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永恆的,即便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在自然面前渺小無比。媒體時常會報導眾多的意外死亡事件,許多人往往在一瞬間便丟失了生命。而人們在悲痛之餘,也會發現這些死亡事件的離奇之處,往往百思不得解。雪山無疑是死亡頻發的地帶之一,那些葬身雪山的人,只能永遠在此處長眠。而有科學研究發現,遭受低溫被凍死的人,居然會主動脫掉衣服,這是為何呢?
許多探險家們喜好攀登高山,徵服山峰無疑給人帶去頗高的成就感,可惜高死亡率也和成就感如影隨形。登山史上最為人稱奇的事件莫過於在1959年的前蘇聯發生的「迪亞特洛夫事件」。這次意外不僅讓足足十人的探險隊永遠埋葬在了海拔不過1234米的奧託爾騰山,這些登山者的奇異死法,也讓民間眾說紛紜,給這起悲劇事件蒙上了神秘面紗。
在探險隊發生意外後,前蘇聯很快組建了調查團隊前往探查,結果調查團隊卻發現死者中有兩人竟然被全身赤裸地埋在雪地中,根據現場痕跡顯示,他們的衣物居然是被自己主動脫下。這可是戶外零下20度的天氣,為何這些死者會主動脫去衣物呢?無獨有偶,這些離奇的凍死事件在全世界都偶有發生,而這其實和人體本身的機制有極大關係。
人類是恆溫動物,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讓人體無法適應,人體無疑是脆弱的,這份脆弱讓人類在面臨災害之際,猶如蚍蜉撼樹,毫無作為。一旦處於平衡中的溫度遭到破壞,人體也會迅速走向衰敗。恆溫動物主要依靠新陳代謝來確保溫度的恆定,酶在其中佔據關鍵輔助地位。
可惜關鍵的酶卻是蛋白質,眾所周知,蛋白質儘管結構穩定,它在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下也會逐漸失活,當酶罷工後,新陳代謝隨即停止,人體自然遭受毀滅性打擊。有過發燒經歷的人們都知道,人體的平衡溫度在36.5度到37.5度之間,低燒與高燒則都會讓人體生病。人體本身也具有調節系統,一旦溫度超過平衡值,本身也會主動進行調節,故而發燒之後大概率人體會恢復健康。
當處於炎熱或是寒冷環境中,人體會進行排汗降低溫度,或是打顫增加熱量來確保溫度恆定。其實人體在寒風中的顫抖是屬於身體的自我保護行為,橫紋肌的收縮會產生較平時多出2至5倍的熱量,這一環節中腎上腺素與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人體才能更好地抵禦嚴寒。
原本這些機制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這些行為也會大量消耗能量,身體儲備的糖原減少,沒有能量補充的劣性循環下,神經系統最終崩盤,人體走向死亡。位於大腦的神經系統管控全局,做著做精密的工作,確保人體的各項機體穩定工作。神經系統崩盤後,人體各項機制缺少調節,在寒冷狀態下收縮的血管重新放鬆,血液迅速回流到身體各處,回流的血液帶來大量熱量,繼而給人體造成炎熱的錯覺。原本穿著厚重保暖服的探險隊員們,在酷熱影響下會主動把衣物褪去,結果面對的卻是新一輪的寒冷,血液再次收縮,內臟停止工作,他們也在不自覺中邁入死亡。
不僅如此,在嚴寒下死亡的人體,還伴隨有其他怪異的舉動,脫衣服只是其中一個。根據調查顯示,許多人在被凍死之前,都會神志不清地做出奇怪舉動,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們會蜷縮成一團,努力縮在狹小的縫隙中,甚至還打算挖出一個洞來。有科學家認為,挖洞的行為類似於動物的冬眠舉動,不少動物為了安穩度過冬天,都會在地下挖出一個洞來冬眠,減小能量的消耗讓自己活下來。人類如今生活在現代化中,早就不用困擾冬天的寒冷,但或許曾經的人類也會有冬眠的本能,在嚴寒中,這一項本能便被激發。
可見儘管科技在不斷進步,但人體本身依舊需要多重防護,意外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降臨。人類也正是因為受限於自身先天條件,才會製造眾多外物來幫忙輔助。儘管如此,人體依舊是神秘的,對於身體本身,人類依舊有眾多的未解謎團。這些神秘的未知也在桎梏著人類,但有時候,不知道未必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