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

2020-12-06 佛語點悟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

佛說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我們住胎時,子宮是最小的牢獄、胎兒手腳沒法伸直、縮成一團,好像坐監牢,痛苦極了。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如宣化上人降生人間時,連哭三天三夜而止,蓋覺娑婆世界之苦不堪忍受的原因。

二、老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皺紋滿面,彎腰駝背,老態龍鍾,做不了事情。

三、病苦:人身是四大假和的身體,四大即「地水火風」組成的。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別說大病了,就是小小的牙痛,有句俗話「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除了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業障病等,很多疾病都是四大不調引起的。

四、死苦:不光人是貪生怕死的,一切生命都是如此。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臨終時是最苦的,四大解脫,痛如生龜剝殼。

五、愛別離苦: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老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冤家不聚頭」。

七、求不得苦: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欲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欲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有求皆苦。

八、五陰熾盛苦:我們對五蘊 (即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一切都是苦由於執著而來,尤其是對四大假和人身「我執」而來,「我執「又名我見。所謂「我執「,是指人們對「虛幻不實、五蘊和合的身心「,固執的認為存在一個能自在主宰的實我。由於本來無我,卻妄生執著,處處以我為中心,便產生了種種煩惱和苦。用更簡單的話來說:「我執」,就是把「我「當真了,認為有一個真實的「我「,心裡安立了一個獨立的「我「、單一的「我「、恆常不變自在的「我」,由此引起煩惱障和苦。《 唯識述記 》云:「煩惱障品類眾多,我執為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故」。

與「我執」相對應的還有一個「法執」,「法執」的意思是說:固執一切諸法,以為實有。都是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由於執著於「我」,不知一切事物,便成煩惱障,招感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由於執著於「法」,便成所知障,招感三界的變易生死。用更簡單的話來說:「法執」是把外在的一切事物當真了,這就產生了分別心、愛憎心 ,符合自己心意時就產生貪心,與自己心意不符時就產生慎恨。《 唯識論 》 云:「 由執我法,二障俱生」。我們學佛就是要化除這二種執著,《金剛經》講了「空義」,就是破「我執」和「法執」。

生從顛倒妄想來,從認幻為真來!我們本自具有與佛同體無二的妙明本心,因一念無明,妄執為有,故而開始一切生死流轉。就像佛所講說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故知無明,乃一切生死痛苦之根本,一切苦的根源皆依此無明之根。

要想解脫人生八苦和六道輪迴,現在切實可行的就是具足信願持名念佛,只有往生到西方淨土。才沒有了八苦和六道輪迴,而沒有諸苦,但受諸樂,而且是極樂。做阿維越致菩薩,即不退轉菩薩,一生成佛。就是《心經》上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且還可以返回來廣渡眾生,這裡面包括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冤親債主。念佛也是釋迦牟尼佛大力倡導的,就像永明延壽等很多祖師,先是參禪悟道,大徹大悟後反過頭來修淨土念佛法門,就是為了引起我們對淨土念佛法門的足夠重視。因為念佛是成佛的捷徑,是靠自力念佛和阿彌陀佛的佛力加持感應道交往生的。

往生淨土的關鍵就是「深信切願」,因此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而且《華嚴經》反覆強調,「初地至十地菩薩不離念佛」,而且是文殊普賢菩薩率領他們往生西方淨土的。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同時也告誡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還有所謂的娑婆世界,這些雖苦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下面就先來分別認識一下吧:人生八苦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一、生苦。四、死苦。人臨命終,神識潰爛,六根無主,四大壞散,風刀割截,舍報歸冥,無處希望,閣羅殿上,戰戰兢兢,是為死苦。五、求不得苦。有所願求,即願望求取,但得不到滿足,求與得中間總有差距,今心懸優,而不得安,是為求不得苦。六、怨增會苦。
  • 佛說「人生是苦」的真相!
    世人都說,佛教是消極的,悲觀厭世的,這種觀點多來自於佛說「人生是苦」,佛陀講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沒有的時候,迷戀的時候,得不到的時候,痛苦;得到了,擁有了,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痛苦;合適了,滿意了,又憂心不能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痛苦;分手了,失去了,舊的不舍,新的沒來,還是痛苦……難道情感中、人生中有沒有快樂嗎?當然有,但佛教為何總說「人生是苦」呢?
  • 人生究竟有多苦?來了解下
    人生八苦之生苦:有子母二苦,子生苦一般沒有太多記憶,牢獄般的胎生胎長,子在母胎中耳受天雷般的震擊,出生時頭顱受千斤擠壓,肌膚在溫差很大的空氣裡感受寒風刺骨,稚嫩的肌膚還要受大人的接觸摩擦,如是等等,故而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要忍受這種痛苦,從而不再記得前世,就像高速車禍撞擊頭腦失憶生還
  • 佛說人有三苦,除此之外再無苦,那三苦是什麼苦?
    佛說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這三種苦。什麼叫「苦苦」?佛家常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六道凡夫欲界裡沒有法子避免的。我們有個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另外身外的,第一個求不得,你的欲望很多,得不到,你生煩惱,你有求不得苦。
  • 佛說:使你痛苦的,都是來成就你的!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每個人來這世間都要經受「成住壞空」這個過程,沒有誰能夠例外。人生八苦,苦苦不盡相同。有人說,人們幸福的樣子總是相似的,但是苦卻各有各的不同。
  • 何謂四苦、八苦、苦苦、壞苦?
    他們不就要爭吵,甚至打起架來了嗎?所以,《般若心經》告訴我們「五蘊皆空」的妙用。在這個人間,你能有也好、無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哪裡都好,如是觀之,那麼你就擁有這美妙的世界,擁有空的世界、空的人生。我們對於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 佛法:佛所說的宇宙範圍有多大?
    佛法也說人生觀和宇宙觀,人生觀是指人的正報,這個正報身會有許多的煩惱,煩惱來自人所造的業,這些業是苦因,也是人被束縛的工具,不同的造作生起不同的業,這個業使眾生當前所受的苦,不同的分別業帶來的三苦,八苦,讓眾生在苦中不自由,無法自己做主,不同的正報身帶來不平等的地方。
  • 人生八苦:詩歌原創,生老病死之生苦
    《生苦之喜訊》作者:具見來源:全民修行(id:jujian-01)一個迷茫的靈魂入住母腹像逗號時已是萬中無一你是王,但沒有人給你佩戴王冠慢慢地,眼耳鼻舌身意已含苞待放你在狹窄的肚子中漆黑一片四肢蜷縮,臭氣撲鼻母腹是一口灌滿一切風的小房子有冷,有熱,有河流,有大山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佛說人生道理:承認自我的偉大,就是認同自我的愚疑。佛說人生道理: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一樣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壞人。
  • 佛說: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人生五味雜陳,這個世上生活艱辛的人多了去了,只有經得起生活的煎熬,經得起挫折,經得起打擊,才能勇敢地活著。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我們大多數人拼盡全力,不過就是為了過平凡的一生。人啊,要接受現實,接納自己,敬畏生命,懂得放下,把平凡平淡又有點艱辛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01曾經我也是個很讓人可憐的人,但是我自己從來不覺得自己可憐。既然背負責任,我就要負責到底。這是二十多歲的時候我自己的一個QQ籤名。
  • 佛說: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背負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懂得放下的人生,才會有輕有重,如同高低錯落的棋盤,有智慧的深遠布局,有取捨的淡定從容。 放下並不可怕,你所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來彌補。 放下煩擾,收穫快樂;放下執念,收穫坦然;放下名利,收穫輕鬆;放下過去,收穫重生。
  • 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第八五陰熾盛苦,乃現在起心動念,及動作云為,乃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莫能解脫。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也。色,即所感業報之身。
  • 既然世間皆苦,人為何要來呢?佛說出了真相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家講苦,並認為世間一切皆苦,就算是快樂也是苦的,因為無論是快樂還是苦難,都是不斷的處於變化之中,都有生有滅,成為「無常」的存在。因此,世間的一切都是苦的,無一例外,而佛家的修行,其本質就是拔苦,讓眾生離苦得樂。
  • 佛說人太苦了,單是出生就有五種苦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首先都會經歷出生之苦,也就是自己還是胎兒時期的所受的痛苦。或許我們每個人都不曾記得,但是這些苦必然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佛經上講人的出生,就受了五種苦。(一)受胎之苦,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
  • 佛說:佛身三十二善相,凡夫身三十二惡相!
    一說佛與凡夫的區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尤其是三十二種殊勝大人相,古往今來,只有佛與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方可全部具足。其實,凡夫也有三十二相,佛言:「三十二相者,其義有二:一者在凡夫中,名為三十二種惡相;二者在賢聖中,名為三十二種善相。」今天七葉君就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先說三十二種善相,也就是廣為人知的「佛身三十二相」。
  • 佛說:人為什麼哭著來,哭著離開?這樣解釋你就明白了
    嬰兒出胎即哭,可見人生憂苦與生俱來;此一聲之哭,即表示其當時所感最為痛苦,且似自知後此之苦方接踵而來,這就是佛法所說的「生苦」。童年時代種種生活皆不能完全自主,故一般童子之心理,多以為迨我成年便覺快樂。
  • 智慧法語:佛說這樣做就能遠離各種人生痛苦
    行八正道遠離諸苦(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經介紹】《雜阿含經》,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為論述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此中的很多名相,為佛教基礎,通用於大小乘的修行者。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正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娑婆世界就是充滿無常諸苦,如《法華經》中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慎可怖畏。娑婆世界是不安定的,是充滿痛苦無常的,我們當須覺悟,早日脫離苦海。我師父曾經告訴我,凡是來到這個世界,託生到人世間的人,都是因為有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