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詞彙是基礎。如同蓋一座華麗的宮殿,沒有詞彙的積累,就如同沒有牢固的基石。
在這一點上,中文和英文是相通的。
孩子還小時,我們就開始教他們識字、寫字、講成語故事,背好詞好句,都是為了給他們打下一個良好的語言基礎。
同理,英文作為三大主課之一,進入小學後半段,學習的佔比和難度就會陡增。而沒有詞彙,閱讀理解將會成為空中樓閣,書面應試就會成為小學功課中的「攔路虎」。
而有所預見的家長,就會提前很多年開始為孩子的英文基礎做籌劃,做準備。
那麼,在小學階段,孩子該積累多少單詞才叫夠用呢?
第一,英文新課標的詞彙標準,是底線。
孩子入讀公立學校,課內英語學習遵循的是國家新英語課程標準。在這個國家標準體系內,英文這一學科上詞彙量的要求,小學畢業要求達到700+50(700指單詞量,50指詞組量),初中畢業要求達到1600+200,高中畢業要求達到3500。
小學畢業要求掌握的750詞彙量,數量並不多,但在能力上屬於「四會」單詞,會聽、會說、會讀、會寫,要完全掌握。
這個要求,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畢業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是一個底線,是一個及格線。
如果孩子連這個要求都沒有夠著,那麼家長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在英文教育上有所疏忽了。
如果家長的要求不限於此,希望向前一步,那麼可以去看看同為小學階段,但英文要求更高的民辦學校。
第二,看高一眼:一、二線城市民辦小學的教材選擇。
各類中高端民辦小學,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擁有名校光環的民辦小學,對英文相當看重。
儘管它們對小學畢業所應達到的能力水平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和標準,但從它們所選擇的英文教材來看,要求是不低的。
以上海地區為例,不少知名民辦小學選擇的是各大版本的原版教材,有培生的《Welcome to English》,有朗文《side by side》,也有美國加州現行的小學教材《Treasure》,也有《牛津小學生英語》(Fun with English)等等。
以廣東地區為例,不少廣州高端民辦小學都額外增加《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作為加強英文的教材。而這套教材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小學英語教材,據說80%以上的香港小學在使用。
深圳地區也如出一轍,基本上不是使用朗文教材,就是引用牛津版的教材。
最後,民辦學校輸出的結果,五六年級的學生,能夠達到公立初二、初三的水平,結合一下新課標的要求,掌握的單詞量都在1800-2100左右。
而這個標準,是在重視英文教學的民辦學校裡,經過六年原版教材系統學習,每一個學生應該達到,也能夠達到的的普遍詞彙水平。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一幫娃中出類拔萃,那麼就可以把目標定得更高一點。
第三,脫穎而出:引入國際考試來以考促學。
有些家長對孩子英文學習規劃較早,期望也比較高,打算在小學階段便把英語攻克下來,以便在中學階段節省時間去主攻其他科目;
也有些家長打算孩子在中學階段出國留學,這樣的目的都對孩子的英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麼,家長就可以導入一些國際性的權威考試體系,以考促學。
比如這些年很火熱的劍橋五級考試,由於考試客觀權威,含金量高,參與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在北外教授曹文老師的《英語,孩子這樣學。4-18歲中國孩子英語成長路線圖》一書中,建議:
如果孩子從學年齡前開始學習英語,
那麼他在小學一年級時,可以達到劍橋少兒英語一級的標準,
二年級時達到二級,
三年級達到三級,
四年級時達到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考試的KET(單詞量約1500),
五、六年級是達到PET(單詞量約為3500),即達到高考英語的要求,
初中攻克FCE(單詞量約為6000),相當於大學英語六級水平,
高中直接對接雅思。
這樣一個進度,孩子踏踏實實的學就可以了。
而且,這樣一個進度,只要方向和學習方式沒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以順利達到。
不少一線城市的英語牛娃,啟蒙早,訓練得法,進度還遠超書中的建議。
所以,小學階段的英文儲備是很重要的,它直接決定了孩子中學階段英文學習的份量和難度,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
而其中,家長的規劃是很關鍵的一環。
只有家長結合了孩子的長期規劃,制定出一個合理的目標,並把它拆分成一個個不難達到的階段性小成果,並配合適合的學習方法,就能一路順暢的搬磚加瓦,蓋起一座氣勢宏偉的英文宮殿。
而不是在沒有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家長陷入盲目攀比的怪圈,孩子落入時而焦慮、時而厭惡的狀態,這樣的話,那英文才叫學得一個苦呢。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