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昆,2000年10月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理學博士。現任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震預報部主任、第三黨支部書記。
蔣海昆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增強黨性原則、提高個人修養。他業務工作能力強,工作思路清晰,注重對年輕科技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養,是一個專家型、業務型的部門領導。在他的帶領下,地震預報部形成講奉獻、顧大局、黨員幹部帶頭、職工團結協作、一切以工作為重的良好工作和學術氛圍。
作為黨支部書記,蔣海昆認真貫徹落實「支部工作條例」,積極組織黨員開展理論學習,創新學習方式,突出政治學習的教育作用和實際效果;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結合工作實際或學習收穫,定期在支部講黨課,在2018年第9期《紫光閣》發表《依託「四個要」力促黨建與業務融合》文章。按時組織召開支部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與黨員談心談話、查擺問題,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預報部支部成為防震減災事業上攻堅克難的排頭兵和堅守奉獻的戰鬥堡壘。蔣海昆帶領預報部團隊取得了突出成績,榮獲多次先進集體稱號。
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奮鬥在地震預報崗位一線
面對地震預報科學新的機遇和挑戰,預報部一直堅持奮戰在地震預報第一線,在繼承中創新,大膽探索、堅守奉獻。
預報部在業務工作中努力創新,在完成預測預報業務工作的同時,開展地震風險概率預測實用化研發,積極探索地震預報新思路、新方法,平均每年在研科研項目和監測預報任務性課題40餘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課題和專題、自然基金、星火計劃項目等;發表核心以上期刊論文50餘篇,其中國際SCI論文10餘篇;近幾年來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多項,多次榮獲中國地震局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集體。目前在職職工中,2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人社部和中國地震局聯合表彰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人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工廠黨員榮譽稱號,1人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6人入選中國地震局「新世紀百人計劃」,2人入選「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劃」,1人被評為中國地震局領軍人才、1人被評為中國地震局青年人才,1個團隊被評為中國地震局創新團隊。預報部黨支部被應急管理部評選為優秀黨支部。
以身作則、敢於擔當,攀登地震預報科學高峰
蔣海昆業務能力強,工作勤懇踏實、認真負責,工作思路清晰、作風嚴謹務實。結合預報部業務工作特點,他努力把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有機融合,努力把黨建落實到各項業務工作之中。工作上以身作則、努力作為、敢於擔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寬鬆和諧、幹事創業的工作環境。努力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組織部門職工,努力完成所承擔的各項任務。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和複雜的震情形勢,蔣海昆衝鋒在前、連續作戰、加班加點是常態,在他的帶領下,第三黨支部和地震預報部形成顧大局、講奉獻、黨員幹部帶頭、職工團結協作、一切以工作為重的良好工作氛圍,帶領預報部黨員幹部承擔全國年度地震危險區綜合判定、強震短臨跟蹤、震後趨勢研判及重大活動地震安全保障等任務,在我國地震預測預報工作中發揮國家隊的核心關鍵作用。
堅守初心,不辱使命,爭做防震減災事業的排頭兵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承擔全國年度地震重點危險區的判定及跟蹤。年度地震趨勢及危險區判定結論對指導地方政府做好大震應對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是地震系統部署年度震情跟蹤、強化地震監測預報的最主要依據,是進一步開展地震短期及短臨預測的科學基礎和必要前提。要做好危險區的判定工作,就意味著要充分利用多學科、多手段、多方法的觀測資料,深入透徹分析每項異常,因為一項異常的認可與否常常關係到對一個地區發震緊迫性的判斷。這項工作沒有捷徑,只能逐項精確核實和系統梳理,憑藉的是對預報業務精益求精的態度,更離不開的是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作為新一代的地震人,只有頂住壓力、敢於擔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不負人民,不負使命。自汶川地震後,作為臺網中心新聞發言人團隊專家成員,每當有影響地震事件、顯著震情和地震謠傳事件後,預報部幾位成員都要分別接受國內各大媒體的採訪或專訪。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敏感性的工作,要提前準備大量的資料,有的時候徹夜難眠,承受的壓力是無形的,有時還得承受同行的質詢和公眾的指責。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推進公眾信息知情權、最大限度的維護社會穩定。
新時代新要求,在「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新思想的領導下,他們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堅定、人民立場更加鮮明、憂患意識更加強烈、改革創新更加突出、工作作風更加務實,必須始終堅持和踐行初心和使命。
預報部的每位成員都深知地震預報科學探索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他們的肩上承載著太多的責任和希望。然而,在困難和考驗面前,知難而進的地震預報人必將懷著堅定的信念,肩負地震預報的使命,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自然有我」的理念,甘做地震預報科學探索的鋪路石;時刻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他們願做防震減災事業的排頭兵,用堅定的信念和無限的熱忱,為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努力奮鬥,勇往直前踏向一個又一個新的徵程!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與人民網共同推出)
(責編:楊佳佳(實習生)、申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