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攜手推出太空科普項目

2020-11-28 環球網

2019年4月24日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騰訊與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以下簡稱空間應用中心)攜手推出「太空科普項目」。2020年前後,中國航天事業將迎來多項重大進展,太空科普項目將以此契機,通過網際網路科技和新文創生態,深度融合空間科學知識開展系列航天科普活動,讓更多人關注星空,關注載人航天,支持大航天時代的空間科學,支持為人類探索未來的偉大事業。

探索浩瀚宇宙,是代代航天人不懈追求的夢想。以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為代表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等飛行器,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價值的科學與應用成果,推動了我國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如何讓公眾了解航天知識,鼓勵更多青少年投身空間科學和太空探索,是騰訊與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合作的初衷。」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表示,「在中國航天日之際,我們攜手發起太空科普項目,希望騰訊可以成為大眾與太空的連接器,讓每個人都能通過網際網路科技和數字文化創意,傳播科學知識,傳承航天精神。」

此前,騰訊長期運營聚焦太空、宇宙知識的科普平臺「漫步宇宙」。迄今,「漫步宇宙」已成為國內最知名的太空科普公眾號,是20萬太空愛好者的聚集地。同時,騰訊一直以來持續關注科學普及和傳播,連續6年舉辦的騰訊WE大會,曾邀請包括著名宇宙學家霍金、諾貝爾獎得主、引力波發現主要貢獻者Kip Thorne、Barry Barish等全球頂尖科學家向公眾分享最新科學突破;於2019年初舉辦首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邀請全球科學家向青少年講解科學發現,聯合Science發布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

未來,騰訊將利用最廣泛的社交傳播優勢、數位技術與新文創生態,與擁有獨家品牌資源、技術資源和科學家資源的空間應用中心攜手打造太空科普項目,以數位化方式演繹太空探索,讓空間科學和航天精神融入豐富的網絡形態。雙方將聯動開展線下空間科學教育,由資深專家為青少年開發太空科普課程,建設國內的領先的空間科學科普基地;利用AR、VR等先進信息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讓各年齡層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太空的魅力。同時,也將發揮騰訊作為中國年輕一代重要的流行文化陣地的優勢,從年輕人的視角出發籌備創作太空系列數字內容,打造獨有的太空科幻IP,傳播倡導探索未知、勇於創新的航天精神。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2021年推免生面試通知(第一批)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的依託單位,承擔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抓總、預先研究管理、應用成果管理和推廣、數據管理、國際合作、科普公益以及空間站運營管理規劃
  •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籤訂合作協議
    據中國科學報18日報導,1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下屬新空間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歐洲失重飛機的拋物線飛行機會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主任高銘認為,我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載人航天的任務正向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延伸,這對「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失重飛機是目前除空間站、空間實驗室和載人飛船外,唯一可獲得失重環境的載人飛行平臺。」
  • 中國科協、騰訊共推人工智慧技術狙擊網絡謠言
    央廣網北京9月13日消息(記者覃勇)中國科協和騰訊今天在中國科技會堂共同推出以AI闢謠為亮點的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慧眼」行動充分發揮中國科協組織動員科學家的優勢和騰訊公司人工智慧技術的優勢,旨在通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最終實現機器識別、專家分包,從源頭上控制謠言的發布和傳播。
  • 騰訊科學小會攜手中科館科普大篷車 點燃鄉村青少年的好奇心
    四川省恩陽中學的同學們迎來了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龔敏教授、中核集團工程技術專家王文華、德陽旌陽區青少年編程導師江偉,三位專家熱情地為同學們講解各自研究領域的發展,勉勵同學們要學好基礎學科,為以後的科學理想打好根基。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籤訂合作協議
    1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下屬新空間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歐洲失重飛機的拋物線飛行機會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主任高銘認為,我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載人航天的任務正向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延伸,這對「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失重飛機是目前除空間站、空間實驗室和載人飛船外,唯一可獲得失重環境的載人飛行平臺。」
  • ...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掛牌成立 將跟蹤近2萬塊「太空垃圾」
    隨著空間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太空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空間碎片。據統計,每周都會有數十次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碎片的危險交會事件。本月8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正式成立,該機構將為保障我國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中,避免和「太空垃圾」發生碰撞,保障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 科普遇上文創,一場關於火星的太空創想
    本次試驗隊服裝捐贈由太空創想聯合探路者共同捐贈,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常務副主任馮春萍,探路者董事長、著名探險家王靜作為捐贈方,向以探月三期工程副總指揮、航天一院一部黨委書記、長徵五號副總指揮為代表的試驗隊捐贈了試驗隊服裝。試驗隊服裝成品採用吸溼速幹的專利面料,在設計上突出了長徵五號和火星任務的組合標誌,既滿足了實驗隊員日常穿著的需要,又體現了航天文化和本次任務的意義。
  • 上海可佑納米與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11月9日,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在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我國政府在布局國家發展納米科技與產業方面專門設立的、國內唯一一所從事納米技術及應用研究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會議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八月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聯合主辦。會議於11月20日進行了「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課程,組織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及實踐、科研項目智慧財產權全過程管理、中科院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專題研修,並參觀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21日舉辦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內容更加豐富,分為9個主題演講和成果對接交流。
  • 中國首款「太空面」亮相上海,康師傅攜手中國航天再譜新篇章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黨委書記孫保衛、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韋俊賢、康師傅中央研究所所長陳應讓、康師傅方便麵事業總裁黃自強等領導出席了活動。能夠成為中國首款太空面不僅是對康師傅方便麵的肯定,更為其與中國航天事業長久合作開拓了新的可能。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以創新研髮帶動技術產業化應用
    、煤制氫、儲能、智慧多能互補等領域加快能源重大技術突破和顛覆性技術探索,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產出多項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並實現工業應用。當前,該所已進入了創新發展期,獲批的「中國科學院煤炭清潔燃燒與氣化工程實驗室」「山西省煤炭清潔高效燃燒與氣化工程研究中心」分別開始籌建。
  • 科學網—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啟動
    人工智慧「狙擊」網絡謠言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啟動   本報北京9月13日訊(本報記者潘希 實習生韓揚眉)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騰訊公司共同推出,以人工智慧(AI)闢謠為亮點的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啟動儀式今日在京舉行。
  • 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落戶蔡甸 打造三大功能區
    昨天,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籤約儀式在漢舉行,未來國內最大的探月工程特色科普基地將在武漢市蔡甸區落成。    蔡甸區把招商引資當作趕超發展的「一號工程」,區委書記劉子清主動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對接,經過雙方近一年考察對接、談判,昨天,嫦娥奔月航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與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政府現場籤約了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
  • 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舉行
    光明網訊 9月20日下午,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央視創造傳媒創意副總監王雪純與中國科學院科普作家們暢談創作背後的故事。
  • 《強國課堂》探尋太空奧秘
    由中國青年報社、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學而思網校共同推出的國內首部航天科普公益在線素質課程《強國課堂》,近期在中青在線、學而思網校等平臺播出。
  • 「太空藝術館」線上開幕儀式及 「雪域·愛·天宮」首場科普公益藝術展在清華藝博舉辦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英雄楊利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主任、「太空藝術館」館長高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黨委副書記王志偉,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盧勝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副館長李哲,著名藝術家徐冰、李天元、徐累、楊宏偉、田曉磊,中央統戰部、中國科學院機關,載人航天工程各部門有關人員
  • 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啟動—新聞—科學網
    人工智慧「狙擊」網絡謠言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啟動   本報北京9月13日訊(本報記者潘希 實習生韓揚眉)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騰訊公司共同推出,以人工智慧(AI)闢謠為亮點的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啟動儀式今日在京舉行。
  • 「天宮一號」與「神舟」系列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成果豐碩
    成果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等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三大發起部門之一,中國科學院在工程立項之初即牽頭負責空間應用系統,1993年組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20年來有效組織全國眾多承研單位,充分利用「神舟」系列飛船以及「天宮」目標飛行器的實驗支持能力,開展大批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專項工程管理新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程規範體系。同時在對地觀測、地球環境監測、空間天文、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和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價值的科學與應用成果,推動了相關技術的跨越發展,極大提升了我國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 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他曾經指導策划過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的教學內容,直播中,他將與我們一起分享載人航天歷史上的一些奇聞趣事,為你揭秘世界上第一批上太空的太空人是怎樣吃喝拉撒的!來自航天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研究員、中國載人工程高級工程師李志傑博士,來自原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韓娜,將為分別就「太空中的一天」 太空裡的豪華「家具」兩大主題進行分享。在太空中,所有簡單的事情都變得複雜,太空中的馬桶是什麼樣的?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本期分享嘉賓田如森教授,作為航天科普專家,也是《太空探索》雜誌社的原社長、主編。他曾經指導策划過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的教學內容,直播中,他將與我們一起分享載人航天歷史上的一些奇聞趣事,為你揭秘世界上第一批上太空的太空人是怎樣吃喝拉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