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因為「斜而不倒」而舉世聞名,不但建築學家們紛紛前去學習研究其奧秘,遊客也十分熱衷去這奇妙的建築前各種搞怪留影,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國遊客。其實想看斜塔何必跑這麼遠,在上海就有一座斜塔,不僅年代比比薩斜塔久遠,而且比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更大。
在上海是松江區的佘山鎮有一座山叫做天馬山,天馬山是佘山風景區的群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天馬山上有很多的歷史古蹟,是一個佛道文化共存的旅遊勝地,在諸多的殘存的額歷史古建築中最特別、最出名的就是護珠塔。這座塔不是我國最高的塔,也不是體積最大的,塔中沒有什麼佛家寶器,也沒有哪位著名歷史文人在上面吟詩作對,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塔身一直在傾斜,被稱作是「上海比薩斜塔」。
護珠塔也叫做護珠寶光塔,建造於宋朝時期,大約在1079年,而義大利比薩斜塔則是建於1173年。這是一座八角形的磚木結構寶塔,塔高高18.82米,一共有7層,本來是一座樓閣式的玲瓏寶塔。相傳在古代,這座塔上有舍利佛珠,每到夜間,這顆舍利珠光芒閃耀,所以叫做「護珠寶光塔」。護珠塔經過那兩次重修,第一次是在1245,這之後很多年護珠塔都相安無事,但是在乾隆三十五年,也就是1788年,寺中舉行廟會時引發火災,護珠塔就只剩下塔身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本來這座塔就是一座殘存的古塔,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在1982年的一次勘測中,人們發現在這座塔居然在向東南方向傾斜,當時的傾斜角度就已經接近7°了。為了保護這座古建築,當地開始對其進行維護,用竹木和鋼筋對其進行支撐,這次的維護工作頗有成效,後來護珠塔經過多次小地震和颱風的侵襲,但是依然保持著斜而不倒的姿態。
現在護珠塔的傾斜角度已經有7.10°了,而著名的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也只有3.99°而已。不管是建造歷史還是傾斜角度,護珠塔都完勝比薩斜塔,只是沒有人在護珠塔上扔鐵球做實驗,否則今天舉世聞名的就是上海護珠塔,比薩斜塔的別名就是「義大利護珠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