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貌似已成為我們國內的習俗,我雖然指出了這一點,但事實是我也沒能免俗。上學時,我就是認為別的班的女同學比自己班上的好看。扯遠了,人總嚮往著美好事物這沒錯,但要全盤否定自己那就不對了。就拿車來打比方,我們羨慕俄羅斯能開老車,嚮往著在美國開大排量汽車,做夢都能夢到政府宣布油價跟隨委內瑞拉(6分錢1L)。但你怎麼知道他們就不會羨慕我們擁有著獨一無二的加長車?
以BBA領銜的加長車
從奧迪的A6L到後來的5系加長再到現在的途觀L,人們仿佛已經適應了廠方的加長節奏,相比起5系、3系加長後網上出現的一片謾罵聲,現在的輿論顯得平和了很多。
其實我一直是屬於不反對加長的那部分群體,當然也沒有太期望加長,畢竟空間在我,也僅在我看來夠用即可。如果大家都喜歡標軸,最開心的應該就是廠方了,因為它是可以減少一大筆研發支出的。但是實際上恰恰相反,大部分國人對於長軸距大空間是有追求的(這裡暫且不討論他們的購車理念是否正確),而依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設計製造本就是廠家的本職工作。所以對於加長這件事,我們應該持平和的態度。
而之所以反對的高潮聲是出現在3系、5系加長時,是因為軸距加長後影響了汽車的操控性這一點被放大了。誠然,加長軸距對操控一定是有影響的,但誰能站出來說自己在公路駕駛時能體驗出差距?犧牲了一點點根本感受不到的所謂操控換來更高一級別的空間體驗,你可以去問問那些「老外」們羨不羨慕?
大眾朗逸領銜的中國特供車
除了加長車,一些中國特供車也是我們的一個特色,比如「德原朗」。
銷冠王,卻成為了除了車主之外人人吐槽的對象,愛之深恨之切,冰火兩重天,實在少見。
其實對於朗逸的罵聲,有一大部分我覺得應該把它落在「無腦德吹」身上,而不是車主和大眾廠方。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自己也會有體會,當我們面對一個事物本處於平和的態度時,突然有個聲音一通胡吹還詆毀他人,這時,哪怕是平和的自己也會被惹怒,更何況本就不平和的人。
說回朗逸。朗逸是上汽大眾充分結合了中國的用車國情後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而推出的一款緊湊級家用車,可以說是為中國老百姓量身打造的。雖然我承認一件事情,朗逸(非新上市的PLUS)的實際產品力表現絕沒有它的銷售成績那般出色,但它的確是很多老百姓的購車目標,符合這些人的用車需求。人,是有感情的,有了感情就不能保證絕對的理性。在朗逸這個級別是存在相對更加完美的車,但大眾就是抓住了老百姓對於「大眾車標」的喜愛,這叫投其所好。
類似於朗逸這樣的特供車還有很多,比如雪佛蘭科沃茲、比如馬自達CX-4等等。換個方向想,現在買衣服買包都知道要品牌的定製版,那這些特供車不就是為我們中國人自己定製的麼!所以廠方推出特供車,並不是廠方輕視中國消費者,反而還是他們重視中國市場的體現。
GL8領銜只在中國火的車型
別克GL8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車型。它並不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而推出的汽車,但是目前,GL8隻在中國地區售賣,並且常年霸佔MPV銷售榜冠軍的位置。
GL8原本是一臺屬於比較純粹的美國車,但在美國並吃不開。來到了中國之後,反而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生存地方。它的美國車屬性,比如尺寸大和較好的舒適性都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而當時同級鮮有對手的它,便迅速佔領了MPV市場。之後的換代,GL8也在保證此前優點的前提下,提升了動力性能、燃油經濟性和豪華度。現在絕大部分的公司用車,都能看到GL8的身影,甚至GL8現在已經開始進入了中國家庭。
與GL8有相同情況的還有同品牌的君越。雖然君越不至於在美國徹底停產,但是想在美國買到應該也不容易。
不要總是盯著海外的車,覺得他們哪哪都好,好像國內什麼都沒有一片狼藉似的。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情,適合他們的車,並不一定適合國內,比如308S,剛進國內時「法國原型車來中國啦」一片叫好,最終結局呢,這才沒幾年就灰溜溜的退出了。所以呢,各位還是要多珍惜身邊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