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雅倩 北京開卷 收錄於話題#2021「閱讀X」特別策劃3個
編者按:是誰傳下這行業,黃昏裡點亮一盞燈。當70後、80後成為書業的領路人,85後、90後也舉著火把成為中堅力量。他們撕掉曾經被定義的標籤,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前行。
2018年開始,開卷推出品牌「閱讀X」,今年「閱讀X」以行業「新」勢力為主題,「X」是探索未知,是年輕群體帶給我們的無限可能。活動開始前,我們邀約和聯手行業的年輕創業者、作家、編輯、媒體人、書店從業者等,記錄他們在這一領域的觀察、體驗及所得,用文字反映當下書業年輕群體最真實的一面。
本篇文章為此系列第三期,我們邀約自由撰稿人、《書見》系列主編雅倩,談一談十年來,她對書店、對閱讀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需要找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就來自於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合理的生活方式」。
——《書店的燈光》
2010年的大學畢業季,我卻整日混跡在自己四年中最喜歡的一家書店裡,仿佛找到了一個絕美的避世的天堂。於是,我擁有了一段和多數人不同的,遠離肆意狂歡,遠離歡笑和淚水的畢業時光。那時,喧鬧的校園和人群,幾乎不會有人注意到我的消失。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值得慶幸的。在那段時間裡,陪伴我的正是那些高高的書架,以及我用一生也無法讀完的書。
之後,我以熱心讀者的身份,在這家書店做了兩月的義工。每天中午,蹲坐在書堆裡,享受著書店為我這名義工提供的福利,一頓簡單的午餐。當時的我,似乎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再合理不過的藉口把整個人扔進書堆裡。在書店中,哪怕只是聞著這些紙張和油墨的味道,我也會感到安心。
無論後來我和多少書店有過交集,最初的那些書店時光,卻是我最為珍貴的體驗。包括後來我對於書店的熱情,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源於那時自己對未來人生所做的決定,正是這些內在驅動力和情感力量,支持著我在行業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總是會說: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每個人都應該經歷一段書店時光。讓自己有機會在仰望一面面書牆的時候,思考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
蘇州慢書房
同樣在2010年,我註冊了名為「雅倩愛書」的新浪博客,同時開設了同名的微博,豆瓣。主要用來收集分享全國各地的書店信息。認識了不少愛書、愛書店的「同道」網友,豆友。同年創建了書店同行業交流的qq群。說起來,這些都是10年前的事情了。
對於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我,網絡上的這些聯結,更多的是我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份興趣而已。卻不曾想到,因為這些來自網絡的、未曾謀面的人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有機會在2013年時出版了《中國獨立書店漫遊指南》。如今,當初向我邀約書稿的前輩老師,已經選擇了另外一種更加隱世的方式去生活。感謝他最初的信任和支持,同時,也讓我對不同的人生選擇,有了更多的思考。
2014年,我創辦了公眾號「書店漫遊指南」,後改名為「雅倩愛書」。在介紹書店之外,也加入了和出版社合作推介新書的內容。之後的幾年,基於公號衍生出了書店、讀者、親子閱讀、書店招聘等7個社群。
如果從時機上來講,我做自媒體起步並不算晚。但這些年都是我一個人在運營,所以,從商業層面上講,並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特別是對於社群,我更多是出於讀者的需求去建立的,大部分時候,我的考慮是我可以做哪些事情,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因為,當我剛剛進入圖書行業的時候,無論是在書店還是出版社工作時,也有幸得到了很多前輩的幫助。自然,現在也想能更多地幫助年輕人們。
不過,對於我而言,「雅倩愛書」已經是成功的,因為那些當初在微博,博客,公號上交流的朋友,如今很多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好友,工作上的合作夥伴。還有10年來數不清的,一直未曾謀面的「網友」們。可以說,正是這些遠方的朋友們讓我擁有了更豐富的生活,給了我更多的勇氣。
《書見》第二季實拍圖
85、90後是成長於還需要撥號上網的年代。信息的便捷還沒有如今這樣觸手可及。但BBS上的回帖,博客的評論區的留言,微博私信的回覆,卻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可以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其實一直以來,現實生活中的我,內向而少言。我更願意在網絡中的「雲端」裡用文字去交流。我相信,會有很多內向型的人,也擁有著和我相同的感受。
但即便如此,我們同樣有在線下人與人,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的需求。所以,對於愛書人來說,實體書店在這一點上是無可取代的。人們需要線上書店的方便快捷,省去口舌,同時也需要線下書店裡書籍的觸感,真實的情感交流。從這一方面來說,恐怕沒有必要把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放到針鋒相對的位置。
在這10年之間,我換了6座城市求學、工作、生活。在這些年的漂泊中,不同城市的書店似乎變成了唯一讓我感到心安的地方。每次出遊,也必尋書店,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我最快地找到自己和這座城市的情感連接。所以,與其說自己愛書,不如說更愛書店;與其說自己想開一家書店,不如說願意看到有更多更好的書店出現。而這也許正是換了一種方式,實現了我的理想。
2015年,經歷了新生命的降臨和親人的相繼離世,很多原有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似乎一瞬間失卻了生活中那個「良好的平衡點」。是在陪伴孩子成長和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重新找到了「合理的生活方式」。因為受了書籍的恩惠,所以想把這一份閱讀的美好,也傳遞給孩子,傳遞給更多人。
雖然,在可預見的未來,紙質書籍也許會慢慢被更多電子出版物所取代,但傳播載體的改變並不會改變文字本身所代表的意義。書籍作為知識的載體而存在,書店就自然地也被人們所熱愛著。即使在未來,書店本身作為一種業態,也許會逐漸消失。但此時此刻,至少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書店仍舊擁有其存在的價值。
2017年末,我再次移居到新的城市之後,也有過一段短暫的回歸書店的工作經歷。正是在那時,我萌生了繼續做「書店」主題書籍的想法。從選題策劃、約稿、篩選、校對,這些工作都完成已經是2018年底。於是,在2019年6月《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和大家見面。之後,在書萌以及更多朋友的參與下,《書見》第二季於2020年6月問世。
《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實拍圖
每一個書店故事的背後都是一段五味人生。這其中的苦與樂,往往是冷暖自知而少與外人道。時光匆匆,既然有這樣一群人選擇了與書為伴,我希望他們的故事能被更多愛書人了解,而這也是我策劃主編《書見》系列的初衷。
在兩本書所收錄的60家書店裡,大部分店主是我這10年來熟悉的朋友。然而,當我第一次看到他們關於自己書店的文字時,還是會觸動我心底。通過文字,我讀到了原來我所不了解的故事的細節,以及每一個決定背後的思量。而這些已經不僅僅是關乎一家書店,而更是關乎人生的抉擇。
樂開書店
樂開書店的蝸牛在《書見》第二季裡這樣寫道:「無論是在書店裡值班,還是在外移動擺書攤,常常有顧客問我:樂開書店是否可以營利。書籍有著統一定價,利潤遠低於其他商品,所以無法期望書籍直接帶來高利潤的回報,但是它卻在其他方面給予你無限的回饋,比如:你會因書結識許多好朋友,你會在書籍中接觸到諸多不一樣的世界、解決人生中的許多難題。」
這些年,我雖然始終沒能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但同樣也體會到了蝸牛所說的「無限的回饋」。同時,回想自己的經歷,也讓我明白,有些事情,的確是因為熱愛而堅持,也是因為堅持所以更加熱愛。大概也只有這種堅持,才能夠抵抗無處不在的人生幻滅感。
其實,無論我們從事哪個行業,選擇怎樣的生活,只要能像劉易斯·布茲比在《書店的燈光》中所說的那樣「找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或許就能找到些許人生的意義。
我的書店店員和出版社編輯的工作經歷,讓我體驗到了這兩種工作的辛苦與不易。面對普遍低於其他行業的薪資和待遇,仍舊願意選擇和書籍打交道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懷有幾分理想主義的情結。而能夠堅持下去的,則更是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不滅的熱情以及堅定的信念。
如今,相比書店行業,出版行業的門檻更高,擁有更高專業素養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們,因為對書籍懷有美好的感情,因為相信好書有著改變人命運的力量,因為嚮往著一種更加理想化的生活,而投入到出版行業中。
然而,較高的員工流失率又是一直以來兩個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之一。追究其原因,我們恐怕更多的應該反思,作為書店和出版行業本身,要如何用真誠去善待這些願意為書籍付出心血的年輕人。
我大概是幸運的,可以在年輕時結識這麼多書業的前輩和朋友,也受惠於他們的教導和幫助。同時,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想,大家也是樂於看到,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到這個行業中來,樂於看到不僅僅是我們的讀者,而是更多的圖書從業者從書籍中得到真正地慰藉和幸福。
作者簡介:雅倩,自由撰稿人,《書見》系列主編。
「閱讀X」論壇
「閱讀X」論壇,是閱讀行業服務的高端會議品牌。圍繞閱讀行業新趨勢、新商業、新技術構建會議內容,是思想交流、知識共享的高品質會議平臺。專業視角、深度探討、優質內容、前沿思想是論壇打造的方向。
「閱讀X」論壇已成功舉辦三屆,每屆參與人員覆蓋行業上下遊500餘家企業超過1000人次,與會中高層領導佔比高達90%。會議的高品質深受行業認可,連續三年榮獲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最佳文化品牌活動獎」。 相關閱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