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石蘭
在地球上,生物的種類很多,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演變之中。我們很多時候都說又發現了一個「新生物」,這就是其中的原因,演變可能覺得了新物種的誕生和老物種的滅絕消失。而根據俄羅斯科學報發布的最新消息稱,澳大利亞又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生物,那就是一隻外號叫「克魯索探長」的罕見粉色蝠鱝再次現身。
本次發現的地區是位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海岸85公裡的艾略特夫人島旁,可能看到照片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確實蝠鱝可能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聽過,那我們來看到底是什麼生物,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蝠鱝」是什麼。
蝠鱝又被稱為魔鬼魚與毯魟。以浮遊甲殼類和小魚為食,卵胎生。主要是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各海區,中國見於東海、南海和臺灣沿海。常見的如日本蝠鱝(Mobula japonica)、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而該生物的體型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體盤一般50~100釐米左右,最大可達8米以上,重達3噸。
這次發現的是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也是有巨型魔鬼魚的稱號,體型相對不算大,體寬在3.35米。但是整體上來說,雙吻前口蝠鱝體寬可以達到10米,重量可達3噸,是蝠鱝中體型最大的種類,所以發現這個不大還有更大的。
而在科學記錄之中,我國南海一位漁民曾經捕獲到過一條1500千克重的超級「魔鬼魚」。不過該生物屬於保護級別較高的生物,2011年蝠鱝已被列入國際公約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國際自然生態保護聯盟(IUCN)已將蝠鱝歸類為"瀕危"物種。所以說這種生物就算是捕獲到了,也要將其釋放。
而這次除了拍攝到罕見粉色蝠鱝之外,一起出現的還有其他生物,7隻普通黑白色的雄性蝠鱝,它們可能是按物種習慣為爭奪一隻雌性聚集在一起,所以說比較多。並且這隻粉色的雙吻前口蝠鱝於2015年被發現,以電影《粉紅豹》中的角色「克魯索探長」命名。
所以這就是上面我們說外號叫「克魯索探長」的原因,當然對於這種罕見的生物來說,其實沒看到比看到還好,很多捕獲者可能又會想到捕獵的問題,當然這個是保護級別比較高的,所以打注意的人還是不要冒險,不要用生命去開玩笑。從這次的發現也可以看到,澳大利亞的生物可以說還是比較多,需要大力的保護才行。
當然說道澳洲,其實對生物的「嘆息」感還是有的,他們從2019年到2020年的一場大火,可以說燒毀了很多的生物。根據科學公開資料出來的數據顯示,澳洲大火威脅十億動物生存,所以說波及案範圍特別的大。
這裡也是給我們了一個提醒,那就是保護地球,保護生物的一個穩定發展,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之下,澳洲的大火可能已經給我們發出了「警告」,自然規則不可違背,只有在保護自然的情況下,我們才可能真正的得到「自然」的回報,雖然澳大利亞的野火存在除氣候之外的一些影響存在,但是氣候科學家們也說了,那就是氣候因素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在長期高溫,乾旱等影響之下,這也促使了大火的燃燒。所以說,氣候才是引起澳大利亞長期大火的關鍵因素,概率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