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西津:什麼樣的公益籌款是成功的公益籌款?| 訪談

2021-01-17 愛德傳一基金

問:賈老師,能首先和我們分享一下您平時會給什麼樣的公益項目或公益機構捐款嗎?


賈西津:對我而言有兩種情況。最主要的情形是,我會給捐款給熟悉的人和組織,在了解組織理念、宗旨、運作的條件下,認同、能夠信任,願意捐款。也還有一種情形,就是隨遇捐款,比如99公益日,會有各種各樣的募捐信息,如果看到那種好玩的、有新意的、比較有批判性的、特別是藝術類、人文類的公益項目,越是可能不被人關注的,我也會去捐。這種情況下,我不一定了解組織者或機構,但其能提出這種視角、這種理念,我認為就可以捐。


前者是一種選擇性捐款,後者是一種理念捐款。我認為理念和價值至關重要,比如我一直認為藝術類公益項目特別重要但卻在中國非常缺乏。



問:可以看出來,無論是給熟悉的還是初次接觸的公益項目或機構捐款,您最為注重的都是理念和價值的認同。可不可以也結合具體的案例談談,您認為什麼樣的公益籌款是成功的?


賈西津:國際組織綠色和平的籌款一直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它以小額、持續的個體捐款為主,這種籌款戰略使它特別可持續。還有,它有很多不要的捐款,比如說,它對於企業捐款是非常謹慎的,如果是會造成環境汙染的企業,它是肯定不要的;此外,超大額的、可能會左右組織發展方向的捐款,它也是不要的。這些都說明,它對自己理念和獨立性的堅持,而這其實是很難的,尤其是在巨額捐款面前。也正是因為它的這種堅持,可以看到,在這次疫情之中,它的資金來源到目前為止受到的影響不大。


一個公益慈善組織如果依靠某一個企業,一旦這個企業遇到了困難,肯定首先會想到削減捐贈;而個人在收入下降或需要削減開支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他不會首先削減小額捐款,一方面是資金額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捐贈對他很有意義,特別是在越困難的時候,他越會保留著,除非他真的是完全沒有任何資源了。


在國內的公益項目方面,我覺得「一元買畫」是一個特別好的例子。它的設計非常好,幾乎是零參與門檻,而且參與方式很有趣,可以說「一夜爆紅」。在籌款額突爆的情況下,和任何類似的情景一樣,它受到了社會爭議,但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一夜爆紅」,它的組織運作、項目設計,該想到、該做到的地方,都事先考慮到、做到了,社會爭議的焦點變成了一個公益知識的普及和對特殊人群關注的普及,事件回應後反而成了組織的一個發展契機。其後的「同一天生日的你」項目,模式非常類似,但設計倉促,在公眾輿論中就造成了對自己的傷害。



問:對於綠色和平組織和「一元買畫」項目這兩個案例,您都沒有以籌款額度和捐贈人次來作為衡量他們成功的標準。


賈西津:對。籌款畢竟是手段,最後是為了實現公益慈善組織的使命和願景。我認為,能夠最強有力地、持續地支撐公益慈善組織的使命和願景的實現的籌款,才是一個好籌款。



問:今年公益籌款人大會關注的核心問題正是何為成功的籌款,因為大會主辦方注意到,從2016年起我國公益行業整體性地發生了籌款異化現象,包括「返利+直銷式籌款志願者」「配捐催生出的套捐、拆捐行為」「以個案籌款為典型的利益驅動型籌款」等等,其特點是單純追逐籌款額和捐贈人次,有人將之總結為中國公益籌款的「內卷」或「成功學導向」。對此,你有同感嗎?


賈西津:有所發現。比如99公益日,它本身有非常好的理念,也就是把公眾動員起來參與公益,但這些年做起來以後,就出現了一個現象,比如在那三天裡我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籌款連結,而發連結的人不但會說你給我捐款吧,有的還會安排你今天幾點給我捐,然後明天幾點再給我捐、後天幾點繼續給我捐,用什麼樣的方式捐;甚至,會建立一些專門的微信群,群裡彼此討論和提出很複雜的流程,關於什麼時候捐、怎麼捐、誰給誰捐什麼等等,已經不是簡單的捐給哪個組織、捐多少錢的問題了。


從中,我感覺大家都在計算,而且都被卷到算法裡面去了,有點像網購領域中「雙十一」「雙十二」的操作,原本是一種「薄利多銷」的讓利行為,久了卻演化成複雜的套算消費者的模式,讓正常的購買反而要付出更多。籌款也是,本來籌款應該是服務於公益慈善組織的願景和使命的一個手段,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它似乎變成了目的本身。


關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看到籌款加入了更多的主體,例如網際網路平臺,各種企業,公益影響的擴大是一件好事,但同時在此過程中它的目的也會加多,比如說流量的目的、企業營銷的目的,等等;而當籌款需要導向多目的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公益目標定力,公益慈善組織的願景和使命就可能被衝淡,甚至是被從目的的第一位上擠掉。



問:有論者提出,前面提到的那些公益籌款異化現象其實由來已久,只不過網際網路籌款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泛化了這些現象。對此,您怎麼看?


賈西津:網絡的一般特性之一就是通過流量的激勵機制來放大數量。在這個特性之下,各種效應都會被放大,其中當然就包括公益籌款的各種異化現象了。



問:那麼,您認為,又是什麼原因造成公益慈善組織在網際網路時代那麼容易被裹挾而不能夠堅持自己的願景和使命呢?


賈西津: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認為在我國首先還是因為公益部門本身沒有發展起來。中國的公益部門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發展模式,公益價值、倫理的根基也還不實,這就導致它更容易被各種各樣的外部力量,比如說資金、流量等,帶著走。除了總體的公益價值認知欠缺,另一方面也缺乏對集中權力的警覺,所以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強大力量的主導。


你看經典的近代公益模式,美國慈善家卡內基在《財富的福音》中闡述很清楚,他作為財富擁有者,內在有一種神聖目標,或者說至少是一種公共的社會價值目標,基金會只是為了實現目標所想出來的一個方法和手段。


但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的公益機構出現,首先是因為原來政府什麼都管,後來政府管不了了,管不了之後出現了一些社會空間,接著又逐漸出現了一些社會資源。最開始的基金會是政府想籌集社會資源來彌補財政不足而又想實現的社會功能、社會福利;近年出現的公共服務購買則是政府將公共財政資源投入社會去做事。於是,就出現為了去獲得這些社會資源而出現、而存在的組織。在整個過程中,公益目的和公共價值的意識其實很弱。


總體而言,是一種公共意識的缺失。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大額捐贈依然是基於社會關係做出的,例如通過捐贈家鄉來實現衣錦還鄉;而很多小額捐贈是基於比較原始性的同情心,例如很願意捐給個案求助者,「眼淚慈善」依然管用。



問:從長遠來看,對於這些公益籌款異化現象,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採取措施,會對公益慈善機構和我國公益行業的整體發展分別帶來什麼樣的危機?


賈西津:如果不能經常地反思公益慈善的目的,很可能從根本上動搖公益這個部門的價值根基。這些公益籌款異化的現象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要不斷地去回想公益機構、公益部門存在的目的所在。而如果失去了這個目的,那麼公益機構、公益部門本身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了。


我們現在也已經看到了一些公益機構有所反思,並且已經採取了一些行動,例如不再只盯著99公益日,而是有意識地去形成以實現願景和使命為目標的籌款戰略,凝聚更加理性、更加持續的捐贈群體。這些公益機構我認為是有生命力的,其實它們才代表公益部門;我講的不是在機構的數量上,而是在對公益價值的堅守上。



問:今年公益籌款人大會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說,公益籌款是否應該從單純以籌款額與捐贈人次為導向走向以社會資本為導向。你怎麼看這個提法?


賈西津:我認為,積累社會資本是公益籌款這個手段可以實現的一個結果,但還不是目的。社會資本指的是通過人們之間的互動形成更強的社會紐帶,然後這種社會紐帶會帶來更強的社會信任;它非常強調人們共享的價值和規範,在這種價值和規範之下,社會就能夠成為連接性更強的共同體。在社會上,人們的連接性更強會有很多好處,但如果以累積社會資本為目標而去刻意加強,同樣可能出現異化,也就是說,它生成的不一定會是價值共同體,而可能會是一種集中的、嚴密控制的體制,例如集權體制。


公益籌款還應該是公益目的、公益價值的實現為導向。如果公益機構對自己的公益價值追求有更強的認識,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彼此之間就比較容易形成價值共識,而在這種價值共識之上,也就比較容易形成公共意識,其結果自然會是形成比較強的社會資本,而這個社會資本最終是為公益部門的整體價值實現服務的。


不管一個公益機構現階段是強是弱、是大是小,只要朝著自己的公益目的發展,就有意義,而至於未來能走多遠,那是能力問題;反之,不管你現在多強、多大,只要偏離了公益目的,或者忽視了公益目的,你的所有成長和強大都沒有意義、沒有價值。



問:那對於公益慈善機構如何走出公益籌款異化所導致的「內卷」,您有什麼建議呢?


賈西津:首先還是要審視和明確自己希望追求的公益目的究竟是什麼,以此為根基。在公益籌款方面,要重視並開拓在地的、可持續的資源募集渠道,絕對不能僅僅依靠99公益日。確實,很多機構會覺得很難突破現有框架,生存很困難,但是,我也的確看到一些聚焦在公益價值的機構做得比那些眼睛只盯著籌款的機構做得更成功。


在公益機構自覺和努力的同時,公益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公益行業發展的支柱性的力量。公益籌款人大會的組織方方德瑞信推出的針對公益機構如何在堅守公益價值的基礎上提升公益籌款能力的培訓,以及旨在推動公益行業籌款倫理共識的「公益籌款倫理實操指引手冊」,都是努力參與公益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案例。



問:在公益籌款相關的政策方面,您覺得可以去做一些倡導工作嗎?有論者說,公益籌款領域近年來出現種種亂象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監管不嚴,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加強監管。您怎麼看?


賈西津:相對於監管不嚴,更值得重視的是政府對公益籌款的過度幹預問題。比如說,政府會為某些官辦色彩很強的的組織「背書」,直接帶動公眾做出選擇。這些官辦色彩很強的公益組織其實是行政力量在公益部門之中運作。如果說要進行政策倡導的話,我覺得第一位的應該是倡導政府更好地認知和尊重公益的價值與邏輯。至於監管方面,我覺得要針對的是具體的違法行為,在其他方面不應該有太多的作為。END

相關焦點

  • 守初心堅持不懈 輕鬆集團輕鬆籌公益路上策馬揚鞭譜華章
    在去年底舉行的第四屆輕鬆籌人益盛典上,輕鬆集團輕鬆籌一氣呵成,發布了多項公益計劃,涵蓋了大病救助、兒童關愛、志願者行動、精準扶貧等方面,創立6年多的輕鬆籌,一直以"善DNA"為原點,在公益路上一路前行。守初心堅持不懈,踏徵程策馬揚鞭,在新的一年裡,輕鬆集團輕鬆籌將在長期主義經營哲學的引領下,在公益路上譜寫新華章。
  • 兒童健康成長的福音 輕鬆集團輕鬆籌聯合三大部委發布兒童公益計劃
    12月3日,一年一度的123輕鬆籌公益盛典如約而至,此次盛典以「123YI起來 一起做公益」為主題,輕鬆籌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銀保監會、共青團中央三大部委分別發布了涵蓋大病救助、兒童關愛、志願者行動、精準扶貧等方面的眾多公益計劃。
  • 慄坤二度參加「輕鬆籌」公益盛典 助力精準扶貧公益事業
    2020年12月3日,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輕鬆籌公益盛典」有著「公益界奧斯卡」的美譽,是年末公益界極富影響力的盛典,更是公益領域的裡程碑事件。當晚,李若彤、慄坤、安琦、姜潮、肖驍、李溪芮、徐百慧、高嘉朗、施展、周韋彤、蘇妙玲、杭天琪、任靜付笛生夫婦等眾多藝人朋友前來為公益助力。
  • 「科學公益」科學籌款:四個需要避免的常見錯誤
    事實上,儘管這些機構會受到那些致力於評估和比較項目效果的人的認可,它們之中的許多仍然沒辦法成功地從少數伯樂之外的渠道籌到充足資金。有時候這種情況的發生是由於看重有效公益的人過度堅持信念:一些人認為那種有(情感上的)說服力的籌款策略「不適合他們」,他們認為提供硬數據和統計數據才是最佳(且唯一的)選擇,因為他們認為非營利組織的有效性可以說明一切。
  • 水滴籌首次公布平臺十大求助病種數據 腦出血患者最多白血病平均...
    你可知道,通過水滴籌平臺求助的患者被哪些病種所折磨?9月15日,水滴公司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啟動中國大病救助促進中心,水滴籌首次公布了平臺上線以來十大病種數據,分別為:腦出血、肺癌、白血病、乳腺癌、肝癌、腸癌、尿毒症、宮頸癌、胃癌和淋巴瘤。
  • 輕鬆籌與善行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助推「人人公益」新熱潮
    10月18日,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與輕鬆籌舉行全面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同時啟動首個合作項目。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何繼寧、輕鬆籌首席戰略官王政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會長、善行團公益基金創始人鋼子,以及輕鬆籌聯合創始人於亮等領導出席了籤約儀式。未來,雙方將充分進行資源整合及優勢互補,凝聚網絡慈善力量,推動發揚微公益理念,在災害救助、貧困救濟、醫療救助、扶老助殘等公益慈善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全民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 為愛起航 陽光保險聯手輕鬆籌發起「粉紅陽光 輕鬆愛」公益計劃
    每年10月份為「國際乳腺癌關愛月」,今年陽光保險特在此期間發起「粉紅陽光•輕鬆愛」關愛女性公益計劃,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輕鬆籌共同參與,聚焦貧困的乳腺癌患者,為她們送去關愛。10月25日,該計劃正式啟動,從社會關懷、眾籌賦能、專屬產品等不同環節發力,切實為女性乳腺癌患者構建全方位的守護閉環,讓她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 99公益日|騰訊公益活動策劃方案大全
    圖片來源99公益日網站社會創新、我能我行公益徒步活動由順德社會創新中心舉辦的「社會創新、我能我行」公益徒步活動,開創性地在順德探索出「運動+籌款」的全新公益慈善參與模式,讓市民通過參與徒步活動為本土優秀的公益項目籌募善款
  • 水滴籌被曝「掃樓式」籌款:員工按單提成,月入過萬
    目標金額及款項用途方面,對於目標金額超過一定額度的籌款,平臺會強制要求發起人提交預期醫療花費的權威證明,對於無法提供的,限制其發起目標金額過高的籌款。重大疾病的醫療花費常常會由於病情改變、治療方式調整等原因動態變化,平臺會持續監控籌款進展,並正在積極嘗試打款到醫院或分批打款等方式,確保款項用途。
  • 輕鬆籌用長期主義與累加效應,將「善DNA」滲透到一線
    輕鬆籌不僅在行業內尋求穩定、密切的合作,而且長期注重打造自有公益IP,讓公益成為滲透進日常生活的風尚,以實現「人人公益」的願景。輕鬆籌之所以收到人們歡迎,和它身上強大的網際網路基因有直接關係,傳統健康保障業具有效率低、信息不透明、籌款數額小、覆蓋範圍小等缺點,而身為科技+創新+公益的企業輕鬆籌,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的技術帶來網際網路大病眾籌模式,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完成籌款,這是傳統眾籌不具有的優勢。
  • lol守護者公益計劃 永恆之森奧恩慈善皮膚
    而在同一年,守護者公益計劃正式啟動,黎明使者卡爾瑪也成為了拳頭遊戲社會影響基金會的首款慈善皮膚。 收入款將100%進行捐贈的商品列表包括: (含皮膚+圖標邊框+7款炫彩) 27400點券 ● 永恆之森 奧恩 堅韌信念禮包(含皮膚+圖標邊框+3款表情+7款炫彩) 41400點券 ● 『傻孩子!』
  • 公益組織如何做「月捐」?從這幾個元素開始
    為區別於政府、企業的第三部門,公益組織的資金大多來自於捐款,為了聚集更多的社會資源去解決社會問題,在「認真做事」的同時,很多公益組織還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以獲得公眾的了解、基金會的資助、政府的公共服務採購……在最近一次於山東新泰舉辦的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城市峰會)上,一位從業者提問道,有的公益組織在籌款過程中很艱難,但也有一些
  • 水滴公司將赴美上市:左手資本右手公益,愛心變現是門「好生意」嗎?
    近年來,網際網路公益一度成為風口,水滴公司便是其中之一。靠著「水滴眾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的模式在網際網路保險行業中快速崛起,從互助平臺到保險經紀再到曲線取得保險牌照,水滴打出了一手「流量變現」的好牌。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病籌款行業已陷入衰退期,流量增長陷入困境,對於本質是類保險公司的水滴公司而言,其左手資本,右手公益的玩法,也在不斷消磨用戶的信任和熱情。
  • 輕鬆籌2019「幫困送福」公益行 深入四川省扶貧送溫暖
    2月19日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輕鬆籌2019年「幫困送福」慈善公益活動首站四川正式啟動,活動號召公眾為大病困難家庭籌款送關愛。
  • 「水滴籌」黑幕曝光:你捐贈的愛心,正在被打包出售
    最近,公益籌款平臺「水滴籌」,因為幫助病人籌款,被罵上了熱搜。在全國40個多個城市裡,水滴籌招募了大量正式或者兼職的「籌款顧問」。這些顧問穿梭於醫院各大病房,引導病人在自家公益平臺上發起籌款。這一行為俗稱「掃樓」,每成功發起一單,籌款顧問就可以獲得相應提成,每天只需要花半天時間,就能快速掃完醫院大半病房。5單的提成400元,6到10單的提成600-1000元。做得好,輕鬆月入過萬;做得不好,會被末位淘汰。
  • 台州3歲兒童患神經母細胞瘤 公益眾籌發力愛心捐助逾170萬元
    比A.J.費克裡幸運的是,這個孩子得的是神經性母細胞瘤,可以醫治,並已成功手術。但最後一關的免疫治療,還需要200萬元的治療費用。  不到4個小時籌到90萬元  3月10日傍晚時分,一則關於支持洛洛治療的騰訊公益籌款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傳播,並形成強大的刷屏之勢。短短3個半小時,第一階段的90萬元即已籌滿。
  • 聯合國婦女署婦女發展計劃項目啟動 輕鬆籌助力女性公益再上新高度
    12月3日,以「123YI起來 一起做公益」為主題的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在此次公益盛典中,輕鬆籌攜手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聯合國婦女署一起發布了「聯合國婦女署婦女發展計劃項目」。
  • 水滴籌打人了?吃相難看的眾籌平臺們 還值得捐錢嗎
    「『籌』人見面分外眼紅」。4月15日,有網友稱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內,有水滴籌工作人員與輕鬆籌工作人員因「掃樓掃病房勸病人立項,碰到對手搶生意」發生肢體衝突。視頻顯示,一名男子躺倒在地上,另一男子用腳揣其頭部和頸部,一女子在旁邊喊道:「水滴籌打人了」。然後,兩家平臺都爭著做「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