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論區中,很多朋友都會來問教授:這**的車型怎麼樣?其實這一個問題是相當籠統,到底是外觀怎麼樣?還是配置怎麼樣?還是其他?就像教授平時去試駕車輛,看的並不是外觀、也不是配置,而是試這一輛車的行駛質感。簡單來說就是去試這一臺車到底好不好開。
行駛質感原則上來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也是真實存在,每一位駕駛員的習慣以及感受均不同,所以你在網上看一些車主的口碑,同樣的車都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行駛質感用一個很簡單的話語來概括就是「駕駛感受」,但對於我國消費者來說,壓根就不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曾經有朋友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都是四個輪子的車,但是為什麼有的車賣這麼貴,難道買車也是只看品牌?我買幾萬塊的跟幾十萬的到底有什麼區別?在教授看來,排開汽車動力變速箱因素,最主要差的就是這一份「行駛質感」。
什麼叫做行駛質感?
實際上,造車的精度、用料、後期底盤的調校對於整車的行駛質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舉個例子,現在市面上的車型基本就是一個平臺的產物,有一個好的平臺,廠家就能衍生出各種車型。打個比方就像很多消費者所吐槽的本田繽智和飛度都是用一樣的底盤,然而實際駕駛感受確實繽智和飛度相差甚遠。
而我國大多數的自主品牌都會選擇使用合資車的底盤平臺,但拼湊出來的產物,並不會有太多的優點,而現在做得比較好的品牌也就是奇瑞、長安、一汽等幾個汽車大戶。
行駛質感從何而來?
行駛質感和廠家造車工藝水平的牽連性非常高。車架剛性、懸架設計調校、噪音和振動抑制技術(包括底盤、風噪、發動機)方向助力機構。另外還有輪胎、座椅、內飾設計用料等等多個方面,共同決定了一款車的行駛質感。
行駛質感可以說是每款車都不同,就算是同款車的不同配置車型也會不同(發動機、輪胎、懸掛設定差異導致)。但同一品牌的車,行駛品質總體上還是一脈相承的,每一個獨立的汽車品牌都有著自己突出的行駛品質,就像寶馬追求的操控、奔馳追求的舒適等等。
一輛車的行駛質感是綜合全車各個方面的因素而來,而底盤的調校也是需要通過各種複雜的數據而來,而並不是單純的模仿,這也是我國自主品牌車型普遍跟合資車存在的一個差距,而對於某些品牌單純的山寨拼湊出來的產品,不要也罷。
教授總結
很多時候一輛車的調校註定了這車的整體性能,就像同樣用的扭力梁,一代神車TYPE R卻可以刷賽道你家的扭力梁只能當買菜車,法系車都在使用扭力梁,但整個底盤表現卻是同級領先作為消費者,難道你說它們的扭力梁不行?在買車時也不應該單純地停留在看懸架結構這一個敷衍的層面上。
無論你愛車如命還是急著買車,都推薦你添加玩車教授的公眾號:
gzwcjs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貼即可關注,我們每天都會推送最新的實用汽車資訊,不停輸送車迷們的精神食糧,來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