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歷史鑑古今
古時候的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被稱為三大苦,我們且看何解;
撐船:意思是風吹日曬加雨淋,船在行駛中風浪大,危險係數高,隨時都會有浪大船,船翻的後果,或者碰上石頭,而這些人吃在船上,住在船上,身體都會有影響,且沒有個同伴,可以說特別的孤單。
打鐵:意思是無時無刻都來火爐旁邊受著火烤,就想活在地獄中一樣,且一輩子和大錘在一起,勞力費神,又髒又累,時間長了眼睛也就受到影響,而到老了導致眼瞎。
磨豆腐:意思是起早貪黑的三更天睡覺五更天起床,一天只睡兩三小時,做了驢的工作,掙得一點錢維持生計,一天的工作都在浸泡豆子,磨豆腐,燒漿,直到出售,每天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勞累。
而這三大苦離不開的是水和火,乃人世間最苦的事情,被世人成為在水深火熱中煎熬,且從天還未亮到人們都睡下,這個時間段特別的長,也比較枯燥。
在古代這三種工作被稱為最下賤的工作,沒得片刻的休息,不能耽誤,耗得是身體,虧得是健康!
看官接著且看蒲松齡的人生三苦
我們都知道蒲松齡是聊齋志異的作者,一生都付出給個聊齋志異,而這部作品流傳後世,如今人人皆知,可謂是與我國的四大名著一樣的經典,看官且看這蒲松齡的三苦是何三苦;
一、生活中的苦痛
蒲松齡的家庭其實還是很富裕的,屬於中小型,可以說餓不死,也不愁沒錢花,也有存款,在這樣的條件下成長直到娶妻。
當然了,已經成年的蒲松齡再怎麼也不能啃老了,此後帶著媳婦和父親送於他的糧食開始了獨自生活,而為了養家糊走上了小學老師的行列裡面,工資也不高,一年也就賺個七八兩可是一年的最少生活費最起碼都要十八九兩銀子。
就這樣在艱苦的生活中過了一生,這是蒲松齡的第一苦。
二、一生考試考的苦
十年寒窗苦讀,只為金榜題名,這是古代文人必須得路程,也是報效祖國,光宗耀祖的事業,可是蒲松齡這一生與金榜題名無緣啊。
19歲的蒲松齡也和其他的讀書人一樣前去應試,只想高中某得一官半職,就在這次考試中的秀才,這次應試後,蒲松齡覺得他的前途一片大好。
反而沒想到的是,在三年後的舉人考試中落榜了,自此三年又三年,三年繼續三年,都未得舉人,從此一蹶不振,他的人生發生了變化,這盆涼水給蒲松齡潑到臉上冷冰冰的。
直到蒲松齡72歲都沒有考上舉人,在72歲之前每次都會去參加,沒有一次落下,到全都是落榜,這是二苦。
三、艱苦中不忘寫書的苦
聊齋志異的經典,蒲松齡一生的巨作,相信部分人都知道蒲松齡為了寫這部作品白天到路邊茶棚,叫過路的人給他講故事,晚上回家後獨自在房子修編。
且不斷地收集素材,還要工作養家餬口,還要學習準備每次的考試。
再這樣的條件下,生活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做了四十幾年的老師,又要尋找素材去寫聊齋志異,寫了二十多年小有所成,正應了那句老話:「文窮而後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蒲松齡一生的三苦,何況蒲松齡的妻子還給生下四個兒子。
此人一生都再艱難的生活著,把自己稱作苦行僧,為何稱自己為苦行僧呢,這還有一段傳說;
話說在蒲松齡出生的時候,父親夢到一個瘦弱的僧人穿的衣服破爛,走進了蒲松齡母親身邊,這時就聽一聲嬰兒哭叫,一個孩子就出生了,這就是蒲松齡常常說自己這一生都是這個苦行僧的轉世。
窮秀才的出將入相的美夢終歸成為泡影,然而聊齋志異卻成為了光芒四射!
|參考文獻:
1、《蒲松齡傳》《醒世名言》
(作者:讀歷史鑑古今)
本文為文讀歷史鑑古今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