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被樓上噪音痛苦折磨的經歷嗎?伴隨著頭頂走來走去的腳步聲,桌子椅子的拖拽聲,樓上孩子瘋跑起來地震似的震動聲,還有半夜東西突然掉落在地板上的尖銳聲音,都能直接把人從睡夢中驚醒過來……
長期被樓上噪音滋擾的感受,就像被人拿著棍子在頭上敲。晚上躺在床上聽著樓上走來走去的腳步聲,提心弔膽的睡不著,生怕半夜3點被突然驚醒。
實在忍不住了跑到樓上想跟人家好好溝通,希望對方動靜能夠小聲點,結果往往是溝通無效,摔東西搬桌子的聲音變本加厲,小孩兒跑來跑去的腳步聲始終咚咚響個沒完。
忍無可忍找物業調解,物業卻表示,隔音差是建築問題,房子是開發商建的,他們只負責日常管理,噪音不歸他們管。
開發商表示,噪音都是人為的,不關建築的事,這種事情還是去找警察吧。
於是報警,警察卻說噪音超標是環保局的事,警察無權處理。
找環保局,環保局又說他們只管戶外施工噪音和交通噪音,鄰裡噪音不歸他們管。
最後想走維權途徑,律師說可以以侵擾相鄰權告對方,要收集錄音視頻之類的證據,上法庭起碼得耗上兩三個月……
之前聽到同事說起,自己家樓上也是很吵,半夜3點不睡覺的那種,找了5次都沒有用,樓上死活不承認,自己就去買了6個震樓器,這樣誰也不好過。
如此種種,生活作息已經受到嚴重影響,導致睡眠不足、神經衰弱,找各個部門也沒辦法解決,又不能採取過激的行動,人都要給逼瘋了。
製造噪音的是樓上的住戶,深受其害的卻是樓下?
明明只需樓上舉手之勞,就能還樓下一片清淨,鄰裡噪音卻始終是居民投訴中的難解之題。
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在所有居民投訴中,噪音投訴佔比率超過40%,而關於樓上噪音的投訴佔噪音投訴的8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全國有將近30%的住戶間存在噪音矛盾,其中有部分案例甚至呈現極端暴力的表現。
房子隔音差只是客觀原因,居民生活作息不規律、生活習慣差,個人素養問題、不注意家庭噪音對鄰居的影響才是導致鄰裡噪音矛盾不斷激化的直接原因。
這些極端的案例也從側面證明,樓上噪音看起來是個小問題,卻因為樓上無心解決,樓下也找不到渠道投訴,導致樓下作為受害方容易對樓上積壓不滿,採取個人手段"以暴制暴"。
1.震樓神器
專門用來對付"惡鄰居",本質上是一種家用振動電機,據說樓下40分貝的聲音傳到樓上,聽到的是樓下的兩倍,只需把它安裝在自家天花板上,開啟電機後,樓上的地板就會以很高的頻率和樓上其他物體產生共振,樓上就會出現打孔一樣的噪音。
這種以惡懲惡的做法雖然對抵制樓上噪音有奇效,但從本質上來說,與樓上製造噪音的行為是一樣的,屬於擾民行為,以此來抵制惡意擾民行為的同時,注意不要影響到自己的樓下或隔壁鄰居,不要讓自己也變成讓人痛恨的"惡鄰居"。
2.共振音響
投訴無門時,共振音響也常常被用來懲治"惡鄰"。
與振動電機同理,能使樓上產生聲音和震動。共振音響的指向性比較強,通過伸縮杆或桌子把音響緊緊抵在天花板上,與樓上產生共振,播放的各種聲音樓上都能聽得特別清楚,抵得越緊效果越大,擔心聲音太大會影響到樓下或隔壁的,用隔音的東西包住就不會吵到他們。
文明和野蠻,只在一念之間,所以這個方法並不提倡。
對樓上來說,你踩的地板是人家的天花板,當意識到自己對樓下住戶製造了噪音時,及時止損才是明智之舉,降低噪音真的沒有那麼難,只需通過改善一些小小的習慣,就能還樓下一片安寧。
1.不要光腳走路,穿靜音拖鞋
很多人在家裡喜歡光腳走路,自己聽著沒什麼聲音,但從樓下聽就是很響的咚咚聲,感覺像是敲在腦殼上。尤其樓上要是大半夜的走來走去,聲音能震得樓下睡不著覺。
穿軟底拖鞋對降噪有很大的作用,樓板隔音太差的話,可以考慮穿靜音拖鞋。
在家裡走動的頻率是很高的,不注意就會對樓下造成很大的噪音困擾,建議養成在家穿軟拖鞋走路的好習慣。
2.小孩的活動區域鋪上隔音減震墊
隔音不那麼好的情況下,小孩蹦躂的聲音能震得樓下天花板哐哐響!這對樓下住戶來說簡直是折磨。小孩子是愛鬧騰,但家長也要學會引導。管不了也有應對措施,就看樓上會不會為樓下考慮。
家住樓上有小孩的住戶,不妨多觀察一下小孩平時在家裡的活動軌跡,墊上厚一點的地墊或隔音墊,這樣小孩蹦的時候,樓下基本也感受不到。
墊子選拼接款的比較方便,哪裡需要鋪哪裡,髒的地方拆下來洗洗就好。
3.桌椅凳墊上防滑墊
拖動桌椅的聲音在樓上聽起來感覺不大,但對樓下來說是相當刺耳的,可以把桌凳的四腳都墊上防滑墊,能夠很大程度減輕與地板產生的摩擦聲,降低家中拖動桌椅時對樓下造成的聲響。
4.儘量減少室內高強度活動
有人喜歡在家裡運動,像跳繩、拍球這類的活動製造的聲音又震又響,那感覺在樓下像是有人砸天花板,震得人心驚肉跳。
建議不要在家做跳繩之類的運動,砸地板的聲音太響了,對樓下影響惡劣。
5.夜間活動不擾民,做到輕手輕腳,輕聲細語
晚上睡得晚也不要影響到樓下,十點以後製造噪音屬於擾民。
十點以後的活動儘量控制聲音大小和輕重,拖動家具、東西掉地板、走動跑動、說話的聲音都會影響到樓下休息。
一般樓上住戶只要能做到上面這些,對樓下基本不會再產生什麼噪音問題,但也不排除個別對聲音特別敏感的樓下鄰居,需要進一步降噪,建議是要麼搬去隔音條件更好的樓房,要麼對現有樓房進行隔音改造。
隔音改造
1.隔音吊頂
隔音吊頂工藝:隔音氈+龍骨(龍骨之間填充吸音材料)+石膏板+外層材料。
在原本的天花板上安膨脹螺絲,掛上減震吊鉤,在此基礎上用輕鋼龍骨搭架子做成格子,在格子裡填充隔音棉,用木板封住,再鋪上一層隔音氈,複合一層石膏板做複合隔音結構,最好做刷灰刮膩子的收尾工作,即可完成隔音吊頂的安裝。
隔音吊頂安裝時牢記兩大原則:1、隔音材料安裝時要緊緊貼合。2、最外層不能留空隙,要密封住。
注意:隔音不是消音,只是對噪音進行改善,覺得樓上噪音比較大的可以考慮。隔音吊頂對說話聲、電視聲等以空氣為介質進行傳播的聲音有很好的隔斷效果,但對撞擊聲,例如腳步聲、摔打聲等減緩效果一般。
2.隔音牆
隔音牆工藝:龍骨(龍骨之間填充吸音材料)+隔音氈+石膏板+外層材料。
在牆體安上龍骨,做成格子,往格子裡填充隔音棉,貼一層隔音氈,最後複合一層石膏板密封住。
若是追求更好的隔音效果,可以再加上一層聚酯纖維吸音板。
3.隔音窗
窗戶的隔音沒做好,就會受到室外噪音幹擾。目前隔音效果比較好的是雙層中空玻璃窗,普通鋁合金單層玻璃只能隔離30%-40%的噪音,而雙層中空玻璃可以隔離70%~80%的室外噪音。
從窗框的隔音效果來看,塑鋼材質比鋁合金材質隔音效果更好。
4.隔音門
門對噪音也有一定的隔離效果,門的縫隙大,材質稀疏,隔音效果就差。反之門板材質密度越大,門板內的填充芯越厚實,降噪的效果就越好。
結語:震樓器和共振音響畢竟不是解決噪音問題的正規手段,噪音受害者無路可走時才採取這種對抗措施。大部分時候樓下住戶是很樂意溝通解決問題的,畢竟在樓房隔音差的條件下,樓上對自己產生的噪音感受沒有樓下那麼直觀,也就注意不到自己無意中對他人造成了麻煩,這些原因樓下也能理解。主動上門交涉溝通,也只是希望樓上能夠意識到自己給樓下帶來的麻煩,自覺降低噪音,維護鄰裡間的和諧。
(說明:文章原創,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