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追兩周,把16集的《信號》看完了,作為唯一一部從頭看到尾的韓劇,還是有不少值得分析和評論的地方。
首先是故事線。這樣一部以時空穿越為主題的電視劇,故事線和劇本尤為重要,例如《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再如和其更類似的美國電影《黑洞頻率》和韓國電影《手機》。用這個頗吸引眼球的主故事線綜合破案懸疑,再輔以貫穿始終忠貞不渝的愛情主題,此種劇本很容易取得比較大的成功,豆瓣上評分9.2,而且放映至今熱度不減反增也就不意外了。當然,這也是中國人比較熱衷的主題,因為往往討論這種燒腦的故事就覺得自己智商比較高,例如《彗星來的那一夜》《恐怖郵輪》什麼的,一直為國人津津樂道。我昨天剛看完《信號》的最後一集也和老婆討論了半天,個人大膽預測故事的未來發展變成了李才韓自己跟自己通話,不知是否會在續集實現。
其次是演員。三位主演,兩男一女,而且是韓劇,總讓人第一感覺是三角戀,包括本人,可惜讓人大失所望,整劇基本沒有感情糾葛。比較慚愧的是至今不知道三位主演的名字(說實話韓國明星名字真的記不住,男的還認識宋康昊崔岷植李秉憲,女的真的只對全智賢有印象),只是看過其中兩位主角出演過的電影,不過也不是主角。這兩位年紀比較大,演技果然不錯,年輕那位就不敢恭維了,浮誇的厲害,如果不好好發展可能會變成另一個黃曉明何潤東什麼的。
最後是這部劇的社會意義。這個其實應該放到第一位講,因為一部影視作品如果沒有社會意義不可能具有持續的生命力,頂多就是一個快餐,吃完了爽一下什麼也不剩下。相比較電視劇,韓國電影一直推崇現實主義題材,也成為其最主流的電影類型,大量的主題直指各種社會問題。其中的代表作《熔爐》一直也是本人最推崇的韓國電影,裡面有一句名言:「我們如此努力,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也已成為永恆的經典。但是韓國電視劇往往還是以情愛和家庭為主,更類似於肥皂劇,跟電影相比略顯膚淺。《信號》這部電視劇卻比較特別,尖銳的反映了警察腐敗、官官相護、冤假錯案等社會問題。正直的警察不但到處受到排擠迫害,甚至被貪汙的同事們聯合殺死,而警察和官員為了個人利益製造出的各種冤假錯案也為蒙冤的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雖然電視劇幻想出了一個可以改變歷史的對講機,將各個案件一一攻破,好人也都死而復生,但是現實中的無奈和悲涼,卻貫穿始終。當然中國的類似問題更為嚴重,只是無人敢涉及,從這方面來說韓國已經遠遠領先於我們。
總結一下,《信號》這部電視劇改變了大家對韓劇的一貫看法,韓劇也逐漸擺脫了傳統的類型限制,多元化的趨勢非常明顯,製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按照這個方向,韓劇勢必會贏來新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