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時光編輯部的@王小sa相信未來。
好萊塢改編日漫真人版的消息再次引起熱議——Netflix拍攝《海賊王》真人劇集的消息,讓不少粉絲產生了「不詳」的預感。
好萊塢手握的日漫IP待改編清單上還有很多——《一拳超人》《阿基拉》《進擊的巨人》《你的名字。》《機動戰士高達》《我的英雄學院》《火影忍者》《刀劍神域》等。Netflix出品的《星際牛仔》去年已開拍,10月因主演約翰·趙受傷,中止拍攝至今。
雖然過去的戰績來看,成功者寥寥,但好萊塢還是在改編日漫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只要有觀眾願意看,只要有錢賺,改編之路就不會停止。
好萊塢對IP有強烈的渴求,各種翻拍、續集、重啟是常規操作,畢竟利用一個已有完整世界觀、已經得到市場驗證、擁有一定觀眾基礎的IP,比純粹原創劇本的風險要小得多。對於在全球都擁有影響力的日漫,好萊塢自然不會放過。
文化背景差異確實是好萊塢改編路上的阻礙,但這絕不是根本問題。日漫真人化的數量在日本本土是最多的,但撲街的概率,恐怕不比好萊塢低。
而且現在,正是日漫改編的好時代。曾經看著日漫成長的70、80後長大了,成為了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也把自己對日漫的喜愛傳給了更廣泛的人群。
麥可·B·喬丹表示他喜歡《火影忍者》,名媛卡戴珊說自己「沉迷於動漫」。布麗·拉爾森飾演「驚奇隊長」後被問及自己的女性偶像,她說「美少女戰士」是其中之一,「我放學了會趕緊回家,只為不錯過《美少女戰士》一秒鐘。」
那麼問題來了,好萊塢一次次失敗的日漫改編,真的是在「糟蹋」原著嗎?
謹慎的大廠 VS 膽大的流媒體
雖然這裡泛泛稱為「好萊塢」的改編,而事實上,好萊塢傳統片廠的改編和以Netflix為首的新興流媒體平臺的情況不盡相同。
對於好萊塢大廠來講,日漫改編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他們通常是先搶買下IP,至於什麼時候能拍出來,那就說不好了。
早在2004年左右,詹姆斯·卡梅隆就買下了《銃夢》版權,但由於技術條件還達不到要求、劇本也還需要完善,醞釀15年後,2019年《阿麗塔:戰鬥天使》才最終問世。
夢工廠和史匹柏在2008年獲得《攻殼機動隊》的翻拍著作權,後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電影開拍一拖再拖,直到2016年初才開始前期製作。
真人版《阿基拉》可謂好萊塢著名的「釘子戶」項目,華納早在2002年就買下了電影改編權。15年間,由於資金、劇本及主創多次更迭,影片籌備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直到2017年才找到塔伊加·維迪提當導演,2019年宣布定檔2021年上映。後來,項目又因「劇本原因」再度延後,進入無限期中止的狀態。
其他各大日漫IP的真人電影改編權分散在好萊塢各廠的手中:索尼擁有《一拳超人》翻拍權,華納擁有《進擊的巨人》翻拍權,傳奇擁有《機動戰士高達》《我的英雄學院》改編權,獅門影業擁有《火影忍者》改編權,天空之舞影業擁有《刀劍神域》改編權,派拉蒙擁有《你的名字。》改編權。
相較於好萊塢傳統片廠的謹慎態度,以Netflix為代表的新興流媒體平臺則膽大很多。事實上,一些在好萊塢漂流多年的項目,正是得益於Netflix崛起才得以投入製作。比如《星際牛仔》的真人改編權在十多年前就被好萊塢買下,甚至一度敲定基努·裡維斯主演,但是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直到Netflix接盤,確定改編為真人劇集,終於動工製作。
好萊塢進行日漫真人化改編時,面臨更大的風險和票房壓力。而且院線電影的票房直接受到口碑的影響,更有諸多失敗案例在前,因此好萊塢不敢輕舉妄動。
相較而言,Netflix更需要的是熱度和流量。當《海賊王》改編真人版的消息引發熱議的那一刻,Netflix已經享受到了紅利——不用花費半毛錢公關費,這部未問世的作品已經擁有了話題和熱度。
除了和好萊塢傳統片廠一樣「瓜分」日漫IP的心態,開發利用日漫資源,也是Netflix在2017年宣布的動畫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獨家上線日漫作品(如《新世紀福音戰士》),投資製作原創動畫(如湯淺政明執導的《惡魔人》),重製經典日漫作品(如CG版《攻殼機動隊:SAC_2045》《機動奧特曼》),以及拍攝日漫改編的真人版作品。
根據Netflix的數據,其平臺超過一半的用戶會觀看日本動漫,其中90%來自日本以外的地區。Netflix首席產品官Greg Peters因此表示:「動漫領域有著巨大的機會,我們會在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持續地投資高質量的內容。」
好萊塢改編日漫,仍需時間摸索
現在最核心的問題依舊是,如何去正確地進行日漫改編。
幾乎任何有人氣的日漫真人化消息放出後,都會受到質疑。過往的案例讓粉絲心中充滿不安。
Hulu的內容採購主席Lisa Holme曾指出,一部成功的日漫改編作品「需要在演員陣容和故事情節上吸引那些不了解原IP或動漫文化的西方觀眾」。與此同時,「為了獲得成功,未來的真人電影改編需要在滿足大眾市場需求的同時,兼顧原著動畫的精神和對其背後日本文化的尊重。」
目前為止,好萊塢仍缺乏真正意義上成功的日漫真人化作品。不少日漫粉認為,好萊塢應該知難而退,既然改不好,就不要去毀原著。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仍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認為,好萊塢只是需要時間來探索。
大致回看好萊塢的「探索」歷程。
由沃卓斯基姐弟(如今是姐妹)執導的《極速賽車手》(2008)是較為早期的好萊塢日漫真人作品,當時的沃卓斯基是執導過《黑客帝國》三部曲的人,觀眾自然有著很高的期待。
而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部情節低幼、特效堆砌、色彩泛濫的電子遊戲式作品,令觀眾大呼失望,該片在爛番茄40%的新鮮度,Metacritic僅有37%的好評率。
《極速賽車手》實際上是一部評價兩極分化的作品,極端低幼是事實,而那些喜歡這部作品的人看出了影片對於原作的盡力還原,看出了沃卓斯基放下曾給他們帶來榮耀的哲思和深沉,只想重現原作帶給他們的純粹美好記憶。
同時期的另一部真人漫改作品就是《七龍珠》(2009),因爛得徹頭徹尾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一部披著龍珠的皮,打著中國功夫,內核是美式價值觀的三流作品,像是故意戲仿拍攝的B級片。
好萊塢第一部認真對待、拿出真金白銀砸出大製作的日漫大IP真人作品是2017年的《攻殼機動隊》。不同於早期的自嗨式改編,這部作品努力「在演員陣容和故事情節上吸引那些不了解原IP或動漫文化的西方觀眾」,但卻忽視了粉絲的需求,也低估了粉絲的反饋對於非粉絲的影響力。
讓白人斯嘉麗·詹森飾演草雉素子的「洗白」爭議也一直困擾著這部電影,成為難以化解的汙點。影片試圖迎合西方觀眾,卻仍沒有摸清,哪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綜合來看,去年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可以說是迄今好萊塢日漫真人化作品中最成功的。影片只進行小幅度的改編、整合原作故事,有效利用工業優勢還原原作中的戰鬥場面和特效部分,一定程度上既滿足了原著黨,又虜獲了大眾觀眾的心。票房方面,雖沒有大爆,但也不至於虧太多。
只可惜福斯被迪士尼收購後,《阿麗塔》續集推進可能性變小,只剩下一些忠實粉絲在網上呼籲,也不知道能否有扎克·施奈德剪輯版《正義聯盟》那樣的好運氣。
美國卡通頻道的創意總監Jason DeMarco曾表示,好萊塢探索出成功的日漫改編模式,需要花費20-30年的時間。
「讓我們回想,對於超級英雄電影,好萊塢花了很長時間才最終獲得成功。每個人都說這是CG的崛起,這當然是超級英雄電影出現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製片公司明白了,他們不能讓不討喜的東西獲得成功。這些IP都有粉絲和影迷,好萊塢必須為他們服務,確保他們開心,確保展現了角色應有的核心。」DeMarco說道。
儘管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格鬥之王》《古墓麗影》《生化危機》《刺客信條》《魔獸》《大偵探皮卡丘》,「到目前為止,好萊塢還沒能在遊戲改編上做到如此成功,也還沒能在日漫改編上做到。好萊塢花了20到30年的時間才弄明白如何改編美漫,日漫也將如此。」
依此來看,現在的好萊塢仍處在探索期間,離成熟的日漫真人作品誕生起碼還有八九年時間。粉絲的擔憂是合理的,但前途仍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