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老宅院子裡乘涼,最喜歡在地上鋪個蓆子,聽奶奶講嫦娥和玉兔的故事,趕上月圓之夜,總是忍不住想: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嗎?她們在做什麼呢?月亮無聲,滿天的星星眨啊眨,似乎是在回應我。
長大後,才知道嫦娥和玉兔只是美麗的傳說。曾經中國的玉兔號月球車反饋回大量月球照片,終於讓我們看到了月球真實的樣子,不夢幻也不美好,根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哪裡有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啊?
可是,人類對廣袤宇宙探索的熱情從沒停止過。
月球是一片不毛之地,不代表其他星球就沒有高級生命,實際上,人們對外星文明的好奇一直有增無減。
很多人相信,在地球之外,肯定也有星球適合高級生命的孕育和發展。
自近代以來,關於有人看到UFO在地球某處降落的消息層出不窮,似乎也從側面佐證了人們的這種猜測。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外星文明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的正式確認。
無數的科幻愛好者們,用自己的想像力,為我們構建了心目中宇宙的樣子,比如有名的《三體》,比如最近讀到的《星際探險:地火星球狩獵場》。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了,《星際探險》作者叫造夢師,當然是筆名,也許是受了《盜夢空間》的啟發?看了作者的背景,標籤是「作家」「心理諮詢師」,還寫過詩歌,經歷也是非常豐富了。
《星際探險:地火星球狩獵場》算是一部短篇科幻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在銀河宇宙中的探險故事:達爾文號宇宙飛船載著人類和機器人太空人沿獵戶座旋臂跳躍飛行,環遊考察銀河系,他們將尋找和接觸外星文明,研究外星生命進化,為人類星際聯盟開發宇宙積累原始資料。然後他們鎖定一顆名為地火星球的行星探險,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作者的博客上也發表了一部分內容,網友的反饋非常不錯,想必這也是它最終得以出版的原因吧。
如何評價一個科幻小說的好壞呢?
作為一個科幻小白,我查了很多資料,其中,一個豆瓣網友的評論我很認同:
一個是好點子,就是小說選擇的角度,是不是能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劉慈欣寫了《三體》,如果後來人再模仿寫三體世界,寫從虛幻的遊戲中選出志同道合的人,就沒意思了。
另一個是好故事。如果把好點子比喻成一個舞臺,那好故事就是在舞臺上表演的過程,舞臺和表演結合起來,一個好的小說就成了。
只要涉及到外星文明,就繞不開一個理論,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大意就是鑑於我們宇宙所覆蓋的範圍,生命應該是廣泛存在的,地外文明(外星人)應該早就到達地球了,為什麼至今我們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呢?或者為什麼他們沒有找到我們呢?他們在哪兒呢?
一個科幻小說,如果對上述問題給出可以信服的解釋,基本就算成功了。
劉慈欣的《三體Ⅱ黑暗森林》以「黑暗森林」法則(宇宙社會學)對費米悖論進行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其大意就是:由於各文明之間距離上的遙遠性、互相所構成的猜疑鏈、以及各自在技術水平上發展的不均衡性,一旦被外星文明獲知自己的存在,就很可能給自身的生存帶來威脅。其結果必然導致:具有一定成熟度和技術水平的文明,都意識到宇宙的叢林法則,各文明不主動暴露自身的存在。
「宇宙形如黑暗森林,各個文明形如黑暗森林中孤行的獵人」。以此解釋了費米悖論「外星人在哪呢?」的問題。
按照「黑暗森林」 理論,成熟的文明都擁有「清理其他文明」和「隱藏自己」的本能。所以他們不會貿然出現,更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
《星際探險:地火星球狩獵場》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費米悖論——被困在深海中。
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首先提出了這個理論:由於地下海洋形成了比流動的表面更穩定的生態系統,潮汐的改變和消散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堅硬的外殼保護了海洋中假想的生命,讓它們可以避過海面上氣候惡劣和致命混合氣體的影響,如撞擊、太陽耀斑、附近的超新星、星球運行軌道、包含磁層以及有劇毒的大氣層等。
任何在深海中形成的智能外星生命都必須克服巨大的障礙,才能到達新的世界生存下來,即鑽穿地下海洋那厚厚的保護性外殼。而且所有這些努力只能讓它們到達表面,要想向其他行星發送信號,可能更加困難。
《星際探險》基本就是從這個理論展開的。星盟成員進入的地火星球,是個海面覆蓋著厚厚冰層而海底又有火山巖漿的人間煉獄,以致於達爾文號開始探測時都不確定上面是否有高等生命和文明。
地火星球外的人很難注意到它,海底的生物因為冰層隔絕也很難出來,這也從側面解釋了「外星人在哪兒?」的問題。
那麼,從這個理論延伸出來的故事就比較有看頭了。
這裡沒有頭大身子小的ET,也沒有外星人進攻地球的「地球危機」,似乎只是探險隊到了一個新地方,開始自己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
而他們要面對的敵人,竟然不能算「人」,而是一群海洋生物:可以噴射融冰液腐蝕一切物質的冰蛇、以超聲波攻擊和捕獵的人臉「美杜莎」、如章魚般具有高級智慧的六觸、巨大威猛的蒼鰩.....
當然,最後那個頂上鑲嵌紅寶石的魔法棒,還有很多疑點,它來自哪裡?受誰控制?似乎也成為第二部的引子呢。
除了上面這些「噱頭」,更重要的是作者的人文關懷。
作者愛著我們的地球,他相信未來科技的發展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一如我們可以去宇宙旅行探險,一如我們可以製造出像「大力神」那樣的智慧機器人,從書中也能看出,在對敵作戰中,它可是功不可沒呢。
但是,作者更想強調的是,科技是用來發展地球,而不是毀滅地球的。
令各國都寢食難安的核武器,具有摧毀地球的可怕力量,應該被加以控制。人類的未來很美好,不能葬送於內部的廝殺。
星盟最後幫助六觸改造基因,對抗強大的對手,算是對外星生命的基因改造殖民?也是對弱肉強食社會的一次反抗吧?
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應該把為人類服務作為最終目的。但是人類的貪慾,已經讓科技失去了本來的目的,日益變得扭曲、邪惡,甚至成了互相傷害的武器。
書中的「神山」,和埃及的金字塔呼應——人們在地球之外竟然見到了金字塔!
而經過研究發現這個金字塔是高等宇宙生命建立的傳輸門,負責傳輸各個星球的生命運到銀河系的中心,這似乎也印證了作者提出的造物主文明的概念:有一種力量,超越星系,統治一切。最後,大Boss木乃伊被帶紅寶石金屬棒收入黑洞,感覺就像在看魔法小櫻!這結局方式太神奇了!
讀科幻小說,就是看到了宇宙的一種可能性。
通過了解各種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庫。
故事是假的,但情懷是真的。
很高興作者造夢師寫出了這麼好的作品,開始覺得平淡無奇,可是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驚險刺激。
掀開樸素的包裝,裡面還藏著一個個謎團,很期待他把這個故事繼續下去。
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