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民間一植物,個頭不足10釐米,價值高達900元一公斤,見過嗎
在農村地區,生長著無數的植物雜草,在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食材和藥材。對於生活在鄉下的人來說,野外的食材固然重要,但野外的藥草才更加珍貴。因為藥草多的話,還是一份不錯的經濟來源,甚至比外出務工要強多了。在我國的野外,有這麼一種雜草植物,它的個頭很小,甚至株型不超過10釐米。經常被人們忽視,但是它的價值很高。
根據筆者的了解,這一小個頭的植物,市場上收購價格高達900元一公斤,計算下來450元一斤了。與其他的藥草相比,除了個頭小之外,它還有什麼特點呢?
圖示為「獨腳金」
筆者所說的這一種個頭很小的植物藥草,就是獨腳金。雖然它在農村地區很常見,但是卻少有人注意到它。因為農村野外的雜草非常之多,而且大多數植物的株型都很高。這使得個頭矮小的獨腳金不容易被發現。
實際上,只要扒開草叢,辨認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一是它個頭小,而是會開出黃色的小花。再有就是它基本上即使一個莖,不分枝或在基部略有分枝。獨腳金作為一年生小草本植物,它每年都會生長,所以即使採挖了,明年依舊可以找到它。
作為一種藥草,獨腳金全草都可以入藥,它雖然藥用範圍不廣,但是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根據筆者的了解,獨腳金全草入藥有著清熱和消積的作用,常備中醫用在小兒疳積、小兒夏季熱以及小兒腹瀉上。由於這一藥用價值針對性比較強,所以它在藥材市場是比較吃香的。
現如今獨腳金的市場越來越火熱,本周的價格已經漲到了900元一公斤。說到這裡,可能不少農民朋友說了,老家的「疳積草」和「黃花草」是它嗎?準確的答案,這兩個名字,指的就是獨腳金。只不過在民間地區因為民俗文化的不同和區域的差異,使得叫法不一樣。
除了「疳積草、黃花草」之外,獨腳金在雲南、貴州、廣西一帶,也被人稱為是消米蟲、黃花甘、黃花積藥草、鹿草和矮腳子。話說你所在的地區,有見到這種藥草嗎?叫它什麼名字呢?歡迎在下面留言互動哦。
由於獨腳金的市場前景很廣闊,所以不少人也在考慮,獨腳金是否可以人工種植呢?實際上,到現在為止,國內人工種植獨腳金的農民依舊很少。一是受限於種植技術,二是不好預測它的市場行情。然而,隨著我國中醫文化的普及,相信獨腳金的行情會越來越好。
生長在野外的藥草還有很多,除了獨腳金之外,像金線蓮、通草、七葉一枝花、川貝母等等都是價值極高的品種。俗話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農村大山裡的農民朋友,要把握住大自然的饋贈哦!
本期的專題就分享到這裡了。對於獨腳金,你有啥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