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臺網中心蔣海昆:攀登地震預報科學高峰

2021-01-09 人民網

蔣海昆,2000年10月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理學博士。現任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震預報部主任、第三黨支部書記。

蔣海昆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增強黨性原則、提高個人修養。他業務工作能力強,工作思路清晰,注重對年輕科技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養,是一個專家型、業務型的部門領導。在他的帶領下,地震預報部形成講奉獻、顧大局、黨員幹部帶頭、職工團結協作、一切以工作為重的良好工作和學術氛圍。

作為黨支部書記,蔣海昆認真貫徹落實「支部工作條例」,積極組織黨員開展理論學習,創新學習方式,突出政治學習的教育作用和實際效果;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結合工作實際或學習收穫,定期在支部講黨課,在2018年第9期《紫光閣》發表《依託「四個要」力促黨建與業務融合》文章。按時組織召開支部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與黨員談心談話、查擺問題,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預報部支部成為防震減災事業上攻堅克難的排頭兵和堅守奉獻的戰鬥堡壘。蔣海昆帶領預報部團隊取得了突出成績,榮獲多次先進集體稱號。

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奮鬥在地震預報崗位一線

面對地震預報科學新的機遇和挑戰,預報部一直堅持奮戰在地震預報第一線,在繼承中創新,大膽探索、堅守奉獻。

預報部在業務工作中努力創新,在完成預測預報業務工作的同時,開展地震風險概率預測實用化研發,積極探索地震預報新思路、新方法,平均每年在研科研項目和監測預報任務性課題40餘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課題和專題、自然基金、星火計劃項目等;發表核心以上期刊論文50餘篇,其中國際SCI論文10餘篇;近幾年來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多項,多次榮獲中國地震局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集體。目前在職職工中,2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人社部和中國地震局聯合表彰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人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工廠黨員榮譽稱號,1人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6人入選中國地震局「新世紀百人計劃」,2人入選「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劃」,1人被評為中國地震局領軍人才、1人被評為中國地震局青年人才,1個團隊被評為中國地震局創新團隊。預報部黨支部被應急管理部評選為優秀黨支部。

以身作則、敢於擔當,攀登地震預報科學高峰

蔣海昆業務能力強,工作勤懇踏實、認真負責,工作思路清晰、作風嚴謹務實。結合預報部業務工作特點,他努力把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有機融合,努力把黨建落實到各項業務工作之中。工作上以身作則、努力作為、敢於擔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寬鬆和諧、幹事創業的工作環境。努力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組織部門職工,努力完成所承擔的各項任務。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和複雜的震情形勢,蔣海昆衝鋒在前、連續作戰、加班加點是常態,在他的帶領下,第三黨支部和地震預報部形成顧大局、講奉獻、黨員幹部帶頭、職工團結協作、一切以工作為重的良好工作氛圍,帶領預報部黨員幹部承擔全國年度地震危險區綜合判定、強震短臨跟蹤、震後趨勢研判及重大活動地震安全保障等任務,在我國地震預測預報工作中發揮國家隊的核心關鍵作用。

堅守初心,不辱使命,爭做防震減災事業的排頭兵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承擔全國年度地震重點危險區的判定及跟蹤。年度地震趨勢及危險區判定結論對指導地方政府做好大震應對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是地震系統部署年度震情跟蹤、強化地震監測預報的最主要依據,是進一步開展地震短期及短臨預測的科學基礎和必要前提。要做好危險區的判定工作,就意味著要充分利用多學科、多手段、多方法的觀測資料,深入透徹分析每項異常,因為一項異常的認可與否常常關係到對一個地區發震緊迫性的判斷。這項工作沒有捷徑,只能逐項精確核實和系統梳理,憑藉的是對預報業務精益求精的態度,更離不開的是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作為新一代的地震人,只有頂住壓力、敢於擔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不負人民,不負使命。自汶川地震後,作為臺網中心新聞發言人團隊專家成員,每當有影響地震事件、顯著震情和地震謠傳事件後,預報部幾位成員都要分別接受國內各大媒體的採訪或專訪。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敏感性的工作,要提前準備大量的資料,有的時候徹夜難眠,承受的壓力是無形的,有時還得承受同行的質詢和公眾的指責。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推進公眾信息知情權、最大限度的維護社會穩定。

新時代新要求,在「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新思想的領導下,他們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堅定、人民立場更加鮮明、憂患意識更加強烈、改革創新更加突出、工作作風更加務實,必須始終堅持和踐行初心和使命。

預報部的每位成員都深知地震預報科學探索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他們的肩上承載著太多的責任和希望。然而,在困難和考驗面前,知難而進的地震預報人必將懷著堅定的信念,肩負地震預報的使命,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自然有我」的理念,甘做地震預報科學探索的鋪路石;時刻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他們願做防震減災事業的排頭兵,用堅定的信念和無限的熱忱,為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努力奮鬥,勇往直前踏向一個又一個新的徵程!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與人民網共同推出)

(責編:楊佳佳(實習生)、申亞欣)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唐山古冶5.1級地震為唐山老震區餘震
    原標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唐山古冶5.1級地震為唐山老震區餘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12日下午舉行唐山古冶5.1級地震情況通報會確認,當天早晨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的5.1級地震,為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級餘震起伏活動。
  • 2017九寨溝地震幾級?發生原因?與5·12汶川地震有關嗎?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說,從斷層活動類型來看,這次地震是水平推擠,即「走滑型地震」。這也是中國大陸最常見的地震類型。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說,本次地震震中位於岷江斷裂、塔藏斷裂和虎牙斷裂附近,推測發震構造為塔藏斷裂南側分支和虎牙斷裂北段。——本次地震與「5·12汶川地震」有關聯嗎?
  • 北京房山發生非天然地震 專家:與全球近期地震沒關
    19日,北京房山區發生2.7級「非天然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非天然地震是由於塌陷、暴雨、人為活動等原因導致的,非天然地震不會導致天然地震;本次地震也與近期多發的全球地震「完全掛不上鉤」。
  • 中央媒體走進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深入報導地震信息化建設成果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了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
  • 今早唐山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專家詳解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裡。
  • 招聘信息(11)——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0年度公開招聘公告
    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和《中國地震局進人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現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單位介紹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是中國地震局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核心技術平臺和基礎信息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工作的國家級業務中心
  • 黑龍江6.4級地震為何無震感?專家:系深源地震
    2日中午,微信朋友圈被「林口地震」瞬間刷屏。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當日12時22分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北緯44.8度,東經129.9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580千米。大約14點左右,來自林口縣官方的消息稱,當地無震感,暫無傷亡報告。
  •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驗收
    29863次閱讀 作者:謝江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18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
  • 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積極推進恰普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恢復運行
    為儘快恢復恰甫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運行,為水庫提供地震安全保障,2019年10月以來,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多次電話並致函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提出恢復水庫地震監測臺網運行意見。2021年1月5日下午,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主任郭援軍及業務人員與到訪的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恰普其海水庫範以田處長一行進行了座談,共同商議恰普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恢復運行事宜。
  •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強烈,天津、河北承德各縣區震感明顯,北京,河北廊坊、滄州,內蒙古赤峰、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與河北臨近地區,遼寧葫蘆島等地有震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自地震發生以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迅速持續向公眾報送震級,範圍等信息,這樣的效果是如何達到的?人民網帶您了解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建設的情況。 提起地震臺網中心,你會想到什麼?
  • 黑龍江6.4級地震為何無震感?專家:系深源地震,無需恐慌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當日12時22分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北緯44.8度,東經129.9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580千米。大約14點左右,來自林口縣官方的消息稱,當地無震感,暫無傷亡報告。一場看起來級別很高的地震,為什麼當地全無震感?這次地震還會不會有餘震?會不會帶來破壞……針對這些人們關心的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連線專家進行了解讀。
  • 唐山又地震了!2020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唐山地震格外引人關注。許多人都對44年前發生在唐山的那場7.8級大地震記憶猶新:地震僅持續了短短23秒鐘,但無數樓房崩塌,逾24萬人喪生。此番唐山再次發生地震。根據網友反饋給中國地震臺網的現場視頻,地震造成震中附近部分牆面開裂,牆磚掉落;有的家裡油鹽醬醋等瓶瓶罐罐被打翻在地,所幸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 九寨溝地震|此次地震屬於什麼類型?如何認識震後餘震預警?
    新華社8月9日報導,8月8日21時19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時間關於九寨溝地震的消息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神經……此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究竟屬於什麼地震類型?怎麼看此次地震後的次生災害?地震預警該如何發揮作用?
  •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驗收
    ');}-->   人民網重慶11月20日電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重慶市地震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驗收。基於「誰開發、誰負責、誰保護」的原則,江漢油田按照重慶市地震局有關文件要求,組織油田相關部門和涪陵頁巖氣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專班,安全高效推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建設。
  • 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原標題: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新京報訊(記者 應悅)「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9度,東經104.95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7月27日下午4點16分,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發布了最新的地震速報信息。
  • 門源縣6.4級地震最新消息 地震自救知識大全:先縱波後橫波橫波是...
    &nbsp&nbsp&nbsp&nbsp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1月21日1時13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北緯37.68度,東經101.62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千米。
  • 唐山又地震了!今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唐山地震格外引人關注。許多人都對44年前發生在唐山的那場7.8級大地震記憶猶新:地震僅持續了短短23秒鐘,但無數樓房崩塌,逾24萬人喪生。此番唐山再次發生地震。根據網友反饋給中國地震臺網的現場視頻,地震造成震中附近部分牆面開裂,牆磚掉落;有的家裡油鹽醬醋等瓶瓶罐罐被打翻在地,所幸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我國的地震預報
    1966年3月8日至3月22日,河北省邢臺先後發生6.8級和7.2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周恩來總理三次視察地震災區,並向科學工作者發出了「希望在你們這一代解決地震預報問題」的號召。全國約有54個科研單位,2600餘名科技人員來到邢臺震區,利用各自的學科優勢,在尚無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開展地震預報探索。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臺網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起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帶動地震業務轉型實現快速發展。
  • 唐山古冶5.1級地震是餘震活動
    當日下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舉行唐山古冶5.1級地震情況通報會,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監測數據顯示,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序列目前共發生4級以上餘震332次,其中4.0~4.9級300次,5.0~5.9級29次,6.0~6.9級2次,7.0級以上1次,即1976年7月28日河北灤縣7.1級地震。餘震區長軸達14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