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談《信條》,時空逆轉現實嗎?

2020-09-16 高山大學

「高山科普」是高山大學的科普專欄,致力於捕捉和分享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和大家一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翻譯丨王信然

編輯丨朱珍

就像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許多電影一樣,《信條》的主題也是源於對真實科學問題的假設。《星際穿越》主要研究蟲洞和時間旅行,《信條》則在思考是否有可能反轉物體或人類的熵,讓其在時間中來回穿梭做到「時光回溯」。



在寫《信條》劇本時,諾蘭採納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基普·索恩的一些建議(他也曾為《星際穿越》出謀劃策),但最終根據劇情需要,也放棄了一些現實要素。


諾蘭在影片的新聞稿中提到:「我確實讓基普·索恩讀了劇本,他幫我弄清楚了一些科學概念,不過我並不打算在電影情節上詳細精確的體現這些概念,但整體來說,電影還是基於實際科學的。」


那麼,電影《信條》中究竟涉及到多少科學知識呢?電影中的那些時空逆轉的現象可能會在現實中出現嗎?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克勞迪婭·德拉姆教授就電影的一些關鍵情節做了詳細解讀。

警告!!

前方嚴重劇透。如果你還沒看過《信條》,高小山建議先收藏,等你看完影片後再回來看這篇解讀。



你覺得《信條》怎麼樣?

好的科幻電影和好的動作電影,我都很喜歡。但對我而言,說《信條》是科幻電影其實有點過,「科幻」並不能作為過多動作和過分場景布置的藉口。


電影本身並不燒腦,只是表現得有點故作高深。


作為一個科幻電影,我能理解他們「想拍一部電影,而它不需要考慮是否符合現實」的想法,我能接受這一點,但很多情節並不合理,所以對我來說,很難像欣賞其他科幻電影一樣去欣賞這部電影。


《信條》中的「科學」是否經得住推敲?


電影中是有些物理和科學的元素體現,但是與之前的電影例如《星際穿越》相比,差距可能有點大,情節更缺少科學的約束。很多時候影片只是使用了一些科學術語,但也僅限於術語,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星際穿越》則相對更深入一些。


我這麼說,並不代表電影中每件事都是完全錯誤的。就比如說,你聽見時鐘在嘀嗒作響,感受到時間在流逝,這跟「熵」的概念有關,如果你能夠逆轉熵,也許就能夠讓時間倒流,這一點在理論上也許不完全是錯誤的,這是你可以認同的結論。


但是電影對時光逆轉的後果的描述和解釋並不符合邏輯。


那麼,到底什麼是熵?


熵是對秩序混亂程度或信息水平的衡量。物理學基本定律告訴我們,熵總是增加的。事情總是朝著雜亂無章的方向發展的。這也是我們衰老的原因——我們的身體機能變得越來越紊亂。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破壞東西比建造東西容易得多。

從物理角度來講,如果你在一個盒子裡放入不同的氣體,氣體會慢慢佔據整個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氣體之間的秩序會變的越來越混亂。


也就是說,當熵增加時,事物之間會變得越來越缺乏組織性。


逆轉一個物體的熵,有可能嗎?


冰箱就是一種降低熵來冷卻物體的裝置,因為當物體溫度越低,熵就越小。

就拿冰塊來說,它溫度很低,組織結構良好且處於靜態。而當你加熱它時,溫度升高,它的熵增加了,變成了組織結構不固定的液體或者氣體。但是一個冰箱或一個冰櫃可以逆轉這一過程。


所以單純建造可以逆轉熵的裝置並不難,但這並不意味著冰箱裡的時間會倒流。就如同我把食物放進冰箱之後,它並沒有變得越來越新鮮。


所以逆轉熵可以讓時間倒流,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推斷,並非一定會成為現實。但這正是電影的情調不是麼?這正是科幻中的「幻」字。


在這部電影的新聞稿中,諾蘭說除了熵之外,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這是真的嗎?


基本上是這樣的。對於大多數物理定律來說,都是時間對稱的。任何可以向前移動的東西,你都可以想像它在向反方向移動的過程。


熵是我們唯一體驗到的只向單一方向演變的東西,所以我們把熵和對時間的感知聯繫在一起。


總體來說,熵總是在增加。那麼就可以想像在另一個世界,熵總是在減少,一切都朝著與我們相反的方向發展。那個世界裡的人們將以另一種與我們以相反的方式生活。這本身挺好的,沒什麼問題。但是當你與這個反世界進行互動和接觸時,從物理的角度來講,是解釋不通的。


如果一個人在時空中穿梭,他們將不能呼吸正常的空氣嗎?


呼吸其實就是肺部和身體中的氧氣之間的平衡。當然,如果在你身上發生時間倒流現象的話,呼吸的逆過程也會發生。


所以我想,也許你確實需要帶上自己的空氣。當然,你也需要帶上所有其他的東西。

就比如,當你看到物體或者其他人時,首先是來自太陽的光照射到這個物體上,然後再反射回你的眼睛裡。


但是如果你沉浸在一個時間能倒流的世界裡,而你又沒有帶上所有的光,那麼你就會體驗到這麼一種現象,那就是第一束光是從你的眼睛裡出來的,然後擊中物體,再照射到太陽。這樣一來,你就看不到物體了,你只會先看到光而已。


如果在你時間倒流的時候發生了爆炸(例如在追車的場景中),那會導致結冰而不是著火嗎?



那絕對不會發生。這就像說,「如果一個東西是白色的,它將會變成黑色。」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變得對立。


我們感到熱是因為空氣中的分子撞擊了一個表面。這是我們的感受,不斷有粒子撞擊到我們身上。


如果分子和我們一起進行時間倒流的話,它們會朝另一個方向撞擊,依舊是會撞擊。我們也仍然會感覺到熱。


當羅伯特·帕丁森的角色說他有物理學學位時,你覺得可信嗎?


他只是在隨意說著沒有實際含義的術語而已。他所說的「輻射」和「正電子」並沒有真正的內容。他其實只是說了「熵」這個詞,但他並沒有進行解釋。


擁有理論物理碩士學位不能代表什麼,並不意味著你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當他的角色提到「平行世界」理論時,他的意思是什麼?


每當要發生什麼事情或是你要做決定的時候,你都可以想像出有另一個連貫的平行世界。比如你早上醒來,決定你是要喝茶還是喝咖啡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中你決定喝咖啡,但在平行世界裡,你將決定喝茶。



每一個單獨的物理過程和相互作用,一切結果皆有可能,每一個可能都分別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變為現實。當他談到多個世界的時候,這就是他的想法,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現實裡發生了一些事情,但在另一個現實中,可能發生了其他的事情。


如果時光倒流,也許兩者之間會建立聯繫。如果你改變了你(在過去)所做的決定,也許你會轉向另一個平行的現實。


在電影的某個時刻,他們想探索這種可能性,但最後他們的結論是「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只有一個現實,沒有辦法改變它:「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現實,它是固定的。」


時間旅行在科學有可能嗎?


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還是需要去探索。在《信條》中他們把這個叫時空旅行,但其實表現出來的只是熵減而已,並以此為手段顛倒你對時間的概念。


關於時間旅行,一些人的說法是,在一個更封閉的時間曲線裡面,你可以重複地去到過去或未來的任何一個時間點。


能否真的實現這一理論,取決於大自然的本質。然而我們目前對所有事情的理解都與這一切背道而馳。


若時光真的可以倒流,世界的結構、我們理解時間的方式、一切事物的組成和相互的關聯就會變得十分荒唐。


原文連結: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movies/story/2020-09-04/science-christopher-nolan-tenet-physicist-interview

相關焦點

  •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電影《信條》是諾蘭導演又一燒腦力作,該片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時空穿越。同樣是穿越時空,在以往的電影中,故事的主角是在不同時間節點上進行跳躍,這部電影卻沒有採用這個套路,而是使正反時空交疊在一起,創造了新的視覺觀感。在科幻電影中,穿越時空,主流的方式是利用時間機器,要麼就是像電影《星際穿越》中那樣利用蟲洞等時空隧道。
  • 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
    電影《信條》近期在國內影院上映。被這部電影「燒糊了腦子」的觀眾不計其數,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就是大反派想用逆轉時間的殺傷性武器毀滅現世,不過一系列和時空逆行相關的科學概念以及非線性敘事,直接把觀眾繞懵。在電影《信條》當中,出現了兩個時間表述,分別是正向的時間和逆向的時間,時間有方向嗎?電影裡設定的熵減能夠逆轉時空,理論上真是這樣的?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千呼萬喚,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燒腦神作《信條》,終於上映了。影片講述了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國際特工試圖利用「時空逆轉」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現實世界中的時間為什麼只能是向前發展的?時間逆轉有可能實現嗎?
  • 當你有逆轉時空的超能力,怎麼阻止「三戰」發生?
    看不看得懂《信條》沒關係,「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假如1914年,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大公夫婦開槍時被阻止,一戰不會發生嗎?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這個向來喜愛玩弄時間的男人,再次精進完善了,他心中關於時間洪流的意義。於他而言,時間是個很有趣的命題,也是纏繞他後半生電影題材的主題。在他看來,穿梭在現實與夢境間,漫遊在宇宙與回憶間。時間都是極富存在感的東西。
  •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表示...>【專家採訪】時空逆轉有可能實現嗎?理論上是真有可能看過《信條》的觀眾,一定對出膛的子彈飛回槍內的畫面印象深刻。
  • 理解這三個概念就能看懂《信條》諾蘭是怎麼逆轉時空的 星際穿越
    諾蘭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有關時空扭曲、時空穿越的高概念電影,再加上剛剛上映的《信條》構成了諾蘭的時空三部曲。 在諾蘭的電影《信條》中,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 如果人類能逆轉時空會發生什麼?真的有逆轉時空的方法嗎?
    如果人類能夠逆轉時空會發生什麼?真的有逆轉時空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早在戰國時代莊子就提出了宇宙的觀念,時間流逝,重返年輕,追求永生的人或事屢屢出現。著名的水塔試驗將這種改變帶到了現實,沒錯——就是你想像的那樣,是時間的改變。試驗過程中,科學家將兩個時間相同且準確無誤的鐘分別放在水塔的頂端和底部。在我們的印象中,時間是固定的和不可改變的。可試驗的結果並不是如此,因為這場實驗中加入了一個變量——鐘的運動軌跡。
  • 諾蘭《信條》裡的時間逆轉在理論上可能嗎?是否符合科學?
    ,我瑟瑟發抖地表示:我就一個寫科普的,又不是寫影評的,不需要劇情解讀……所以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電影裡的時間逆轉理論上可能嗎?符不符合科學?時間會逆轉嗎?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經寫過個科幻短篇《坍縮》,裡面講到科學家發現宇宙停止了膨脹並即將轉向收縮,而當時最頂級的物理學家丁儀指出,當膨脹開始逆轉為收縮時,時間箭頭也會逆轉,宇宙中的星系會瞬間開始藍移,掉在地上的玻璃杯會飛回手中,人會返老還童慢慢變小並鑽回媽媽腹中……這腦洞略大,我當時就覺得特別扯。
  • 電影的焦慮,諾蘭的信條
    記憶和現實的反覆重組、多重夢境的墜落、蟲洞中的時空旅行,這些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門檻很高的概念,都被他用電影視覺的方式呈現了出來,並且舒暢地傳遞給了觀眾。但針對《信條》中的時間逆轉這件事,諾蘭的確沒有做到讓觀眾充分理解,至少我個人是沒辦法滿意的。
  • 科幻|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近年來,許多科幻片不約而同地用黑洞、量子力學中的概念和花哨的術語,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等作為科幻設定,而諾蘭卻另闢蹊徑,「竟然」用到了熱力學的熵,還有我曾談過的平行宇宙、反物質等。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
  • 《信條》與時間之謎
    在人類因環境持續惡化將要毀滅之際,馬修·麥康納飾演的男主角,一位前太空人,和幾位科學家,被NASA派往外星空間,尋找人類可以移民的星球。在不同的星球上,科學家們體驗了因重力不同而不同於地球的時間。男主角還穿過蟲洞,到達另外一個空間。這就是科學家們所假想的,所謂的空間摺疊,或者說平行宇宙。最後,男主角進入了匪夷所思的五維空間。在那裡,時空可以隨意轉換,過去、現在、未來,一清二楚。
  • 看不懂《信條》?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信條》又是如何實現「時空逆轉」的? 本文,我們和你一同打開時間的大門,開啟一段「腦洞大開」的探索之旅。時空旅行的概念於是出現了,人類關於時間的想像也開始有了理論依據——基於牛頓的絕對時間觀,時間是第四維的存在,人類怎樣穿過三維空間,就能怎樣穿過四維空間。 關於時空旅行的觀點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時間不可被改變,人們只能旁觀,無法幹預。一切遵循「現實守恆定律」,主角無論怎樣阻撓,都無法改變已經發生過的事。
  • 「影評」《信條》與時間之謎
    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確實需要二刷時間是謎一般的存在,只能感知,無法觸碰。只有從計時器、進度條、一個人漸漸增多的白髮或皺紋上,才能察覺時間的存在與無情。時間永不停留。過去,已經過去;未來,不可預知。而現在,正在分分秒秒地流逝。我們為過去後悔,為現在焦慮,為未來恐慌。讓時光倒流,是人類的永恆願望之一,但從未實現過。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
  • 逆轉時間,世界會怎麼樣
    以諾蘭為例,時間這個概念曾經出現在他執導的多部電影中,《記憶碎片》是諾蘭打破時間線,段狀汲取時間的嘗試;《致命魔術》裡他開始進行嵌套,就是將多個時間穿插;《盜夢空間》中玩起了「時間差」,強調夢境與現實的時間快慢不一;另外,基於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蟲洞理論和時間旅行可能性原創的《星際穿越》,描述了五維空間中時間的存在方式;而《信條》則是逆轉了時間的方向,創造出時間軌道上前進與後退兩種不同運動規律的人和物體並存的狀況
  • 《信條》燒腦?看看這篇解謎降溫
    9月4日上映的《信條》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編劇的第11部長片,他的作品以非線性敘事、鏡頭充滿隱喻、時空變幻莫測等「燒腦」手法著稱。與他執導的影片《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相比,今日上映的《信條》故事主線相對簡單,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
  • 《信條》中掩蓋不住的物理「硬傷」
    原標題: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電影《信條》近期在國內影院上映。被這部電影「燒糊了腦子」的觀眾不計其數,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就是大反派想用逆轉時間的殺傷性武器毀滅現世,不過一系列和時空逆行相關的科學概念以及非線性敘事,直接把觀眾繞懵。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下)——隱藏劇情和原理
    2:時空穿越和時間逆轉有什麼區別?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1:《信條》中一定存在平行空間,不要問為什麼,問,就是愛過,啊,不,沒有的話後續劇情不成立,後面再講。後面小黑和小白運小美的貨車箱對話中,小白也說了:「平行世界裡,我們不可能知道,自由意志和多重現實的關係。」2:去完印度大媽家,小黑和小白的對話中,小黑否定了時空穿越,說這是時間逆轉。
  • 女主紅衣服就是正常時空!觀影前知道這7個點,更容易懂《信條》
    1.熵與負熵《星際穿越》中,諾蘭用到了引力來拉長或縮短時間,並借布蘭德之口說明時間是不能被逆轉的。在《信條》中,諾蘭親自反駁了自己此前的觀點。他借約翰·大衛·華盛頓之口披露了電影的故事核心:這不是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諾蘭用到了「熵」與「負熵」的概念來實現時空的逆轉,他表示:一個物體或一個人的「熵」值是可以逆轉的。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擦拳抹掌的觀影者帶著對大師新作的期待興奮的進入影院,又帶著無限的迷惘走出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