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的意思大家都懂,這擔心天會掉下來,地會陷下去完全沒有必要,這人類有歷史記載都快上萬年了,按考古學家找到的證據,都超過百萬年都沒啥事,明天就會發生?但很明顯,沒有什麼事情是永恆的,而地球正在發生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得不讓人類重新考慮下,這樣的太平日子還能過多久?
地球生命遭遇過的危機中,到底有多少能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其實有很多,比如超級火山就是,很多朋友認為不能忘了地震,其實地震影響的區域,而超級火山則是全球,比如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的那次大滅絕就是超級火山所引起。
除此以外,小行星撞擊也是,比如恐龍滅絕就據說是一顆直徑十千米的小行星導致的,它的毀滅過程其實和超級火山有些類似,也是揚起的塵埃遮擋陽光,地球進入冰河世紀,最終導致大量生物滅絕!
除了小行星還有近距離超新星爆發,它毀滅生命的模式是伽馬射線暴,將會讓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碰撞結合成一氧化二氮,也就是俗稱的笑氣,它的密度是1.977kg/m3,比空氣的1.293kg/m3要大一些,因此它將落到地面,臭氧消失殆盡後,地球表面將失去保護,紫外線將長驅直入!地球歷史上至少有2次以上規模性的生命滅絕由超新星爆發的因素!
要是這些都不會發生,人類又能撐到什麼時候?
如果一切順利,沒有能源危機,沒有大氣汙染,也沒有全球變暖,人類能活到宇宙末日?其實想多了,因為人類能活多久不是地球決定的,而是1.5億千米外的太陽決定的!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它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人類運氣不太好,要是地球在距離太陽系大約12光年外的天倉五周圍誕生,那麼時間就比較充裕了,因為這100億年沒有計算太陽脾氣暴躁的氦閃和紅巨星時間!
簡單的說太陽這種恆星的氦閃會在不久後發生,《流浪地球》中說的是真的,只是沒那麼快而已,氦閃產生的原因是太陽現在燃燒會產生氦,但太陽內核的溫度不夠,所以會堆積起來,但越來越多,最後高溫會突然點燃氦,而此時處於簡併態氦內核會熱失控,即在很短的時間內氦球就爆了!
所以這個時就像太陽內核放了個大鞭炮,儘管還炸不散太陽,但會導致大量的恆星物質被這個巨大的能量衝擊而飛散到太陽周圍,包括地球一起都會被無差別的攻擊,人類此時如果還沒有離開地球的話,那麼就完蛋了!
人類終結!當然如果用《三體》中的掩體計劃,躲到木星屁股後面,方能保全!但太陽紅巨星後就變成了了白矮星,所以躲不是辦法!當然更酷斃一點直接帶著人類去比鄰星或者直接到天倉五,那顆恆星只有80%太陽質量,劇烈活動幾乎沒有,氦閃也不太會發生,所以那是個極樂世界!
天倉五的宜居帶
不過有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家,天倉五有一個高度發育的巖屑盤,也就是說它的黃道面上布滿了小行星,人類到那邊的行星上,小行星撞擊是少不了的!
上文說了那麼多其實是想多了,因為人類的瞎折騰,甚至都可能難以維繫千年,根本就看不到太陽氦閃發作的那天!下面就不完全的簡單做個盤點,看看人類都幹了哪些好事!
如果不去統計哪些小行星撞擊或者地球物理作用造成的災難的話,現在地球上發生的絕大多數災難可以歸結到全球變暖,這並不是因為全球變暖是一塊磚,而是它一旦發生,那麼就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塊,後續的系統會持續崩潰,直至地球生態全面崩盤!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升溫多少?
1.15℃,這是前幾年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數據,看到這個數據,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咱大夏天早上晚上的溫度相差十幾度,當我小孩啊,1.15℃誰怕誰!但各位千萬別看這1.15℃那幾乎就沒啥感覺的溫差!
因為這是地球平均溫升,而南北極海域附近溫升遠不不止1.15℃,而是2~3℃,甚至更高,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全球變暖改變了地球洋流模式,會讓來自低緯度的溫暖洋流直接到達南北極冰蓋下方!
這會是什麼結果?冰蓋自下而上融化,連拯救的餿主意給冰山蓋上反光膜的機會都沒有!這會產生一系列的後果,首當其衝就是海平面上升,冰蓋縮小,地球接收的輻射更高,會產生惡性循環!最後地球冰蓋消失!
海平面上升,人類躲到內陸不就可以了嗎?
海平面上升66米其實也沒啥可怕的,不就是喪失一點低洼地帶嗎?當然沒法這樣輕描淡寫,但損失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至少還能生存嘛!不過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因為在海平面上升前,全球變暖的惡果早就開始顯現!下圖是北極圈內的野火分布和1995年來的火災排放二氧化碳比例曲線圖:
北極野火的空間分布
MODIS衛星反演的1997-2020年北極圈內6-8月份生物質燃燒量,2020年結果截至8月12日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從這種看出什麼端倪,但至少我們看到這條曲線正在直線上升,至於未來會怎樣,估計沒人能知道,但根據曲線推測,估計是兇多吉少!
為什麼會發生野火激增的現象?
其實不止西伯利亞的野火,還有發生在澳大利亞2019和2020跨年大火,整整燒了半年,3.5億噸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氣層,而今年7月份開始燒起來的美國加州大火則愈演愈烈,超過十萬人逃離家園,而據NOAA的評估,可能會燒過聖誕節,甚至最悲觀的估計認為甚至能燒到明年四月份!
國際空間站看加州大火
這些都屬於季節性大火,往年的話都會大雨出現澆滅大火,但最近數年來這些季節性雨水減少甚至消失不見,造成當地乾旱,而乾雷暴天氣導致的大火根本無法撲救,所以即使再強大的國家在自然災害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只是野火嗎?未必!
可以預計的受到氣候的影響,未來全球糧食產量會發生大幅度波動,這對未來全球格局影響將會加大!而剛上文說過的洋流變化則會導致海洋漁業資源重新分配,這兩個疊加在一起,在未來引發戰爭並不是不可預計的事件!
曾經的鱈魚戰爭,各位是否還記得?
另外海洋溫度升高導致「海洋沙化」的珊瑚白化事件,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這個白化帶來的危害,這就相當於森林生態,當森林變成草原或者荒漠化後,生物多樣性消失,調節水汽的森林之肺功能消失,局部氣候失控!而在海洋中珊瑚白化,那麼漁業資源消失,全球各國為爭奪那可憐的漁業資源,訴諸武力也並非不可能。
最後還有淡水資源爭奪,跨國的徑流都已經出現這種爭鬥的跡象,所以在未來乾旱爆發的年代裡,可以想見類似的爭奪會越來越普遍,而全球跨過河流有多少條,相信了解地理的朋友幾乎就可以一一報上名來,而又涉及多少人口,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所以人類可能面臨的未來毀滅的並不是環境直接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是環境促使的,只是在最後時刻尚未到來之際,人類已經因為資源的爭奪相互碰撞,將直接引爆生存危機!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誰贏,人類都是徹徹底底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