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稱霸,刀劍爭鋒|古代兵器進化史,打鐵漢子有話說

2020-12-06 貓爪推薦好遊戲

貓爪

科學與魔法相互融合的奇幻世界

自人類誕生以來,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像濤濤江水,連綿百萬年而不絕。從遠古到現代,不論結繩記日,還是古書傳記,甚至是民間野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記載著這些傳奇過往。

但是,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中,戰爭是推進文明、技術發展最重要的一環。然而在戰爭歷史中,兵器的演變才是最重的一筆。

不論是誰與爭鋒的倚天大寶劍,還是號令天下的屠龍大砍刀,對於兵器的描述不論是古書傳記,還是民間野史,都樂此不疲地記載著兵器的那些事兒。

從遠古的石器時代開始,人類便用石頭打造出了最早的工具。不僅大幅提高了打獵、生產等效率,這種石頭+木頭的組合竟然還能有效的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面對異己,一錘放倒的使用方式,也讓「工具」逐漸演變為「武器」。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中國自古就十分重視與戰爭息息相關的兵器生產和開發,「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的正是如此。

於是乎便,出現了「鼎」這一類的祭祀用品。只有皇儲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雖然在物資貧乏的戰亂年代,「九鼎」象徵著天子王權和國家實力。但是最終贏下戰爭靠的還是兵器。在秦統一六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但是其祭祀形式和意義仍被保存,直到鐵器的普及,青銅器才真正意義上的成為祭祀專用品。

↑ 秦始皇泗水撈鼎 ↑

古代打仗除了講究戰術、戰略、天時地利人和等,最重要的還是冷兵相接的肉搏戰。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頻繁爆發,為了更有效的殺傷敵人,遠距離殺傷武器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乎,強弓和硬弩也就順勢登場。

百步穿楊,射你膝蓋

傳說就講后羿射日,歷史也有百步穿楊,且不說誇張與否,從傳說和歷史都可以看出弓箭對人、對戰爭的重要性。

↑ 養由基百步開外射中楊柳葉 ↑

弓箭雖有射速快、射程遠、準度高的優勢,但是它也過於考驗個人操作水平。我們唱聽聞的用弓出神入化的人,大多也都是武將世家,從小接觸弓射之術,再像匈奴等少數民族,自小騎馬射箭,長大後若不能百步穿楊,也能圍場狩獵滿載而歸。

但是當戰爭真正來臨,很多應召入伍的新兵哪裡懂得弓射之術。所以,在戰場上,往往都是用箭雨彈幕來殺傷敵人,等雙方肉搏戰開始,很少會在使用弓箭了。畢竟,誰也不像背後中箭,戰死沙場。

相比弓,弩的性能則要更加強悍,除了基礎屬性的大幅提升外,方便使用是它最大的亮點。從秦漢開始,弩就成了左右戰爭的重要武器之一,弩兵也往往左右著戰爭的最終結果。

↑ 三國群英傳裡的弩兵 ↑

弩的種類甚多,而且還加裝有瞄準器「望山」,在後來的演變中「望山」還可以測距瞄準,更是大幅提高精準度。

就連最著名的「諸葛村夫」都專門對弩進行過特殊的研究。「諸葛連弩」便是成品,將十之箭放在一個弩糙裡,扣動一次扳機,下一支箭會自動落下,再上弦便可繼續發射。

操作方法看起來有些類似半自動步槍,在《帝國時代2》裡更是作為特色兵種出現,連續的蔽日箭雨很是壯觀。

不過自明朝以後火器發展迅速,鳥銃、火炮等火器表現驚人,「弩」在經歷千年戰場洗禮後終於被淘汰出局。

短兵相接,刀劍相向

戰場上除了遠程兵器的使用,要想空城掠地、佔領城池最終都要依靠步兵。步兵除了需要勇猛無敵的氣魄外,更是缺不了襯手的短兵器。

自從夏王朝開始,青銅作為兵器霸佔歷史長達1600年之久。雖然相比石器兵器的工藝更加複雜,但是其威力也大幅提升。青銅武器的廣泛使用,徹底改變了互扔石頭、板磚的戰爭時代。

其實在戰國時代,鐵製兵器就已經出現,但是知道西漢青銅兵器才逐漸被鐵質兵器取代。拋開冶煉技術不談,鐵製兵器相比青銅兵器在質量上有著質的不同。刀劍的尺寸加大,攻擊方式逐漸多樣化,砍、剁、劈等功能實用性日益增大。後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能工巧匠打造出眾多神兵利器,「大寶劍」一詞更是深入人心,至今也是膾炙人口。

不過真正的刀劍除了在製作工藝、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外,實戰利用率更是大不相同。

劍分為長劍和短劍。短劍,俗稱匕首,實用價值高,主要用於刺殺等行動。例如由伍子胥策動的專諸刺殺吳王僚,按《左傳.昭二十七》是在魚中藏一劍,而《史記》上則說是藏一匕首,可見二者相同。

長劍,則是人們印象中最熟悉的劍的形象。通過各種武俠小說、電影、遊戲的演繹,劍的形象和大俠君子密不可分。

實際上,長劍的實戰作用遠遠比不上它的象徵性,在唐代,則更是重視槍和刀,劍淪為貴族和將官飾品,或者道家鎮邪器物。但是,不論是工藝還是造型,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是酷炫的一比。

↑ 唐劍可稱為後世鐵劍鼻祖 ↑

戰場上要求的是最有效的殺傷敵人,而且戰場上士兵穿著的鎧甲也能有效減少武器劈砍等帶來的衝擊和傷害。

在戰場上拿著華麗大寶劍砍殺,看起來派頭十足,其實就是個氪了金的土豪時裝,實戰遠不如不如點擊就送的屠龍寶刀。

雖然西洋騎士也用劍,但是他們的劍按照中國古代兵器標準來看,就是加大版砍刀。即使對方武裝到牙齒,只要力量足,掄起這幾十斤的大鐵疙瘩重重的砸上去,敵人不死也難免落下個內傷。

當然,這種西洋大劍一樣也有華麗的技法。

另一方面,日本學者鈴木真哉曾統計了戰國時代,1729名武士向自己的主公申報戰場戰績用的「軍忠狀」的記錄。

根據統計數據得知,在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場上,最多的傷害其實是由箭矢造成的,佔總傷害的38.6%,而緊跟其後是火槍造成的傷害,佔總傷害的22.2%,然後才是近戰武器長槍,佔總傷害的20.8%,緊跟在長槍之後的並不是日本刀,竟然是石塊,佔了總傷害的11.3%。

所以武士刀更多的是作為副武器,而且裝飾作用遠大於實戰。雖然經常能在電影遊戲中看到武士刀的實戰場景,劍道也確實包含各種實戰技法,武士刀的鋒利更是能劈開子彈,但在戰場上它確實沒有長槍好用。

冷兵器的戰場上,近戰兵器中,長槍才是主要武器。在日本,即便是被尊為「劍聖」的上泉信綱,他在戰場上的主戰武器也是長槍。要知道上泉信綱在被尊為「劍聖」之前,是以「長野十六槍」之首被稱為「上野一本槍」而得名的。

在《只狼》中更是能切身體會到手短的劣勢。

一寸長,一寸強

自青銅兵器起便有長柄武器的存在,戈、矛、戟、槍等造型迥異,用法也各不相同。

三國時期著名的青龍偃月刀、方天畫戟、丈八蛇矛,且不去討論是否真實存在,都可以看出真正的戰場廝殺,長兵器才是王道。

根據長兵器的使用延伸而出的戰術更是數不勝數,馬其頓方陣最為著名。

不論劍術多麼高超、身法多麼絕倫,面對漫天箭雨和四十米長的大刀,或許只有原力覺醒的絕地武士才能做到全身而退吧。

贏得戰爭,不僅靠的是將帥的智慧,更依賴的是士兵們的勇氣和戰無不克的兵器。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魄力與覺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果有一天七尺宅男也不得不挺身而出的話,比起充滿血腥、屍橫遍野的戰場,置身鋼鐵與火焰之中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那是一個男人對動蕩亂世與命運不公的怒吼。

武器店物語

一款經營+RPG+養成+冒險+打鐵的遊戲。

俗話說,每一位打倒魔王的勇者,背後都有一位打鐵的漢子。打造神兵利器,戰勝魔物,維護世界和平!

少年啊,可不要小瞧勇者背後的世界,那裡是打鐵漢子們用肌肉與汗水與魔法編織的理想鄉!

相關焦點

  • 兒童玩具怎成「兵器總動員」? 弓弩玩具品類繁多
    記者進一步通過設定篩選條件功能,將適用年齡定為3歲,仍有「戶外體育射擊打靶魚槍」「兒童玩具仿真弓箭弩箭」等商品。結果顯示「玩具弓弩」的價格高的有上千元(1439元),最低只要幾元。不過,從銷量來看,很少有付款超過一百人次的店鋪,多數只有幾人付款或無人付款。  6月20日下午,記者點擊進入淘寶網上的一家店鋪,與出售「諸葛連弩」的店家聯繫。
  • 中學物理知識解答「牙籤弩」有多可怕!縮小版的「古代兵器"!
    今天來用中學物理知識解答一下「牙籤弩」有多麼可怕!小小的「牙籤弩」其實堪比「暗器」!從外形上來講,整個弓弩很小,如巴掌般大,在小孩的手中很具有隱蔽性,滿足了男孩子希望有英雄舉動的好奇心和釋放原始暴力欲望。但是由於其巧妙地構造,當把牙籤甚至鋼針射出去的時候,牙籤以及鋼針射程可達20米,會獲得速度高達50千米/小時——256千米/小時!
  • 古代三十六種兵器中,那一種兵器可以排第一?不是刀也不是劍
    專家稱: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是AK47步槍的兩倍 春秋戰國時期,七雄爭霸,那時候最好用的兵器當屬弓弩了。在世界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挖掘現場,我們也能夠發現很多弓弩。近期,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一件保存完好的弓弩,特別是這個弓弩上「檠」的發現滿足了我們對這個東西的好奇心。
  • 世界最強弓弩:第1「隱形者」一把5萬,第2最兇悍,特種兵最愛
    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一回當中就有過對弓弩的描寫。不僅如此,在中國古代就有已經有這種冷兵器。弓弩是古代戰場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對於步兵來說,使用兵器弩對騎兵有著克製作用。在那個時候,人們不僅將弩用在戰爭當中,還會用弩進行比賽。可見在中國古代,就已經使用弩這件物品了。
  • 古代兵器長槍的槍桿是用啥做的?絕非一根木頭,古人智慧精妙
    古代兵器長槍的槍桿是用啥做的?絕非一根木頭,古人智慧精妙中國功夫享譽中外,被世人所讚嘆。中國是武術之國,會功夫的大師更是數不勝數。中國的功夫大師功力了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沒有他們不會用的兵器。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種類繁多,弓、弩、槍、刀、劍等等。
  • 打鐵祖師爺究竟是誰?古代10個手藝之祖,知道5個算你博學多才!
    那麼,打鐵祖師爺究竟是誰?其他的手藝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就來看一下,古代10個手藝之祖,你知道5個算你博學多才!第10:打鐵祖師爺:李耳。古時候,行軍打仗,可萬萬離不開兵器。但是,這鐵打造成兵器,始祖到底是誰呢?正是李耳,也就是老子。為何這樣說呢?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大家總聽說過吧!
  • 中國古代軍隊,為何從不使用鐵皮盾牌進行衝鋒,難道是不起作用嗎
    我認為如果硬要造全民鐵盾也能造出來,但是不是那麼容易,這一點可以比照南宋時期,金國金兀朮的「鐵浮屠」部隊上得到驗證,鐵浮屠其實就是連在一起的重裝騎兵,將鐵甲套在戰馬和人的身上,就像古代版坦克一樣衝向敵軍,在鐵浮屠的衝擊下,金國步兵鮮有敵手。
  • 全球最強弓弩:第1款「最變態」,一箭輕鬆擊碎野獸骨頭
    —— 培根 弓弩是在這個世界上比較早時間誕生的冷兵器,在我國古代,比弓弩還要早出現的就是弓,之後才有了弓弩的出現。到了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弩這種兵器了。雖然現在是熱兵器時代,但是弓弩的作用還是有很多的。在宋朝時期,弓弩就被用於城池的防衛戰裡,當時的弓弩被認為是最適合拿來守城的遠距離殺傷武器。在現代,弓弩也會出現在特種部隊當中,用於執行特殊任務。
  • 史上最堅硬耐磨的刀劍是什麼材料?
    ,劈、砍、削、刺兵器碰撞之聲不絕於耳,然而事實呢?棍、棒、鞭、鐧這樣的兵器尚可,刀劍一類細長且刃口較薄的冰刃則更易損傷。古代一場仗下來,兵器的損耗是相當可觀的。不注重使用技巧,更是損的連邊都沒有。 以鋼來說,大馬士革花紋鋼硬度並不高,只是因為它多種組分結構以夾層方式間雜,所以一旦磨出刃部,刃部必定有天然的存在微小的鋸齒。這大大的有利於切割力。但是這不利於突刺,因為刀尖會很自然的容易崩裂。所以大馬士革鋼多做切割用的大弧度彎刀,很少用來做直刃或者實用的矛尖。隕鐵只是原料。在需要用隕鐵做原料的時代(青銅時代),用隕鐵鍛造出來的刀劍的確是「當代最堅固」。
  • 曾經領先世界的中國弓弩到底有多強悍?可以說發箭令人生畏
    箭,在古代稱為拋射兵器。弓和弩都是發射箭的工具。弓箭是原始社會人們從打獵的實踐中發明的。開始他們用石塊、木棒投擊野獸,但扔的距離近,不容易打著。後來他們逐漸積累了經驗,將樹枝彎起來用繩子繃緊做成弓,將木棒的頭部削尖了做成箭,利用繩子的彈力將箭射出去,這就是最原始的弓箭。
  • 為何在世界三大名刃中有日本刀,卻沒有中國的兵器?原因讓人嘆息
    這種花紋刃,鋒刃極為堅韌犀利,鋒口具有暗藏鋸齒的作用,而且因鋼及生熟鐵的不同組合,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他種刀劍一與其劈碰,鮮有不斷損的。這是花紋刃優於一般刀劍的主要原因。但是既然亞洲花紋刃起源於銅器早期時代的中國,為何中國沒有任何兵器列入世界三大名刃中?
  • 古代名將兵器有多重?82斤的關刀不算什麼,他的槍足足有100公斤
    熟悉冷兵器戰爭的讀者都知道,一件稱心如意的兵器對一個將士的重要性。其不僅能夠增加將士在戰場上的生還率,更能助武將在戰爭中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因此,在古代經常有「神兵」這個說法,但在現代說「神槍」,更多是指代這個人槍法不錯,並不是誇槍好。那麼,在冷兵器戰爭主導的古代,成為一件神兵需要具備什麼要素呢?
  • 古代的弩為何大受歡迎,統治千年戰場,著名的弩又有哪些
    眾所周知,古代的戰爭是非常頻繁的,如果說到軍隊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絕對非兵器莫屬了,好的兵器甚至能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所以鐵匠在軍隊中是非常吃香的。大家都知道我國兵器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後來專門排了十八般武藝,就是對武器做了個排名。
  • 古代鐵質兵器之「百鍊法」
    這些生鐵製鋼技術的發明與進步,促使了我國古代鐵兵器的發展,使得鐵兵器性能上和數量上都逐步替代了銅兵器,最終在東漢時期取代了銅兵器而佔主導地位。下面就以生鐵製鋼技術為基礎來分析我國古代鐵兵器的製作技術:  (一)塊煉鐵滲碳鋼技術  世界上各地區冶鐵發展史都是從塊煉鐵開始的,與世界上其他地區冶鐵術的發生相類似,中國的人工冶鐵也是從塊煉法起步。
  • 刀劍真能削鐵如泥?
    古代形容刀劍的鋒利,一般都會說:削鐵如泥,吹毛斷刃。不過這種刀劍,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也沒有製造出來。是現在的製造工藝不行嗎?還是原有的技術已經失傳了?《水滸傳》裡面,楊志賣刀的時候,牛二逼他試驗刀的鋒利,楊志在地上擺放了一摞銅錢,一刀下去劈開了。請注意,這只是銅錢,銅的質地很軟,在保證刀刃夠厚、劈下的速度夠快的情況下,常人也可以做到的。
  • 除殺傷力外均不如弓弩?打臉來了
    話說我之前也經常聽人說到早期滑膛火槍不如弓弩的言論,但這都2020年了能親自抓到一個也是稀奇。當然,兵器這玩意確實不易懂,畢竟咱們不是生活在一個戰亂國度,但基本常識被歪曲還是讓我看不大下去,所以特地再做一篇科普。
  • 古代打鐵、磨豆腐、撐船被稱為人生三苦,而蒲松齡一生三苦是什麼
    文|讀歷史鑑古今古時候的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被稱為三大苦,我們且看何解;撐船:意思是風吹日曬加雨淋,船在行駛中風浪大,危險係數高,隨時都會有浪大船,船翻的後果,或者碰上石頭,而這些人吃在船上,住在船上,身體都會有影響,且沒有個同伴,可以說特別的孤單。
  • 古代兵器到底有多重?三國名將兵器換算成現代重量,很多人被逗笑
    冷兵器時代,兵器是生命最重要的守護神。每一位王者或者武將,對兵器的要求和甄選,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非常苛刻的。從越王勾踐劍,到秦王劍,再到三國名將諸多武將的神器,以及隋唐演義裡李元霸的鐵錘、裴元慶的銀錘,甚至孫悟空的金箍棒,都可以看出,兵器對戰鬥力的影響,至關重要。
  • 宋金徵戰,利器弓弩
    這之中,弩因具有「射堅及遠、爭險守隘」、攻防兼備的特點,被宋朝格外重視,當時的弩有白樺弩、黃樺弩、黑漆弩、跳蹬弩等數種。宋初,「京師所造兵器,十日一進,謂之旬課」,趙匡胤親自檢閱,尤其對弩的檢查絕不放鬆。趙光義也經常檢閱弩手的訓練情況,當看到有禁軍「挽強弩至一石五鬥,連二十發而有餘力」,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