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英語閱讀題中折磨你已久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中文版啦~不對,準確的說是雙語版,而這還僅是經濟學人集團試圖開拓多語言產品的第一步。據美通社報導,經濟學人於日前(4月7日)推出了這款雙語app——《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商論>),將從《經濟學人》周刊的商業、金融和科技版精心挑選內容,由通曉中英文的編輯在保留原文風格的前提下,把它們譯成中文。每月會發布30篇文章,其中10篇將在每月第一天發布,此後每個工作日更新一篇。該應用有iOS及Android兩版,手機及平板電腦皆可適配,用戶可以使用英文-簡體中文版或英文-繁體中文版。訂閱費為每年75美元(看到這裡簡直要再見),不過推廣初期,用戶可以免費試用兩個月。#可以試試?
據悉,《經濟學人》正在推行多語言戰略,經濟學人集團亞太區出版人兼董事總經理蒂姆·皮尼加(Tim Pinnegar)表示希望以此開拓以往難以接觸的全新市場,吸引更多讀者,並充分利用創新科技優化其產品和服務。
進軍中國市場?
在《經濟學人》副主編湯姆·斯坦迪奇(Tom Standage)看來,「出版外語版本過於昂貴和不切實際,但電子科技的崛起改變了遊戲規則。現在我們可以不受印刷出版成本的限制,快速發布內容。」置於為何選擇中國作為先鋒地帶,這位副主編表示是以「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移民規模」為考量。
斯坦迪奇坦言,《經濟學人》進軍中文市場的動作遠晚於其他同行,但既然中文市場流傳著諸多「質量堪憂」的非官方譯本,就意味著大家對於中文版的《經濟學人》是有需求的。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發展對於出版業生態的革新,因此在籌備一年多後,著手推出了這一雙語版的app。他預期《商論》的主要讀者應該是有意閱讀中文《經濟學人》的商界人士,而雙語互換功能更連帶地,使英語能力較弱的讀者,由中文版入手,準確掌握文意,順便學習英語。
斯坦迪奇也指出,《商論》將貫徹《經濟學人》以「訂閱為本」的運營模式,並不會刻意迎合中國市場,以便接更多的廣告。同時他也表示中國的新聞審查制度「對外國出版商而言,很具有挑戰」,但強調不會遷就市場而在採編原則上妥協。
斯坦迪奇承認,對於那些向來就習慣用英語閱讀《經濟學人》的中文讀者來說,新的應用未必有吸引,「你也許會想繼續(閱讀英文版)」,而首年訂閱目標不便公開。繼中文版頭炮以後,經濟學人還將推出一系列本土語言產品,他透露目前已在某「我們不太熟悉的市場」持續與大出版商接洽合作。同時,他也強調不論以什麼語言面世,對於內容採編這塊都不會假手於人,「我們不希望在經濟學人這塊招牌下,讓其他人往作品裡加添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據悉,目前,《經濟學人》移動端用戶為7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