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首「梵谷的歌」,除了「致敬」你還聽出什麼
歌手唐·麥克萊恩在1970年為梵谷創作的《Vincent》至今依然戳人淚點。
一部以梵谷書信和繪畫為靈感,由125位畫師手繪的65000幀油畫組成的動畫片《至愛梵谷》正在上映,電影以一種獨特方式對梵谷的精神世界的探尋,打動不少觀眾,當片尾那首《Vincent》唱起,「starry, starry night(繁星點點的夜裡)」的歌詞一出,更戳中大家淚點,這首堪稱最著名的致敬梵谷的歌曲,從朋克樂隊NOFX到喬詩·葛洛班,到這次的利安妮·拉·哈瓦斯,被演繹出數不清的版本。在華語歌手圈,齊豫的翻唱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今年《歌手》舞臺上杜麗莎的演繹同樣觸動人心。不過,又似乎很少有人好奇,這首歌究竟是在什麼樣的創作背景下完成的?
在紙袋上寫下的致敬歌詞
今年72歲的唐·麥克萊恩曾創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1971年推出的《American Pie》被麥當娜翻唱,近年歌詞手稿被拍賣,成交價高達120萬美元,足見其經典地位。《Vincent》就是專輯《American Pie》中的單曲,曾在英國單曲榜上獲得冠軍,隨著時間推移,這首歌影響力逐漸遍及全球。
山羊皮樂隊主唱布雷特·安德森曾形容,這是他夢想能寫出的那類歌曲,因它不僅歌詞完美,還帶出音樂人渴望表達的那種「苦澀的甜蜜」;在傳奇足球運動員喬治·貝斯特的葬禮上,布萊恩·甘迺迪演唱這首歌為他送行;在說唱歌手圖派克遭到槍擊送院彌留之際,他的女友在他的床前播放這首歌。
那麼,這首歌是怎麼寫出來的?據歌手本人回憶,1970年秋天的一個早上,在學校工作的麥克萊恩坐在陽臺上讀梵谷傳記,突然有一個想法,「我得寫一首歌來表明,梵谷並不是瘋子,也許他和他的弟弟西奧一樣患有某種疾病。這一切就不同了,也許他是因為被一個女人拒絕而進入這樣一個『瘋狂』的世界。於是我拿著一幅印刷品的《星夜》坐下,並在紙袋上寫下了歌詞。」
歌裡致敬了多少梵谷的畫作?很多詞中都顯而易見,「繁星點點的夜」指的就是那幅《星月夜》,「如火般燦爛的花」很容易讓人想到《向日葵》,「紫暮中的捲雲」如同《麥田與柏樹》裡的天空,「琥珀色的谷田」在《麥田群鴉》裡出現,而一切反射在梵谷「湛藍色的雙眼」,梵谷的自畫像赫然出現在聽者眼前……
表達不被理解的憂鬱更動人
如同梵谷的畫作,這首歌讓人心醉神迷,又帶著化不開的憂鬱。麥克萊恩曾解讀:「這種不快樂也是一種快樂。無論我在多麼開心或充滿希望的時刻,我總是傾向於回到憂鬱。」他在15歲時喪父,對於早年經歷,他用「難以承受的陰鬱」來總結,儘管他認為,如果他父親健在,他也許不會成為音樂人,因為這不是父親的期望。而在麥克萊恩對梵谷的致敬中,還有著更多個人的情感成分,「我當時被一段痛苦的婚姻所折磨,當然我經歷的煎熬沒有梵谷那麼糟糕,但是我也需要一個出口。」另一方面,整張專輯中還有很多關於當時世界的失落感。
而打動人的關鍵,在於《Vincent》圍繞在梵谷的作品在他生前並不受欣賞這一主題,「如今我才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當你清醒時你有多麼痛苦/你努力的想讓他們得到解脫/但人們卻不理會/也不知該怎麼做」。多年以來,這首歌不僅是對梵谷致敬,歌曲本身也成為後人致敬的對象。
連結:
華語歌手
也借梵谷寄意
除開對《Vincent》的翻唱,其實華語樂壇也有不少歌手唱過梵谷。像王菀之的《畫意》由林夕作詞,「畫完無數麥田和向日葵/贏到了後代的收藏研究/無奈有生之年才售得出一個客/無奈那種勾勒/無奈那種筆法/一幅心血才值二百」,寫梵谷生平,也寫歌手的心境。民謠歌手李志的《梵谷先生》中唱:「星空和黑夜/西去而轉折的飛鳥/我們生來就是孤獨」。孫燕姿今年的新專輯起名《跳舞的梵谷》,「親愛的梵谷/多孤獨/帶著我跳舞/到結束/忘掉這世界/多滿足不回顧/不頑固/不踟躕」,同樣是借致敬梵谷,表達她現在的音樂堅持。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