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網上流傳著一則「六翅雞」的謠言。說是肯德基、麥當勞這些洋快餐,為了實現產量最大化,通過激素培育出了一種能長6個雞翅或6條雞腿的雞。這種明明看起來違背科學常識的言論,卻騙到了不少國人。那段時間,長輩們的朋友圈裡幾乎都是這種論調,儼然成了「常識」一般。
比起雞身上長6個翅膀6條腿,讓它長個12.5米的尾巴顯然要靠譜得多。而在300多年前的日本,還真有人培育出了這麼個物種。
大約在清朝康熙年間,日本大阪市有個叫土佐大筱的村莊,村裡住著一個農民,名叫武市利右衛門。
這人是個養雞專業戶,平日裡還喜歡琢磨一些新玩意兒。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將山雞、山鳥和東天紅雞雜交到了一起。結果出現了一種尾巴奇長無比的雞,其長度平均能達到5米左右,長一點的能達到7米。
然而,由於那一年行情不好。武市利右衛門掙得還不夠給地主交租,迫於無奈,他只好將自己辛苦培育出來的「長尾雞」給了當時的地主山內潘主抵債。
而這個山內潘主也是對其愛不釋手,看到長尾雞的他十分高興。但本著地主貪財的本性,一隻遠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於是,他制定了一個方案,可以用長尾雞的尾巴羽毛抵債。倘若能培育出尾羽特別出眾的長尾雞,還能免費得到雞飼料。
在這個政策下,土佐大筱村不少村民開始跟武市利右衛門學起了長尾雞雜交技術。一時間,整個村子都成了長尾雞培育基地。
為了滿足山內潘主的要求,這幫村民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當雞崽還只有5個月時,他們就開始拔其尾巴上的羽毛,這樣會刺激長尾雞的尾部發育。尾羽不僅會變得更長,還會更加漂亮。
後來這個辦法便在日本傳開了,長尾雞也成了日本的特殊品種。在1974年,日本高知縣村民甚至還培育出了一隻尾羽長達12.5米的長尾雞。倘若將其放在4層樓高的陽臺上,其尾羽甚至能直接拖到1樓。
值得一提的是,長尾雞並不是那麼好養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它自己感覺與眾不同,還是尾巴太長行動不便,長尾雞一個個都高傲的很。非常不喜歡運動,各個養尊處優慵懶無比。因此,長尾雞的雞舍需要經常清潔,要不然就會臭氣燻天。
同樣,因為長尾雞重點在於尾巴,其一般不放在地上的普通雞籠裡飼養,而是住在樹屋裡,清掃起來也會相當麻煩。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我國百姓而言,雞這種東西長相倒是其次,關鍵是好不好吃。那麼,長尾雞的肉質咋樣?是否容易烹飪呢?
很遺憾,因為品種稀少,數量稀缺,長尾雞一隻價值不菲。能花大價錢買得起長尾雞的人,一般是將其當作觀賞寵物,而非食物。所以,到現在還沒有人品嘗過它的味道。
並且,作為觀賞雞,長尾雞的條件也是相當有優勢的。它的壽命能達到10年,吃的東西也簡單,只需要一些糙米和菜葉,和普通雞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弱,1年頂多也就產10個蛋左右。
對於這種嬌氣的雞,我國網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雞就是雞,尾巴再長也是山雞冒充鳳凰。關鍵賣這麼貴還不能吃,日本人真是吃飽了撐的。」對此,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