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子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穿越到鏡像宇宙?科學界不拒絕哪怕最離奇的猜想,但要通過檢驗之後才能成為科學理論。實際上,科學家們也不抱樂觀態度。
▲電影《降臨》劇照
文 |孫正凡
在科幻小說和影視文化裡,網友們有一句吐槽非常生動形象:邏輯不通,平行時空;編不下去,量子戰衣。就像滅霸打一個響指就能毀滅世界,重新loading進程一樣,平行時空、量子不確定性,這些令人難以捉摸的科幻設定,讓科幻故事主角擁有了「超能力」。
可是你知道嗎?平時嚴謹到一絲不苟的科學家們,被科學難題逼到百般無奈之時,也會祭出「平行時空」這樣不那麼靠譜的設定,希望能解釋在前沿科學裡困擾科學家們數十年的不解之謎。
近日,據《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報導,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橡樹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原子彈的誕生之地)的物理學家利婭•布魯薩爾(Leah Broussard)和她的團隊,試圖在實驗室裡檢測鏡像平行宇宙是否存在,來解決在中子衰變研究領域已經存在了40年的一個難題。
用科幻設定來解決科學問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什麼是鏡像平行宇宙
其實,所謂科幻設定,本來就是用來進行科學發現。比如鏡像平行宇宙,實際上涉及兩個基礎量子物理學概念,宇稱(鏡像對稱),以及概率解釋延伸出來的「平行時空」。
在我們生活裡,可以看到很多簡單鏡像,也就是左右對稱的圖形。經典物理學領域,左右方向也是完全一致的,鏡子裡的世界跟鏡子外的世界都可以完美地存在。但在量子力學領域裡,這種對稱性被楊振寧和李政道發現的「宇稱不守恆」打破了,從而揭開了當時著名的「θ-τ之謎」,即在弱作用力(四種基礎作用力之一)參與的核反應過程中,宇稱是不守恆的。
不僅如此,楊、李還設計出了實驗來證明這種不守恆導致的效應,華人科學家吳健雄女士很快做出了其中一個實驗,從而證明楊、李的理論是對的,推翻了長期以來默認的「宇稱守恆」,震驚了物理學界。——在量子力學裡,鏡子裡面的世界,跟鏡子外面的世界,竟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10月發表了論文,吳健雄隨後給了實驗驗證,諾貝爾獎委員會立刻在1957年把諾貝爾獎頒給了當時只有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
至於平行宇宙,科幻迷已經很熟悉了。在量子的概率波解釋裡,關在箱子裡那只可憐的「薛丁格的貓」,在被觀測之前,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是兩種狀態的疊加態。在被觀測之後,把它理解變成只有一種狀態,要麼是死的,要麼是活的。
那麼,另一種狀態哪裡去了?有一種解釋認為,另一種狀態依然存在,是我們的宇宙發生了分裂,在平行時空裡,那隻貓變成了另一種狀態。量子世界的這種變化和解釋,跟我們生活經驗、經典物理是完全不一致的。可量子世界的規律恰恰如此,對於這種「平行宇宙」解釋,同意者無法證實,反對者也無法證偽。那就……隨他去吧。看看,我們熟悉的科幻假定,竟然來自科學家最初的異想天開。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
中子衰變難題40年,逼出了「鏡像平行宇宙實驗」
報導中的主角利婭•布魯薩爾(Leah Broussard)在著名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中子物理。中子,就是幾乎所有原子核裡都存在的那種不帶電的粒子。它有一種奇特的性質,在原子核裡它性質很穩定,可以長期存在,雖然有時候也不老實,會發生衰變,從中子變成質子,順便扔出來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讓楊、李替華人拿到第一個諾貝爾獎的,就是這樣一種核衰變)。
可如果中子一旦獲得了自由,它們立即進入衰老期,發生衰變,每過大約15分鐘就會損失一半(這個時間叫做「半衰期」)。
問題就出在對自由中子「大約15分鐘」的精確測量裡。中子物理學家們有兩種方法來測量它,一種方法是將它們隔離在一個「瓶子陷阱」中,讓它安靜地待著,自由衰變,過一定時間後在數一數剩餘的數量;另一種方法是從核反應堆裡取出一束奔跑的中子,在奔跑路線上設卡計數,數中子衰變之後產生的質子數。可這兩種方式得到的半衰期結果總是大同小異——前者為14分39秒,後者為14分48秒。也就是說,大約900秒的時間,兩個結果差了9秒鐘。
無論是原子彈誕生地的科學家,還是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無數次重複這兩類實驗,差異總是存在——不是哪個科學家粗心弄錯了,或者是實驗儀器的問題。40年來,中子物理學家們絞盡腦汁想弄清楚,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這種結果不一致——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都向我們拍著胸脯保證過,無論是安靜的、還是奔跑的粒子,它們的規律應該是一樣的啊。
就像在科幻故事裡那樣,面對在我們這個世界,按照嚴謹的科學邏輯打死都無法圓上的「情節」,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利婭•布魯薩爾和同事們被迫祭出了科幻作家常用的法寶:平行時空,而且是鏡像的。
這個解釋就是,可能真的存在鏡像平行宇宙,在奔跑的中子束裡有1%的中子,擁有穿越到鏡像平行宇宙的能力,它們也發生了衰變,只是不是在我們這個宇宙發生的,那些衰變出來的質子就丟了,觀測結果就「顯得」半衰期長了一些。(這個猜想,是在2012年一篇論文裡提到的。)
實驗尚未展開,結果並不樂觀
怎麼證明「中子穿越到了鏡像平行宇宙」呢?布魯薩爾的實驗設計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她設想的是讓中子重新穿越回來。為此,要設置一堵厚牆,這堵牆是我們這個宇宙裡的中子無論如何無法穿透的。
可按照「鏡像平行宇宙」假設,那一束奔跑的中子束裡,有些中子無須陷在牆裡,在其他中子迎頭撞牆,陷落在牆裡的時候,它們到另一個宇宙去逛了一圈,相當於繞過了牆,然後穿越回來,出現在了牆後面。
所以,科學家們的想法是在牆後面設置探測裝置,抓住這些利用鏡像平行宇宙成功翻牆的「狡猾」中子。這樣一來,兩種測量中子半衰期的實驗就可以獲得一致結果了。
不過目前來說,做出任何評價都還為時過早。因為這個實驗設想雖然完成了,何時開展還需要等待另一個前期實驗的結果分析。而主持那個實驗、還在分析數據的科學家說:「儘管得到任何成果的可能性都很小,但這是一次簡單且並不昂貴的實驗,如果一場物理學革命中可能會產生好的結果,那麼我們必須嘗試。」
聽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那麼為什麼還要做這些實驗呢?因為「簡單且並不昂貴」。也就是說,因為中子物理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已經探索了40年,結果絕望地發現,其似乎在我們這個宇宙裡根本找不到答案,所以,那些帶有科幻色彩的想法就進入了科學家們的視野。又因為成本實在便宜,這樣腦洞大開的設想才可能被付諸實施。
也就是說,它可能是一次改變科學進程的偉大實驗,但概率實在太小,更可能是若干年後我們開科學家們的玩笑才會想起來的趣聞而已。
如何理解科學家檢驗「科幻設定」
愛因斯坦在他的科普著作《物理學的進化》裡,曾把科學研究比作一個偵探在破案。但是,跟一般偵探小說不一樣的是,科學家們不可能先翻到結尾去看最後答案。在破案過程當中,沒有任何人能夠事先知道最終答案是什麼,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甚至更為尷尬的是,像霍金這樣的科學家還認為,我們未必能夠有最終答案。
然而,在一個所有人都束手無策的科學難題上,科學家們不會拒絕任何的可能性,哪怕是「鏡像平行時空」這樣連設計者都未必真正相信的解釋。但是,科學家們也不會停留在科幻設想上,要想承認或者否定(證實或者證偽),就必須尋找能夠說明問題的實驗證據。
實際上,這個事也可以幫我們理解,科學裡面的理論解釋和實驗驗證之間的關係。在現代科學裡,科學實驗是為了檢驗(證實或者證偽)某種科學理論猜想。也就是說,任何科學實驗在執行之前,都必須要有足夠的依據說明,它才是有價值的。像這樣的鏡像平行時空的假設,從理論上而言,是並不太靠譜的,但是這個實驗設計有一個好處,就是他的成本非常低,技術都是現成的,所以這個實驗才得以順利地進入到實施階段。
另一個啟發是,科學實驗設計的結論必須是開放的,任何一位科學家都必須要接受科學實驗所給出來的任何可能的結果:證實或者證偽。如果這個實驗在「不可能穿透的牆」後面真的探測到了中子信號,那麼,想必物理學家們會大吃一驚,會有更多的同類實驗進行檢驗,也會有大批理論學者們對平行時空假設進行熱烈的探討,掀起一場物理學新革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也就是連設計者都認為的,就是這個實驗並沒有探測到任何中子信號。也就是說,至少這個實驗會降低「鏡像平行時空」這個假設存在的可能性——以後的科幻作家用起這個概念也會更謹慎吧?
當然,這種雙重可能性恰恰是科學實驗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對於很多世界著名的大科學裝置——比如,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一些科學評論寫道,如果它能夠按照理論預期,做出一些科學發現,我們可以歡呼,這是現代物理學的偉大勝利。
但是,科學家們內心深處,可能更期待它們給出不一樣的結果。這會讓科學家們更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實驗指出了現在的科學物理模型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迫使物理學家們超越它,在更深層次上對現代物理進行革命。
但是,未來的答案究竟在什麼方向?連最前沿的物理學家們也並不知道,所以人人歡迎哪怕是最神奇的想法。當然「誰主張誰舉證」,提出想法的人必須像這位科學家一樣,提出最好比較成本比較低的檢驗方案。我們也必須承認,最終答案在哪裡,我們依然不知道。也可能在多少年之後,人們回過頭來看歷史,發現即便是現在科學家們最狂野的想像,也顯得過於保守了。
□孫正凡(天體物理學博士)
編輯:李冰冰 校對:李立軍
新京報·新聲代第一屆中學生寫作創造營啟動!
寫作即創造。那寫作何為?是為了「用文字醃製時間,煮字療飢」,還是「坐在浴缸裡橫渡大西洋」?我們認為,寫作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而年輕世代的所思、所見與所寫,尤其值得被看見。
你有火種,我有採火盆。作為國內最好的原創內容平臺,我們啟動了此次活動只要你是中學生、能來參加活動,我們送你C位出道!
大賽將分三輪,最終選出30名創造營的學員,獲得最後的夏令營資格。劃重點!這是一次公益性活動,全程不收取任何報名費與評審費,學員參加夏令營的食宿全包!
夏令營期間,我們將開設專業的寫作訓練班,由熊培雲、蔣方舟、楊慶祥等大咖親自授課;寫作夏令營期間,學員作品還將有機會刊登在新京報各大內容平臺,包括新京報報紙、APP、公號,並實現全平臺分發,讓你的作品得到百萬、千萬加的曝光。一塊送上的,還有榮譽證書、神秘禮包。
點擊此處或下方「閱讀原文」,直接進入報名頁面
推薦閱讀:
瑪莎拉蒂車禍:醉駕炫富背後是否還有個不守法的爹?|新京報快評
輪姦少女致死案:7個月未審判需給家屬多些解釋|新京報快評
寵物狗照片可充當處方下單,網絡售藥行業也該「吃藥了」|新京報快評
正視與南方差距,山東激活危機意識 |新京報社論
機關大樓「危樓鑑定」造假,該有明確說法 |新京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