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這個地方發現野生馬藍種群,屬廣東境內首次!

2021-02-12 河源論壇

筆者近日從中山大學藥學院獲悉,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深山中種群數量巨大、集中成片的野生馬藍種群,被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楊得坡,西雪梨大學教授李鉗及其學生劉作新、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部長韓正洲和黃煜權、李明輝一行人尋覓發現。

馬藍,亦稱南板藍、板藍,爵床科植物,是常用中藥材南板藍根的基源植物。南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作用,是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藥材。

楊得坡說,這是廣東境內首次發現數量如此巨大的馬藍種群。野生馬藍一般生長在潮溼、隱蔽的地方,諸如林下、溪流岸邊。此次發現的野生馬藍正是如此。紫金地廣人稀,國家級生態保護林眾多,深山中人跡罕至,有一條長長的溪流,非常適合野生馬藍生長。楊得坡認為這次的發現僅僅是冰山一角,在紫金其它深山老林中,肯定還有更多的馬藍種群。

在紫金生活了60年的當地居民老朱十分贊同楊得坡的判斷,他說,他小時候就發現這片野生馬藍種群生長在這裡。由於人跡罕至,這裡的馬藍種群一直保護得很好。2003年,「非典」爆發,南板藍根供不應求,附近居民曾在這裡大量採收南板藍根,賣到市場。

韓正洲認為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選擇在紫金開展南板藍根藥材種植研究非常明智,切合「道地藥材」理念,接下來,其公司會篩選紫金的南板藍根種質,希望優選出質量與產量優良的南板藍根品種,以便生產出「道地藥材」,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關焦點

  • 廣東:野生穿山甲再次現身河源,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1月11號,廣東省河源市區和平縣發現穿山甲,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中華穿山甲在覓食。據了解在2020年,紫金縣也發現過穿山甲活動痕跡,後續證實河源存在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分布。如此說來,河源是穿山甲最喜歡待的地方啦,希望當地生態部門保護好這些小傢伙們。2020年6月,穿山甲屬所有種已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河源市將協調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對發現野生穿山甲區域進行深入調查,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工作。
  •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去年廣東至少在6個地市拍到這種動物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去年廣東至少在6個地市拍到這種動物金羊網  作者:張愛麗、林蔭  2021-01-14 它探出頭,從洞穴裡走出,身子還有些蜷縮,估計是吃完一頓「大餐」後滿足地伸著懶腰……
  •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據悉,去年2月,河源市紫金縣發現了穿山甲活動痕跡,後續相關專家證實河源存在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分布。它萌萌地探出頭,從洞穴裡走出,身子還有些蜷縮,估計是吃完一頓「大餐」後滿足地伸著懶腰……這是近日河源市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一隻中華穿山甲野外覓食活動影像,畫面雖然不太清晰,但依然能看到穿山甲的身影。
  • 河源發現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擬規劃森林公園進行保護
    近日,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經省專家初步調查證實,確定我市紫金縣龍窩鎮區域存在一個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這是我市於近年來首次發現的穿山甲野外種群。此次發現,對於穿山甲物種保護、河源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保護具有重大意義。市林業局擬在此次發現區域規劃建設市級森林公園,以加大保護力度。▲視頻:紅外自動相機鏡頭下的穿山甲出洞穴畫面。
  • 廣東河源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將開展針對性保護
    據悉,去年2月,河源市紫金縣發現了穿山甲活動痕跡,後續相關專家證實河源存在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分布。它萌萌地探出頭,從洞穴裡走出,身子還有些蜷縮,估計是吃完一頓「大餐」後滿足地伸著懶腰……這是近日河源市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一隻中華穿山甲野外覓食活動影像,畫面雖然不太清晰,但依然能看到穿山甲的身影。
  • 雙牌發現大型野生喜樹種群
    紅網時刻永州9月18日訊(通訊員 楊茜 蘇淵)湖南雙牌日月湖管理局在近期開展的植物資源普查工作中,在保護區內發現國家Ⅱ級保護植物野生喜樹古群落,種群數量達50餘株。9月16日,雙牌日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植物資源普查工作隊員深入到理家坪原始林區,對野生喜樹古群落進行探訪。理家坪車龍村距雙牌縣城約50公裡,順著理家坪往裡走,植物的種類越來越多。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進,在日月湖的岸坡上見到了三五成群的野生喜樹古群落。
  •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去年在紫金,這次是在和平!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去年在紫金,這次是在和平!河源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記者從河源市林業局獲悉近日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一隻中華穿山甲野外覓食活動影像這是河源去年在紫金髮現穿山甲野外種群後(點擊回顧)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活動軌跡▲2020年,紫金縣紅外自動相機鏡頭下的穿山甲出洞穴畫面。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你是否知道,始見於廣東的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報春苣苔,近10年間種群分布點已從11個減少至8個,僅存的分布點中部分野生植株數量已不到1000株;你是否知道,廣東特有植物種屬杜鵑紅山茶,現僅存於清遠陽春境內一條4公裡的小山溝兩側,野外現存1039棵;你是否知道,木蘭科喬木長梗木蓮,全世界僅在廣東省南崑山自然保護區內存有一個種群,目前野外成熟植株不到10株;
  • 秦嶺寧陝境內再次發現野生金錢豹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新年伊始,野生金錢豹再次現身秦嶺寧陝境內,讓人激動不已。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管理分局皇冠管護站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線相機數據時,發現布設在轄區西河右手溝,位於海拔1906米針闊混交林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金錢豹野外活動的照片和視頻,這是在該區域首次拍到金錢豹活動的珍貴影像資料。
  • 河源發現極度瀕危的植物界「大熊貓」
    11月13日下午,記者從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科研人員在保護區內進行野外調查研究時,發現了超千株的極度瀕危物種大苞山茶,為目前國內數量最多的大苞山茶種群,是中國特有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目前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二批徵求意見名錄,野生種群數量比野生大熊貓更為稀少,瀕危珍稀程度堪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 中國特有華北豹迄今最大野生種群被發現
    據澎湃新聞6月6日消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根據該中心長期監測顯示,證實我國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省太行林區分布著重要的華北豹野生種群。其中,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野生種群。
  • 吉林琿春首次發現野生東北豹家族
    吉林琿春首次發現野生東北豹家族 2016-12-15 17:26: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發現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科技日報記者從雲南保山市政府新聞辦了解到,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多位研究人員鑑定,首次確認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數量多達31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靜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在《中國植物志》中,滇桐為椴樹科滇桐屬的落葉喬木,但在最新的分類系統APGⅣ中,被列入了錦葵科。
  • 寧波首次發現珍稀藥用植物馬銅鈴
    10月20日拍攝的馬銅鈴雌株。通訊員 林海倫 攝本報訊(記者 石承承) 「終於等到你了。」在苦等4個月後,終於見到馬銅鈴開花、結果。作為珍稀藥用植物,馬銅鈴這是首次在寧波境內現身。今年6月15日,植物研究專家林海倫在餘姚市鹿亭鄉深山和馬銅鈴「意外邂逅」。
  • 鷹潭市境內首次發現野生冬蓀
    2020年12月4日上午,鷹潭市農科院在文坊鎮嶺西村發現野生冬蓀,這是首次在鷹潭市境內發現野生冬蓀。冬蓀又叫做竹下菌、竹菌、無裙蓀等,為鬼筆科、鬼筆屬真菌。鷹潭市農科院有關專家表示,此次野生冬蓀的發現對我市食用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院將把採集的野生冬蓀進行母種的分離,進一步培育出適合我市生產的冬蓀菌種,以便於後續在鷹潭市進行進行冬蓀生產的推廣,為食用菌的發展增加新的科技動力。
  • 高黎貢山騰衝境內現珍稀滇桐野生種群 之前國內僅存10株
    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高達31株!這次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騰衝境內,首次發現的滇桐總共有31株,通過與當地群眾走訪,推測樹齡最大的200年左右,最小的也有10年左右。 最大的這棵滇桐保守估計樹齡在200年左右,近30米高,胸徑100多公分,需要4個成年人才圍得過來。
  • 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掌上春城訊 近日,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標誌著顯脈木蘭和廣西火桐的遷地保護獲得初步成功。研究人員預期,未來這兩種美麗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不僅可以在城市裡開花結果、綻放異彩,也可以在原產地傳宗接代、光芒四射。
  • 灤平境內首次發現野生豹貓
    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後,只見該野生動物被禁錮在一個鐵籠子裡,見到生人目露兇相,上下跳動,煩躁不安,野性十足。初步確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豹貓,現已經被承德民革野生動物救助協會救助站收治,待完全康復後,進行野外放生。  據悉,豹貓又稱銅錢貓、石虎。是產於亞洲的貓科動物。豹貓天生身形矯健修長,長相俊朗,皮毛鮮亮絨厚,是貓科動物中的「模特代表」,極具觀賞性。
  • 新發現!河源又拍到野生穿山甲活動畫面,這次是在……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記者從河源市林業局獲悉近日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一隻中華穿山甲野外覓食活動影像日前省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已趕赴現場並針對穿山甲活動區域開展調查監測和保護工作▲2020年12月11日,和平縣紅外線監測相機拍到野生穿山甲在覓食洞覓食。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劉建雄介紹,當時南海北部海域都是陸地,廣東境內大大小小的盆地,成了恐龍聚居的樂土。植物繁盛的盆地,因為水源充沛,最適合恐龍生活。於是,在一些比較大的盆地,如河源盆地、三水-廣州盆地、南雄盆地、羅定盆地、茂名盆地等地,恐龍生活得最滋潤。正因如此,現在省內發現的恐龍化石大部分都來自上述地方。焦點:河源恐龍比廣佛一帶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