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生活 | 經濟學人閱讀

2021-01-17 英語書架

外刊閱讀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文章帶有翻譯和音頻,大家慢慢「食用」~可以練聽力,可以練翻譯,可以嘗試自己做精讀,當然也可以直接泛讀了解一下就可以。

這是英語書架的外刊泛讀專欄,不定期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漲姿勢~



Living in outer space外太空生活

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來


Jeff Bezos’s ambition to colonise space is straight from the 1970s

傑夫·貝佐斯的太空殖民壯志直接承襲自上世紀 70 年代 


IT WAS MORE interesting than another quarterly business update. On May 9th Jeff Bezos, the boss of Amazon, had his coming-out party as a space cadet. Mr Bezos, who is the world’s richest man, has long been interested in using his fortune to advance the cause of space flight. His private rocketry firm, Blue Origin, was founded in 2000. But he has been less of a publicity seeker than Elon Musk, the founder of SpaceX and the world’s best-known enthusiast for outer space.

這可比發布又一季的財報有意思。5 月 9 日,亞馬遜的老闆傑夫·貝佐斯作為太空 探索界的新人首次正式「亮相」。這位世界首富早就有志於用自己的財富推動航天 事業。他的私人火箭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成立於 2000 年。但他沒有 SpaceX 的創始人、也是最出名的外太空愛好者伊隆·馬斯克那麼好出風頭。


No longer. During an hour-long presentation, Mr Bezos introduced Blue Origin’s prototype lunar lander, a machine that could be ready, he said, to meet America’s ambitions to return to the Moon by 2024. More striking were his plans for the farther future. Mr Musk wants humans to colonise Mars as an insurance policy should anything happen to Earth. Mr Bezos has no interest in Mars, or indeed any other planet in the solar system, all of which (except Earth) are pretty inhospitable places. Instead, he thinks humans should build their new space-going homes from scratch.

現在不是了。在一個小時的演講中,貝佐斯介紹了藍色起源研發的月球登陸器原型機。他說這臺機器將準備就緒,實現美國在 2024 年重返月球的雄心。更驚人 的是他對更遙遠未來的計劃。馬斯克希望人類殖民火星,作為地球發生災難後的 退路。貝佐斯對火星或太陽系中的任何其他行星都沒興趣。既然所有那些行星(地球除外)基本都不適宜人類居住,他認為人類應該從零開始建造新的太空家園。


The idea is not new. Mr Bezos studied at Princeton, and one of his professors was Gerard O』Neill, a physicist. In 1976 O』Neill published 「The High Frontier」, a bestselling book in which he sketched out the bas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of how such space habitats might work. It was exactly those sorts of habitat that Mr Bezos advocated as the way humans would live in the future.

他的構想並不新鮮。他曾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他的一位教授是物理學家傑拉德·奧尼爾(Gerard O』Neill)。1976 年,奧尼爾出版了暢銷書《太空殖民地》(The High Frontier),概述了這類太空棲息地將可能如何運作的基本工程原理。貝佐斯倡導的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和奧尼爾描繪的那類棲息地一模一樣。



O』Neill’s book offered three shapes: a cylinder, a pair of cylinders or a torus. All are hollow, with the living surface built on the inside. All rotate, with the centrifugal force felt at the walls standing in for gravity. Sunlight provides both energy—through solar panels—and illumination, thanks to a system of mirrors and windows. And all are on a heroic scale. The biggest are tens of kilometres long and have enough living room for millions of people.

奧尼爾在書中給出了三種形狀的棲息地:圓柱體、一對圓柱體,或一個圓環體。它們都是中空的,生活區建在內部。不管哪種形狀都要旋轉,通過離心力在內壁模擬重力。陽光通過太陽能電池板提供能源,並通過鏡子和窗戶系統提供照明。所有棲息地都規模巨大。最大的長數十公裡,可容納數百萬人。


Florentine renaissance佛羅倫斯的復興


For that reason, they would have to be built by a species that had already mastered space travel, using resources harvested from the asteroid belt (like Mr Musk, Mr Bezos hopes to drive down the cost of space flight as a first step). They would be strange places to live. The land would curve visibly up the sides of the structure.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habitat would arch across the 「sky」. And rotation is not a perfect substitute for gravity, so moving objects would behave oddly, particularly if the habitat were small. But, said Mr Bezos, they also offer several advantages. Climates could be engineered (「Maui on its best day, all year long」). The best bits of Earth could be replicated elsewhere (one of his illustrations, shown above, depicted a space-going version of Florence).

這樣的太空棲息地必須由已經掌握太空旅行的物種利用從小行星帶收集的資源 來建造(和馬斯克一樣,貝佐斯希望首先降低太空飛行的成本)。在這樣的棲息地生活將是完全陌生的體驗。地面將沿棲息地兩側明顯彎曲,棲息地的上部結構將橫架在「天空」上。旋轉的離心力無法完美替代重力,因此物體移動的情形會很 奇怪,特別是如果棲息地很小的話。但貝佐斯說,這些棲息地也有其優點。這裡 可以人工調節氣候(「全年都能有毛伊島上最好的天氣」)。地球上最好的地方可 以在其他地方重現(貝佐斯的一幅示意圖描繪了太空版的佛羅倫斯,見上圖)。 


Their biggest advantage, though, is the sheer amount of living space they would create. Mr Bezos’s ultimate justification for pursuing such megaprojects is his worry about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exponential process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finiteness of Earth’s resources. He gave the example of energy demand, which, he says, has historically grown by around 3% a year. He argues that if this were to continue, Earth would, in a couple of centuries, need to be covered completely by solar panels. With the resources of the solar system at its command, however, and thousands of habitats scattered through space, the human population could comfortably grow to a trillion or more.

但這些棲息地最大的優勢是它們能創造出巨大的生活空間。貝佐斯追求這些大型項目的最根本理由是擔心地球有限的資源無法支撐指數級的人口增長。他以能源需求為例,指出能源需求以每年約 3%的速度增長。他認為,如果以這樣的速度 繼續下去,幾個世紀後地球就需要完全被太陽能電池板覆蓋才夠。但是,如果人類掌握了太陽系的資源,有了散布在太空中成千上萬的棲息地,人口可以增長到 萬億甚至更多都沒問題。


Perhaps. It is notable that Mr Bezos’s justifications come from the same era as his proposed solutions. It is a mathematical truism that exponential growth will eventually overwhelm any fixed, finite quantity. Such arguments were most famously applied to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Limits to Growth」, published by the Club of Rome in 1972. Not so much a bold new future, then, but a blast from the past.

或許是吧。值得注意的是,貝佐斯所說的理由與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源自相同的時代。指數增長最終將超過任何固定的、有限的量值,這是數學上的老生常談。1972 年智庫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發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用它來論述自然資源的限制,震動世界。所以太空棲息地算不上多大膽的新未來,只是舊事重提。



加入咱們的外刊交流群?

每天一起讀外刊,加微信入群

備註:學習群



推薦閱讀:

韓國的低頭族 | 外刊表達

租車又不開車,他們用來幹嘛?| 外刊閱讀

經濟學人:錢能買到幸福嗎?| 精讀筆記

破敗的橋梁 | 經濟學人閱讀

相關焦點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經濟學人文章(二)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
  • 雅思閱讀素材--《經濟學人》到底該怎麼讀
    《經濟學人》是啥?如果你還不知道那麼一定要詳細閱讀這篇文章!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本在國際上有很大影響力的英國本土雜誌,它的內容以國際政治和商業財經為主,其文章用詞準確、簡練,且注重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
  • 《經濟學人》閱讀全攻略:四六級必考的雜誌,你看懂了嗎?
    如果你想用Kindle閱讀這樣一份優秀的雜誌,不妨從這篇極簡閱讀指南開始。一、《經濟學人》欄目介紹:Kindle中《經濟學人》雜誌的各欄目1. The world this week: 主要內容是過去一周在國際上發生的熱點事件,包括時事類和財經類新聞。2.
  • 中英對照閱讀《經濟學人》,學習神器來了!
    官方內容和譯者團隊:提供《經濟學人》商業、金融、科技版官方中文譯本,由官方譯者團隊主持,分享最權威的學習方法與翻譯技巧英語學習VIP微信群:譯者老師+商論君每日推送最新內容,即時問答課堂筆記+內容拓展:官方譯者出品的課堂音頻+精讀原刊文本+瀏覽專業詞彙列表
  • 12.03|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The resilience of democracy
    12.03|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The resilience of democracy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Will inflation return
    12.22|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Will inflation return?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經濟學人文章(一)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下面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
  • 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The aliens among us
    08.25|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The aliens among u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在英語閱讀題中虐你已久的《經濟學人》有中文版了,不服來戰-虎嗅網
    在英語閱讀題中折磨你已久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中文版啦~不對,準確的說是雙語版,而這還僅是經濟學人集團試圖開拓多語言產品的第一步。據美通社報導,經濟學人於日前(4月7日)推出了這款雙語app——《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商論>),將從《經濟學人》周刊的商業、金融和科技版精心挑選內容,由通曉中英文的編輯在保留原文風格的前提下,把它們譯成中文。
  • 經濟學人商論
    經濟學人商論 資訊閱讀
  • 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09.21|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
  • 2016考研英語閱讀題源經濟學人文章:法國計程車戰爭
    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複習之初,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多練,提升閱讀能力!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The rules of war in orbit
    08.22|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The rules of war in orbit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經濟學人》外刊免費領取
    資源簡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誌,創辦於1843年9月,創辦人詹姆士·威爾遜。雜誌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經濟學人文章:與羊有關的偷竊罪
    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複習之初,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多練,提升閱讀能力!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t-lit
    08.15|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t-lit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2016考研英語閱讀題源經濟學人文章:盧布自食惡果
    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複習之初,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多練,提升閱讀能力!
  • 經濟學人智庫: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對比衣、食、行開支等三方面,新加坡連續第五年被評為全球物價最高的城市,香港則降至第四。
  • 如何快速入門讀懂《經濟學人》?
    社論文章往往寫得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個人認為是TE中最有閱讀價值的板塊之一。 【Letters】讀者來信,經濟學人的Letters版塊刊登了每周的讀者來信,雜誌的定位為面向全球高端人群,給經濟學人寫信的讀者包括大學教授,高層政府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甚至還有國家元首。這些信件用詞精確,論證嚴謹,非常具有可讀性。
  • 《經濟學人》高逼格發力病毒視頻
    可以,這很《經濟學人》《經濟學人》目前主要投資了兩種形式的視頻。一種是長紀錄片,另一種則是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利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短視頻。而在VR產品的製作上,《經濟學人》則覺得還不急。研究還發現:「那些最成功的線上視頻,特別是在Facebook上很火的視頻,講的大多是生活方式或娛樂,例如那些講動物、萌娃或做菜的視頻。」甚至連傳統的嚴肅新聞生產商都發現,他們最火的視頻竟然是關於動物的報導。在視頻內容方面,《經濟學人》有自己的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