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頁:2pac的最後一天
西海岸幫匪說唱靈魂人物!
2Pac又名Tupac Shakur,全稱Tupac "2Pac" Amaru Shakur,他是美國東西部幫匪說唱中的一個犧牲品,儘管是一名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最出色的說唱歌星,同時在說唱音樂界擁有極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又擁有非常廣大的歌迷群體,但是他在1996年的時候遭到槍殺身亡。 Tupac Shakur原名Lesane Parish Crooks,1971年6月1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父母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離婚了,母親帶著Tupac Shakur和姐姐一起四處漂泊,家裡一直非常的貧窮。Tupac Shakur生長在馬裡蘭州的巴爾的摩市,並且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巴爾的摩的藝術學校學習表演藝術,在那裡Tupac Shakur的說唱才華得到了非常大的發揮空間,他可以自編自唱說唱歌曲。但是在Tupac Shakur只有17歲的時候,還沒有等到他從學校裡畢業,他的家庭就被迫再次搬遷,他們最終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饉蘭市落腳,Tupac Shakur也開始了在街頭混日子的生活,在街頭,Tupac Shakur開始和其他人一樣為了生存而競爭,甚至包括幹一些違法的事情。幾年之後,Tupac Shakur加入了奧饉蘭當地的一支樂團Digital Underground,Tupac Shakur在那裡擔任伴舞,後來他成為了他們的一名說唱歌手,在不久之後的一些列巡迴演出中,Tupac Shakur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且成為了Digital Underground的一個主要成員。
2pac簡介
藝名:2pac
本名:Tupac Amaru Shakur
生1971年6月16日於紐約
死1996年9月13日於拉斯維加斯
風格:rap(Gangsta Rap(團體饒舌) 、West Coast Rap(西岸饒舌) 、Hardcore Rap(硬核饒舌) 、G-Funk(G放客))
2pac--一名gangsta rap(團體饒舌)的烈士,一個富有悲劇色彩的美國黑人文化象徵。在他演藝事業剛剛開始之時,沒有人會相信這樣一個黑小子會成為20世紀90年代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開始時,他只是digital underground(數位地下)的一名候補饒舌歌手和舞者,到了1992年,他發行了飽受好評的處女專輯《2pacalypse Now(2pac現代啟示錄)》,隨後又進行了一系列的"造星"變革,經歷了一年的過程後,他的整體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時他的知名度也提升很多,除了他的音樂還有他在演藝事業之外從不間斷的新聞。到了1994年,2pac已經可以和snoop dogg)媲美,成為rap圈中最具爭議的人物,因為他花在監獄中的時間與他花在錄音棚中的時間一樣多。他的牢獄生涯幫助他1995年的專輯《Me against the world(我與世界對立)》飆升至排行榜第一名。然而,他也就像這張專輯中的《dear mama(親愛的媽媽)》所唱的,"他能夠敏感又暴力"。在1995年末籤約了Death Row(唱片廠牌:死排)唱片之後,2pac在1996年春天發行了他的雙張專輯《All Eyez on me(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我)》,並且這張專輯以及其中的主打歌《California Love(加州之戀)》更加確立了他超級明星的地位。不幸的是,他在音樂中所標榜的這種gangsta生活方式,很快就取代了他自己的生活。當他達到了失業的頂峰,他公開攻擊他的競爭對手"the Notorious B.I.G.(聲名狼藉先生)",緊張的氣氛在Death Row中也開始醞釀。正當這些狀況接踵而至時,1996年9月2pac以外遭受槍擊,9月13日,槍擊6天後,2pac永遠離開了我們,留下遺物的只有表現著他生活方式的音樂。
在他服刑期間,他也開始了他第三張專輯的製作《Me Against The World》,這張專輯在同年3月發行,,並且榮登排行榜第一名,而他也是第一位在監獄中接受這等殊榮的藝人。
2PAC死亡全過程
1996年9月13日,圖派克•沙克(Tupac Shakur)被轟了四槍六天後不治身亡,時年25歲。今年是這位藝名2PC的黑人青年六周年祭,他的死因、他的音樂以及他所代表的黑人說唱樂(Rap)的文化意義等等,再次成為話題。進入10月、距他忌日兩周之後,位於布魯克林鬧市的富爾頓街道廣場(紐約「說唱一族」的聖地)上關於他的辯論、演講和鬥毆仍沒有將結束的跡象。美國的主流媒體也將這件無頭案挖出來再次炒作,有關圖派克新的出版物也紛紛面世,它們包括樂迷們地下流傳的私錄現場唱片、一部低成本的紀錄片、一本捕風捉影的書和由普立茲獎得主查克•菲立普斯(Chuck Philips)在《洛杉磯時報》上所作的新聞調查。
死不得其所
不像柯特•科本(Kurt Cobain)的自戮那樣悲烈,不像約翰•列儂(John Lennon)被崇拜者斃在街心那樣痛快,也不像吉姆•莫裡森(Jim Morrison)在浴缸裡爆血管那樣古怪,更不像基米•亨得裡克斯因安眠藥過量而被嘔吐物嗆死在世界女子花樣滑冰冠軍的床上那樣戲劇——同所有那些敵視這個世界並死在這個上面的搖滾音樂家相比,圖派克的死死不得其所,類似上蒼在忽視了這個人的罪過很久後突然想起、接著施行的一次玩笑式報復,或者,若說這是宿命的話,那和他通過音樂希冀表達的東西並沒有直接關係,他死在熱氣升騰且措不及防的生活裡,沒有任何藝術表達的誘因在裡面。唯一想到可以和圖派克作比較的是滾石(Rolling Stones)最初的靈魂人物布裡安•瓊斯(Brain Jones),這個因放縱於毒品而被樂隊掃地出門的天才手持酒瓶、背對月亮,溺死在自家的泳池裡。他們的死都像某種先發而後至的交通事故——剎車已經失靈,然後車輪滾過路面一顆小小的石粒或一個小小的凹坑,接著車就飛了出去、翻滾、著火、爆炸、成為碎片。 在圖派克與日俱增的追隨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首先將他們的偶像視作用暴力來反映自我反抗態度的黑幫人物,然後才是音樂家。他的一生可看作是美國城市黑人底層青年生存經歷及生活方式的縮影,而他的歌詞又是一面放大鏡,顯示出這種生存經歷及生活方式的種種細節,用於批判、自嘲、攻擊或炫耀。這根曲線從頭至尾都是自然而自覺的,圓滑而暴戾,圖派克最終被殺的結局取決於他的膚色及他對待這種膚色的態度,而他生前的音樂裡也一早就露出端倪。他在離世一年前曾說過:「我想自己會死在30歲前。」而他在單曲《我壁櫥裡的流浪狗》(My Closet Roaddogz)裡也預言了自己的命運 :「即使我現在就死去,我的生命也能永遠存在。」
親愛的媽媽
圖派克唯一的親人、母親艾麗絲•費•威廉士(Alice Faye Williams)懷上他時告訴自己當時黑豹黨(黑人民間幫派)的丈夫說她肚裡的孩子不是他的,離婚後不久她以「企圖推翻政府罪」被關進監牢並在獄中分娩。不但圖派克自己,艾麗絲本人也無法確定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這並不能證明她是一個蕩婦,她一定有過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圖派克說。確實,常年參加黑人幫派活動、並認為只有通過暴力才能獲得種族權利、自詡「革命人物」的艾麗絲有著曲折動蕩的一生,她的影響銘刻在圖派克生命的每個細節上,從那首感人的《親愛的媽媽》(Dear Mama)中可以感到他對母親的感情。 艾麗絲對政治、反抗、性及個人自由的看法通過兒子之口折射而出,甚至在圖派克說「我一直在做母親教我做的事,直到有一天發現她不能再教我些什麼了」之後,這集中體現在他歌詞中對政治偏執、幼稚的看法中。他永遠不能忘記小時每逢做錯事母親就會罰他朗讀整整一版的《紐約時報》,而母親對白人及白人代表的國家機器的仇恨、強烈的黑人種族意識反映在他的歌詞中時總顯得那樣不堪推敲,特別與同時代其他那些擅長拿政治開涮的黑人說唱歌手、如「公敵」(Public Enemy)和「冰體」(Ice T)等相比。母親希望帶給兒子她價值觀中的「正義感」,兒子卻將之當作一枚胸章草草地掛在演出服上;但兒子繼承了母親對生活的理解,並將這種以生存方式作為象徵物的生活態度發揮到極致——暴力、縱慾、毒品是處理痛苦的最佳藥方,作為黑人說唱明星最不應該忘記的就是拍照時要伸出中指。 當艾麗絲得到兒子的死訊並面對警官的例行詢問時,她冷靜得像塊冰一般,她說:「我的兒子沒有結婚,沒有孩子,他的全名是Tupac Amaru Shakur。」除此以外她一言未發。也不知這種超乎平常的冷靜來自噩耗的打擊還是她一早就為兒子的命運作出了準確的佔卜。
做個有理想的黑社會
和母親一起從一個城郊搬到另一個城郊、顛簸流離的生活令童年期的圖派克沒有什麼固定的朋友,再加上貧窮和沒有父親使他成為一個敏感、孤僻且自尊心很強的孩子。他很小時就開始寫詩,這對於一個沒受過什麼教育的貧民區黑人孩子來說自然很難得。他12歲時決定做個演員,獲得的第一個角色是「一個在床上睡覺的人」,他說:「當我在舞臺上閉住眼睛後感到這世上只有我一個人,我無所不能」,並得出結論:「我有忘記原本的自己而投入到別人生活中去的本領,我天生就是一個演員。」 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就算在他唱片銷量超過五白金時仍作為慣性存在著,這反而成為他說唱裡最為吸引人之處,那在於他在歌詞中所談論的壓抑、妒忌、痛苦、相互的欺騙、愛、欲望和憤怒全部是不可能被人指責「不誠實」的不落實地的話題。今天的說唱巨匠帕夫老爹(Puffu Daddy)說:「他是一個榜樣,不屈服於任何精緻的謊言。像個領導人,像伊斯蘭民族的領導人法拉克汗。人們相信他所說的東西,他們用心去接受他的話。上世紀90年代說唱陣營裡有非常好的音樂家,但他們只有音樂和一嘴空泛的抱怨;而圖派克是個有理想的人。」 圖派克承受了膚色帶來的命運,卻從音樂中抹去了種族色彩,大量白人青年視他為偶像就是證據,他發言的角度是人心而不是人皮,這是他和母親最大的區分點。
人在江湖
幫派式的生活方式毀掉了圖派克的一生,卻從另一個方面成全了他的音樂。 1992年,在一次幫派火拼中他手槍的流彈殺死一個6歲的看熱鬧的小男孩,控罪最終因證據不足而撤消;1993年10月他被控槍擊兩名亞特蘭大的值勤警察,一個月後他和兩名隨從因性騷擾一位女歌迷而被起訴;保釋期間,他在錄音室的休息間裡被兩個持槍者射傷;1995年2月他被判刑四年半,當他的第三張專輯《我對抗整個世界》(Me Against The World)於3月發行時他已身陷囹圄,隨著該唱片登上美國公告牌專輯榜榜首,圖派克成為第一個擁有榜首唱片的在押犯,之後他只服了8個月的刑,他的唱片公司用140萬美元將他假釋出來;圖派克一直懷疑他在錄音室被襲和B.I.G(幾乎和圖派克齊名的西海岸說唱歌手)及他的密友蘭迪•沃克爾(Randy Walker)有關,他一出獄、11月30日沃克爾就死於一次黑社會性質的謀殺。 圖派克在1996年的被殺至今尚未定案,在民間和媒體中流傳甚盛的有兩種說法。美國東西海岸的黑人說唱陣營本就水火不容,而圖派克和B.I.G恰恰是這個陣營的代表人物,兩人在各自歌曲中互相謾罵侮辱甚至做出死亡威脅的情形愈演愈烈,更何況圖派克在1994年年底聲稱B.I.G與其朋友的妻子有染,令B.I.G大光其火,這一切導致B.I.G成為疑兇——圖派剋死後6個月B.I.G也在相似的情形下被槍殺,至今也沒有找到兇手,更為這種質疑找到了根據。另一個遭到懷疑的是圖派克的唱片公司老闆蘇吉•尼特(Suge Knight),原因首先是他不滿圖派克在最當紅時提出解約,再就是圖派剋死在蘇吉私車的後座上,而那位開槍的黑人青年1998年死於幫派火拼,殺死他的幫派和蘇吉過從甚密。
冷飯,卻不冷場
圖派克的死令他更為出名,甚至有人將他和貓王作比較,一方面認為兩者都是在死後其音樂和意義才被人們認識和挖掘,另一方面則言之鑿鑿地說這兩個人都沒有死——貓王在澳大利亞,圖派克則在古巴。確定「圖派克還活著」的人的證據是在圖派剋死後他的新唱片仍一張張地出版,並說:「明年圖派克將從他隱藏的地方出來重振威名,每個人都在等待。」其實,由於說唱樂的易操作性,一名說唱者可以在一晚錄好一張專輯,「圖派克留下150多首未發表歌曲」這種傳聞更可信些,而且他去年發行的「新唱片」《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ime)編曲上非常過時,錄音也一塌糊塗,若圖派克真還活著怎麼會用這樣的唱片來出醜賣乖。 真正有新意的說法來自菲立普斯的調查,其中有被調查者譴責多年來警方調查的失敗來影射圖派克之死和政府的關係,他說:「誰最容易能逍遙法外?執法者。」此人利用黑人控制的洛杉磯警局和蘇吉曖昧的關係來暗示警方掩蓋了蘇吉謀殺圖派克的證據。當然,這也可能是媒體為了引起轟動效應炒冷飯的手段,誰也不想讓這場戲冷場。
人心還是人皮
為什麼不想讓這場戲冷場?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的說唱熱之中,人們本能地希冀找到一些根源的東西吧。任何一種音樂形式在被市場接納之後會隨即達到無論文化深度還是傳播範疇上的頂峰,隨著其越來越多被抹上商業機油的腥臊它的藝術性會與日俱減,當成為純粹的娛樂項目之後,就像蠟燭將熄時忽地一閃,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圖派克走紅的90年代正是說唱文化的鼎盛期,他沒有抹去這種黑人音樂本身的樸拙和兇狠,同時又切準了主流的脈搏,今天完全成為青少年時尚標準的說唱樂已將它的根本喪失殆盡。 現在整個亞洲的說唱之火已熊熊地燃了起來,不用說日本的屎爛幫、臺灣的哈狗幫或香港的L.M.F.,我們的「搖滾之父」崔健也將演唱改為嘮叨,在音樂中呈泛濫之勢地注入和他年齡不符的Hip Hop元素。全球範圍內,說唱樂和其它音樂種型的融合也非常成熟了,酸性爵士樂(Acid Jazz)不過就是Hip Hop+Jazz,流行熱潮已過的「說唱金屬」(Rap Metal)則是重金屬音樂配上吼叫式的說唱。 說唱樂高度的流行性取決於它的「街頭」性質,或者說極簡化的操作方式——一臺鼓機、一個DJ加一個說唱手就可以了——作為核心的說唱手找到了最淋漓酣暢的表述或說發洩方式,只要找到拍子你可以用盡俚語、粗口甚至自創詞去大罵或者大笑。另外,說唱文化自出現以來就是很多維的,音樂之外它還代表了一種「街頭」的生活方式,只不過圖派克時代的幫派、暴力和縱慾已被今天的滑板、塗鴉和街舞所取代。 如果說圖派克是說唱樂發展道路上一塊浸血的基石,從這塊基石之上跑過的孩子再也沒有工夫、甚至失去了味覺去嘗它的鹹味。
(責任編輯: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