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能看到,古人們生活得十分悠閒快樂,那時社會十分繁華?錯了,在多數情況下,繁華生活是王侯將相所獨有的,至於窮人們,就只有受苦的份兒,當然了,特別的盛世之下,窮人們也能加入到這個隊列中來的。
古人們擔心什麼呢?兩個名詞,飢餓與寒冷!
飢餓是因為沒飯吃,寒冷是因為沒衣穿沒房子住!
有一句經典名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便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我講的這一點。
現今,還會有凍死的人嗎?不敢說百分百沒有,但絕對是很少很少見了,而在古時,可能是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的。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為何古人在寒冷冬天即便凍死,也不挖地洞生存起來呢?是因為懶嗎?可別說「懶」這個字了!「懶」好像是當今人們的專屬吧(狗頭保命),古人是非常勤快的,為何?沒有過多娛樂方式,每天下下田,幹活也成了樂趣嘛!
之所以不挖地洞生存,是另有它因。
古代人取暖一般是靠木炭。電火爐肯定是不存在的~
木炭。就是去山上砍樹木,肉越堅實的樹木越好,燒起來更持久更得勁,砍來了這些樹木,將其放進窯洞裡點燃,然後再用明火憋住,促使它們碳化,過一段時間再從洞裡一根一根撈出來,這樣就形成了木炭。
但有許多人是不會自己使用這些木炭的,樹木賣出去不值幾個錢,但如果這麼操作一番,賣給富貴人家,價錢就高漲了不少~有了錢財,古人就能買些過冬的糧食以及衣物,窮人在冬天裡,也能好好過個安穩生活了。
其實,即便沒錢,古人也不至於凍死吧?杜甫雖住的是「茅屋」,但同樣可以搜集一些柴木,點燃取暖。再有,古人的身體槓槓的,由於經常幹活,且不說有各種肌肉,就是拿來抗寒,是沒問題的,不像如今的我們,稍微凍著一下,就要拉肚子。
還有,有食物有酒呀,這都是吃下肚能禦寒的法寶!二兩酒下肚,渾身火辣辣的,暖和!
說到這裡,古人為何還會被凍死呢?答案其實就顯露出來了。
這個窮人他是有家的,——這就排除了挖地洞抵禦寒冷這種情況。不說家是如何豪華還是如何簡陋,是茅屋還是大別墅,家到底是存在的,回到家中就能取暖,就不會凍死了。可是為何還會被凍死?
可能是他家沒有飯吃了,家中妻兒都在眼巴巴望著他,沒得辦法,他只有外出乞討,而自己也因為沒有吃飯,體力不支,最終是倒在了雪地裡。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這人本身就是流浪漢!
流浪漢的氣力本就不足了,外出也是為了尋找食物,寒冷來了,他哪裡有力氣挖地洞禦寒?挖一個能夠禦寒的地洞至少需要一把鋤頭,以及一個饅頭的力氣,但他哪裡有呢?有那點時間精力還不如耐心等待,等待某個好心人幫他一把!
說來說去,古人被凍死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房子住,所以無需挖地洞禦寒。他們只是缺少糧食,沒飯吃才是他們被凍死的根本!不知大家聽明白了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