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爪
科學與魔法相互融合的奇幻世界
自人類誕生以來,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像濤濤江水,連綿百萬年而不絕。從遠古到現代,不論結繩記日,還是古書傳記,甚至是民間野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記載著這些傳奇過往。
但是,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中,戰爭是推進文明、技術發展最重要的一環。然而在戰爭歷史中,兵器的演變才是最重的一筆。
不論是誰與爭鋒的倚天大寶劍,還是號令天下的屠龍大砍刀,對於兵器的描述不論是古書傳記,還是民間野史,都樂此不疲地記載著兵器的那些事兒。
從遠古的石器時代開始,人類便用石頭打造出了最早的工具。不僅大幅提高了打獵、生產等效率,這種石頭+木頭的組合竟然還能有效的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面對異己,一錘放倒的使用方式,也讓「工具」逐漸演變為「武器」。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中國自古就十分重視與戰爭息息相關的兵器生產和開發,「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的正是如此。
於是乎便,出現了「鼎」這一類的祭祀用品。只有皇儲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雖然在物資貧乏的戰亂年代,「九鼎」象徵著天子王權和國家實力。但是最終贏下戰爭靠的還是兵器。在秦統一六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但是其祭祀形式和意義仍被保存,直到鐵器的普及,青銅器才真正意義上的成為祭祀專用品。
↑ 秦始皇泗水撈鼎 ↑
古代打仗除了講究戰術、戰略、天時地利人和等,最重要的還是冷兵相接的肉搏戰。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頻繁爆發,為了更有效的殺傷敵人,遠距離殺傷武器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乎,強弓和硬弩也就順勢登場。
百步穿楊,射你膝蓋
傳說就講后羿射日,歷史也有百步穿楊,且不說誇張與否,從傳說和歷史都可以看出弓箭對人、對戰爭的重要性。
↑ 養由基百步開外射中楊柳葉 ↑
弓箭雖有射速快、射程遠、準度高的優勢,但是它也過於考驗個人操作水平。我們唱聽聞的用弓出神入化的人,大多也都是武將世家,從小接觸弓射之術,再像匈奴等少數民族,自小騎馬射箭,長大後若不能百步穿楊,也能圍場狩獵滿載而歸。
但是當戰爭真正來臨,很多應召入伍的新兵哪裡懂得弓射之術。所以,在戰場上,往往都是用箭雨彈幕來殺傷敵人,等雙方肉搏戰開始,很少會在使用弓箭了。畢竟,誰也不像背後中箭,戰死沙場。
相比弓,弩的性能則要更加強悍,除了基礎屬性的大幅提升外,方便使用是它最大的亮點。從秦漢開始,弩就成了左右戰爭的重要武器之一,弩兵也往往左右著戰爭的最終結果。
↑ 三國群英傳裡的弩兵 ↑
弩的種類甚多,而且還加裝有瞄準器「望山」,在後來的演變中「望山」還可以測距瞄準,更是大幅提高精準度。
就連最著名的「諸葛村夫」都專門對弩進行過特殊的研究。「諸葛連弩」便是成品,將十之箭放在一個弩糙裡,扣動一次扳機,下一支箭會自動落下,再上弦便可繼續發射。
操作方法看起來有些類似半自動步槍,在《帝國時代2》裡更是作為特色兵種出現,連續的蔽日箭雨很是壯觀。
不過自明朝以後火器發展迅速,鳥銃、火炮等火器表現驚人,「弩」在經歷千年戰場洗禮後終於被淘汰出局。
短兵相接,刀劍相向
戰場上除了遠程兵器的使用,要想空城掠地、佔領城池最終都要依靠步兵。步兵除了需要勇猛無敵的氣魄外,更是缺不了襯手的短兵器。
自從夏王朝開始,青銅作為兵器霸佔歷史長達1600年之久。雖然相比石器兵器的工藝更加複雜,但是其威力也大幅提升。青銅武器的廣泛使用,徹底改變了互扔石頭、板磚的戰爭時代。
其實在戰國時代,鐵製兵器就已經出現,但是知道西漢青銅兵器才逐漸被鐵質兵器取代。拋開冶煉技術不談,鐵製兵器相比青銅兵器在質量上有著質的不同。刀劍的尺寸加大,攻擊方式逐漸多樣化,砍、剁、劈等功能實用性日益增大。後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能工巧匠打造出眾多神兵利器,「大寶劍」一詞更是深入人心,至今也是膾炙人口。
不過真正的刀劍除了在製作工藝、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外,實戰利用率更是大不相同。
劍分為長劍和短劍。短劍,俗稱匕首,實用價值高,主要用於刺殺等行動。例如由伍子胥策動的專諸刺殺吳王僚,按《左傳.昭二十七》是在魚中藏一劍,而《史記》上則說是藏一匕首,可見二者相同。
長劍,則是人們印象中最熟悉的劍的形象。通過各種武俠小說、電影、遊戲的演繹,劍的形象和大俠君子密不可分。
實際上,長劍的實戰作用遠遠比不上它的象徵性,在唐代,則更是重視槍和刀,劍淪為貴族和將官飾品,或者道家鎮邪器物。但是,不論是工藝還是造型,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是酷炫的一比。
↑ 唐劍可稱為後世鐵劍鼻祖 ↑
戰場上要求的是最有效的殺傷敵人,而且戰場上士兵穿著的鎧甲也能有效減少武器劈砍等帶來的衝擊和傷害。
在戰場上拿著華麗大寶劍砍殺,看起來派頭十足,其實就是個氪了金的土豪時裝,實戰遠不如不如點擊就送的屠龍寶刀。
雖然西洋騎士也用劍,但是他們的劍按照中國古代兵器標準來看,就是加大版砍刀。即使對方武裝到牙齒,只要力量足,掄起這幾十斤的大鐵疙瘩重重的砸上去,敵人不死也難免落下個內傷。
當然,這種西洋大劍一樣也有華麗的技法。
另一方面,日本學者鈴木真哉曾統計了戰國時代,1729名武士向自己的主公申報戰場戰績用的「軍忠狀」的記錄。
根據統計數據得知,在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場上,最多的傷害其實是由箭矢造成的,佔總傷害的38.6%,而緊跟其後是火槍造成的傷害,佔總傷害的22.2%,然後才是近戰武器長槍,佔總傷害的20.8%,緊跟在長槍之後的並不是日本刀,竟然是石塊,佔了總傷害的11.3%。
所以武士刀更多的是作為副武器,而且裝飾作用遠大於實戰。雖然經常能在電影遊戲中看到武士刀的實戰場景,劍道也確實包含各種實戰技法,武士刀的鋒利更是能劈開子彈,但在戰場上它確實沒有長槍好用。
冷兵器的戰場上,近戰兵器中,長槍才是主要武器。在日本,即便是被尊為「劍聖」的上泉信綱,他在戰場上的主戰武器也是長槍。要知道上泉信綱在被尊為「劍聖」之前,是以「長野十六槍」之首被稱為「上野一本槍」而得名的。
在《只狼》中更是能切身體會到手短的劣勢。
一寸長,一寸強
自青銅兵器起便有長柄武器的存在,戈、矛、戟、槍等造型迥異,用法也各不相同。
三國時期著名的青龍偃月刀、方天畫戟、丈八蛇矛,且不去討論是否真實存在,都可以看出真正的戰場廝殺,長兵器才是王道。
根據長兵器的使用延伸而出的戰術更是數不勝數,馬其頓方陣最為著名。
不論劍術多麼高超、身法多麼絕倫,面對漫天箭雨和四十米長的大刀,或許只有原力覺醒的絕地武士才能做到全身而退吧。
贏得戰爭,不僅靠的是將帥的智慧,更依賴的是士兵們的勇氣和戰無不克的兵器。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魄力與覺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果有一天七尺宅男也不得不挺身而出的話,比起充滿血腥、屍橫遍野的戰場,置身鋼鐵與火焰之中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那是一個男人對動蕩亂世與命運不公的怒吼。
武器店物語
一款經營+RPG+養成+冒險+打鐵的遊戲。
俗話說,每一位打倒魔王的勇者,背後都有一位打鐵的漢子。打造神兵利器,戰勝魔物,維護世界和平!
少年啊,可不要小瞧勇者背後的世界,那裡是打鐵漢子們用肌肉與汗水與魔法編織的理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