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冷兵器戰爭的讀者都知道,一件稱心如意的兵器對一個將士的重要性。其不僅能夠增加將士在戰場上的生還率,更能助武將在戰爭中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反觀如今的熱兵器戰爭,武器倒是進步了,但不管哪邊武器厲害,雙方互取性命都只需要一顆子彈,相較之下,武器跟個人能力孰高孰低便一目了然。
因此,在古代經常有「神兵」這個說法,但在現代說「神槍」,更多是指代這個人槍法不錯,並不是誇槍好。那麼,在冷兵器戰爭主導的古代,成為一件神兵需要具備什麼要素呢?
縱觀史書上對神兵的描述,不難看出這些兵器和普通兵器的區別就是勝在了重量這一塊。清代俞萬春所寫的長篇小說《蕩寇志》裡,對三國史呂布的方天畫戟重量做了詳細記載,聲稱其重達40斤,換算成今天的市斤是在47斤左右。一把47斤重的兵器,戰鬥時無疑舉著一個小型冰箱橫衝直撞,威力如何能不大?
而典韋的雙鐵戟也不是等閒之物,左戟39斤,右戟41斤。雙戟合璧則是80斤的重物身上扛,旁人又如何近得了他的身?隋唐時期的演藝小說裡則更誇張了,號稱隋唐第一好漢的李元霸,一對擂鼓甕金錘重達800斤,也難怪他能在小說裡無人能敵。
當然,李元霸是虛構人物,即便現在也無人能舉起800斤的鐵錘。不過,不難看出古人對神兵的態度,一個字,就是重!而從現代物理學的觀點也好理解,質量大的兵器慣性大,揮舞起來動量足,衝擊力自然可想而知。
刨去虛構的擂鼓甕金錘,在古代眾多神兵裡,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絕對排得上號。根據《三國演義》記載,關羽的關刀重達82斤,又名冷豔鋸。82斤比典韋的雙鐵戟還多出2斤,也難怪他在三國裡的武將排名如此靠前。
直到今天,關刀依然被國人奉為神兵,甚至還傳到了日本。而在日本的關公廟裡,也會成列一把碩大無比的關刀,以此來表示對這把神兵的尊重。
雖然關羽的關刀名揚海內外,但其並不是古代最重的兵器。要說最沉的神兵,五代時期的後梁名將王彥章倒是有話說。
由於五代這個時期在我國歷史上的存在感並不高,導致王彥章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名將裡知名度相當一般。雖然名氣不大,但他手中的一把槍可謂是威震四海,根據正史《資治通鑑》記載,王彥章當年家境貧寒,而且還身處亂世,為了活下去便參了軍。
由於參軍第一天,他便毛遂自薦要當隊長,引起了眾人的嘲笑。只見王彥章將鞋脫去,赤腳在荊棘叢裡走了一圈,把所有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從這以後,沒人敢嘲笑王彥章,他也在部隊裡混得風生水起,每次行軍打仗,他永遠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
而史書上用了一個成語「如風伏草」來形容跟王彥章對抗的敵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即疾風風吹過後,草原上的野草都會彎腰低頭。而王彥章正是那股疾風,敵軍便是那個伏草。
王彥章之所以如此厲害,便是靠了他那把100公斤重的神槍,足足200斤的武器,都快接近小說裡虛構的擂鼓甕金錘了。而且,這還是實打實的200斤,試想一下,王彥章一槍刺過來,宛如一個200斤的胖子徑直朝你飛來。就古人那個小身板,誰能遭得住呢?
也是因為這把200斤的鐵槍,王彥章也被後世譽為「王鐵槍」。可見,要真論起名氣來,古代的神兵遠比武將大多了。各位,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