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劍犁和鳴激蕩電磁空間

2021-01-18 中國軍網

8年前,國家無線電管理行業經歷幾十年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已建成覆蓋全國的無線電監測網,積累了厚實的人才和裝備基礎;與此同時在世界新軍事變革浪潮的推動下,戰爭觸角開始伸向「第五維空間」——電磁戰場。在軍事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激蕩中,2010年1月25日,我軍依託國家行業系統組建的第一支電磁頻譜預備役部隊——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組建成立,立起聯通國家經濟建設「棋局」與未來軍事鬥爭 「戰局」的實踐樣板。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導——

 

改革開放40年間,我國建成覆蓋全國的無線電監測網。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應運而生——

「劍」「犁」和鳴激蕩電磁空間

■劉紅濤 中國國防報記者 朱宏博 羅丁紫 佟欣雨

8年前,國家無線電管理行業經歷幾十年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已建成覆蓋全國的無線電監測網,積累了厚實的人才和裝備基礎;與此同時在世界新軍事變革浪潮的推動下,戰爭觸角開始伸向「第五維空間」——電磁戰場。

在軍事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激蕩中,2010年1月25日,我軍依託國家行業系統組建的第一支電磁頻譜預備役部隊——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組建成立,立起聯通國家經濟建設「棋局」與未來軍事鬥爭 「戰局」的實踐樣板。

肩負把行業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防實力的實踐重任——

開拓創新,快速凸顯軍民融合發展優勢

參謀杜佳自中心組建以來就在這裡工作。他告訴記者:「這是一支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的新軍。當時,人員怎麼編?裝備從哪裡來?運行機制如何設定……這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在此之前,軍地協同管理電磁頻譜已有實踐。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演時,為防止中俄兩軍武器裝備與民用設施用頻發生衝突,軍地頻管部門攜手對演習地域內用頻活動實施了周密管制。之後,每逢重大軍演,軍地攜手「淨化」電磁空間幾成常態。

「以往多是執行任務時臨時抽組,但要按照正規編組的部隊去運行還缺少經驗。現代戰爭,信息制勝。組建電磁頻譜管理部隊勢在必行。」 面對重重困難,中心第一代人沒有退縮。在把行業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防實力的實踐中,他們靠開拓創新站穩了腳跟。

——突出行業特點健全組織。他們組建全軍第一個常態化運行的軍地「合成式」黨委班子,一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具體負責、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兼任第一政委,現役領導和預編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他們還在預編單位黨組織架構內建立預建基層黨支部,確保了黨管武裝制度落實。

——按照「成系統吸納優質資源、成建制形成新質作戰能力」模式編組。他們嚴把條件程序考核關,集中編入北京、上海、成都等固定臺站人員;為做好裝備維護保障,延伸編入頻管研究機構和設備製造企業;為滿足基層臺站、機動分隊獨立遂行任務需要,模塊化編入指揮、監測等力量。

——建立統一協調機制和指揮流程。他們與工信部有關司局、相關省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協調溝通,對行業資源統一調配和利用。為適應特殊的編成模式,建立各種應急應戰預案,規範人員、裝備快速動員和應急指揮流程。

2013年10月上旬,全國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領導幹部集訓人員,觀摩了這支組建3年的預備役部隊的建設情況。「在一次重大軍演中,中心參演人員80多天監測2000多個頻點;赴某山區執行任務中,16名預備役人員背著30多公斤的設備在深山密林中連續作業12小時以上。部隊編隊人員45%經過軍事院校培訓,80%參加過軍事演練……」看了這些震撼的數據和任務經歷後,觀摩人員無不感慨:特殊的部隊,特殊的發展速度!

在融合中生成戰鬥力,在實戰中檢驗戰鬥力——

求真務實,推動信息制勝能力逐年提升

作為預備役部隊,中心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次亮相世界級體育賽事安保,第一次成建制參與我國主導的國際盛會,第一次全程全要素獨立保障……

「特別是參加『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演用頻保障任務,那是預備役部隊第一次參加中外聯合演習,也是中心從立足站穩轉向蓬勃發展的『關鍵之戰』。」回憶起當初的情景,中心政委徐堃感慨良多。當時,參演部隊多,用頻裝備多,電磁環境極為複雜。中心官兵不辱使命,以過硬的本領圓滿完成任務。

「不是有了人和裝備,就形成了戰鬥力,還需要實戰磨礪。」這次演習保障讓中心官兵明白了戰鬥力生成邏輯。從此,他們堅持「在融合中生成戰鬥力,在實戰中檢驗戰鬥力」,練兵備戰姿態更加求真務實。

中心編入的預備役人員都是國家電磁頻譜管理領域的專家和骨幹,不缺知識和技術,缺少的是軍人的力量和血性。為把「軟肋」練成「硬骨」,他們依託有關軍事院校每年舉辦軍事集訓班,與現役部隊掛鈎聯訓,預任領導從參謀業務學起,工程師從當戰士練起,培養基本軍事素質,喊響「無論博士、碩士,穿上軍裝先要當好戰士」的口號。

中心的預徵裝備技術性能優越,野戰環境適應能力卻不強。他們把各種預徵裝備拉進大漠戈壁、草原山區,高溫酷暑、冰天雪地,在各種複雜氣候和地形條件下機動檢驗,「嬌氣」的打造防護「殼」,零散的集成化、易暴露的穿上偽裝衣。他們還與有關研究所和設備生產廠家建立隨隊搶修保障機制,確保裝備使用萬無一失。

後來,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第13屆全運會等重大活動中,都有了這支預備役部隊的身影。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摔打磨礪中,中心人員組成越來越強,預徵裝備越來越先進,戰鬥力檢驗越來越全面,信息制勝能力如同滾雪球一樣逐年提升。

朝著「把行業第一建成全軍一流」的目標奮進——

銳意進取,爭當新型作戰力量轉型尖兵

自組建以來,由於不斷迎接困難挑戰,銳意進取成了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官兵一貫保持的創業勁頭。中心第一政委、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飛波,多次任務到場指揮,有時在國外出差還要打來越洋電話詢問部隊建設情況;預備役軍官劉興志年過半百,在朱日和閱兵演習保障中多個日夜不眠不休,有時餓了就簡單塞幾口乾糧……

習主席強調指出,要堅持把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作為戰略重點。這讓中心官兵倍加振奮。我軍新型作戰力量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新質戰鬥力正在成為信息制勝的拳頭力量。

在迎接改革中,中心按照「認清戰略價值、建設戰略力量、發揮戰略作用,把行業第一建成全軍一流」的總體目標,不等不靠,積極爭取上級在重大項目上給予傾斜支持,在賦予任務上優先安排,在保障措施上加大投入,確保部隊建設始終按照一張藍圖有序推進。

2018年1月30日,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完成改革轉隸。他們立刻根據職能使命由保障向作戰轉變的要求,制訂了未來發展五年規劃,還建成了全軍唯一的軍民融合電磁頻譜管控指揮綜合系統。「在未來,中心不能僅在國家無線電行業系統內發展,而應實現一體化、融合化,支援服務向三軍拓展。」中心領導說,在專業領域,他們正在向網絡安全、應急通信保障等領域拓展;編組上,他們由從前的地域編組向行業和地域編組相結合的方向發展,由環首都編組向各戰略方向拓展。

從成立之初70平方米的兩間房大的臨時辦公室,到後來擁有7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再到現在擁有7畝地的獨立小院,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一步步發展壯大。憑著銳意進取的勁頭,這支預備役部隊在「第五維空間」「劍」「犁」和鳴曲將更加雄壯。

相關焦點

  •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四兩撥千斤這樣煉成
    黃沙漫漫、渺無人煙的邊地大漠;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內地賽場;莊嚴肅穆、萬眾矚目的京畿重地……每當軍地重大任務舉辦,總有一支新型精銳力量默默守護著我們的用頻安全,如同「空中警察」,她就是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
  •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 完成大運安保任務
    本報深圳8月25日電荊繼軍報導:大運會期間,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圓滿完成了大運會無線電安保任務,受到軍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接到任務後,該中心第一時間成立了大運會無線電安全保障領導小組,認真研究確定人員編組和組織指揮流程,並制定出《無線電安全保障實施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手冊》等。針對深圳毗鄰香港,電磁環境複雜,頻譜資源使用多、無線電信號相互過界覆蓋幹擾多等實際情況,該中心積極組織網上推演,進行幹擾信號的快速搜索和測向定位等模擬演練。
  • 基於空間電磁信號的頻譜分析
    針對雷達設備提出了構造空間電磁信號時域波形的方法,並對信號進行頻譜分析,得出檢測點的功率大小。有助於分析複雜戰場情況下的空間電磁強度的分布。最後通過仿真分析驗證了所提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因此對空間電磁信號和強度的分析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在空間電磁信號和強度分析中,頻譜的分析必不可少。 文中針對實際戰場的電磁環境,提出了空間電磁信號頻譜分析的理論及其實現方法,並針對信號採樣、信號時域與頻域的關係進行了說明。對文中涉及的方法進行了仿真實驗,驗證了所提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 電磁頻譜是什麼?看美國國防部電磁戰鬥管理的十大願景就知道了!
    今天我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電磁頻譜,再看看美國國防部電磁戰鬥管理的十大願景,應該就能把電磁從小工作上升到宏大的電磁頻譜管理甚至戰鬥級別。 電磁頻譜戰是指使用電磁輻射能控制電磁作戰環境,保護己方人員、設施、設備或攻擊敵人,在電磁頻譜域有效完成任務的軍事行動。電磁頻譜戰是基於電磁頻譜空間,實施電磁頻譜防禦和電磁頻譜攻擊,確保己方利用電磁頻譜的能力,同時阻止敵方有效利用電磁頻譜,實現戰場中「制電磁權」的獲取。
  • 電磁頻譜知識連結
    穆勒曾說:「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獲勝者必將是最善於控制和運用電磁頻譜的一方。 (11)電磁頻譜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其逐漸從後臺走向前臺,世界範圍內的頻譜和衛星軌道資源爭奪日益激烈,電磁空間成為各方搏殺的主要戰場。各國競相完善相關法規,最大限度地維護本國的電磁頻譜空間利益,極力推進電磁頻譜資源市場化和國際化。美國人講:「頻譜是一個國家的主權。」
  • 深入帶你了解電磁頻譜知識大全
    (10)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託馬斯·穆勒曾說:「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獲勝者必將是最善於控制和運用電磁頻譜的一方。 (11)電磁頻譜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其逐漸從後臺走向前臺,世界範圍內的頻譜和衛星軌道資源爭奪日益激烈,電磁空間成為各方搏殺的主要戰場。各國競相完善相關法規,最大限度地維護本國的電磁頻譜空間利益,極力推進電磁頻譜資源市場化和國際化。
  • 美發布《電磁頻譜優勢戰略》
    美太空軍首款「進攻型」通信幹擾器10月29日,美國防部發布2020年版《電磁頻譜優勢戰略》,旨在建立有效的電磁作戰管理,提高電磁頻譜作戰能力。一是發展優越的電磁頻譜能力;二是建設敏捷、集成的電磁頻譜基礎設施,包括將電磁頻譜信息整合到作戰和規劃中、搜集可靠情報以確保電磁頻譜優勢等;三是加強部隊電磁頻譜戰備,將電磁頻譜概念和條令納入正規教育與評估;四是建立持久的合作夥伴關係,包括提升在相關國際論壇的領導地位、強化與盟國和夥伴國交流溝通等;五是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包括統一國防部各項電磁頻譜活動、促進電磁頻譜政策制定等。
  • 「第六度空間」的戰鬥:電磁頻譜戰
    呂躍廣說,電子戰的作戰對象是所有依賴於電磁頻譜的信息裝備和系統,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頻譜域中的重疊復用、自適應跳變、空時協同等將無處不在,偵察反偵察、幹擾抗幹擾這種動態博弈將越來越激烈。   傳統意義上,電子戰是指敵對雙方爭奪電磁頻譜使用和控制權的軍事鬥爭,利用無線通信、雷達、導航、制導、紅外、雷射等電子設備,進行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幹擾與反幹擾等活動。
  • 電磁幹擾在電磁波頻譜中的劃分介紹
    信息化、自動化快速地進入普通家庭、家庭使用的電子、電氣設備愈來愈多,導致電磁環境日益惡化。所謂電磁環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就是指在傳輸媒質是泛指種類傳輸線、纜和空間傳輸媒質。電磁場或電信號包括各種類型的電信號、電磁波。頻率從接近直流、低頻直到微波、毫米波、亞毫米波;信號的形式各種各樣,有脈衝式的,也有連結波。有的還被各種調製方式所調製。
  • 電磁頻譜數據挖掘丨天地一體頻譜認知智能領域研究前沿
    天地一體化網絡是發達國家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基礎設施,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帶動性和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意義。電磁頻譜作為支持天地一體化網絡的理想媒介,其資源稀缺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天地一體化網絡發展的瓶頸。電磁頻譜空間也是繼陸、海、空、天、網之後的第六維作戰空間,電磁頻譜領域的研究關乎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信息化戰爭優勢的確立。
  • 美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報告分析電磁頻譜的軍事應用
    編者按 4月10日,美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電磁頻譜的軍事應用》更新版報告。報告認為,電磁頻譜系統在所有軍事領域(空中、陸地、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的廣泛應用,以及國防部定義的網絡中心戰和多域作戰等作戰概念的應用增加了美軍對頻譜的依賴。
  • 新疆喀什:完成2020年邊境電磁頻譜測試工作
    9月29日至10月1日,喀什地區無線電管理局聯合喀什軍分區開展了2020年喀什地區邊境電磁頻譜測試工作。 此次在喀什邊境地區開展的電磁頻譜測試,是依據《邊境(界)地區電磁環境測試規範》的規定,對邊境地區30-6000MHz頻段進行測試,重點掌握和了解邊境區域的無線電波,為今後的邊境電磁頻譜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 電磁波的頻譜(一)--概述
    所以在國外,不少人將頻譜看作大自然中的一項資源,提出頻譜的利用問題。一、頻譜利用問題  所謂頻譜利用問題包含兩方面的問題。即:(1)頻譜的分配。即將頻率根據不同的業務加以分配,以避免頻率使用方面的混亂;(2)頻譜的節約。  從頻譜利用的觀點來看,由於總的頻譜範圍是有限的,每個電臺所佔的頻譜應力求減少,以便容納更多的電臺和減少幹擾。
  • 【每日動態】核指揮控制/電磁頻譜/「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
    目前,有62種不同的系統和平臺採用了與NC3相關的無線電和終端,包括採取抗核加固和加密戰略通信措施的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核潛艇以及E-4B國家機載作戰中心。  戰略司令部和NC3企業中心正在採用一種迭代的方法進行升級工作,漸進地推進五個增量。
  • 【智庫聲音】美軍發布《JP 3-85:聯合電磁頻譜作戰》條令
    終於,這份署名時間為2020年5月22日的《JP 3-85:聯合電磁頻譜作戰》條令文件於2020年7月22日正式出現在網際網路上。 這份文件旨在替代、取消《JP 3-13.1:電子戰》(2012年2月版)、《JP 6-01:聯合電磁頻譜管理運作》(2012年3月版)、《JDN 3-16:聯合電磁頻譜作戰》(
  • Science | 光學頻率梳:電磁頻譜的「度量衡」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何泊衢(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光學頻率梳是當今雷射與時間頻率學科的前沿技術。用一種簡單而優雅的方式,光學頻率梳提供了光頻和射頻的雙向轉換關係,給相關的光譜、測量、時間標準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可能。圖2 光學頻率梳的頻域圖像。圖源:Nature Photonics 13, 146 (2019) Fig.1本文梳理了光學頻率梳出現的背景,相干電磁頻譜與其發展過程,如圖3所示。
  • 頻譜分析儀 諧波分析儀 助力醫療器械電磁兼容註冊檢驗檢測業務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醫療器械納入依法管理範疇,上市銷售前必須進行註冊檢驗。山西省計量院與省局計量處、省藥監局醫療器械處、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等多方協調,拓展了醫療器械電磁兼容註冊檢驗檢測業務,成為山西省首家開展醫療器械電磁兼容註冊檢驗的實驗室。
  • 四川省2020年度軍地電磁頻譜聯合演練在青神舉行
    四川新聞網消息 電磁頻譜是信息化戰場的「中樞神經」。信息化戰爭要靠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取勝,而信息化武器裝備是靠發射和接收電磁波來發揮其作戰效能的。7月28日上午,四川省2020年度軍地電磁頻譜聯合演練在青神縣舉行。
  •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美國空軍參謀長:電磁頻譜可能是擊敗敵人的廉價選擇
    」討論會上,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上將發表主旨演講表示,在過去的25到30年裡,美國空軍在電磁頻譜作戰方面一直「沉睡在方向盤上」。而美國的對手已經注意到頻譜對美軍至關重要,並尋求用高科技方法來拒止美軍行動,試圖幹擾或欺騙美軍戰場通信。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主體國家在電磁頻譜內表現出了巨大威力,在某些方面可與美國相媲美,而美軍則在冷戰結束後剝離了大部分電子頻譜相關系統和專業知識。
  • 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取得突破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傳播的物理現象,其頻域涉及紅外(1-20um)、射頻及微波(1KHz-100GHz)等。而電磁輻射控制材料是指通過與電磁波相互作用,能夠調控電磁波傳導、吸收和反射特性的材料,主要包括紅外輻射控制材料、射頻及微波輻射控制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