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德軍在寒冬中不砍伐蘇聯廣袤的森林,之後燒掉取暖呢?
一、軍隊過於龐大,樹木不夠燒
入侵蘇聯的德國大軍並不是一支幾萬人的小部隊而是一致數百萬的龐大軍隊,這麼大的一支軍隊,他每天需要的物資肯定是海量的。如果軍隊一邊打仗一邊還要自己準備物資,那軍隊的戰鬥力一定會大大削弱。即使部隊砍伐樹木進行取暖,那麼需要砍伐的樹木將會是海量的。如果德軍每人每天燒0.1立方米的木材取暖,那麼數百萬大軍在整個冬季消耗的木材量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將會達到幾千萬立方米的木材,就算把莫斯科周圍的森林砍光了,也是湊不夠的。
而且,蘇軍為了主動給德軍製造後勤壓力,實行了焦土抗戰政策,大軍在後撤時,燒光了幾乎所有能夠燒的東西,不要說給德軍留下森林了,就是連一根柴棍也被燒成了灰。
就算前期的部隊找到了一小部分乾柴,可是後面的部隊就再也沒有乾柴可用了。這麼大規模的戰役,德軍數百萬大軍不可能僅僅依靠那些少得可憐的樹木。
再者,德軍是去打仗的,不是去一起取暖的,在取完暖後,德軍還是要繼續打仗,不可能一邊打仗一邊取暖,打一會仗就又開始冷了,所以燒樹木取暖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解決德軍取暖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儘快拿到厚厚的過冬軍大衣,在當時的情況下,讓德軍士兵穿上過冬大衣才是當務之急。
二、樹木潮溼,不易點燃
在蘇聯的冬天大雪飛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時候蘇聯的大雪能夠沒過人的膝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樹木可供採伐,可是卻很難點燃。我們知道想讓木頭燃燒起來需要有條件,要達到他的著火點,那麼就需要足夠的助燃物。在莫斯科城下的德軍數量極其龐大,哪裡有如此之多的乾柴讓他們引燃樹木呢?
德軍在冷的是在無法忍受時會通過油料直接引燃樹木進行取暖,可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我們知道油料在戰場上是極其寶貴的物資,沒有他,坦克就無法開動,大炮和汽車就成了擺設。在無法得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大規模使用油料用於取暖,無疑是直接認輸戰爭。
三、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不允許德軍燒樹取暖
德軍士兵在作戰時是不可能進行生火取暖的,只有在雙方不打仗的情況下,德軍才能生火取暖,但是這樣只能幫助他們挨過一小段時期,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德軍大規模點火,這就可能暴露德軍的兵力部署,更有甚者,如果蘇軍炮兵部隊根據生火點對德軍進行炮擊,這樣的話,德軍就太難受了,想取個暖,結果命都丟了。
戰場的殘酷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當時的德軍深知如果自己無法在最寒冷的深冬到來之前攻克莫斯科的話,那麼他們的結局將會非常的慘。於是,德軍的各級指揮官拼命地指揮他們的士兵不斷地向蘇軍陣地發起著猛攻,一刻也不敢停下。對於蘇軍來講,莫斯科是自己祖國的首都,他們的身後就是蘇軍元首史達林,他們無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戰。所以德軍推進的極其艱難,結果便是,在蘇聯最為寒冷的深冬到來之際,德軍仍然無法突破蘇軍的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儘管,德軍一度推進到前沿士兵能夠看到克裡姆林宮的塔尖,但是,也僅僅是到了這裡,從此之後,德軍再也無法前進一步了。最終德軍失敗了,數萬名德軍士兵被凍死在了蘇聯。
綜上,燃燒樹木取暖的方法在真實的戰場上根本行不通,關鍵的問題便是可供德軍取暖的物資太少,德軍在最關鍵的冬季來臨之前沒有拿到他們迫切需要的過冬棉衣。所以,在這種沒有取暖物資的情況之下,即便是燃燒樹木、燃燒寶貴的油料,也都只是一時的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核心的關鍵問題!德軍統帥部對於閃電戰的盲目自信以及戰前的準備不足、低估蘇軍的實力都是戰敗於莫斯科城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