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疾病之中,有一種病症叫做「深海恐懼症」,即病人不敢向深海望去,總是疑心海底之內存在著某種可怕的東西。在歐洲人的航海史中,總是繞不過一種可怕的怪獸——海蟒。這種可怕的怪獸成為了西方人的夢魘,它是否真實存在?如果它真的存在,又為何能「活不見蛇,死不見屍」?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世界叫做地球,可是如果按照科學定義的話,地球的稱呼似乎有些牽強,叫「水球」應該更加貼切,因為世界上的海洋面積超級巨大,達到了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左右。
地球主要的大洋總共有4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它們之間相互聯通,還各自存在著疆界。雖然在我們看來,人類的科技已經十分發達,可是對於海洋的探索程度來看,目前還只能探測到海洋本身的5%左右,換句話說,就大海而言,人類對其所知甚少。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寶藏,鹽、礦物質、金屬、海洋生物等,都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寶貝。在人類的航海傳說中,深海之處總是充滿著神秘與詭異,比如以歌聲誘惑船員的美人魚,或是號稱「海船墓地」的百慕達三角,亦或是潛伏在海底,伺機吞噬船隻的可怕海妖等等。
以上哪種威脅對人類造成的恐懼最大呢?答案很簡單,美人魚的歌聲可以被置之不理,死亡地帶的百慕達三角也可以被繞過,唯獨海妖行蹤詭秘且力大無窮,一旦遇到它,生還的希望幾乎為零。傳說中的北海巨妖,其實是一隻生活在深海之內的巨蟒,它體型碩大且生性兇殘,一旦聞到獵物的氣息,必然會追蹤到底,不見其殺死,絕對不肯收兵。
此時有讀者就會好奇,海洋巨蟒究竟有多大?難道萬噸重的輪船也奈何不了它們嗎?說句實話,小編也沒見過海洋巨蟒,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進行一下簡單的推斷。以陸地巨蟒作為參照物,在陸地之上,體型最大的蟒蛇在2006年被發現,這是一種叫做巨森蚺的巨蟒,其體長一度達到了十米左右,粗壯程度猶如一個大號的水桶。
眾所周知,海洋的面積十分廣闊,並且其內部營養豐富溫度適宜,大型生物在期間可以肆意生長,以至於出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鯨魚。同理推斷,海洋巨蟒的個頭大小,即使大不過鯨魚,起碼也要比巨森蚺大數倍,乃至數十倍,否則根本對不起「北海巨妖」的綽號。
從1851年開始,人類便陸陸續續的討論海洋巨蟒的傳說,這一年,美國捕鯨船「莫儂伽海拉號」在海面航行時,船員突然看到了一隻巨大的巨蟒在尾隨著輪船。這隻龐然大物的頭呈扁平狀,並有大量的褶皺部分,背部呈黑色,腹部為暗褐色,尾巴尖銳無比,眼睛冒著藍色的兇光。粗略估算一下,發現該巨蟒長度有30多米,頸部粗1.7米,身體最粗壯地方可達到1.5米左右。
海員發現異常情況以後,立馬向船長進行了匯報,而船長仗著船體為捕鯨船,隨即決定將其捕獲。在一場激烈的搏鬥之後,海蟒果然被制服,巨大的頭顱被船長切下來榨油,居然榨出了足足十桶如水一般的清油。令人惋惜的是,這艘捕鯨船最後因故失事,讓人類錯過了一次近距離觀察海蟒的機會。
在此之後,包括麻薩諸塞州的格洛斯特港、以及非洲南部500公里海域等地,都曾有海蟒的身影現身,並有多名目擊者親眼看到了它們的體態特徵。目擊者的描述都出奇的一致,總是圍繞著兩個關鍵詞,即「巨大」與「恐怖」。
此時一個問題也隨之誕生,既然海蟒的體型如此巨大,人類又無法生擒它們,難道沒有人發現它們巨大的遺骸嗎?對於這個問題,生物學家們也給出了三種較為合理的解釋:
生物學家們認為,海蟒的體型雖然巨大,可是人類發現它們的身影時,往往都在深海區域。海水的腐蝕性極大,一旦海蟒因故死亡,其皮肉必然會遭到其他海洋生物的啃噬,繼而變成一具白骨,加上海水的強腐蝕性,做到「屍骨無存」幾乎很容易。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深海區基本上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海蟒死亡以後,即使白骨可以存在很久,也會在重力的影響之下沉入深海,繼而難以被人類所發現。
當然我們還不能排除一種可能,即海蟒本身就是一種人類臆想出來的生物,既然它本來就不存在,那麼人類找不到它的屍骨也在情理之中了。
甚至還有一種可能,便是人們所謂的海蟒,其實就是蛇頸龍或者巨型鰻魚一類的大型海洋生物,只是其體型太過龐大,導致人類無法正確對其做出判斷,如此一來,才會有了種種可怕的海蟒傳說。
茫茫大海之中,還有許多值得人類探索的奧秘,無論是海蟒還是前面提到的諸多神秘海洋生物,都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動力源泉。小編相信,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關於海洋的探索進程將會大步邁進,屆時我們就可以知曉更多關於海洋的秘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