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戲稱為「戰略忽悠局局長」的軍事專家張召忠自去年7月退役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通「局座召忠」微信公號,還開始「觸電」網絡直播,就這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步入了他所自稱的「老年網紅」行列。
4日,這位不服老的「網紅」再度出擊,宣布推出新書《進擊的局座:悄悄話》,並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暢談了他對於「局座」、「網紅」這些稱謂以及網絡時代和當下年輕人的看法,當然還有他最新學會的網絡詞語——藍瘦香菇。
「局座」微博視頻截圖
對話
張召忠:因為人帥有才 從小受人欺
北青報:您對於現在的「網紅」身份怎麼看?
張召忠:我一開始還以為「網紅」是罵人的,別人剛開始說我是「網紅」的時候,我還說「你別罵我」,沒想到現在真成「網紅」了。你看我開微博剛一周的時間,到現在就有了140多萬粉絲,想想還挺高興的。想當「網紅」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網絡這個東西很公平,你有幾斤幾兩,它一稱就給你稱出來了,和之前做電視節目不一樣,你在網上跟大家一互動,馬上就知道誰是真支持你,誰是假支持你。現在也有很多「網紅」是花錢包裝出來的,過個幾天、幾分鐘,大家的熱度就下去了。我不一樣,我是有真材實料,每天通過精彩的內容來增加粉絲黏性,讓大家能每天追著看,做這樣的「網紅」很自豪。
「局座」的首條微博
北青報:那對「局座」這個稱呼呢?
張召忠:有人說「局座」是國際化的稱呼,不過我覺得現在追究這個名稱的真實含義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大家這麼叫我其實也不是原來的意思。主要是我社會活動比較多,每次人家介紹我的時候都是一大堆官銜,但現在我退休了,退休之後就要從零開始。一開始人們叫我「老張」,他們自己也都覺得這麼叫不好意思,所以後來網友叫「局座」我也就從了,大家怎麼叫著舒服怎麼來,我也習慣成自然了。
北青報:您在這本書裡也提到自己遭到過不少非議,比如海帶纏潛艇、霧霾防飛彈,都曾被網友拿來做話題,面對這些的時候您是什麼心情?是不是也經過了一個從憤憤然到泰然處之的過程?
張召忠:我沒有經過這樣的過程,那是正常人,尤其是正常的領導幹部,別人要罵他幾句說他幾句,他會感覺冤枉,感覺不開心,想要去辯解。我不是這樣,我從小受人欺負,可能是因為我長得有點帥、有點聰明或者有點才氣,所以伴隨著我成長的每一步都有被打壓、遭白眼,我早就習慣了。後來名聲越來越大,被罵得就越來越多,大家都攻擊我,但我還是我行我素,該說什麼說什麼,心情也不會受影響,我都被罵慣了,死豬不怕開水燙。
北青報:最開始您是怎麼想到要開微信公眾號的?對於微博、公眾號還有視頻直播這些東西,您是主動去了解還是被動接受的?
張召忠:都是被動的,我從來沒給自己設定過小目標。最初我搞微信,是因為一看周圍的人都有微信了,所以我也搞一個,結果沒想到搞成了公眾號,一開始就弄錯了,等我反應過來也已經晚了,上了賊船了。
北青報:現在很多知名的公眾號,都需要運作者耗費很多精力,您覺得做得累嗎?
張召忠:我一輩子做事的習慣,就是只要開始幹一件事情,必須確保這件事情持續下去,而且要成功。我覺得中國不可能有第二個人再像我這樣幹這個事情,需要綁定這麼多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十多個月每天都更新,風雨無阻。你看我還自己投入了這麼大的房子做工作室,裡面還有演播室,投入幾十萬來幹這個事情。其實退休之後幹這個對我個人並沒有什麼用,對於國家是可能有用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幹,可能這就是我做事的風格。
而且有這麼多人關注我,我就感覺是一種責任。我這麼大歲數了,當然身體也不好,前段時間腰椎間盤突出一個多月,有幾天我上廁所都是爬過去的,但是我的公眾號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一天停止更新。我們這代軍人養成的作風也是這樣:要麼不開這個門,開了就一定做好、做到底,再大的困難都無所謂。還有我這些粉絲,我每天下午5點鐘更新,晚了5分鐘他們都馬上會叫:「怎麼還不更新?我們班車都快開了,我已經習慣在班車上看更新啦!」像這些都是鼓勵,既然已經幹了,就把它幹好吧。
北青報:看您說話和寫文章都很自然地就帶上了很多網絡流行語,您是怎麼做到去掌握這些網絡語言的?
張召忠:你要知道我最早是學理工的,後來學外語,學外語的人對語言很敏感的,出現一個新詞我就會搞清楚。我每天跟孩子們在一塊兒,他們有時候交流的時候經常說點這種話,我就一定要問清楚。比如說「你out了」,這是很多年前流行的語言,我也都知道。這跟我的工作也有關係,以前做電視節目,周圍的編導都是年輕人,他們逐漸變老,但是我越來越年輕,因為我一直都是跟著一批批的年輕人在一起工作,從最早的70後,到現在80後、90後,語言上必須要能夠交流。
北青報:您最新學會的一個流行詞語是什麼?
張召忠:藍瘦香菇!前些天我們一個編輯寫了一篇我的悄悄話的推文,就用了這個詞。這些網絡語言都很有才,不過如果一直這麼流行下去,我也擔心它會對標準的普通話語言形成衝擊,這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