這個巨大的外星物體發生碰撞,地球將會被徹底摧毀。如果沒有發生碰撞,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的軌道將會被擾亂。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大膽推測:宇宙中可能遍布著流浪的行星
    通常來說,我們習慣於將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區域稱作太空。顧名思義,太空的意思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或者說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宇宙空間,屬於高度真空的狀態。長期以來,科學家也相信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區域幾乎就是真空,什麼也沒有。
  • 在太陽死亡後,太陽系能否倖存?人類到時候是否得去宇宙中流浪?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我們的太陽距離死亡還有很長的時間,大概還有50億年左右,但太陽總有一天會死後,那麼我們的太陽系屆時能否倖存?問題在太陽死亡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衰老的太陽本身。
  • 《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流浪地球》2019年中國上映的《流浪地球》被國人傳為神作,劉慈欣對未來世界的遐想有著獨特的見解,人類面臨即將毀滅的太陽系故事發生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在急速膨脹並且衰老,人類的科學家提出了「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如此奇思妙想的做法,或許真有這麼一天,人類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吧。
  • 行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提到行星,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地球。作為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員,地球渺小又偉大,看起來不起眼的它,卻因為存在著生命,成為了宇宙中最特別的存在。而且考慮到「行星之家」的分布或許是非常廣泛的,更是猜想銀河系中流浪行星的數量,或許是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2倍以上。
  • 太陽要爆炸 人類帶著地球到宇宙去流浪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於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第7期,並在當年斬獲科幻小說銀河獎特等獎。《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傾盡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進器,希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星系家園。作為科學解碼的粉絲,應該有不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故事波瀾壯闊,場景宏大,試問:還有比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更巨大的工程嗎?今天,電影《流浪地球》公布了首支概念片。
  • 流浪恆星正狂奔而來,攪亂太陽系並威脅地球
    格利瑟710距離地球約63光年,看起來它足夠遙遠,但這顆流浪的恆星正以約14.9千米/秒的速度向我們飛奔而來,預計在128萬年後與太陽系相遇!科學家們利用天文望遠鏡對數千顆恆星進行測量,預計在未來1500萬年裡大約有694顆恆星會運行到距離太陽15光年以內,其中有26顆會距離我們3光年、有7顆更接近到1.6光年以內。
  • 「三體星系」才是人類的新家園?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按照《流浪地球》中的設定,因為半人馬座的三顆恆星中,都不曾有各自的行星,所以當地球進入比鄰星的範圍後,會在宜居帶的軌道上穩定下來,將比鄰星當做第二個太陽。
  • 行星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地球。作為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員,地球渺小又偉大,看起來不起眼的它,卻因為存在著生命,成為了宇宙中最特別的存在。我們都知道,行星無論是氣態行星還是巖石行星等,都是圍繞著所在的恆星系統中,中心的主星(恆星)運行,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宇宙中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循規蹈矩,也有一些行星不按照常理出牌。
  • 超1000億顆「流浪行星」在銀河系內遊蕩,其上或隱藏著生命體
    什麼是「流浪行星」?提到行星,它絕對是宇宙中人類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天體之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就是浩瀚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顆,雖然地球渺小不及一粒塵埃,但是地球確實非常特別的,因為一直到今天,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的其它已知行星上,都不曾發現過生命的蹤跡。
  • 我們不僅可以流浪地球,還能流浪太陽系
    危險的太陽系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大質量黑洞)旋轉,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者,在宏觀尺度上遵循著萬有引力定律。就拿銀河系來說其中的繁星眾多,別看我們的太陽系看似很穩定,那是因為在宇宙的宏觀尺度上人類的文明的時間也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況且不少科學家認為隕石的撞擊至少使地球生物大滅絕過一次)。
  • 費勁地自焚讓地球流浪,還不如乘太陽系分娩而離開太陽系
    《流浪地球》中說,要讓地球通過自焚來離開太陽系,去找更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然而,這些叫好的人們就不想想如下的現實: 1, 地球通過自焚琮離開太陽系需要多少能量呵!而且,這些能量都要來自地球。如此,地球陸地要被挖掉多少體積呀!地球空氣又會被釋放出來的能量汙染成一塌糊塗呀!(參見短文《《流浪地球》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需要多大能量?》)可以這麼說,地球自焚還沒有跑出太陽系流浪,就已經成了廢墟了。
  • 繞行恆星的天體叫行星?很多行星並不繞恆星運行,它們是流浪行星
    在太陽系之中,包括我們所在的地球,八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太陽穩定運行。所以我們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就是行星,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太陽系中的行星確實全都圍繞太陽運行,受到太陽這顆恆星的引力制約,而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很多並不受恆星制約的行星,它們就像流浪者一樣,游離在宇宙空間之中,我們給這樣的行星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流浪行星。這些流浪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多數的行星都是恆星的附屬品,它們通常誕生於恆星誕生之後,一出生便圍繞恆星運行,永不離去。
  • 搜尋流浪行星
    雖然我們對太陽系很熟悉,但它其實可能有些不為人知的古怪之處。銀河系擁有許多行星圍繞恆星運行。不過我們發現了根本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行的行星,它們獨自在銀河系中漂流(除非有衛星相伴)。這類行星被稱為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在大家的期盼當中,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終於在大年初一上映了,它在之前的點映當中就飽受讚譽。這部影片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而來。講述了太陽即將死亡,即將進入紅巨星的膨脹階段,地球即將被膨脹的太陽大氣所淹沒。在人類命運即將面臨存亡的關頭,人類聯合政府做出了一項決定,將地球作為一個龐大的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我們最近4.2光年的比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