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墓機關暗器:秦始皇陵弓弩什麼樣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機關術是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無論是在生產、生活還是軍事等處,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運用機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並達到神奇的效果,這是古人對世界的貢獻。而這一貢獻,源自於他們對自然深刻的觀察和思考。因此機關術才如此深奧玄妙。

  法自術起,機由心生。在各種機械裝置裡,機關堪稱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隱秘,卻「牽一髮而動全身」,控制著整體的運動趨勢,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至高體現。今天,當我們用理性的眼光來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滿奇思妙想的機關之術時,已不僅在尋找機關本身,還會發現機關背後古人的心思。

  厚葬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歷代王侯將相不惜耗費人力、財力,營建陵寢地宮。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墓賊侵擾,古人們在墓穴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防衛機關,試圖阻止盜墓者的進入。當掘墓人悄然闖進地宮,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價值連城的寶藏,還是防不勝防的陷阱?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弩出現於春秋時期,能控制射擊的弩機已是比較靈巧的機械裝置。弩同弓的發射原理是相同的,但比弓箭射得遠,殺傷力強,並克服了拉弓時體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點。

  弓弩的殺傷力強大,嬴政在營造自己的陵墓時就使用了這種裝置,以射殺企圖進入墓道的人。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傳詣七十餘萬人,穿三皋,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秦始皇陵內安裝的弓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現在尚無確切的定論。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來看,其弓幹和弩臂都較長,材質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當是性能良好的勁弩。據學者們估計,這種弓弩的射程當大於800米,張力當超過700斤。如此勁弩,單靠人的臂力拉開恐怕是困難的,只有採用「蹶張」才能奏效,即用腳踩踏機括而發射。如果把裝有箭矢的弩一個個連接起來,通過機發使之叢射或者連發,就可以達到無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這種「機弩矢」實際上就是「暗弩」。因為秦始皇陵藏有大量奇珍異寶,為了防盜,就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安置上這種觸發性的武器,一旦有盜墓者進入墓穴,就會碰上連接弩弓扳機的絆索,進而遭到猛烈的射擊。這一做法,被以後漢唐陵墓所繼承,並發展到在棺槨內安裝輪機,以射殺盜墓者。所謂輪機,就是在棺槨內壁安裝數個像現代滑輪一樣的工具,滑輪一邊置弓弩毒箭,繩索通過滑輪連接弓弩與棺槨蓋板。一旦盜墓賊進入地下宮殿揭槨開棺,繩索將通過輪機引發弓弩數箭齊發,射殺染指棺槨者。

  當然,若盜墓者曉得內情,只要小心謹慎,想法「斷其機」,便萬事皆休,任意盜掘,大發橫財了。晚清學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鈔》中引用元人吾衍在《閒居錄》中所寫的一個故事就再現了這一情景:「陳州古墓,俗雲高柴墓,為馮馬兒所發。初得石刻,曰『馮馬兒破』,遂發之不疑。毒煙飛箭,皆隨輪機而出,因斷其機,得金鑄禽鳥及玉甲片若龍鱗狀,其他異物不可數記。」

  鑑於弩弓發射有它的局限性,歷代的墓主們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系列連環翻板、鐵索吊石等反盜墓暗器。 

  連環翻板,即在墓道中設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長約10釐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翻轉,人必掉入坑內的刀錐之上,鋒利的尖刀利刃將穿透盜墓者的胸膛及五臟六腑,活著爬出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謂連環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約3米以上的陷坑,長短與寬度視墓道具體情形而定,坑下分布約10釐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內的刀錐之上。

  與連環翻板功能類似的,是鐵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頂和牆壁隱蔽處固定若干金屬滑輪,利用滑輪將巨石吊起,懸於頂端。墓道地下鋪木質蹺板,索鏈由石板而下,通過滑輪以隱蔽的方式連接蹺板,中間有掛鈎和脫鉤相接,遇外力壓迫可自動脫落。蹺板呈條狀,長寬根據墓道具體情況而定。吊起之石可在墓道頂部懸掛三層,各層互不相依,索鏈通過石上孔洞收縮進出。

  一切完畢後,施以偽裝,外人不知其詐。若有盜墓者進得門來,踏中蹺板條,外力作用迫使繃緊的索鏈某處掛鈎脫落,如同打井的軲轆突然放鬆,懸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將躲閃不及的盜墓者拍成肉餅。因蹺板呈細窄的長條狀,只有被踏後才能導致懸石落地,而相鄰的其他蹺板則安然無恙,仍靜靜地伏在原處等待下一夥盜墓者的進入。一旦盜賊的腳步踏上,與之相連的懸石相繼落下,再次對膽大妄為者給予致命一擊。如此往復,直至三層懸石盡墜於地,殺傷數人為止。

  民國年間,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墾田時,於雲門山發現一大冢,墓道之中就發現了帶軸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當時坑中積水甚多,待把水抽乾,發現有兩個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斃於利刃之中,身邊有鐵鍬、錘子、繩索等工具,顯然是盜墓者所攜。但此墓還是遭到盜掘,墓室內器物所剩無幾。清理人員發現,在連環翻板之下有兩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經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狀,這無疑是後來的盜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將木梯放入墓道,盜墓者沿梯而入,則如履平地,一切翻板與陷坑、利刃都枉費心機、無濟於事了。

  由此看來,盜墓者與反盜墓者的智慧較量,著實令人驚嘆。

  據《古墓機關:寶藏還是陷阱》

相關焦點

  • 揭秘:怪不得,盜挖古墓被戲稱為九死一生的千年行當!
    揭秘:怪不得,盜挖古墓被戲稱為九死一生的千年行當!以前,有錢有權有勢的人都會給逝去的親人在墳墓中裝很多金銀財寶,期盼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也和生前一樣,過著高人一等的生活。有些,除金器銀器外,還有什麼繪畫陶瓷等藝術品,讓活著的人使勁眼饞。
  • 揭古墓十大恐怖暗器
    下面將向大家講述古墓中令人防不勝防的機關暗害。  一、機弩  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在中國所有的考古報告中從沒發現有關古墓機關的明確記載,那麼是不是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們真的從未碰到這些機關呢?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揭開了謎底
    徐福外出海外其實並沒有消耗多少資源,修建秦始皇陵才是真正消耗了無數的資源,我們來看一下秦始皇陵規模有多麼宏大,據資料顯示,秦始皇陵高約51米,周長1700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58平方公裡,有78個故宮大小。即便是現在,想要修建一個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也不知會消耗多久的時間。據史料記載,當時為了修建秦始皇陵,秦始皇徵召了七十二萬民夫,修建了整整39年。
  • 中國10大最神秘的古墓,秦始皇陵榜首,至今不敢發掘
    帝王陵墓一直都是盜墓賊首選對象,為了防止墓穴被毀陪葬品被盜,想方設法的隱藏古墓。下葬時不留痕跡,而且還要在記載中造假。即使真被盜墓賊找到了,墓中機關重重,有命進去也沒命出來。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神秘古墓,也是中國最危險的古墓,許多古墓至今不敢發掘,有的甚至連墓都找不著。
  • 《龍嶺迷窟》解密東方神秘文化中的古墓機關
    鬼吹燈系列這兩個古墓探險小分隊在古墓中可說是驚險環生,九死一生,墓穴裡的古代機關暗器是劇中值得解秘的亮點。墓室頂層倒塌以後,大量沙石會堆積在古墓內,有效地防止了被盜。流沙積石示意圖水銀陣最早見於秦始皇陵,水銀汞蒸氣是會導致中毒的。
  • 解密《龍嶺迷窟》東方神秘文化中的古墓機關
    這兩個古墓探險小分隊在古墓中可說是驚險環生,九死一生,墓穴裡的古代機關暗器是劇中值得解秘的亮點。,水銀棺、流沙積石,懸魂梯是亮點,這三種機關在歷史上都真實存在。墓室頂層倒塌以後,大量沙石會堆積在古墓內,有效地防止了被盜。
  • 秦始皇為何會把自己的皇陵,選址在驪山呢?衛星雲圖發現大秘密
    說起古代的帝王陵墓,很多人會想到秦始皇陵,對於這個陵墓,相信很多人聽說過了,這個古墓的發現,是考古界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世人對於這個古墓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比如說古墓的具體位置,很多人可能會疑惑不解,為何秦始皇會把自己的皇陵,選址在驪山呢,衛星雲圖發現大秘密,解開其中千古謎題。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石榴樹多高,你就全明白了
    素有「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秦始皇35年開始修建從南到北長達700多公裡的秦直道,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但最為神秘的還是秦始皇陵。
  • 秦始皇陵內部是什麼樣的?《史記》裡為何還會有陵墓內部的描寫?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的陵墓關卡嚴密,防止有人進行盜竊,就把所有參與修建皇陵的人給殺了。既然修秦始皇的人都被殺死了,那為什麼司馬遷可以詳細描述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是不是有僥倖逃出的工匠留下了記載?這些我們不得而知,因此不能判斷司馬遷正確與否。
  • 秦始皇陵有多神奇?專家探測過後感嘆:非神力不能建成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陵寢,由丞相李斯設計,少府令章邯負責監工,徵集人力72萬,修陵人數最高時達到80萬,差不多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歷時39年修建完成。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前所未有,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罕見神奇的帝王陵墓。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無人敢挖?看完衛星雲圖後,終於弄明白了
    說到秦始皇陵,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除了規模宏大以外,那就是神秘二字了。千百年來,秦始皇陵遭到無數次的盜掘,但始終都沒有將其真正的打開,秦始皇的遺體也都沒見到。哪怕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依然無法打開秦始皇陵的地宮,因為沒人知道裡面會是怎樣的一幅場景。也許是野史筆記裡面記載的那樣,秦始皇陵裡面是水銀鑄成的大河,還有無數的機關暗器。但無論是怎樣的猜測,秦始皇陵沒有被打開這是事實。那麼,秦始皇陵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為何至今也無人敢挖呢?
  • 千年古屍、機關重重,真實的「古墓」是什麼樣的?
    蘿拉一行人走在墓道,腳踩到了地上的機關,長劍從地上竄出,穿體而刺,一人不幸被刺中,一命嗚呼。,不禁也想像蘿拉一樣,尋找一處古墓一探究竟,獵奇的同時,檢驗一下自己的勇敢和無畏。那麼,真實的墓葬也像片中一樣機關處處嗎?那個身藏病毒的日本女王真的存在過嗎? 日本女王卑彌呼確有其人?
  • 秦始皇陵中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坡上的石榴樹,就能知道
    然而,已經被發掘的秦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叢葬坑,規模龐大、設計精巧,內藏金銀珠寶與文物無數的秦始皇陵,至今都沒有被發掘,歷經千年保存完好,陵寢地宮裡具體情況也都多出自於史料記載,這種情況實屬罕見,究竟是為什麼呢?
  • 秦始皇陵為何一直不發掘,是有神秘機關還是別有隱情
    導語:秦始皇陵為何一直不發掘,是有神秘機關還是別有隱情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秦始皇就是一個傳奇。如果說千古一帝,那肯定非始皇帝莫屬,別的都是弟弟級別。
  • 秦始皇陵一直沒有大規模發掘,原因從衛星雲圖上就能看出來
    秦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兩百多名政府首腦和外國元首參觀訪問,也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招牌,還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每一個去西安旅遊的人,幾乎都不會錯過秦陵兵馬俑,感受昔日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雄風。
  • 秦始皇陵為何無人敢挖?看完衛星雲圖,你就明白有多危險
    ,而他的陵墓更加舉世無雙,兵馬俑的發現更是震驚全世界,雖然如今我們已經知道秦始皇陵的位置,但是卻從來沒有考古挖掘,甚至千百年來從沒有沒有盜墓賊進入過秦始皇的陵墓,如今更是沒有人敢冒險挖掘,這到底是為何呢?
  • 為何至今沒人敢挖秦始皇陵?德專家採用核磁掃描後,解開謎團
    秦始皇陵的高度已升至世界級別秦始皇陵對於現代化社會的很多人來說,都是極具神秘色彩的存在,而且它目前已經不僅僅只是中國人的驕傲,就連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對於秦始皇陵也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來自國外的專家也會將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秦始皇陵的研究上,這一現象其實也從側面證明了它的高度已經上升到了世界級別。
  •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不敢挖?看看衛星雲圖,就能明白了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歷史淵遠流長,許多優秀的文化流傳至今,而且因為中國的文化悠久,所以中國也有許多有名的古墓。在這古墓中也出土了眾多優秀的器物,展示了當時中國優秀的技術,而且在出土的文物中,能夠展現中國古代時期的思想和社會文化。眾所周知,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君主專制朝代,有許多思想和技術都發源於秦朝,秦朝為後來封建時代發展,奠定了基礎。
  • 為何秦始皇陵沒挖?專家:看看衛星雲圖,網友:這次是千古一帝!
    相比其他國家的主動進行考古,我們國家的考古發掘大部分都是被動進行的,要麼就是一些盜墓賊毀壞古墓,要麼就是進行一定的搶救性發掘,當年的秦始皇兵馬俑正是如此,現在秦始皇陵的範圍已經基本確定了,那麼為什麼考古學家們還不進行挖掘呢?其中的原因,就能夠看出現在考古學家的科學態度。
  • 為什麼不敢挖秦始皇陵,因為之前發生過一件事,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所以一旦發現了古墓,考古學家都會迫不及待的希望能夠打開古墓,進行一番研究。但是至今為止,有一位帝皇的陵墓,不僅沒有被打開,而且還被保護了起來。秦始皇陵佔地58平方公裡,故宮是古代最大的宮殿,但是秦始皇陵的面積,等於78個故宮,這種面積讓人咋舌!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生前風光,死後的陵墓也是歷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