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eb of science界面簡介
對web of science 的界面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就直接看圖吧,話不多說,我們以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在web of science上搜索:celestial navigation
2.對搜索結果進行篩選
對搜索結果進行精煉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
1.篩選部分相關的信息,具體見左側精煉檢索結果列,支持按照出版年份,類別,機構等進行篩選
2.對文獻結果進行排序,見檢索結果中間部分,支持按照出版日期,被引頻次,使用次數和相關性進行排序
3 對搜索結果進行分析
從搜索結果看,有445條相關結果。當然了,如果有精力的話,讀完這445篇論文也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就是我們可能大部分的人不會有這麼大的精力去讀完這麼多文獻,所以就要從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文獻出來,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文獻中,最有價值怎麼定義呢?
對不同閱讀目標的人來說,最有價值的定義也不同,如果你是在一個領域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你的文獻檢索目標是追蹤前沿技術發展,那麼對你來說可能按照發表時間倒序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但大部分的人可能是剛剛接觸一個行業,對該領域/行業還了解不深,需要藉助閱讀文獻有更多的了解,那這個時候,我們想要了解的信息大概會有這麼一些:
哪個國家做的最好哪個機構研究的最多哪些學者研究的最多有哪些項目在資助研究哪些期刊上發表該類型的文章最多目前這個領域是否還在繼續如火如荼的研究著。。。。這些基於相關文章的統計信息,在目前提供的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都已經是現成可以提供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能節省很多精力的功能吧
在web of science 的檢索結果首頁,會有一個「分析檢索結果」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解決我們上述提到的大部分的基於搜索結果統計的問題
在結果分析頁面中,最左側的一列,展示我們可以按照哪些維度來進行分類,具體有:web of science的分類,文獻出版的年份,文獻的類型等等,右側展示該維度下對應的統計結果,以web of science 類別為例,celestial navgaiton 這個主題,一共涉及10個分類,其中最多的一個分類是在engineering aerospace 這個領域下,一共有79篇文章,其次是在biology 分類下,發表66篇文章
將滑鼠懸浮在對應的分類上時,會顯示這個分類下的具體文章數,以及查看這些文章的記錄,點擊查看記錄,會顯示對應對應的這79篇文章是哪些,可以從中篩選自己想看的文獻進行閱讀。
4 創建引文報告
創建引文報告中,主要是提供3個信息:
搜索結果中,文獻發表的年份分布,從這個分布圖中,可以看出研究熱度是否在持續增長,還是有所下降引用搜索結果中文獻的論文有哪些,同時可以藉助「分析」功能,分析引用搜索結果的文獻的類型,機構等分布情況可以將分析範圍按照文獻進行縮小,提供刪除部分文獻後進行分析的能力,但相對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