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天氣那麼冷,德軍為什麼還傻愣愣的,穿了單衣就上戰場?

2021-01-21 每日農業資訊

今天我們說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逆轉之戰——蘇德大戰。1941年,德國出動大軍以及飛機坦克開始對蘇聯突然發起了猛攻,為了這次襲擊,德國在暗地裡偷偷的準備了一年多,這就是德國人的巴巴羅薩計劃。蘇聯人根本就沒有防備,等到史達林反應過來,蘇聯的邊境已經被攻破,德國的飛機正在狂轟濫炸,蘇聯已經失去了招架之力。

隨著基輔被德國佔領,列寧格勒也被圍攻,德國的軍隊已經打到了莫斯科。蘇聯的失敗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人生總是有那麼多的奇蹟,很神奇的蘇聯竟然保住了莫斯科,並且還逐漸的展開反擊,反敗為勝,蘇聯的軍隊一路向西開始收回失地,甚至在3年後打到了德國內部,然後在盟軍的協助下,打敗了德國。如此驚天動地的逆轉,到底是咋回事呢?

蘇聯的軍隊這麼厲害嗎?原來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天氣,蘇聯非常冷。夜間的溫度經常在零下35度。但是德國人來蘇聯打仗竟然都沒有帶棉襖!在蘇聯戰場上,凍傷的人有二十多萬,還有他們的戰馬也被凍死了。剩下的那些凍不死的,連槍都拿不穩,更別說打仗了。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拿破崙在打俄羅斯的時候就有著同樣的遭遇,為啥希特勒不吸取教訓給士兵準備棉衣呢?而且德國能夠一路打到莫斯科,也不至於連棉衣都沒有吧!但是為啥就是沒有呢?你問德國人,他們會回答你仨字:「義大利」。

在二戰中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就是這個盟友害了德國。按照德軍的計劃,攻打蘇聯的時間是4個月,也就是在冬天來臨之前就能夠做好準備。但是在中間的3月份,義大利打不過法國也打不過希臘,20多個師的軍隊竟然被數量更少的希臘軍隊給包了餃子。義大利就找希特勒請求援助,希特勒沒辦法就抽調了不對去援助義大利。,巴巴羅薩計劃就被拖延了兩個月。也就是這兩個月,使德國的軍隊在蘇聯遭遇寒冬,沒有提前準備的德國臨時從後方徵調物資已經完全來不及,因此丟掉了整個戰場的勝利果實。

對此德國人對義大利至今耿耿於懷,他們說:「如果義大利不參戰,德國就多了十個師,如果義大利與德國是對頭,德國就多了二十個師。和義大利結盟,卻讓德國失去了五十個師!」

相關焦點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凍死,他們為什麼卻不去搶劫蘇聯人
    當時德國率先對蘇聯發動了戰爭,但後來在進攻莫斯科的時候,10萬餘德軍被凍死,那在一場戰爭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事實上,德軍當時之所以被凍死了這麼多士兵,也與德軍當時的心態有關,他們此前在戰場上都是戰無不勝、所向睥睨
  •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
    即使部隊砍伐樹木進行取暖,那麼需要砍伐的樹木將會是海量的。如果德軍每人每天燒0.1立方米的木材取暖,那麼數百萬大軍在整個冬季消耗的木材量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將會達到幾千萬立方米的木材,就算把莫斯科周圍的森林砍光了,也是湊不夠的。
  • 蘇聯零下40度的天氣,德軍身上穿的什麼?最終凍死十幾萬人
    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是以摧枯拉朽的勢頭推進,將蘇軍逼迫防守在莫斯科,在此情況下,1941年史達林冒著可能被轟炸的風險,在紅場舉行了一次獨具風格的閱兵式,藉此來調動士兵的積極性。也許是上帝眷顧這片土地,當蘇聯士兵從紅場出發奔赴前線的時候,天公作美下起了大雪。
  • 德軍包圍莫斯科勝利在望,為何卻突然潰敗?蘇聯靠天氣反敗為勝
    德軍在西歐戰場上勢如破竹,希特勒得意忘形,還沒好好喘口氣,就和英國打了起來,結果被英國空軍打敗,使得希特勒進攻英國的計劃徹底泡湯。但是他沒有停下侵略的腳步,把目光投向了東邊的鄰居蘇聯。1941年德軍集結了550萬大軍,3900多架飛機,於6月22日凌晨3點,三個集團軍兵分三路實行了"巴巴羅薩"計劃,瘋狂閃擊蘇聯。
  • 哪怕美英幫助蘇聯,都無濟於事!
    二戰當中的德國在歐洲戰場當中,可謂是所向披靡,不管是法國還是波蘭都不是德軍的對手。哪怕是英國都只能在德軍的攻勢下瑟瑟發抖,然而德國卻在跟蘇聯的對戰當中,暴露出自己「底蘊」不足的缺點。德國的石油資源,並不足以支持它長時間的作戰,這也使得希特勒產生跟蘇聯交手的決定。
  • 希特勒的這一決策,導致德軍在蘇聯被打敗
    二戰中,南斯拉夫只是一個小國家,但就是這個小國家,讓希特勒暴跳如雷,左右為難,並最終導致了德軍在蘇聯戰場的失敗。那麼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呢?當時,納粹德國已經擊敗法國,準備進攻蘇聯,戰略家希特勒決定先掃清東歐各國,為進攻做準備。
  • 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在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誌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儘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準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
  • 德國真的是因為天氣的原因輸掉莫斯科戰役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了許多經典的戰役,其中的莫斯科保衛戰就是不得不提的一場戰鬥,這個戰鬥的結果就是蘇聯慘勝,德軍失敗。莫斯科保衛戰其實一直有人把德軍失敗的原因歸結於當時蘇聯天氣的突變,那麼到底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
  •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時,前線氣溫零下40度,德軍還穿著秋褲作戰
    德軍在1941年進攻蘇聯時,充滿了希特勒個人精神中濃厚的賭徒心理,他在戰前並不是沒有擔憂蘇聯的冬天,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鑑,但他一意孤行,夢想通過閃電戰提早結束戰鬥,然後在冬季將領地固守,這樣整個蘇聯的精華區域都將淪陷,那些組織起來的軍隊要麼投降,要麼在遠東等待來年春天,要麼凍死在西伯利亞的寒風中。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出日頭,單衣過寒冬」,啥意思?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出日頭,單衣過寒冬」啥意思?春節不冷嗎?小寒節氣到來,因為這個時候氣溫低,我們看到下雪天氣也就多了。古人在根據小寒時節到來的時候,觀察天氣,通過天氣冷暖雨雪天晴等情況來預測寒冬時候的冷暖。
  • 擊落六十二架德軍的戰機,蘇聯絕對的主力戰機拉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都被蘇聯那及其強悍的陸軍力量所折服,但是殊不知,當時蘇聯的空軍力量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二戰中後期蘇聯空軍的主力戰機拉5戰鬥機,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幾款戰鬥機之一。拉5戰鬥機是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就開始設計研製的一款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的機身長度為8.71米,其翼展為9.68米,機身高度為2.9米,空重為26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為3400公斤,所使用的發動機是氣缸噴射式氣冷發動機,能夠提供一千八百五十馬力的動力,最大飛行速度為六百五十公裡每小時,最大航程為九百九十公裡。
  • 二戰時德軍一件棉衣都沒有,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搶蘇聯人
    二戰期間的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也是法西斯的同盟的重要力量,,並且當時的德軍幾乎是全世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而德軍在二戰的戰場上也被看成是戰無不勝的神話般的存在。
  • 蘇聯在戰場上消滅了85%的德軍,美國在電影裡消滅了99%的德軍
    這是二戰中最為經典的一個鏡頭,照片中德國首都柏林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而一位蘇聯紅軍正將紅旗插到德國國會大廈上,這也標誌著德意志第三德國宣告滅亡。1941年,德國軍隊悍然向蘇聯發起了大規模進攻,並且擅長閃電戰的德國人很快就將戰線推到了蘇聯腹地。
  • 《坦克世界》德軍的恐懼 蘇聯巨人 「馬桶頭」戰神KV-2重坦
    那時蘇聯的SMK和T-100重型坦克的裝甲厚度也才20~60毫米,對其如同紙張。在PAK38式50毫米長身管反坦克炮的強大壓制下,西北方面軍指揮部為了加強其軍事力量。於是召集了KTZ設計局中頂尖的設計者來對KV-1進行改良,於是152mm的榴彈炮就與KV-1進行了整合。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蘇德戰場
    看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納粹德國3950344人陣亡,蘇聯5097552人陣亡。在我國戰場上的數字當然也很大。據戰後統計,我國在戰爭中共計傷亡35000000,其中半數犧牲。各抗日部隊共計擊斃日軍1330000,俘虜一百二十八萬。不過要說一句,我國那個巨大傷亡裡面還有很多的平民百姓,而且這是八年的數字。而蘇德戰爭是1941年6月22日才開始,也就是說,蘇德戰場只打了4年。
  • 蘇聯早期坦克巨無霸,KV系列重型坦克,如何對德軍展開逆襲?
    在德軍強大的坦克攻勢下,蘇軍節節敗退,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坦克戰中,如果沒有德國空軍的支援,那麼德軍往往不佔優勢。其中最讓德軍感到恐怖的,莫過於那些來自蘇聯的KV-1重型坦克。這就意味著有KV-1的戰場生存能力超過早期所有的坦克,是當時蘇聯最具生存性的坦克。
  • 被擊中135次還幹掉了22輛德軍坦克,看二戰「神車」前蘇聯KV-1重坦
    以1937年製造的SMK雙炮塔樣車為基礎在1939年製造出KV單炮塔重型坦克,部分車輛加裝了螺栓固定的附加裝甲,原本使用彈簧懸掛但後來改為扭杆懸掛。在1939年入侵芬蘭時KV-1驗證車在突破「曼納海姆防線」時證實了其實戰價值。1940年KV-1坦克開始量產並裝備部隊,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至1943年底,KV型都是蘇聯重型坦克編隊的中堅。
  • 防彈衣擋不了子彈傷害,而且又重,為什麼還是要穿?
    在許多影視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中槍後憑藉著防彈衣又重新站了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傷害似的。不過在真正的戰場上,士兵穿了防彈衣中槍了的話,如果子彈打穿了防彈衣,比不穿防彈衣會受更嚴重的傷。這是因為子彈擊中防彈衣的時候會產生變形,穿透後打中士兵的傷口創面更大,對內臟的傷害也就更加嚴重,那為什麼在戰場上還是要穿戴防彈衣?這是因為在戰場上除了子彈之外,還有這另外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那就是流彈和破片。在炸彈破碎之後,飛濺的金屬片會進入到士兵的體內,給他們留下創傷,像這種彈片的動能非常低,用防彈衣就可以防護下來。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如果戰場是一個舞臺,那麼哈爾科夫戰役就是曼施坦因一生絕學與個人天賦的匯報演出。可惜,演出的帷幕落下後,德軍繼續在窮途末路上做最後掙扎,輝煌的勝利並未能改變戰爭的軌跡。希特勒曾說,散布在哈爾科夫周圍的工業區是蘇聯經濟的基礎,一旦控制這裡,蘇聯經濟將受到重創。 二戰蘇德戰場上,在哈爾科夫這一個地方雙方就打了四仗,有些類似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長沙會戰。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而且白衛軍內很多人曾經都在沙皇的軍隊內服役,戰場經驗十分豐富,在廣闊的戰場上藉助騎兵短時間高速機動的能力和新配備的強大火力,在一段時間內曾讓新生的蘇聯軍隊苦不堪言。1919年8月,白衛軍少將康斯坦丁·馬蒙託夫就曾率領8000名哥薩克騎兵衝破了蘇聯嚴密防守的防線,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掃蕩多地,根本沒有力量可以阻攔,甚至還「解放」了超過兩萬名意志不太堅定的「蘇聯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