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2403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文|譚力文
體育大生意記者
自2017年夏天以來,中國、中國臺北、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等聯賽的東亞籃球好手相約在澳門,上演一出屬於東亞籃球的舞臺好戲。
2017年9月,「超級8·澳門籃球邀請賽」讓中國、中國臺北、日本、韓國共八支籃壇勁旅齊聚澳門。首屆「超級8」順利在澳門落幕,也為往後「東亞超級聯賽」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7月及9月,「超級8夏季聯賽」及「非凡12」先後在澳門舉行。中國、中國臺北、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等聯賽的強隊悉數在澳門亮相,為澳門乃至東亞地區的籃球迷帶來了無數場精彩的東亞籃球對決。
2019年9月,「東亞超級聯賽-非凡12」在澳門塔石體育館上演巔峰對決,中國CBA、菲律賓PBA、韓國KBL和日本B聯賽這四大亞洲頂級聯賽的12支精英籃球俱樂部匯聚一堂,第四度為東亞籃球迷們帶來每年一度的東亞籃球盛宴。(延伸閱讀:「師弟」奪中國首冠,CBA第一外籍經紀人慾將東亞超級聯賽做成賺錢買賣)
遺憾的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齣屬於東亞籃球圈的好戲沒能在2020年繼續「上演」。
遼寧男籃奪得2019年非凡12冠軍
相較於足球,亞洲籃球長期處於各國內部聯賽缺乏交流的困境,不但限制了球員競技水平的提升,各聯賽在亞洲市場的推廣工作也難以深入交流。對亞洲球迷而言,除了自身所處的職業聯賽外,亦無太多觀看自己所支持的俱樂部出賽的機會。而這些問題,都將在明年10月21日,東亞超級聯賽第一個賽季落地後解決。
員工規模「不減反增」,東超緊鑼密鼓籌備首個賽季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下,許多體育公司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員。特別是許多新公司,難以抵擋「寒冬期」,紛紛瀕臨破產。
與此相反,東超公司在疫情期間員工規模「不減反增」。為了2021-22首個賽季能夠順利啟動,東超公司結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均在商業及內容部門加入了「新鮮血液」。一方面為東超球迷帶來更多獨家精彩內容,另一方面也為潛在的商業合作增添良機。
在今年8月,國際籃聯(FIBA)宣布了1項為期10年的協議,為東亞超級聯賽提供全面獨家認證及支持,以在東亞地區及菲律賓舉辦跨國頂級職業籃球冠軍俱樂部的聯賽。有了FIBA的背書後,能夠幫助東亞超級聯賽更快速地成長。
東亞超級聯賽獲FIBA認證
「雖然2020年的聯賽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距離東亞超級聯賽第一個賽季開打還有10個月,東超團隊早已開始為明年聯賽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從與國際籃聯(FIBA)和各國聯賽的溝通、自製節目的開發,到市場推廣、聯賽版權與商業合作等各層面,致力為全亞洲球迷打造最為精彩的籃球聯賽。」
東亞超級聯賽創始人兼CEO馬特
東亞超級聯賽創始人兼CEO馬特在接受體育大生意專訪時表示,為了應對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東超公司在俱樂部、球員以及所有工作人員安全健康為首要指導原則的情況下,增加了應對疫情可能帶來影響的備案,以確保東亞超級聯賽第一個賽季能夠順利展開。馬特表示目前東亞超級聯賽第一個賽季依然在積極籌備當中,有信心呈現出一屆精彩的東亞超級聯賽。
在自製內容方面,東超公司今年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形成了多個IP節目矩陣,其包括有《非凡籃事》、《「威」冕之路》以及《東超全瞻》。針對中、日、韓、菲四大主要市場,東超聯賽還提供四種不同語言的訂製化內容,以滿足各地的差異化需求。
這些自主IP節目,幫助球迷更深入地了解東亞超級聯賽以及日韓菲臺等地區的職業聯賽。自六月份東亞超級聯賽自製節目上線以來,已自然新增將近二十萬粉絲,亦創造近兩億的觸及與近四千萬的互動量。
東亞超級聯賽自製節目《非凡籃事》
「以往在亞洲地區,並無太多區域性的籃球節目。一開始我們也是邊做邊摸索,根據市場反饋,持續地優化調整,按各市場球迷對內容的喜好,逐漸發展出多檔滿足不同需求的自製節目。」馬特表示。
某種意義上,疫情成為了推動東亞超級聯賽積極投入自製內容的「催化劑」。東亞超級聯賽也是積極適應客觀環境變化,最大限度減少聯賽以及贊助商的損失。通過自製內容,東亞超級聯賽持續輸出優質內容,並且在聯賽停擺的情況下依然佔有一定的曝光率。從收視數據看來,東亞超級聯賽「下了一步好棋」。
主客場制促進東亞籃球聯繫,積極協調CBA球隊加入
據馬特介紹,2021年的東亞超級聯賽首個賽季將迎來全方位升級,其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醞釀已久的主客場制。
從2017年首屆比賽開始,東亞超級聯賽便一直實行賽會制的形式。在東亞超級聯賽成立初期,出於賽程安排以及其他客觀因素考量,採用賽會制也就成了當時的最優解。經過四年時間的發展,東亞超級聯賽已經擁有舉辦主客場制的成熟條件。實行主客場制後的東亞超級聯賽,也將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
一定程度而言,主客場制是體育競技聯賽發展的必然結果。從競賽角度而言,在賽會制中,伴隨參賽球隊增加或者球隊實力增強,在賽程十分密集的情況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會讓比賽的難度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主客場制也是為聯賽以及贊助商提供營銷活動機會的良好手段。能夠吸引主隊球迷,毫無疑問就是主客場制最顯著的優勢資源。在這基礎上,聯賽或者主隊便可以在營銷領域大展身手。同時,主客場制也能夠給予參賽球隊更多的商業權益,包括球場邊的廣告權益以及門票銷售等商務資源。
因此,東亞超級聯賽實行主客場制後的比賽質量無疑前幾屆賽會制的比賽更高,也有利於東亞球員們發揮出更理想的競技水平。
「主客場制度除了能創造主場氛圍,帶動球迷與各城市民眾的地域歸屬感,促進區域間籃球交流外。」馬特說道,「更為合作夥伴打造了一站式區域化營銷平臺,帶來更多曝光機會。在東亞各主要市場,將市場營銷效果最大化。」
實行主客場制後,中國、中國臺北、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的球隊都能在數量龐大的東亞球迷面前亮相,也是提升球隊在亞洲籃球圈知名度的優質途徑。各支球隊的合作夥伴或者潛在合作夥伴,可以通過東亞超級聯賽這樣的區域性籃球聯賽打開人口眾多的亞洲市場。根據維基百科數據顯示,中國、中國臺北、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加起來的人口接近17億。17億人口,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消費市場,對於球隊的合作夥伴或者潛在合作夥伴十分具有吸引力。
希望通過東亞超級聯賽建立東亞籃球間的地域聯繫,也是馬特推動主客場制落地的重要考量。主客場制的實施,無疑能夠增強東亞超級聯賽參賽球隊以及球迷的地域歸屬感。當東亞超級聯賽開始推進地域化時,便能夠與參賽球隊的城市進行聯繫,促進城市文化的傳播以及與參賽球隊一起鑄造當地的籃球文化。
地域聯繫促進了中國、中國臺北、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等地之間的籃球聯繫。在東亞超級聯賽舉辦之前,東亞籃球圈缺乏高質量的俱樂部區域性比賽。中國CBA、中國臺北SBL、日本B.LEAGUE、韓國KBL、菲律賓PBA作為東亞地區間的職業籃球聯賽,它們之間的交流幾乎為零,這並不利於東亞籃球的整體發展。東亞超級聯賽為各支參賽球隊提供了競技交流的舞臺,而在實行主客場制後的東亞超級聯賽,將推動東亞籃球圈往縱深發展,東亞籃球圈之間的聯繫將愈加緊密。
為確保比賽的質量符合東亞地區頂級聯賽的要求,東亞超級聯賽在選擇參賽隊伍上作出了一定的門檻限制。2021年10月到2022年1月為東亞超級聯賽的首個賽季。按照目前的規劃,共有8支區域冠亞軍或頂尖俱樂部亮相首個賽季。其中8支球隊將分成兩個小組,每支參賽球隊需參加6場主客場賽制的小組賽;2022年2月,將舉辦四強賽與冠軍賽,每年的舉辦城市將進行輪替。從2023-2024賽季起,東亞超級聯賽擴軍至16支球隊,比賽總場次增加到52場。
而對於國內球迷們關心的CBA球隊是否會出現在第一個賽季的問題上,馬特表示從2018年起,東亞超級聯賽便積極地多次與CBA協商加入東超聯聯賽事宜,也理解賽程的規劃是CBA最大的考量因素。
「東超仍希望未來能有CBA球隊加入,如果稍晚也沒關係,從賽程安排到主客場與俱樂部參賽的規劃,盡最大程度努力,確保CBA與俱樂部的加入流程順暢。」馬特說道。
無論CBA聯賽何時加入,東亞超級聯賽都已經準備好向全世界的球迷展示他們的首個賽季。馬特向體育大生意透露,在2021年春節前,東亞超級聯賽也將有令人振奮的消息發布。
聯賽商業化三步走,打造分區域的贊助體系
據馬特介紹,已與區域內眾多的品牌方和政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對於聯賽發展的規劃,馬特也給予了一個宏大的目標——東超聯賽立志在五年內成為世界前三的籃球聯賽,這就包括商業化程度的前三。
商務對於一個聯賽意味等同「收入」。如何建立完善的商務體系並持續獲得收入,是一個職業聯賽賴以延續的重要因素。
為此,東亞超級聯賽在積極推進聯賽的商務工作。在保持創始核心團隊不變的基礎上,東超公司繼續廣納賢才。在過去幾個月,東超公司招募了包括商務、市場、媒體版權與內容製作在內等不同領域的行業專家加入。同時,東超公司還在上海成立辦事處,不斷完善聯賽的運營模式與發展計劃。截至目前,東超共有二十五位全職員工以及專業顧問,其業務範圍遍布中、日、韓、菲四個國家及十座城市,針對不同地區市場進行商務拓展。
東亞超級聯賽未來計劃實現商業化的途徑主要分三個部分,分別是聯賽媒體版權,自媒體平臺流量轉化和聯賽商業贊助和激活。東超為品牌提供了整個亞太地區品牌曝光和營銷輻射的機會,並定製圍繞東超、符合合作夥伴品牌調性的專屬化一站式營銷需求服務。為品牌方設計實施完整的,長期的,可持續的並且可量化的商業權益和營銷激活方案。
馬特告訴體育大生意,目前東亞超級聯賽會在未來著力打造分區域的各級贊助商體系。「當然,這條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現在還處於一個相對成長的階段,需要利用我們獨特的定位和傳播精度方面的優勢,由小而大,由點及面的建立聯賽品牌口碑,幫助品牌方開發區域內乃至全球上億的籃球球迷群體市場。」
「一同非凡」,這是東亞超級聯賽的標語,也是馬特對東亞超級聯賽過去幾年發展的一句簡單總結。
「我們從經驗中學習,不斷與時俱進,即使在全球大環境與整體市場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我們仍堅持和熱愛籃球的球迷站在一起,結合東亞各職業聯賽夥伴的支持,攜手為所有籃球愛好者打造優秀的產品,提供符合需求的自製節目與數字內容,並在明年10月帶來東亞地區最高水平的職業籃球聯賽。」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