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大豆觸及2014年中以來最高 USDA大幅下調產量和庫存預測

2021-01-15 東方財富網

摘要

【CBOT大豆觸及2014年中以來最高 USDA大幅下調產量和庫存預測】1月12日消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周二飆升至2014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前美國農業部(USDA)下調美國產量預測,並將美國結轉庫存供應預測大幅調降至七年最低。(文華財經)

  1月12日消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周二飆升至2014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前美國農業部(USDA)下調美國產量預測,並將美國結轉庫存供應預測大幅調降至七年最低。

  CBOT 3月大豆合約結算價漲45-3/4美分,報每蒲式耳14.18-1/4美元,盤中高見14.28-1/4美元,從技術圖表上看,為2014年6月23日以來最活躍合約的最高價格。

  3月豆粕合約結算價18.6美元,報每短噸465.40美元;3月豆油合約持平於每磅42.63美分。

  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的1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20/21年度大豆產量預估為41.35億蒲式耳,此前分析師預估均值為41.58億蒲式耳,12月預估為41.70億蒲式耳。

  美國2020/21年度大豆單產預估為每英畝50.2蒲式耳,此前分析師預估均值為50.5蒲式耳,12月預估為每英畝50.7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亦預估美國2020/21年度大豆年末庫存為1.40億蒲式耳,為七年來最低水準;低於12月預估的1.75億蒲式耳。

  南美一些地區天氣乾燥,對大豆仍有支撐性。

  美國農業部(USDA)周二公布,民間出口商報告向未知目的地出口銷售120,000噸大豆,2020/2021市場年度付運。

  今日CBOT大豆預估成交量為295,944手,豆粕預估成交量為115,966手,豆油預估成交量為143,864手。

  

(文章來源:文華財經)

(責任編輯:DF318)

相關焦點

  • 美國農業部削減大豆、玉米產量預期 CBOT玉米期貨觸及漲停
    隨著美國農業部周二公布最新一期的全球農業供給預測(WASDE),玉米、大豆期貨受產量預期顯著下滑影響顯著上漲。截至北京時間1月13日02點30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3月大豆合約上漲3.61%,報1422美分/蒲式耳;3月玉米期貨觸及5%的漲幅上限,報517.2美分/蒲式耳。
  • CBOT大豆價格飆升,USDA報告利多
    周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市場大幅上漲,因為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供需報告利多。  截至收盤,大豆期貨上漲1.50美分到45.75美分不等,其中3月期約收高45.75美分,報收1418.25美分/蒲式耳;5月期約收高43.75美分,報收1413.75美分/蒲式耳;7月期約收高41.25美分,報收1399.50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躍的3月期約交易區間在1354美分到1428.25美分。
  • USDA供需報告利多 CBOT大豆期貨價格再創新高
    周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因為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的最新供需報告利多。  CBOT3月大豆期貨合約結算價漲45-3/4美分,報每蒲式耳14.18-1/4美元,盤中高見14.28-1/4美元,從技術圖表上看,為2014年6月23日以來最活躍合約的最高價格。  美國農業部在1月份供需報告中預計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為1.4億蒲式耳,低於上月預測的1.75億蒲式耳,上年為5.25億蒲式耳。
  • USDA:大豆產量預計為30.8億 同比減少600萬蒲式耳
    5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油籽部分)   2006/07年度美國油籽產量預計為9470萬噸,同比減少2%。大豆產量預計為30.8億蒲式耳,同比減少600萬蒲式耳。由於大豆產量數據接近上年度的水平,因而油籽產量的大部分降幅來自其它油籽,其中包括葵花籽、棉籽、花生和油菜籽。
  • USDA報告利多 豆粕觸及六年半高位
    美國農業部的一份供需報告引發全球農產品行情巨震,由於其昨日公布,因去年秋季產量預估下調,美國大豆供應將低於此前預期。受此影響,CBOT大豆期貨周三攀升至2014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國內豆粕期貨今日大漲逾4%,觸及六年半高位3825點,錄得四連陽。   USDA重要報告靴子落地,給全球大豆帶來什麼影響?
  • 美大豆庫存降至五年來最低!期貨漲至兩年半新高
    ,美國大豆庫存將下降至五年低點。當天,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飆升至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9月世界糧食價格連續第四個月上漲。美國農業部在10月供需報告中,將其對國內大豆庫存的預測下調了37%,至2.9億蒲式耳。這大幅低於分析師預計的3.69億蒲式耳,也明顯低於美農業部9月預測的4.6億蒲式耳。
  • USDA報告前瞻:美國大豆玉米和小麥庫存預計下調
    舉報   華盛頓12月9日消息:美國農業部將在周四發布月度供需報告,分析師預計這份報告將顯示美國大豆
  • CBOT大豆漲勢創下六年半新高,因供應吃緊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市場恢復漲勢,創下六年半來的最高水平,因為有跡象顯示出現新的出口需求,市場預期下周出臺的供需報告可能顯示全球大豆供應緊張。
  • CBOT大豆期貨創六年半新高,連續第五周上漲
    外電1月8日消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周五收高,升至六年半新高,因有跡象顯示出現新的出口需求,且預計下周美國關鍵作物報告將顯示全球供應收緊。CBOT 3月大豆合約結算價上漲19-1/2美分,報每蒲式耳13.74-3/4美元,盤中觸及13.86美元,從技術圖表上看,為2014年6月以來最活躍合約的最高價格。
  • 拉尼娜陰影下 2021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玉米產量預測
    來源:油粕面人們對2021年南美玉米和大豆可能的產量有相當大的興趣,目前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影響產量前景的天氣變化上。美國農業部12月份對巴西玉米和大豆產量的預測分別為43.3億蒲式耳和48.87億蒲式耳。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產量目前預計分別為19.68億蒲式耳和18.74億蒲式耳。
  • 【機構評論】民主黨橫掃塵埃落定 黃金衝高后大幅回落 倫銅與原油...
    能源方面,上周原油市場受到沙特意外自願減產以及民主黨贏下參議院推動大幅上漲,油價創下去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上周沙特意外減產,OPEC+基本維持當前產量,供應的進一步收縮大幅提振市場情緒。數據喜憂參半,曲線結構大幅走強。上周原油庫存數據表現良好,API和EIA原油庫存均出現超預期下降,但可能有一部分來源於年底企業將庫存轉移出庫避稅的貢獻。另一方面,成品油庫存出現上升,而供應則出現大幅下跌,創下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表明美國需求恢復並不穩固。
  • 石油化工行業:歐洲原油產量大幅增長
    事件:  2019年4月11日,IEA公布月報,對全球原油供應和需求進行了披露。核心觀點:  IEA維持對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140萬桶/日的預測。其中經合組織國家、非經合組織國家原油需求增長分別為30萬桶/日、110萬桶/日。
  • USDA參贊報告:基於中國的強勁需求 新季巴西大豆種植將繼續擴大
    與該國的中西部和南部地區不同,巴伊亞的生產者每年只種植一種作物——通常不是棉花就是大豆。考慮到全球棉花需求和價格的急劇下降,預計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至多20%,而大豆種植面積將減少20%。根據每公頃3.38公噸的產量預測,2020/21年大豆產量將達到1.3億噸(MMT)。產量預測假設生產者不會吝嗇種子和其他投入,因此產量的增長將與略高於2%的五年平均增長率保持一致。
  • 歐佩克下調2020年石油需求預期,美國原油庫存料繼續增加,油市的...
    但歐佩克卻沒有這麼樂觀,在日內發布的月度報告中,歐佩克大幅下調了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期,稱亞洲公共衛生危機是其決定背後的「主要因素」。修正後的預測可能會讓歐佩克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更有理由儘早實施進一步減產。歐佩克在報告中表示,亞洲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增加了圍繞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乃至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不確定性。顯然,此次危機所帶來的經濟影響需要持續的監測和評估,並進一步評估對2020年石油市場的影響。
  • 拉尼娜陰影下 南美大豆產量不確定性仍存
    2020年上半年以來,市場對於年度內拉尼娜預期不斷增強,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預計拉尼娜因素影響的強度將在2021年1月達到極值。但拉尼娜對阿根廷的減產影響並無明確指引作用,需關注它影響的時間點及區域範圍是否覆蓋主要產區。
  • (芝加哥期市)CBOT大豆期貨收高 因美國中西部地區作物天氣不利
    路透芝加哥7月9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周四收高,因天氣預報顯示天氣狀況不利於作物生長,可能損及產量,且交易商在美國農業部發布月度供需報告前軋平頭寸。CBOT交投最活躍的11月新作大豆合約結算價漲4-1/4美分,報每蒲式耳9.01-1/2美元。
  • 中信證券:美股與油價的相關性或逐漸趨弱 未來原油庫存有望重回...
    核心觀點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意外增加致油價大幅下跌。當前,油價下行壓力主要來自全球經濟走弱預期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目前的庫存範圍、美國原油增速放緩和OPEC持續減產導致的偏緊供需基本面對油價有較強支撐。當前原油基本面對油價仍形成明顯支撐:2016年以來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處於450百萬桶以下時,WTI油價中樞多位於55美元/桶以上,OECD庫存位於2900百萬桶時,Brent油價中樞多位於58美元/桶以上,當前庫存數據對油價形成明顯支撐;此外,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基本停滯,消費量大幅提升,產消數據與此次庫存增加存在矛盾,且EIA持續下調美國原油產量增長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