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地球上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這樣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2020-12-03 百家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的擁有液態水的天體,而且它覆蓋了地球表面71%的面積,以致有人認為應把地球改稱為「水球」。據計算,地球上的水總量達到14.5億立方公裡(145億億噸)。這還不包括些礦物所含的結構水與結晶水,也不包括生物體中的水(它們的機體幾乎有三分之二是由水組成的)。可見,水在地球上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那麼這樣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來自星雲物質嗎?傳統的觀念認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形成時從星雲物質中帶來的。在當今流行的太陽系形成假說—一星雲說中,認為星雲物質是由三大類物質組成的。一類是氣物質,包括氫和氦,它們佔有星雲物質總量的98.2%;另一類是冰物質,包括水冰、氨,甲烷等由氧、碳、氮和氫的化合物,其含量約佔1.4%;第三類是土物質,主要包括鐵、矽、鎂、蘸等重元素與氧的化合物,是一些在溫度高達1千度左右時也是固態的物質。由於受到中心天體一一太陽的熱力和引力的影響,這三類物質在組合成行星時,將四距太附遠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比例。一般來說,距太陽較近時,太陽的熱力把氣物質和冰物質都驅散,便形成以土物質為主要組成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即屬於此類。距太陽稍運,太陽的熱力已不足以趕走氣物質和冰物質,因此便形成了與雲物質具有相似組成比例的木星和上星;距太陽更遠時,不僅熱力不足以驅走冰物質,而且由於太陽的引力也已大大削弱,不能牢地抓住易於逃逸的氣物質,所以便形成了以冰物質為主要成分的天王星、海土星等天體。

傳統理論認為,地球雖然主要由土物質組成,但仍有一小部分冰物質也參加到地球的組成中來,這便是地球水的來源。這一理論還認為,這些參與地球組成的水,是通過地球的演化不斷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其證據是,在火山活動區和火山噴發時,都會有大量的氣體出現,其中佔絕大比例的是水汽。但是,隨著人們對火山現象研究的深入,發現與火山活動有關的水,並不是什麼從深部釋放出來的「新生水」,而是地球現有水體循環的一部分。如1966年,克菜因對世界各火山活動區與火山有關的熱水所作的氘分析,證明它們與當地的地面水具有相同的同位素比,從而確認它們是滲入地下的地面水,在火山熱力的作用下重新上升的產物。稍後,其他研究者對某些地區火山熱力所作的氘分析,又發現有的含氘高達91T.E.以上。高含量的氘是人工核爆炸的結果這就更進一步說明有些火山熱水,只不過是新近滲入地下的雨水鑑於以上這些研究成果,一些主張地球水米自「娘胎」的研究者就不得不改變初衷,認為現有的地球水是在地球演化的早期就從深部分異釋放出來。日前這一釋水過程早已結束,所以即使在火山活動區,我們也很難找到新釋放出來的「新生水」,而只能看到現有水體的反覆循環。

是太陽風帶來的嗎?在地球水來自星雲說的支持者們修改他們的理論同時,也有一些研究者把眼光轉向了宇宙空間。他們認為地球上的水是或主要是地球形成以後從宇宙空間不斷添加進來的。1961年,託維利率先提出,地球水是太陽風的傑作。太陽風是太陽外層大氣向外逸散出來的粒子流,在地球軌道附近,太陽風的平均速度達每秒450公裡左右,每立方釐米有幾個粒子。粒子的主要組成是電子和氫原子核—質子。託維利據計算指出,從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氫的總量達1.70×1023克。如果把這些氫全部與地球上的氧結合,即可產生1.53×1024克的水。這個數字與現有地球水體的總量145億億噸(1.45×1024克)是十分接近的。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地球水中的氫與氘含量之比為67001,這與太陽表面的氫氘比也是十分接近的。因此他認為這應是地球水來自太陽風的最有力的證據。但是,反對者指出,水雖有可能來自太空,卻也在不斷向太空散逸。這是因為大氣中的水蒸氣分子會在陽光的紫外線下發生分解,變為氫原子與氧原子。氫原子由於很輕極易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飛向行星際空間。據計算,其逃逸量與進入地球的量大致相等。因此他們認為,如果沒有來自地球本身的水,不足以使地球維持現有的水量。

是來自太空冰球嗎?很早以前,就有人注意到,地球上不時有來自太空的冰隕石的加入。但每年登陸的冰隕石究竟有多少?它們對地球水體的形成有何作用,卻缺乏足夠的估計。許多人認為其數量是無足輕重的。不久前,美國衣阿華大學弗蘭克等在研究1981~1986年以來,從人造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圖像時,發現在圓盤形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黑斑。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二、三分鐘。這些小黑斑是怎麼回事?經過多次分析和否定了其它一些可能以後,他們認為這些黑斑是由一些看不見的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撞入地球外層大氣後破裂、融化成水蒸氣造成的。他們還估計,每分鐘大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這種冰球墜入地球。若每顆可融化成水100噸,則每年即可使地球增加10億噸水。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則地球總共可從這種冰球獲得460億億噸水,是現在地球水體總量的三倍有餘。即使扣除了地球歷年散失掉的水分,和部分水在風化作用過程中為地面礦物和巖石所吸收,以及參與生物機體的組成,仍是足足有餘。

起初,弗蘭克的這一假說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注意,甚至有的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但是最近在美國召開的地球物理學會上,來白美國加州和加拿大的兩份報告大大加強了這一假說的地位。加利福尼亞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克菜因·耶茨,使用了一種高倍數的空間探索望遠鏡在空中搜索這種冰球,並發明了可以利用這種望遠鏡進行追蹤的裝置,結果他捕捉到了冰球向地球急速飛來的景象,據說其速度大約每小時3.500公裡,並在距地1,600公裡的高空開始破碎。另外,加拿大科學家在研究了一艘宇宙飛船所拍攝的資料以後,也發現有弗蘭克所指出的小黑斑。

綜上所述,當今人們對地球水的來源存在著不同的認識,究竟孰是孰非,顯然還有待於人們收集更多的客觀證據。

相關焦點

  • 月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有四種假設
    月球表面現在人們知道月球上有水存在,那麼,月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布朗大學的舒爾茨表示,即使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如果以這種方式每天只形成一個水分子,數十億年內形成的水在數量上也相當可觀」。千萬年來,月球為地球抵擋了無數次的小行星與彗星的撞擊,從月球表面的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就能看到。
  • 地球上的水是最多的嗎?那麼多水又是從哪裡來的?
    在太陽系那麼多天體中,地球上的水並不是最多的,但卻是最容易利用的,因為地球有一個大氣壓的大氣層,還有適宜的溫度,因此H2O這種氫氧結合物就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誕生了生命、滋潤了萬物........地球的含水量差不多就倒數了,但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也許木衛二也有可能,但至少我們現在還沒發現!其實不單是地球上的水從哪裡來的,太陽系其他天體上的水(冰)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又為什麼只有地球的水以液態存在呢,下面我們來簡單討論下!
  •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有多少?水又是哪裡來的呢?
    站在太空看地球,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這就是海水,太陽系裡只有地球存在液態水,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問到這些水是來自哪裡,地球之名並不確切,它約有5.11平方千米表面積,而陸地面積只佔表面積的29.2%,而剩餘的70.8%的面積都是海洋的。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坐落在太陽系中,與太陽的距離正好讓液態水得以存在。再遠一點,水就會結冰。再靠近一點,溫度就會太高,我們就會面臨失控的溫室效應的風險,就像金星灼熱的表面上發生的事情一樣。我們所處的位置既不太冷也不太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水是生命所必需的條件。但是這些水是怎麼來的呢?
  • 地球上那麼多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表面擁有液態水的星球,而且海洋等水域的面積佔到了地表的71%,陸地面積只有29%,海洋的平均深度約4500米,從太平洋上方的位置看,地球完全就是一個水球。再反觀太陽系其他和地球一樣的巖質星球,水星,金星,火星表面上卻沒有一滴水水,那麼地球上如此之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水對於地球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地球上不存在水,那麼生物根本無法在地球上出現。所以我們在尋找外星文明時,會把是否有液態水當做一個重要的因素去考核。既然水對於地球生命這麼重要,我們今天就好好聊一聊,地球上的水究竟是怎麼來的。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其實地球上的水,早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存在了。
  • 地球上的水是哪裡來的?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離不開水正是由於地球上覆蓋著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海洋才孕育了我們的大千世界和萬物眾生那麼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哪裡來的呢?二是認為水是地球形成後因替星撞擊而得來的彗星小行星「撞」出來的?
  •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水是生命之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來講,生命起源於大海,然後一步一步進化成了現在豐富多彩的世界,沒有水就沒有現在的世界,就沒有人類!那麼,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水來自於火山噴發?有科學家認為,雖然地球形成時地表沒有水,但還是有大量的水潛藏在地底深處,火山噴發的同時以水蒸氣的形態將地底的水由火山口傳送至地表。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逐漸形成了最原始的地球生態,然後慢慢孕育了生命。
  •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地球上的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如果沒有生命,宇宙將會處於一片寂靜荒涼之中。是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一個謎,我們這個石頭球並不是一開始就被豐富的水資源環繞著。那麼這些水到底是從哪裡來呢?地球上的水本身就是一個未解之謎,從古到今有很多科學家都探討這個問題,但是科學家一直沒有確認水的起源。水的來源,一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但是現在關於水的起源科學家有三個觀點。
  • 地球上的水是哪裡來的?科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你知道麼,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們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兩派,有一派認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經有水了,後來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成了一個巖漿球,有一部分水,蒸發成水蒸氣飄到宇宙中去了,它們到了宇宙中去以後,其實又凍成了冰。
  • 地球表面的液態水是從哪裡來的?
    人類自探索太陽系以來,發現地球是唯一有表面液態水存在的星球,主要原因就是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剛剛好,不遠也不近,離太陽太近,像水星完全是煉獄一樣的存在,表面溫度極高,太遠的星球是冰凍的星球,也不可能存在表面液態水。這裡為什麼說地球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有表面液態水存在的星球,而不是說唯一有水的星球呢?
  •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周博士,歡迎光臨科教茶小屋。我們今天來講講,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哪裡。這個問題,猜想很多,但其實目前沒有公認的答案。小周博士在這裡給小朋友們介紹兩種。小朋友聽說過彗星嗎?聽說過地震和火山嗎?別看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可能他們都是水的來源。兩種水來源的假說,第一種「自源說」。
  • 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
    我們知道,地球70%的面積是海洋,只有30%是陸地,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水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目前,關於水的起源,科學家有兩種假說,一種是自源說,意思是這些水是地球自帶的;另一種假說是外源說,意思是小行星撞地球送來的水。這兩種假說哪個更符合地球水的起源呢?
  • 地球原本沒有水,那四大洋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地球在我們眼中是一個龐大的星球,而地球也是人類生存的家園,且地球上有著70%的海洋部分,所以地球又被稱之為水球,興許正是有著這些海洋部分所以人類才得以生存下來吧,但科學家表示早期的地球不存在液態水的,那麼地球上如此多的液態水是如何來的呢?
  • 只有地球有水嗎?水從哪裡來?科學家的解釋令人讓人恍然大悟
    除了木星的幾個衛星存在水之外,在太陽系中的天王星,海王星上面人類也發現了大量的冰的存在,不少科學家們推測這些行星甚至可能有液態海洋的存在。也可能存在地下海洋,這裡星球的含水量都要比地球多很多,就一個小小的木衛二上面的水資源都要遠比地球上的水多。
  • 地球上的資源有很多,那液態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會被用完嗎?
    文/瑤堇雲詩地球上的資源有很多,那液態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會被用完嗎?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已經是有很多年,雖然這跟地球的年齡相比,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人類沒必要跟地球相比,人類已經是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想到這個,大家就會想起恐龍統治地球的時候,他們可是在地球生存了1.6億年呀,可惜還是沒有產生文明,最後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之中,而人類不過500萬年左右,卻是已經能夠走出這個地球,探索地球所存在的這個宇宙了。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有好多小夥伴們問過這個問題,就是啊,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我們仰望夜空尋找答案。一、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提亞是一個與地球相撞構成月球的古老天體。他們的發現標,地球上的水比以前想像的要古老得多。其實月球構成的長期理論不斷觸及到一個叫提亞的古老天體。大約44億年前,提亞與地球相撞。碰撞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碎片環,月球是由這些碎片構成的。常設理論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匯集了水,在與提亞碰撞後,彗星和小行星送來了水。但來自蒙斯特大學的新研討提出了支持地球水另一種來源的證據:提亞自身。
  • 為何地球上這麼多液態水,而火星卻幾乎不見液態水?
    火星與地球,幾乎可以說是太陽系內的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的自轉、公轉周期、所處軌道與太陽間的距離相差無幾,為何地球上生機勃勃,火星上卻空蕩無比呢?地球上的這些水來自哪裡?火星上的水又去哪裡了?地球與火星含水量有多少?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海洋又是怎麼形成的?
    現在,地球上,海洋的總面積佔整個地球總面積的71%,可以說,地球就是個藍色水球。那你有沒有好奇過,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四大洋?海洋是怎麼在地球上形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水是從哪來。水從哪裡來關於這點,眾說紛紜,追蹤地球水的確切來源異常複雜,科學界普遍認同的說法是星雲說,這要從46億年前說起,那時,太陽系剛剛誕生不久,太陽系中漂浮著大量的氣體和塵埃雲,在雲內,氧原子和氫原子四處擴散,氧和氫當時是宇宙中最豐富原子,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這些高反應性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水。這個化學式大家可能學過,兩個氫和一個氧可以形成一個水分子。
  • 地球的水來自哪裡?
    可是,科學家在努力尋找什麼呢?在地球上,水是生命出現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太陽系中尋找生命的時候,水的存在通常成了我們判斷一個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據。天文學家將水作為研究重點適用於其他星球也就不足為奇了。通常,尋找水的重點被放在恆星周圍的行星上,如果行星處在合適位置,水在它上面可以保持液態。很不幸,望遠鏡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分辨出一光年之外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