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清代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斜度超比薩斜塔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榮昌斜塔百年不倒

  一座神秘的清代舍利塔,不知從何時開始傾斜至今,其約30度的傾斜程度遠遠超過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比薩斜塔高55米,目前傾斜約5.5度)。 

  在當地人注視下,斜塔經歷百年來的地震、山洪和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箇中緣由究竟是為什麼?有人說這座塔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可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傾斜的姿態……

  奇!塔身搖晃竟然不倒

  這座神奇的石塔位於榮昌縣河包鎮經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鎮政府0.5公裡。 

  日前,在該鎮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探秘。沿著一條山間小路而上,穿過一片片田地後,路旁的雜草漸多,小路愈發狹窄,不得不動用木棍撥開草叢開路。「到了!」約莫向山上爬了不到5分鐘,廖和林在一片紅薯地旁停下腳步。

  記者抬頭一望,在一簇簇半人高的雜草叢中,掩映著一座青色石塔。令人稱奇的是,石塔塔身傾斜,與地面垂直線呈約30度角。

  廖站長介紹,整座石塔高約9.5米,基座為2.2米,為11層樓閣八角石塔,每層都由整塊石頭雕刻而成,塔體分地宮、塔座、塔身、塔簷、塔剎五大部分。該塔為舍利塔,地宮在基座下,是珍藏佛舍利等物所在。塔座為八角菱形須彌座,仰式雲紋覆盆上為仿木結構重簷八角亭,每面設蓮臺佛龕,內坐佛一尊,共八面坐佛。

  走近一看,記者發現石塔八面雕刻著形態各異的佛像,並伴有蓮座、祥雲等浮雕。而石塔的底層大部分掩埋在泥土之中,因塔身整體傾斜,底層與基座間有著巨大的縫隙。

  為了證明石塔堅固不倒,記者二人合力推動石塔底部,令人稱奇的是,塔尖輕微搖晃幾十秒後又恢復平靜。「這個塔自我出生時就是傾斜著的,至少上百年了,不管風吹雨打,還是有人去推動,它都一直保持這個樣子,不會倒塌。」86歲的鎮上居民廖桂鮮說。

  怪!斜塔處處蘊含神奇

  據史料記載,河包鎮,唐代設臨時行州,宋置瀨州鎮,因其群山環抱、景物特殊、人文蔚盛,而被譽為「有武桃園風度」之勝概。

  這座河包斜塔為埋藏白塔山報恩寺高僧骨灰之所。當地相傳,宋代一皇帝巡視南方時因飢餓得到河包當地百姓的幫助,皇帝為報恩便在河包鎮修建寺廟及白塔(始建於公元1132年),後人稱寺為報恩寺(大部分毀於文革時期)、塔為報恩塔(至今仍聳立鎮郊)。至清代中期,該寺一高僧修成正果圓寂後,將其骨骸葬於舍利塔,也就是眼前這座斜塔之下。

  百多年來,這座默默聳立山腰的斜塔是小鎮居民茶餘飯後的最大談資。得知記者前來探秘,鎮上居民紛紛上前訴說斜塔的神奇。廖桂鮮回憶,在解放前,這座孤獨聳立的斜塔更是被當地人視為擁有神奇力量的寶塔,是聖物,常年香火不斷,十裡八鄉的村民都來此朝聖、祈福,香客比附近很多寺廟都多。

  也有居民稱,河包當地曾多次發生小地震,但從未對斜塔造成影響。64歲的經堂村老支書雷錫君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白塔山上還曾暴發過一次百年罕見的山洪,洪水夾帶著沙石衝下來,山上的房屋因此被衝垮過半,村民們以為斜塔挺不住了,沒想到山洪過後它依然屹立。

  「在上世紀50年代,斜塔周圍生長著各種不知名帶刺植物,讓人不敢隨意靠近,與周圍環境大相逕庭。」居民劉世國稱,在他們小時候,若誰能披荊斬棘走到斜塔旁便是最勇敢的人。

  而對於這座傾斜的舍利塔,在居民中更是流傳著一個悽慘的傳說:清代時,白塔山上的一名村姑長期受到報恩寺主持幫助。後村姑帶孕嫁人,其子長大成人後任縣官,他在母親去世前得知自己身世,遂憤怒地找上報恩寺,卻得知主持已死,葬於塔下。於是他命人用粗繩拉倒石塔,眼見塔即將倒塌,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縣官見狀只能作罷,而石塔從此保持傾斜,永不傾倒……

  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那麼斜塔到底傾斜了多少年呢?面對這一問題,身為當地人的文化站廖站長也表示「由於沒有史料記載,不好說」,但鎮上90多歲的老人打小就知道斜塔,可以推算舍利塔至少傾斜了百年以上。

  專家實地勘察解謎團

  斜塔不倒源於建築米漿

  關於斜塔的各種傳說在當地流傳甚廣,但斜塔為何傾斜?又為何斜而不倒一直是未解之謎,居民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人稱舍利塔下埋藏的佛舍利是鎮塔之寶,可保石塔傾斜卻不倒塌;也有知曉力學的人聲稱斜塔應是工匠在建造時故意修成傾斜的,因其傾斜角度並未到達傾覆的臨界狀態,所以屹立至今。

  對此,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給出了權威解釋,5年前有一批市博物館的專家來石塔實地考證,得出的結論是,傾斜是由於基座傾斜下沉引起的——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石塔漸漸下沉,由於塔下地基土質有差異,一邊疏鬆,一邊堅硬,導致石塔向一邊傾斜,形成斜塔姿態。

  按理說,比薩斜塔很容易倒塌,但從一開始建造時,就採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因此一直到現在保持斜而不倒,但河包斜塔的傾斜角度要比比薩斜塔大很多,而且從未進行過任何保護措施,那麼其不倒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於這一點,據榮昌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甘勇經勘察後分析,應該和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有很大關係。古代建築石塔時用米燒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漿,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這種古代粘接材料很堅固,其韌性接近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因此成為斜塔不倒的最主要原因。(記者 周圓 實習生 張芷韓 文 任潔 圖) 

來源:重慶晚報

相關焦點

  • 不應叫虎丘塔為「東方比薩斜塔」,比薩斜塔應該叫「西方虎丘塔」
    由於從宋代到清代曾遭到多次火災,故頂部的木簷均遭毀壞,現塔身高47.7米,原先據說有60餘米。虎丘塔是座斜塔。始建時它並不傾斜,而是到了明代,由於地基原因,虎丘塔開始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4米,最大傾斜角度3.59度,被稱之為「東方比薩斜塔」。
  • 世界第一斜塔,傾斜度是比薩斜塔的3倍,建造年代也比它早數百年
    導語:世界第一斜塔,傾斜度是比薩斜塔的3倍,建造年代也比它早數百年。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提起斜塔,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比薩斜塔。這座塔因為傾斜數百年不倒而聞名於世,更由於伽利略的「兩個鐵球」自由落體實驗而被寫進了中學課本。大家去義大利旅遊,幾乎都要去拍一張借位的手扶比薩斜塔的照片,但它其實並不是世界上傾斜度最高的塔。
  • 比薩斜塔為什麼不會倒?結果令人敬佩
    比薩斜塔傾斜個這麼久,為什麼不倒?難道它有一種神秘力量能夠抵抗地心引力?沒有那麼超自然,從建築結構上看,從開始建造這個塔的那天開始,這個著名的結構就一直處於倒塌的危險中。其實當時的建築商造比薩斜塔的時候是按垂直型設計的,只不過選的那個地方是由泥土沙子和黏土組成的軟土地,地基下的地下水位也非常淺,深度只有大約1米。最新的地質勘探發現,比薩斜塔的選址位於古代的海岸線上,也就是說,在建造之時地基土壤就早已沙化。如此一來,這座塔的命運在剛一建造就註定:它很快將產生不均勻沉降和傾斜。
  • 首都博物館新館封頂 主題展廳斜度超過比薩斜塔
    新館位於木樨地地鐵站東側,主題展廳為一座42米高的巨型橢圓「斜桶」建築,這座比義大利比薩斜塔還要斜的建築將成為新館的標誌。  記者在現場看到,「斜桶」向北傾斜,從底部到頂部的垂直投影線約為12.6米。據工程技術人員介紹,斜桶建築的斜度是10∶3,即每10米高就要向外傾斜3米,換算成角度約為17.5度(建築與地面垂直線間的角度),而著名的比薩斜塔的斜度僅為8度。
  • 世界上最斜的塔根本不是比薩斜塔,綏中縣一塔斜度是比薩斜塔三倍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斯多德,並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亞里斯多德說,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一定是重的先著地,但是伽利略卻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向眾人宣告鐵球下落的結果。
  • 比薩斜塔
    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後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但他仍強調指出,現在當務之急是弄清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奧妙。      從事觀測該塔的專家蓋裡教授根據比薩斜塔近幾年來傾斜的速度推測出,斜塔將於250年後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緣而傾倒。
  • 比薩斜塔,歷經多年依然斜而不倒,至今也沒有準確答案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園中盛開的菊花,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比薩斜塔。比薩斜塔是一座有近1000年歷史的鐘樓建築,它高高矗立在比薩奇蹟廣場上。但是很奇怪的是,這座塔是朝向東南傾斜著的,雖然歷經這麼多年的風霜雨雪卻依然斜而不倒,其原因至今仍然是難解之謎。自從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下兩個鐵球起,比薩斜塔就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這座12世紀的建築原先是一個比薩大教堂的鐘樓,但是建成後不久這裡就開始朝東南傾斜,至今依然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傾斜著。神奇的是,雖然斜塔傾斜得很厲害,就是斜而不倒,這也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一樁難解的公案。
  • 這座大樓的傾斜角度是比薩斜塔的近5倍,高160米,不會倒嗎?
    有這麼一棟特別的大廈,向外傾斜18度,傾斜角度是比薩斜塔的近5倍,而高度也遠遠超過比薩斜塔,斜而不倒。不過和比薩斜塔不同的是,在這棟建築的地下,分布著490根地樁。這是世界上最傾斜的大廈,本期旅行視咖,小咖帶你去看看。
  • 雲旅遊:盤點世界各地傾斜的建築物,有的超過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
    強烈的風暴和海浪首先導致了建築物的傾斜,風和水又逐漸把它推回到一個更直立的位置。2.德國,蘇烏爾胡森斜塔,德國蘇烏爾胡森新教教堂的鐘樓以5.19度的斜度,保持著金氏世界紀錄。相比之下,比薩斜塔的傾斜度略低於4度。
  • 因地基塌陷形成的世界奇觀——比薩斜塔,還能堅持多久矗立不倒?
    那麼傾斜的比薩斜塔就等於是違反了重力作用,它是最初就被設計為傾斜的嗎?如果是,相信這個設計師一定技藝非凡。既然修建時塔已經發生了傾斜?為什麼建築師不停止建造呢?我們都知道一個物體只有在受力平衡時才會保持穩定狀態,很明顯,比薩斜塔並不符合這樣的條件,那麼這座傾斜的塔又能堅持多久呢?
  • 「自由落體」發現之地,比薩斜塔為何會傾斜至今未解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鐘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
  • 上海世界第一斜塔斜度增加 幾乎是兩個比薩
    義大利比薩斜塔因為「斜而不倒」(約3.99°)聞名於世,但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上海其實有一座比它更加傾斜的古塔,那就是天馬山護珠寶光塔(以下簡稱「天馬山斜塔」),這座建於北宋的古塔距今已經有近千年歷史。
  • 我國最「斜」的塔,傾斜角度超過比薩斜塔,但因名氣小少有人知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因為「斜而不倒」而舉世聞名,不但建築學家們紛紛前去學習研究其奧秘,遊客也十分熱衷去這奇妙的建築前各種搞怪留影,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國遊客。其實想看斜塔何必跑這麼遠,在上海就有一座斜塔,不僅年代比比薩斜塔久遠,而且比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更大。
  • 比薩斜塔斜度減少,但 4000 年裡它可能都不會被拉直
    義大利工程師最近宣布,比薩斜塔不僅結構健康,傾斜程度也有所下降。負責監看比薩斜塔修復過程的監督小組在聲明中表示,經過 17 年觀察,這座地標建築「很穩定」,並且「正在非常緩慢地減少傾斜」。研究小組稱,這座 57 米高的中世紀遺蹟在過去 20 年裡被拉直了 4 釐米。
  • 傾斜5.5度不倒,比薩斜塔為何如此堅挺?再站300年不是問題
    比薩斜塔可謂是義大利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了,也是寶貴的世界遺產。當時的人們預測,比薩斜塔會在5.44度的時候倒塌,然而一直到5.5度,它都一直堅挺著。是怎麼樣的魔力讓它屹立了八百多年?在12世紀,富裕的比薩海上共和國打算把主教堂廣場建立成宏偉的地標建築,在擴大了主教堂等建築之後。
  • 中國的「比薩斜塔」,位於四川阿壩州,歷3次大地震仍屹立不倒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被稱為奇塔,即使明顯前傾也不會倒下,因此成為當地的觀光景點,四川省阿壩州,松岡直波八角古碉群景勝地距離州第13康縣城17公裡,裡面也有奇特建築物,半個世紀以上的傾斜2.3米,中國版的「比薩斜塔」,更被稱為感嘆的是歷經了三次大地震仍然屹立不倒。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傾斜角度為3.99度,你喜歡它嗎?
    要說起旅遊景點在我們國內是非常多,每一個國家都是有著他們自己的特色,而小編在這篇文章之中要跟大家介紹一下的,就是義大利的建築比薩斜塔了。其實對於比薩斜塔來講,相信有很多人在課本中都是了解過的。對於這座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並且它位於奇蹟廣場上。
  • 比薩斜塔傾倒危機,頂級專家毫無辦法,卻被一小孩輕鬆解決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比薩斜塔"是故意被設計成為傾斜的,其實不是,根據比薩斜塔的設計圖來看,當時設計的是垂直豎立的。而一開修建這一座鐘樓的時候,倒也是比較的正常,但是在修建了數年之後,整個鐘樓就從第3層開始,不斷的傾斜了,直到最後完工的時候,整整傾斜了3.5米,而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勻已經當地土層的鬆軟造成的,這也導致了比薩斜塔上面雖然懸掛了7口大鐘,但是從懸掛至今,卻從來沒有敲響過。
  • 《義大利遊記》比薩斜塔
    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驗說起,那麼多年了我記得比薩斜塔,都因這個實驗而起。至今仍然不知道這是故事還是實驗,我其實鍾情比薩斜塔。毫無疑問的是,伽利略選擇這座中世紀的古城作為他實驗的場所:一是用以吸引民眾的眼球,這是在向權威亞里斯多德挑戰;二是比薩斜塔的「斜」,一定不同凡響。比薩斜塔適合鐵球墜落時的觀察角度,我大概還惡意地想像,那種斜拉橋狀的古塔,三角形一樣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