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川技術、三一科技、普門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樟坑徑河整治獲評全市唯一由街道實施的「治汙保潔工程優秀項目」;全面完成城中村綜合治理任務,大和村打造成全國首個「社工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一年,儘管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但一個個亮眼的成績單彰顯出觀湖街道愈發強勁的生機活力。
越是風高浪急之時,越要把準前行的方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觀湖街道領導班子帶領轄區幹部群眾,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把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投入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上來。2020年初,觀湖街道發出了聚力打造「六個觀湖」的行動宣言,繪製出「六個觀湖」清晰路徑圖。一年裡,觀湖街道上下瞄準年度目標任務,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大幹、快幹、苦幹,取得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成果。乘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和綜合改革試點的東風,「六個觀湖」砥礪前行!
智造觀湖 14個專班助推轄區經濟穩中向好
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高新園區保障性住房項目、瀾興學校、觀湖文化藝術體育場館項目、中心公園提升工程……過去一年,鷺湖新城掀起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的熱潮,隨著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民生項目在這片熱土落地,觀湖打造輻射深圳北部及周邊城市的區域性科技文化中心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作為一個科創實力雄厚、創新動能充足的街道,觀湖承續了深圳科技之城、創新之城的基因,藉助轄區優勢產業鏈,觀湖加快推動一批帶動性大、支撐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為經濟發展增活力,添後勁,在智造升級上「先行一步」。
過去一年,為減輕疫情對轄區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促進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湖街道設立惠企政策落實專班、企業融資、減租專班、產業空間摸底專班、繁榮夜間經濟專班、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專班等14個專班,攻堅克難、搶抓時間、協同發力助推轄區經濟穩中向好。觀湖街道依託高新園、錦繡科學園、橫坑水庫西側產業園等創新載體,突出培育優勢產業鏈,聚焦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等三大支柱產業,加快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做大做強三大產業集群。瞄準世界500強以及細分行業龍頭和重點企業,緊扣轄區優勢產業鏈,大力引進一批帶動性大、支撐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為觀湖經濟蓄能加力。
翻開成績單,我們欣喜地看到,「智造觀湖」正加速形成:「國高」企業242家,五年翻兩番;上市公司5家,全區佔比21%;企業研究開發機構140餘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6個。錦繡科學園成深圳首家啟用5G專網智慧應用產業園,入選2020年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匯川技術、三一科技、傑普特、普門科技、聯得自動化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全市首個「消費扶貧特色街區」落戶觀湖;原老舊廠房從無到有打造為錦鯉荷葉榕夜間經濟核心區,開業後預估可貢獻年均社消零達3.7億元,年納稅額可達1500萬元。
品質觀湖 大項目做精品小項目出亮點
去年5月份,觀湖街道11個城中村的綜合整治開始啟動前期工作,5月底第一個整治工程項目就開始進場施工,11月底基本所有工程的主體工作已經完成。景山小區裡,原本堆滿雜物的廢棄空地,搖身變成包含微型花池、兒童娛樂沙坑和桌球臺的景觀休閒地帶;陳屋山寮村口,曾經破敗雜亂的小道整修翻新,文化上牆、立面刷新加上燈光亮化;牛軛嶺小區大道旁,冷硬的變電箱包圍在了紅花綠葉的花圃中,就連四周的圍欄也裝上了鏤空的花卉圖案……一處處新增的「微景觀」成為各社區新的風景線,「一村一特色」正在將城中村化為「城中景」。
在這次城中村整治中,大多數項目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完成往年近半年的工作量,而這些成績並不是偶然。正是觀湖街道在新一輪機構改革大潮中確立的城市建設「大前期+大工務」模式,「短則一周,長不過數月」的建設節奏,「大項目做精品,小項目出亮點」的品質追求,為觀湖的城市品質迎來新一輪「蝶變」。
城中村蝶變只是品質觀湖全面提升的一個縮影。觀湖街道通過「引智+共治」,統籌推進基層生態文明建設,在水汙染防治、空氣品質提升、生態資源指數、節能減排、垃圾分類減量、宜居社區和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樟坑徑河便是有力的印證。在與清華大學專家團隊的聯手治理下,樟坑徑河整治獲評全市唯一由街道實施的「治汙保潔工程優秀項目」。如今,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樟坑徑河水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有住宅、有企業、有公園,勾勒出一幅宜人畫卷。這樣賞心悅目的美景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觀湖街道,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提升了「顏值」,而且轉化為城區的吸引力和創新活力,讓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和人才選擇了這裡。生態文明的變化不單單是水變清了這麼簡單。觀湖街道在「生態+」上做文章,通過與社區、園區產業共治的模式,構建生產生活全方位綠色生態網絡系統,同時探索依靠優勢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促進企業園區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效益最大化。
美麗觀湖 領導班子行走觀湖「清村掃街」
居住在觀湖的市民會發現,過去一年,這座城區增添了一道道美麗風景線。出行環境更好、交通更順暢、市民更文明、市容市貌更整潔……
八月驕陽似火,但也抵擋不住觀湖黨員幹部投身創文的熱情。大街小巷裡,由街道、社區及股份公司三級領導班子化身的「找茬團」「宣傳團」,無論工作日還是周末,每天不定時出發。觀湖街道主要負責人要求,三級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認領「責任田」,對照《觀湖街道環衛指數測評工作職責明白卡》,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時間丈量觀湖,在行走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觀湖將這場行動定義為市容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緊盯重點場所、重點問題,集中利用100天時間進行「清村掃街」,全面攻克當前存在的頑疾和短板。觀湖街道主要負責人帶頭行走,經常一走就是三四公裡,上萬的步數。最終,觀湖街道環衛指數測評綜合排名位居全區前列。
美麗觀湖建設中,每一個觀湖人都是參與者。「也許你覺得臨時把車停在某個地方並不要緊,可你也許沒有留意那裡是消防通道或人行盲道;你的一時隨意,可能會影響一次火災的救援,或阻斷一名視障人士前行的腳步……」一封特別的「家書」圍繞生活點滴娓娓道來,寫信人是「觀湖街道辦事處」,收信人則是觀湖街道每一位居民朋友。值得一提的是,觀湖通過攜手美團創新文明創建模式,外賣加送「文明家書」,以別具一格的方式將文明力量傳播到千家萬戶。同時,積極倡導觀湖轄區內的200餘名騎手文明出行,並在業餘時間參與志願活動,以多種形式爭做「觀湖文明代言人」。這種模式獲得市文明辦高度肯定,觀湖街道也作為全區代表被推薦參選第十三屆「深圳市文明單位」。
平安觀湖 數位化建設推動智能化管理
去年11月,2020第四屆中國(深圳)智慧城市大會在觀湖街道舉行,「智管、精管、眾管」的觀湖實踐為全國作出基層街道在智慧城管方面的探索。正是在一系列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硬舉措下,觀湖織就一道道平安防線。
過去一年,觀湖將智能化管理運用到各領域。去年年初,在疫情防控方面,觀湖街道充分發揮科技手段支撐作用,對外地入深人員、車輛,利用「天眼」「深眼」系統進行檢測,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在全市率先採用「遠程門磁」智能回訪系統,24小時訪查居家隔離人員,大大減少人力,以及上門訪查的交叉感染風險;在全區率先啟用「疫查通」系統,提升卡點進出人員測溫登記效率和精準度。同時,主動為企業聯繫配備5G+紅外測溫系統,還通過「釘釘」軟體搭建企業復工復產「線上報備」渠道,採購一批免接觸考勤設備,試用園區電子通行證,最大限度減少人員交叉接觸,推動企業安全有序復工。
觀湖街道高標準打造城市管理指揮調度中心,對投訴和違法行為高發時段、區域進行大數據分析,積極適應智慧化應用後的「四變」——變垂直型管理為扁平化管理、變路面巡查為視頻巡查、變事後處理為實時追蹤、變人工搜索為智能採集,探索再造管理流程和協作方式。觀湖街道突出減員增效,踐行「一線工作法」,配備手持智慧終端,打造問題「發現-上報-分撥-處置-反饋」閉環系統,問題處置率由改革前的5%提升至98%以上。
智慧城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美好。觀湖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一個根本,圍繞隊伍建設和執法業務兩個核心,加強「規範化、智慧化、標準化」「三化」建設,打造「人有精神、事有規範、權有約束、責有擔當」的「四有」隊伍,為居民提供更精細、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服務。去年,城管執法「三化四有」建設模式獲各級主管部門高度肯定並在全市推廣。
此外,「觀湖行動力」協同共治平安建設機制模式向縱深推進,結合掃黑除惡工作向涉眾金融、禁毒、商貿集市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延伸,從根本上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
活力觀湖 讓城區更有溫度有感知
在觀湖街道大和村,全國首個「社工村」正火熱打造中。社工村裡,有一條「社工街」,這條長不過100米的「社工街」的改造,是觀湖街道引入設計公司團隊與骨幹黨員社工、本土居民共同參與創造的傑作,每一米空間無不體現著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政府主導,設計團隊和社工帶動居民深度參與,最終由政府落地執行,每一個人都會變成社工街的維護者和解說員,真正體現了共建共治共享。如今的社工街,結合社工的沉浸式特色服務,從青工主題的共建花園到婦女主題的「美麗花圃」再到老年防詐騙主題的「老友記」趣味電話亭,可謂一步一景觀、一步一特色,成為大和村標誌性空間,迸發出新的活力。
在觀湖,這裡的載體有活力。「觀湖杯」業餘網球團體賽、「樟坑徑杯」麒麟舞邀請賽、「好家訓好家風好家庭」評選活動等一場接一場文體活動既接地氣又聚人氣;通過「綜合整治+藝術再造」模式,上圍藝術村入選深圳市第一批歷史風貌區;「百年振能家風館」建設步伐加快,打造全市首個家風文化村;打造「觀湖同心薈」統戰工作體系,代表委員、商賈鄉賢參政議政有陣地有渠道;全區首家街道級機關離退休幹部職工活動室建成開放……
在觀湖,這裡的人才有活力。觀湖街道健全人才服務工作機制,街道領導「一對一」掛點服務高層次人才,以請上來、走下去、面對面交流為主,採取電話、網絡聯繫、座談、慰問等方式了解人才的工作及生活情況,定期開展聯繫服務工作。此外,觀湖街道通過創新載體建設,充分發揮園區資源,鼓勵園區建設雙創基地、人才服務陣地。在上圍藝術村建設人才服務站,為藝術村內的藝術人才提供政策諮詢以及藝術創作交流的平臺。積極推進建設人才街心公園,努力用好的環境與服務留住人才。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的作用,建設人才服務室,實現「哪裡有人才,哪裡就有服務」的目標。
實幹觀湖 黨建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過去一年,「實幹」成了觀湖黨員幹部的「底色」,他們「五加二」「白加黑」奮鬥在各條戰線,用汗水澆灌出一座新觀湖。特別是,觀湖街道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方面不斷創新特色:試點建成「良序之治」城中村,打造黨建「生態樹」,建設「紅色網格」隊伍,啟動「雁陣計劃」……將黨建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在馬壢新村「良序之治」樣板村的試點建立過程中,觀湖街道堅持黨建為引領,構建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三級架構,從居民、租戶及商鋪店主等人員中篩選出4名黨員,成立黨支部,加強了城中村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通過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推動馬壢新村綜合環境提升。
在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同時,觀湖街道用心灌溉黨建「生態樹」。新田社區創新打造「社區綜合治理榜」與「集體經濟發展榜」,推動18個城中村、13個一級和二級股份公司「比學趕超」。鷺湖社區首創共治聯席會制度,打造以社區黨委為核心,駐花園小區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格局,讓居民成為社區治理的主人翁……以「黨建+」形式打造了一批體系完整、良性運行、特色鮮明的城市基層黨建「拳頭產品」,使之更加精細化精準化地服務群眾。
為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觀湖街道各社區整合社區各類力量,強化黨建引領,將轄區內黨員集聚起來組建起了「紅色網格」隊伍。觀湖街道黨工委還制定以「強頭雁、育雁群、築雁巢」為核心內容的「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雁陣計劃」,通過「選強頭雁」典型引領、示範輻射,「育壯雁群」固強補弱、整體提升,「廣築雁巢」點面結合、系統推進等「三步走」,加快推動觀湖「兩新」組織形成「領雁高飛、群雁齊飛、棲雁有巢」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觀湖街道將繼續以加速跑的奮進姿態,努力把觀湖高質量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心城區。
龍華新聞記者 徐蔚昕/文 陳建華/圖
數讀
全市率先採用「遠程門磁」智能回訪系統
樟坑徑河整治獲評全市唯一由街道實施的「治汙保潔工程優秀項目」
建成全區首個果蔬資源化處理中心
大和村打造成全國首個「社工村」,被定為「廣東社會工作改革試點單位
啟動「雁陣計劃」帶領「兩新」黨建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