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所高校,它們都叫中國地質大學!高地位和好地域你選哪一個

2021-01-22 阿芳說教育

兩所高校,它們都叫中國地質大學!高地位和好地域你選哪一個?兩所大學確實同源,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流大學地質學院,1952年創建的北京地質學院,後來由於歷史原因遷往武漢,改名為武漢地質學院,此後逐漸形成兩地分校運營的形勢,轉移、重建、復興等一系列曲折的發展過程,不忘中國地質大學的精神,兩所大學都以積極的態度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奮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位於東湖之濱,背靠南望山,校園環境優美,學術氛圍濃厚,極保持著原北京地質學院的優良學風,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211項目」、國家「雙一流」的重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綜合實力是家喻戶曉的,校友會最新發布的2019全國重點大學排名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在第49位。

另外,武漢地區的教師力量非常強大,有9名兩院院士和6個國家級教育團隊,優秀的教師數不勝數,另外還建設了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國家級考試教育中心,專業實力優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地質資源和地質工程兩門專業均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那些在全國學科評價中也分別獲得了第一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相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首都地區,地理優勢自不必說,更容易吸引人才和資源,有利於畢業生就業,但是,從行業地位來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沒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高,實際上,從專業實力來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未必不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地質資源和地質工程兩個專業也同樣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名單。

綜合以上來看,兩所大學都是獨立的,但都是同一個出身,而且,還建設了「211」、「雙一流」的重點大學,教師和實力各有長處,但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區域優勢明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位更高,報考哪所大學要看合作夥伴的選擇。

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兩所「雙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南華大學選一所就讀你選哪一所
    南方科技大學和南華大學是我國的兩所雙非大學,雙非指的是非985和非211,但是南方科技大學和南華大學2所大學都是不錯的,南方科技大學辦學比較晚,但是各方面社會關注度都比較吸引眼球,南華大學辦早,但是不溫不火。
  • 就業大數據,北京和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差距在哪裡?
    留在北京原址辦學校區單獨建校以後,校名帶北京字樣,異地辦學都不帶地名的。這兩所學校的歷史基本上也是一樣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躋身於64所全國重點高校行列。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這些優勢學科你值得了解!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這對於許多家長和考生是一個糾結的問題,尤其是面對針對學校和專業五花八門的排名,更是讓人一頭霧水。本期,小編將從學科角度介紹一所行業名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各位家長和考生換一種思路,拯救你的選擇困難症!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中國地質大學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在我國眾多的高等院校中,有很多讓人容易混淆的高校,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相同的校名,但是辦學地點、辦學水平等千差萬別,如果選錯了,那就十分遺憾了。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武漢的區別。1.辦學地點不一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辦學地點在首都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辦學地點在湖北省會武漢。這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最明顯的區別。
  • 中國地質大學竟有2所,校名相同,排名相差83,填志願經常搞烏龍
    對於地質大學,很多人應該都能想到武漢和北京,它們各自擁有一個地質大學,校名相同,很多人難以區分。如今,各大高校隨著擴招都會設立分校,因此,導致很多人誤以為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是北京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分校,其實並不是。這兩所大學還是有差別的。
  • 深圳大學近幾年的錄取分數跟上海大學持平,它們哪一所更好?
    和654/653的,兩者相差10分左右的,而2017年則分別是620和625(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相差只有5分了,而到2018年的兩所院校的錄取分數分別是630和632,可以說是差別越來越小了,這是為什麼呢?
  • 西安交大學的基礎醫學專業,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該選哪一個?
    一位廣西的高三學生問:西安交通大學的基礎醫學專業,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到底該選哪一個才合適?西安交大是雙一流高校,醫學部前身主體是西安醫科大學,全國排在20名左右,生理學、法醫學、泌尿外科、皮膚性病學是醫學部的重點學科。和西安交大的其他專業相比,醫學部的地位不高,和華科的同濟,中南的湘雅醫學院有一些差距。
  • 華中地區全國性大學,河南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屬於比較低調的高校,聽名字都熟悉,但真正較真起來問一問,了解的人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地質工作距離人們的生活較遠,常人摸不到碰不到,所以往往對其很輕視。實際上中國地質大學絕對算是出身名門,其是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地質專業合併組建而成,建校之初就寄予厚望,其也不辱使命,成績斐然。
  • 西北大學和西南大學,同為211,哪一所大學實力更強?
    西北大學和西南大學兩所學校同為211經常被人拿來比較,在許多的方面這兩所大學都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如果要對他們進行比較的話,有不同的標準,而這些不同標準比較也是會有不同結果的。不過在進行相關比較時,也要清楚地明白這兩所實力相近的重點大學,不管是選擇哪一所學校都應該要進行認真學習。
  • 這10所非985的211高校,都有代表行業實力的專業,就業勝過985
    首推兩所電子信息領域的211強校北郵和西電北郵和西電,這兩所高校有三個共同點,一是國家產業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二是因為這兩所大學的生源質量都非常高,三是他們的地理位置都很不錯。兩校的區位優勢自不必多說,西安在西北地區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其他領域的綜合發展,都是最強大的城市。
  • 中國最牛的大學科技園,擁有幾十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院
    許多知名高校會選擇信息化和科技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建立自己的研究院,以更好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自身的科研實力,而深圳虛擬大學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裡聚集了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幾十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院。01.園區的建立和定位
  • 把211大學分成六個檔次!看看適合哪一檔?
    「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身份認同。很多高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明確表態非211不讀。全國有一百多所211高校,它們的辦學水平有差距,獲得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和畢業生就業質量也有不同。筆者依據實力和高考錄取線把這一百多所高校分成六個檔次,給高考生一些參考。
  • 這就是中國地質大學
    ◎韓見/整理你知道全國有多少家地礦類高校嗎?你知道地礦類高校的來源嗎?你知道地礦類高校的趣事嗎?你知道哪所地礦類高校最美嗎?……礦業界地礦類高校系列文章在周末如期而至,趕快看一看是不是你的母校。歡迎大家留言,說出你對母校的愛!她從新中國建設伊始的篳路藍縷中走來,向激蕩著地質強國夢的時代浪潮中走去。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好還是武漢的好?
    說起中國地質大學,很多考生都知道有兩個,一個是在武漢,而另一個是在北京,這兩所大學在各個省的錄取分數線相差不是很大,很多人都以為這兩所大學是一所大學,因為一所在北京,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在武漢的那所中國地質大學是在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的分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兩所大學各自都是獨立的大學,
  • 湖北公認「最好」的7所大學,2所985,5所211,全部在武漢
    湖北省是國內高校雲集最多的省市之一,這裡有很多知名的高校,有些高校的綜合實力是非常大的,其中有7所高校被認為是湖北省最好的大學,這七所高校當中有兩所是985,還有五所是211,下面我們就對這些學校進行詳細的介紹。
  • 西南大學和西北大學這兩所211院校,一字之差,哪個更強勢?
    我國大學命名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地域+學科分類+大學/學院」,這種形式。比如大家熟知的,南京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院校。有不少的大學也直接「地域+大學/學院」的命名,像西北大學、西南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等等,能東南西北方位命名的大學一般一般都是工科強校(211或985)。
  • 東北地區「最難考」的5所大學,4所985高校,最後一所經常被搞混
    中國的高校按照地域來劃分,可以分為西北地區的高校,東南部地區的高校,華北地區高校,華中地區高校以及東北地區高校等,我國高等教育在資源上分配存在的東西部不均的問題,而且有的大學由於所在地區不佔區位優勢,近些年來的發展較為滯後,比如位於東北地區的高校最近這些年來發展大不如從前。
  • 這兩所高校的王牌專業出來,畢業都是高薪資,看了令人眼紅羨慕
    雖然很多大學都很有名,但是如果考不上學校比較好的專業話,可能還不如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所以,選擇學校和選擇專業同樣重要,雖然起著這樣的作用,今天在小編裡介紹兩所大學,特別是從這兩所大學的王牌學科畢業的話,都能獲得很高的工資。
  • 2018年中國高校「高被引學者」人數排名,清華第1,西湖大學上榜
    高被引學者是指論文被引用次數很多的學者,如果一位學者入選高被引學者,說明這位學者的科研能力很強,並在其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擁有多少位高被引學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最近,愛思維爾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那麼,我國各高校表現如何呢?
  • 兩所簡稱相同的985大學,名字常被誤解,院士產出量卻很硬核
    新出爐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毫無疑問是近日整個高校圈的最大關注焦點。在此次選舉產生的188名兩院院士中,有超過一半來自高校。而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頂尖名校繼續優秀外,一些平時相對低調不起眼的985高校,也有著高光表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南一北的兩所「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