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國產實驗儀器是「扶不起的阿鬥」

2021-01-20 Super Lab


有次和朋友侃大山,我說我是搞生物實驗儀器的。他一臉羨慕地問,高科技啊,一定很賺錢吧?他的反應並不出乎我的意外,在沒有進入這個行業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實驗儀器」是個非常寬泛的定義,小到幾百塊的移液器,大到幾百萬的測序儀。即便是同一類儀器不同的價格其內部結構設計也相差十萬八千裡。例如下面這兩臺離心機,都是離心機,但兩者的差別就像自行車和汽車,儘管都是出行工具,但幾乎不可能行駛在同一條公路上。 


前幾天看到微信朋友圈轉發的實驗儀器行業排名,自從有儀器排行榜開始好像中國品牌就從沒入榜,榜單牢牢被賽默飛、丹納赫、安捷倫等國外巨頭所霸佔,原因何在?



對於普通產品而言,薄利多銷是普遍可行的策略:商家可以低價獲得大量訂單,通過量產獲得生產經驗,並將利潤的一部分投入到研發並升級設備和技術,然後再進一步獲得更多的訂單和更高的利潤。滿足這個循環需要一個條件:市場容量要足夠大


只有市場容量足夠大,薄利才能多銷,總的利潤才足以支撐技術投入;而只要技術進步速度不是太快,那麼後來者就有可能逐漸趕超。製造企業如鞋帽,玩具,家電,手機,等基本都是這個套路才得以上位。


相反,如果將通過薄利多銷獲得的利潤投入到研發之後,產生的技術進步仍然無法趕上行業領跑者的技術進步速度,那麼在這個行業裡就永遠無法趕超,甚至差距會越來越大。比如汽車,後來的競爭者難以通過薄利多銷擴大市場並快速積累財富,除非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否則將永遠處於跟跑狀態。日系車儘管已經「趕超英美」幾十年,但在傳統內燃機領域與歐洲汽車相比仍存在差距。混合動力這個新技術給了日本汽車趕超的機會


簡單講,在生產技術不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前提下,製造業的提升就是靠經驗的積累: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經驗越豐富,生產效率就越高,質量和可靠性也就越好。我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大多數是遵循了這樣的邏輯。


然而,這個邏輯並不適合實驗儀器行業。實驗儀器行業基本上都是面向專業市場的,而越是往高端發展,客戶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市場細分也就越明顯。即便是通用型機儀器,其用量也遠低於該儀器所使用的試劑耗材。比如一次性一臺測序儀雖然要花費不少資金,但這些資金相比這臺儀器所消耗的試劑以及耗材所花費的資金,也許不值一提。


因此說市場容量有限這個先決條件的存在,薄利是不能多銷的,後果導致中國製造業慣用的策略統統失效。換句話說,在一個技術密集市場容量又不大的市場不存在後發優勢,只有後發劣勢



因為實驗儀器市場就那麼點,企業並不能積累多少的經驗,更不能積累財富並投入到研發。為此歐美儀器巨頭開出的藥方不是薄利多銷,而是走高端定製化路線獲取高額利潤。雖然不見得適合我國國情,但至少戰略方向是清晰的。



客觀地說,實驗儀器上市前需要做大量的測試來確保儀器的產品質量。然而這些測試往往要花費昂貴的資金和佔用長期的時間來完成,那些國際巨頭當然有這個財力和實力去高標準的完成此步驟,但顯然國產儀器往往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真正完成這個步驟,大量儀器都是在自家實驗室匆匆忙忙進行一些預實驗就趕緊上市銷售賺錢。


這也是很過國產儀器在宣傳時個個趕超國際巨頭,但真正在終端客戶使用時卻發現漏洞百出,嚴重者甚至完全不能使用的原因,就是因為很多儀器並沒有真正經歷複雜多變的測試,僅僅是做一些常規且標準的簡單試驗就認為自己的產品已是完美無瑕的一塊碧玉,實則不過是一塊路邊隨處可見的石塊而已。



高端實驗儀器的用戶通常粘性較大,不太容易因為價格更換設備。因為一旦新的儀器出問題,那麼對整個實驗造成的影響會非常大。所以用戶寧可選擇品牌知名度高、上市時間長,價格稍微貴,性能更穩定的設備


客戶粘性造成的結果很像「階級固化」:除非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非關鍵部件,低端製造很難通過低價、辛苦經營進入到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俱樂部。為了生存儀器生產商也會低價接單,造成行業狀態更加惡劣。


低端製造的升級需要整個行業的變遷,需要在大形勢下順勢而為。比如此次新冠疫情下的pcr儀:早年間大多數客戶都會選擇國際儀器巨頭的高端pcr儀,而國產pcr大多只能賣一些對價格及其敏感的中低端客戶。隨著此次疫情的爆發,pcr儀需求量劇增,由於此前積累的口碑,國產pcr儀雖和進口品牌在技術層面還有很大差距,但好在價格實惠且質量還算說得過去,一時間國產pcr儀也成了成為新冠檢測的搶手貨。


經此一站國產pcr儀自然會得到業內認可,國外高端pcr儀一統江湖的時代將會一去不復還。所以,振興儀器產業,著力點有時並不在儀器本身,而是下遊應用產業鏈的發展。



儀器生產的大部分變動成本:零部件成本及人工成本


高端儀器市場中國產儀器並沒有太多的價格優勢,因為國產儀器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要進口,所以國產設備只能通過非核心部件和剝削工人降低成本,在設計和功能上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再加上量產規模受限,所以也難以通過工序拆解讓普通工人經過短期培訓就對儀器進行流水線式的生產。所以儀器生產是一種」高技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產業要與人員素質相配套才能發展。比如家電,手機,建築,等產品的生產需要消耗掉大量「農民工紅利」;軟體,半導體則需要「工程師紅利」;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端產業需要「科學家紅利」。其中實驗儀器等是屬於典型的需要「技工紅利」的產業。只有擁有大量高性價比高級技工,這個產業才能蓬勃發展。


目前歐美等發達地區都擁有大量的高級技工人才。這類人才成本約是月薪2-5萬元人民幣。如果低於這個待遇,那麼廠家無法吸引足夠優秀人才,其產品也只能在中低端水平;如果超過這個區間,由於人工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過大,那麼也會因成本過高而逐漸轉移出這個區域。


目前我國實驗儀器行業從業人員平均收入遠低於2萬因此高端人才不會選擇搞實驗儀器,而是去了網際網路、金融等多金行業;因此若要邁入高端儀器,先把從業者的收入提高到至少1萬月薪以上再說(不和發達國家比)。



資本最容易發揮能力的市場本質上是資源型市場,通過在時間或空間上控制資源獲利。即便投資對象是技術,資本看重的也是技術可以帶來的獨佔性的資源。就實驗儀器而言,其技術進步並不能帶來商業商業上的暴利,更何況這些技術在行業外的投資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


由於市場規模小,普通產品的創新所帶來的收益數倍於實驗儀器創新所帶來的收益。這樣看來,與其投資實驗儀器本身,到不如投資儀器所配套的實驗試劑和耗材更賺錢。



中國產品在美國超市裡,美國產品在中國實驗室裡」,這話不假。實驗儀器的尷尬處境其實正是中國製造業面臨發展瓶頸的縮影。通往高端製造的前路是布滿荊棘險象環生的,相對於國際巨頭動輒百年的歷史,國產儀器公司往往也不過區區十幾年,也許前路還很長,慢一步深一度也許是國產廠家不錯的選擇。中國製造從中低端向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企業、政府和資本都應該轉變思路,用更務實的態度更專業的方式支持我們儀器產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扶不起的阿鬥罕見動怒,死刑立即執行!劉禪:敢侮辱相父立即處死
    扶不起的阿鬥罕見動怒,死刑立即執行!劉禪:敢侮辱相父立即處死蜀漢後主劉禪被後世戲稱為扶不起的阿鬥,諸葛亮這樣的大才都沒輔佐劉禪成就霸業最終還被司馬家一統天下。
  • 扶不起的阿鬥!周琦2分2失誤5犯離場 他全場都處於夢遊狀態
    三節比賽下來,周琦4投僅僅中了1個,得到了2分,其他數據是4個犯規,2個失誤,就這樣的數據,簡直是不忍直視,同時他在進攻端根本就無法跟球隊做出太多的配合,就是一個毒瘤一般的存在,這樣的周琦,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三節比賽結束,中國隊50-60落後10分了!第四節比賽一開始,周琦上場就吃到了一個犯規,個人犯規已經上升到了5次,直接被罰下去了!
  • 扶不起「阿鬥」女明星,資源都是大女主,網友:電視劇絕緣體
    扶不起「阿鬥」女明星,資源都是大女主,網友:電視劇絕緣體大家對於正這個導演也都特別的熟悉,他在演藝圈當中名氣非常的大,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確實帶來了很多部收視率非常高的影視作品,而且在這些作品當中還捧紅了不少的女明星。
  • 五個「扶不起的阿鬥」女明星,都是絕色美女,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
    46 來源: 星座大姐 舉報   娛樂圈中從來不缺乏美女,尤其是香港娛樂圈的許多女明星,說她們傾國傾城也不為過
  • 網友:蔡英文就是「阿鬥」
    有網友直言,此話「暗指蔡英文是阿鬥」。賴清德7日召開「說明選後檢討結果」稱,選舉結果顯示民眾對施政不滿意,他難辭其咎,得虛心檢討不愧人民的聲音,會從人民角度檢討敗選原因,此外,時間一到,他會堅定離開,負起政治責任,不讓檢討成為空言。對此,王世堅在節目中表示,賴清德的檢討報告像《出師表》,很沉痛、很悲壯,大家若看得深入一點,就會跟他一樣「臨表涕泣」。
  • 諸葛亮臨死前,阿鬥問了一句話,讓諸葛亮後背發涼:原來你是裝傻
    諸葛亮臨死前,阿鬥問了一句話,讓諸葛亮後背發涼:原來你是裝傻 扶不起的阿鬥,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從始至終大家都認為劉禪不是合格的君王,他把自己父親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送給他人,但是他真的傻嗎?當時在諸葛亮即將去世的時候,劉禪問了一句話,這個話讓諸葛亮意識到了其實他並不傻。
  • 被稱扶不起的「女阿鬥」,周杰倫寫17首歌捧不紅,現在沉迷整容
    周杰倫是歌壇界中的一個神話,他創作出了很多經典歌曲,在早期由於時代跟不上潮流,所以沒能被人關注到,時常要為了宣傳自己的歌曲而上綜藝,期間遭受了不少人的冷眼,現如今他也收穫到了成功,直到今天的他創作一首新歌,只需要簡單地在網上說上一句話就可以了。
  • 中美貿易硝煙再起,這些國產儀器用戶都說好!
    其中,在美國對中實施的加徵關稅的清單中,加徵幅度從5%到20%不等,覆蓋範圍涵蓋了分析測試、物性測試和樣品前處理儀器。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國內儀器採購市場可能面臨著重新洗牌,國產儀器出現了新的發展機會。  面對國內市場琳琅滿目的儀器產品,如何篩選質量過硬的科學儀器產品、選擇值得信賴的國產儀器廠商成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 【國產好儀器】您認為國產氮吹儀、旋轉蒸發儀哪家強?
    為推動國產儀器發展,解決用戶對國產儀器選購的困難;以「用戶說好才是真的好」為原則,篩選出優秀的的國產科學儀器設備及其生產企業,代言國產科學儀器新形象。
  • 提升國產科研儀器研發水平
    同時,建設高水平科學儀器研發基地,推動形成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有效機制,通過集聚效應形成高端科研儀器的共性技術平臺,加快國產化進程。  「應加強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協調聯動,推動高端科研儀器從實驗樣機到產業化產品的進程,對於開展科學儀器研發和國產化的企業,應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張鳳說。
  • 國產光譜儀器未來發展探析
    鑑於當前國產光譜儀器同質化嚴重、用戶對國產儀器認可度不高、儀器可靠性與進口優秀產品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低價競爭導致的利潤下降、進口品牌推出中低端產品加大國產儀器的競爭壓力等問題,2013年8月16日-17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發起的第五期「科學儀器發展高層沙龍暨光譜儀器問題點與對策研討會
  • 政府將加大對國產測試儀器採購力度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國產儀器在政府採購中遭遇了不小的歧視。「現在國產儀器受到的歧視越來越重了。」丹東百特總經理董青雲說。「國產儀器和進口產品相比是有差距,但在用戶那裡,差距被放大了。至於對「國產」的歧視,與會代表的例子更是信手拈來。
  • 國產直讀光譜分析儀器的發展歷程
    國產光譜分析技術近年發展快速,國產直讀光譜儀慢慢已經能夠滿足國內大部分市場,光譜技術在多年來漸漸發展成熟,很多廠家開始考慮使用國產直讀光譜儀,學校科研也開始陸續採購國產直讀光譜儀。 光譜起源於17世紀,1666年物理學家牛頓第一次進行了光的色散實驗。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陽光,讓它通過稜鏡,在稜鏡後面的白屏上,看到了紅、橙、黃、綠、蘭、靛、紫七種顏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即形成一道彩虹。這種現象叫作光譜。這個實驗就是光譜的起源,自牛頓以後,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 權威的驗證評價,助力國產檢測儀器強勢崛起
    「2011年在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首次提出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的概念,2013年得到北京市科委支持建立了初步的驗評體系,2015年培育項目成功實施,國產檢測儀器驗評體系得到完善和發展。」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技處副處長趙靖敏說。
  • 這七類儀器,國產與進口的差別有多大
    目前,國產設備升降溫速度只能達到2℃/秒或者更低,完成一次實驗需2h以上,檢測時間較長;國產儀器控溫精度±0.3℃,孔間重複性較差,實驗結果重複性不高;國產儀器只有1~3個檢測通道,只能同時檢測3個基因,檢測效率低;不具備升級功能,不能滿足採購人檢測量的要求。
  • 國產儀器「創新100」企業報導第27站 ——上海北裕分析儀器股份...
    儀器信息網訊 為助力國產科學儀器發展,篩選和扶持一批優秀的科學儀器產品和企業,在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等單位的支持下,由儀器信息網主辦、我要測網協辦的「國產科學儀器騰飛行動」於2013年9月5日正式啟動。
  • 國產儀器面臨的「傲慢與偏見」——訪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當批量生產的時候,由於部件加工工藝的一致性得不到保證,最終到客戶那裡的儀器就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另外一個方面原因是核心傳感器等關鍵器件的國產缺失,導致我們不得不採購國外器件,往往存在價高但不一定質優的情況,一方面儀器成本大大提高,售價還賣不上去,這些部件出了問題還沒地方說理。所以落後就要挨打。
  • 郭冬發力促國產質譜儀器發展——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
    郭冬發說:「主要是固體樣品微區原位分析,以及高靈敏度、高通量分析。因為過去主要是地表找礦,採用簡單的伽馬輻射儀就能實現。而現在這種類型的礦在地表很難找了,只能往深處探測,或者捕捉地表土壤的微弱信息,這就需要依靠高靈敏度、高通量的檢測手段。」   「另外元素形態分析也是一個難題,比如固體樣品中六價鈾和四價鈾的分析,現在還主要採用半實驗半推理的方式進行檢測。」郭冬發說。
  • 評儀器技術之「最」探國產儀器創新之路——ACCSI 2012科學儀器...
    深紫外全固態雷射源指輸出波長在200納米以下的固體雷射器,可作為核心部件應用在多種光譜儀器上。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態雷射技術的國家。  最失意、最尷尬的儀器技術——氣相色譜-單四極杆質譜  董亮研究員認為,對於國產分析儀器來說,氣相色譜-單四極杆質譜可以說是最失意、最尷尬的儀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