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爾旗下的高端品牌,卡薩帝一直以來保持著業內最先的科技水平和用戶體驗。11月26日,卡薩帝冰箱發布《MSA控氧保鮮科技白皮書》,在冰箱領域率先引入了一項全新的保鮮技術。
那麼,這個「MSA控氧保鮮」到底是個啥技術?能夠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新體驗?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MSA控氧保鮮」。
控氧保鮮,概念由來已久
按照白皮書中所講,「MSA控氧保鮮通過氮氧分離,降低儲鮮空間內的氧含量來達到減緩食材氧化的目的。」可以得知,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控氧」。在保鮮領域,這其實並不算是什麼新鮮的提法。
1821年,德國生物學家Berard發現水果蔬菜在低氧水平時能減少代謝作用,由此開始,「控氧」成為了保鮮領域的追求之一,並直接導致了「真空包裝」等一系列工業應用。
20世紀60年代,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Stanley Burg首次提出減壓貯藏(Hypobaric Storage)的概念,為大規模工業化「氣調保鮮」提供了理論基礎,在隨後的70年代國際上掀起了減壓貯藏的研究熱潮。
由於大型減壓容器成本較高,因此氣調保鮮技術的普及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最近10年才真正普及開來。
冷凍氣調,應用已經成熟
按照卡薩帝方面的介紹,其研發工程師在買澳洲車釐子時偶然了解到,因為運輸過程採用的是「氣調保鮮」,所以能實現果蔬的長時間新鮮貯藏。於是,決定將其應用在自家的冰箱上。
這當然是一種故事化的描述。氣調技術在中國雖然起步晚,但絕對不是默默無聞。早在1997年,包頭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千噸級(2000噸)減壓貯藏保鮮庫。不過由於經濟因素制約,普及程度尚不及西方發達國家。
目前工業領域應用的氣調技術主要有兩種。一是 CA氣調貯藏保鮮(氣調保鮮冷庫) 通過人為控制氣調冷庫貯藏環境中的氣體,實現水果保鮮。二是 MA氣調貯藏保鮮(塑料薄膜袋氣調保鮮,也稱氣調保鮮包裝) 根據食品的生理特性和保鮮的需要,使食品處於適合比例的包裝中貯藏,以延長其保鮮期。
不管是哪一種,冷凍+氣調是核心的思路。把兩大成熟的保鮮綜合應用,是目前各方面最為均衡的應用模式。
而冰箱,的確是非常適合這一保鮮模式的。之所以尚未普及,還是系統小型化的技術瓶頸和成本制約。
因此,與其說卡薩帝率先應用了控氧保鮮技術,不如說是海爾率先攻破了氣調系統小型化的工業應用。
制定標準,海爾的霸主雄心
值得注意的是,卡薩帝此次發布的,僅僅只是一份技術白皮書。而應用此項技術的卡薩帝冰箱,早已上市銷售。
官方的解釋如下:「此次發布《白皮書》,就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控氧保鮮理念,實現其在更大範圍、更廣人群中的普及,讓更多用戶了解控氧保鮮的效果,了解更多更好的儲鮮生活體驗,提升行業標準。」
看來,卡薩帝如此高調的發布《MSA控氧保鮮科技白皮書》,目的絕不僅僅是推銷自家的冰箱這麼簡單。卡薩帝想通過白皮書的發布,成為控氧保鮮技術方面的行業龍頭,參與標準的製作,確立和固化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地位。
由此可以推斷,控氧保鮮冰箱的相關技術,可能正在擴散。用不了多久,各大品牌的控氧保險冰箱都會相繼面世,這有可能是自從「零度保鮮」之後,又一波冰箱技術的全面更新。
如果您最近正計劃買臺冰箱,不妨稍微忍耐一下,驚喜會不期而至。
新品頭條,網羅全球新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