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之前也經常聽人說到早期滑膛火槍不如弓弩的言論,但這都2020年了能親自抓到一個也是稀奇。當然,兵器這玩意確實不易懂,畢竟咱們不是生活在一個戰亂國度,但基本常識被歪曲還是讓我看不大下去,所以特地再做一篇科普。
首先咱們從槍方面去說,其實上圖那把是英國的1851式米涅步槍,已經是線膛槍了,有效射程能達到500米,當然大家肯定不會拿線膛槍去和弓弩比,那就當成是19世紀早期的英國布朗貝斯。
當時這票滑膛槍槍管長度990mm,口徑19mm,彈丸初速在450m/s-500m/s左右,槍口動能接近4000焦耳。這麼說吧,當時滑膛槍這麼一發鉛丸子的威力類似於現代霰彈槍打出一發獨頭彈。當然,由於沒有膛線,因此精度比較難看,1811年,英國做過測試,布朗貝斯在100碼(91.4米)命中人形靶的概率為53%,到300碼僅為23%。
不過當時對槍的有效射程概念和現代不一樣。當時英軍對滑膛槍的有效射程定義是,對單個目標射擊有效射程為100碼、而對300碼為有效概略射擊。因此,在排隊槍斃年代,300碼往往是開始射擊的距離,但考慮到一波殺死更多的人以打擊士氣,因此走的越近放排槍,效用往往最好。而且咱們還得考慮這並不是最大射程,僅僅是有效射程,當時滑膛槍的最大拋射距離基本都在千米之外,只是因為命中率太感人,因此很少會有人用罷了。
所以光從這點來說,那位說火槍只有30-50米的殺傷距離純粹是扯淡。下表中是一些滑膛槍在100米距離上的存速,算他平均值為300米/秒,代入19mm的鉛丸子(32.2克)計算動能依舊將近1500焦耳,這足夠幹掉一匹馬了。
那麼弓弩呢?拿以射程見長的英國長弓威力,在亨利八世時期,一個弓手的合格標準是拿150磅的長弓射出200米距離,這是及格線。同期倫敦斯芬伯裡練習場的最遠標記刻度是315米,也就是說當年長弓手頂天了也就300米出頭這個級別,當然,猛男配好木再加上精工箭簇能射出370m,這也是當時的世界紀錄了,通常來說,打仗時弓箭的射程基本都在200m內,否則弓手會很快疲勞。
但我得說,這300多米是弓箭的最大射程,因為弓主要玩的是遠距離拋射,長弓以64米/秒的初速發射53.4克(當時標準長弓箭矢的重量)箭簇時的下墜是很大的,畢竟和火槍相比,初速幾乎只有零頭,因此彈道非常難看。而箭同樣不旋轉(尾翼只是用來調節方向修正),且受到風偏影響很大,除非敵軍已經衝到陣前,否則弓手都是以拋射去覆蓋敵軍,命中啥的純粹看臉,和火槍沒有可比性。
另外弓箭下落時的存能一般只有最高速時的60%,也就是大約在60多焦左右(或者有些重箭存能會好點,將近100焦),這和火槍的動能沒得比。
那麼弩呢?由於弩不需要靠肌肉和骨骼維持弓片張力,因此磅數可以比弓高得多,尤其是一些需要機械助力上弦的大型弩可能拉力超過1000磅,而且弩的發射特性可以讓射手穩定持法,因此相比弓而言,弩和槍更類似,作戰也多以平射為主。
但話說回來,弩的拉距比弓短,因此紙片磅數雖然比弓高得多,但實際射出之後的箭矢動能和弓比起來相差並沒那麼大。
看上邊這哥們用滑輪組給一把860磅的中世紀弩上弦,發射的是87克的重矢,打出來的速度只有48.2米/秒,結果動能僅有101焦耳。反觀下邊這把Compx-bow(複合弓),雖然只有175磅,發射的也只是29克箭矢,但初速94.5米/秒,動能129焦耳。彈道比十字弩要好得多。
所以說,弩這玩意就中世紀來說,優勢在於易訓練,方便瞄準直射,考慮到這貨上弦發射相比火槍從膛口裝填的一套流程好不到哪兒去,動能和射程卻差得多,因此弩是全面落後於火槍。
總結就是,火槍300米那是人家的概率射擊的有效射程,遠不是最大射程,而且弓弩300米已經到頭了。另,火槍彈丸的速度遠超弓弩,動能更是十幾倍到幾十倍於弓弩,而且便於瞄準,那位寫文大哥所謂的「火槍除了殺傷力,其他皆不如弓弩」純屬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