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與時間之謎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確實需要二刷

時間是謎一般的存在,只能感知,無法觸碰。只有從計時器、進度條、一個人漸漸增多的白髮或皺紋上,才能察覺時間的存在與無情。時間永不停留。過去,已經過去;未來,不可預知。而現在,正在分分秒秒地流逝。我們為過去後悔,為現在焦慮,為未來恐慌。

讓時光倒流,是人類的永恆願望之一,但從未實現過。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

9月4日起開始上映的電影《信條》(右圖)裡,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不但讓時間實現了倒流,並借男二號尼爾(羅伯特·帕丁森飾)之口,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既成事實;即便時光倒流,你只能改變進程,但無法改變結果。

看完《信條》後,媒體從業人員趙琳說:「沒看懂。」記者說:「看看史蒂芬·霍金的書,了解一下他關於時間的描述、宇宙的起源以及黑洞理論後,這部電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趙琳說,難道我為了看一部電影,先去腦補科普書嗎?看電影,就是一娛樂。

顯然,趙琳的困惑,也是大多數觀眾的困惑。對很多觀眾來說,《信條》確實構成了一個較高的門檻。因此諾蘭導演的忠實粉絲們自嘲道:「別的電影沒看懂會說,這是什麼垃圾電影,邏輯不通;諾蘭的電影沒看懂,確實需要二刷。」

一切,歸於無

在牛頓那裡,時間是絕對的,是線性的,是勻速向前的,是無情的。在宇宙各處,時間的快慢是一致的。

到了愛因斯坦時代,時間是相對的,是受重力和速度影響的。北極點和赤道地區,時間會差零點幾秒。而在不同的星球上,時間差別更大。重力和引力越大,時間就變得越慢。

愛因斯坦和霍金等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的旅行速度超越光速,就可以回到過去。這個,似乎可以理解。但霍金又說,如果足夠快,你可以在還沒有出發之前,就已經回到了原點。這個,顯然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範圍。

眾所周知,霍金一生兩大成就之一是黑洞理論。霍金稱,因為黑洞的質量無窮大,越靠近黑洞,時間越慢。等到達黑洞的中心時,時間停止了。一切,歸於無。

霍金的另一大學術成果是關於宇宙的起源,或者說時間問題。在《時間簡史》裡,霍金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類似奇點的東西,經過一次莫名其妙的大爆炸後,奇點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向外膨脹。在漫長的時間裡,各種物質(包括暗物質、黑洞等等)慢慢形成,一環套一環。對地球人來說,最小的是太陽系,向外是銀河系,銀河系之外是本星系,本星系之外是整個宇宙。宇宙到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霍金認為,宇宙是一個球形體,是相對合理的解釋。根據紅外線探測,以及引力波理論等,科學家們推斷,目前宇宙仍然處於擴張之中。

霍金提出,宇宙不可能永遠擴張下去,到達極限後,宇宙將開始一個反向的過程:收縮。收縮到最後,會成為黑洞,並再次成為一個奇點,這就是坍縮。至此,一個輪迴完成。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宇宙的擴張是時間的正向運動,而宇宙的收縮則是時間的反向運動。  

對未知執著地追問

諾蘭稱,他對時間這個概念非常著迷,多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信條》的劇本,十幾年前就已經啟動。諾蘭和他重要的合作者,也是他的親弟弟喬納森·諾蘭(本片編劇之一),對劇本打磨了再打磨。以諾蘭的風格,在這個過程中,他一定看了很多關於天體物理、量子物理、引力波,甚至弦理論的書,並請教過頂級物理學家。

諾蘭就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對人類的未知執著地追問,並試圖給出自己的答案。

在諾蘭早期作品、2000年上映的《記憶碎片》(根據喬納森·諾蘭同名短篇小說改編)中,諾蘭就講了一個關於時間和記憶的故事。或者說,一個講過去與現在的故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萊昂納多·謝爾比(蓋·皮爾斯飾),必須根據自己支離破碎的記憶來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

在諾蘭導演的另一部電影《失眠症》中,威爾·多莫(阿爾·帕西諾飾)與搭檔到一個偏遠的阿拉斯加小鎮,調查一宗謀殺案。那是北極地區的夏天,沒有黑夜,只有白天,男主角被極晝折磨得身心俱疲。實際上,這也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

2010年上映的《盜夢空間》,備受好評,全球大賣。在電影裡,諾蘭討論的是夢中有夢、多層夢境(最多到了第五層),並通過進入他人的夢境從而改變一個人決定的可能性。片中,時間概念至關重要:從下往上,底層的時間對應著上層更多的時間,比如第五層的1分鐘,可能就是第四層的1小時,以此類推。如果你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醒來,就會墜入萬劫不復的靈薄獄(Limbo)。愛因斯坦認為,四維是存在的。但這個四維,是在合併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後的存在,不是一個三維空間存在外加它在時間上的演化。

在2014年上映的《星際穿越》中,諾蘭探討了更多的物理問題。在人類因環境持續惡化將要毀滅之際,馬修·麥康納飾演的男主角,一位前太空人,和幾位科學家,被NASA派往外星空間,尋找人類可以移民的星球。在不同的星球上,科學家們體驗了因重力不同而不同於地球的時間。男主角還穿過蟲洞,到達另外一個空間。這就是科學家們所假想的,所謂的空間摺疊,或者說平行宇宙。最後,男主角進入了匪夷所思的五維空間。在那裡,時空可以隨意轉換,過去、現在、未來,一清二楚。因此,男主角可以通過發送摩斯密碼的方式,將信息傳給了在地球上、少年時的女兒摩菲,助後者在成年後解開了未解之迷。在太空中漫遊了幾分鐘的男主角,被後來的科學家發現並救回到空間站時,人類的百餘年已經過去。男主角依然是出發時的模樣,而他的女兒早已去世多年。

時空穿越題材屢見不鮮

雖然目前無法實現,但在科學家那裡,時空穿越至少在理論上被認為是可行的。

影視劇裡,時空穿越題材屢見不鮮。代表性的電影,有《終結者》系列、《蝴蝶效應》系列等。在《蝴蝶效應》裡,男主角為了改變現在,一次次穿越到從前,修改過去。結果發現,一次比一次糟糕。最後,無奈的男主角穿越到了母親的子宮裡,在即將出生之時,用臍帶將自己殺死。

這就引出了那個著名的外祖父悖論。即,如果你穿越到過去,殺死了你的外祖父,就不會有你的母親,沒有你的母親,也就不會有你。《信條》裡,也提到了外祖父悖論,但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沒有名字,片中就叫Protagonist,主角)給出的結論是:這是一個閉環,兩者可以同時存在。這就引出了另一個概念,即平行時空。

在《信條》裡,諾蘭講的故事類似時空穿越,但又不是時空穿越。時空穿越,是從現在的一個點,回到過去的一個點,然後重新開始。《信條》引入的概念,叫時間逆轉。也就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倒著來一遍。不但時光倒流,而且人物動作、場景等,都是反著來的,就像倒帶。

時光倒流,很好理解。但《信條》裡,讓大多數觀眾無法理解的是,倒流的時光和事件,和正在發生的一切,同時出現,並進行了激烈的交鋒。男主角與戴面罩的神秘人對打,神秘人其實就是男主角自己。電影裡還提到了霍金等科學家提出的正負粒子概念。霍金說,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正的你,和一個負的你。哪天你遇到了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千萬不要去握手或擁抱。一碰,正負對撞,你就消失了。《信條》借角色之口,重述了這個理論。但正男主和負男主打了半天,均毫髮無損。

電影裡的重磅大戲,是最後紅藍兩軍協同作戰。這也是本片最精彩的場面。藍軍提前10分鐘發起戰鬥,然後獲知戰況。在藍軍結束戰鬥,時間逆轉後,紅軍沿正向時間開始作戰。這就是所謂的「鉗形攻勢」。在軍事術語中,鉗形攻勢,是指將己方軍隊分成兩路,通過兩個方向對敵方發起進攻,以此迫使對方拉長戰線,兩面作戰。這裡,利用的是空間優勢。而《信條》裡,鉗形攻勢則是指時間上的,即從正向和逆向兩個時間維度,在一塊地面上同時作戰。是不是很燒腦?

更看重藝術創新

時間逆轉、外祖父悖論、平行時空、正負粒子,甚至熵增熵減(熵,簡單說就是事物的混亂程度)等大多數觀眾不熟悉的概念的引入,為《信條》增加了重重觀影障礙。加之打鬥場面轉換太快,一會兒正一會兒負,很多觀眾如我一般,看得眼花繚亂、雲裡霧裡。同時,《信條》也是有硬傷的。虛構的時光逆轉概念,儘管在劇情上實現了邏輯自洽,但僅靠四座十字時間轉門就實現逆轉,是沒有說服力的。片中呈現的逆物質等,同樣是經不起推敲的。

目前《信條》在國內權威網站上的評分已從開始的8分多下滑到7分多。這是近年來諾蘭電影的最低評分。票房表現上,《信條》也不盡如人意,內地首周末三天勉強過2億元,沒有一天是票房冠軍。之後,票房每天維持在2000萬元左右。在下沉市場,如三四線城市或縣城,該片的觀影人數更是少得可憐。某購票平臺預計,該片中國內地最終票房將在4億元左右。

儘管如此,《信條》依然是一部充滿誠意的電影。這是諾蘭永不妥協的結果。諾蘭是好萊塢唯一擁有最終剪輯權的導演,這給了他在創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從最早的《追隨》開始到《信條》,縱觀諾蘭導演的11部劇情長片,我們可以看出,諾蘭一直在尋找商業大片和藝術價值的結合點。他的電影,看重票房,但更看重藝術創新。尤其是諾蘭對科學(主要是物理學)的著迷,使他不斷將人類終極問題和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引入電影。他的作品,好看,又發人深思,所以廣大影迷親切地稱諾蘭為「大神」。

「這是一個混沌世界,黃昏時分無故人。」這是《信條》開頭男主角的接頭暗號,耐人尋味但又不知所云,正如《信條》的觀影難度之於大多數觀眾。

諾蘭說:「不要試圖去理解劇情,用心感受電影就好。」好吧。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影評」《信條》與時間之謎
    確實需要二刷時間是謎一般的存在,只能感知,無法觸碰。只有從計時器、進度條、一個人漸漸增多的白髮或皺紋上,才能察覺時間的存在與無情。時間永不停留。過去,已經過去;未來,不可預知。而現在,正在分分秒秒地流逝。我們為過去後悔,為現在焦慮,為未來恐慌。讓時光倒流,是人類的永恆願望之一,但從未實現過。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
  • 刺客信條奧德賽斯芬克斯之謎題目答案大全 斯芬克斯之謎題庫
    ­  刺客信條奧德賽已經上線有一段時間了,隨著玩家們的深入,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了水面,比如刺客信條奧德賽斯芬克斯謎題答案是什麼呢?快和小編一起走進斯芬克斯之謎題目答案大全吧。­  斯芬克斯之謎題目答案大全­  問:這東西吞噬一切:飛禽;走獸;樹木;花草;啃咬鋼鐵;磨碎堅硬的石頭吃掉;殺死諸王;摧毀城牆
  • 刺客信條奧德賽斯芬克斯之謎題目答案大全 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刺客信條奧德賽斯芬克斯之謎題目答案大全 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了水面時間:2018-10-26 07:11   來源:7230手遊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刺客信條奧德賽斯芬克斯之謎題目答案大全 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刺客信條奧德賽已經上線有一段時間了,隨著玩家們的深入,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 《信條》2個入門級隱喻,簡化理解逆時空奇觀,與隱藏的時間之謎
    正在全國熱映的《信條》被稱為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最"燒腦"的電影,由約翰·大衛·華盛頓與羅伯特·帕丁森等主演,講述信條組織逆轉時空、拯救世界的故事。目前豆瓣7.9分。本文不涉及科學、物理知識,從最簡單的隱喻入手,以日常經驗體會設定,簡化理解諾蘭創造逆時空奇觀之想法。
  • 電影《信條》的片名,原來跟這個二千年不解之謎有關!
    雖然《信條》已經上映了一段時間,但觀眾們仍樂此不疲的找尋更多關於電影的評論和解釋,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導演的心思。這次就解釋一下《信條》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Tenet」這個名字!Tenet 並非「天能」跟《Inception》一樣,片名 Tenet 這個詞並非導演 《信條》 原創,根據字典 Oxford Languages 中的定義,Tenet 的意思其實是「原則或是信念,尤其是宗教或是哲學中主要原則之一」,也就是信念的意思,跟電影的主題已經有著連繫。
  •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 電影信條裡的時間鉗形部隊表現如何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除了那場奪取時間武器的戰鬥使用了「時間鉗形戰術」(10分鐘)之外,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場歷經幾十年的「時間鉗形戰術」。只不過一個是正面戰鬥,而另一個是諜戰。但是在Neil的主觀時間線中,由於他是逆時間而上,所以他是在逆流時間的世界中,跑到鐵門處打開門,並成功替黑人男主擋下逆流子彈而死。這就是特工Neil的結局,而他依然選擇遵循了自己的命運,能夠讓他做出犧牲的,唯有信條。時間鉗形部隊表現如何?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這個向來喜愛玩弄時間的男人,再次精進完善了,他心中關於時間洪流的意義。於他而言,時間是個很有趣的命題,也是纏繞他後半生電影題材的主題。在他看來,穿梭在現實與夢境間,漫遊在宇宙與回憶間。時間都是極富存在感的東西。
  • 看不懂《信條》?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無數影迷年度期待的《信條》終於上映了。這是繼《敦刻爾克》之後,時隔3年諾蘭重返大銀幕之作。這也是今年全球電影市場復工以來,被寄予眾望的一部頂級大片。 時間,是科幻最古老的主題之一。諾蘭被稱為「時空三部曲」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信條》,每一部都探索了一種時間的呈現方法。
  • 沉思錄|宇宙之信條——時間與熱力學熵的故事
    我們沉思,並不僅僅是觀察各學術領域的發展,還有對學術進步下我們人類看待自己和彼此方式之變化的思考。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為了阻止政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電影《信條》正在上映。對於這部情節複雜而燒腦的電影,觀眾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 《信條》背後的科學問題: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
    西媒:《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13日發文對電影《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進行了探討分析,文章內容編譯如下: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我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未來?為什么子彈在發射前不能退回彈匣?
  • 科學解釋人類時間之謎,時間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假設的蟲洞,四維空間上又怎麼解釋時間?對於人類時間之謎或許沒有人能解釋出所以然。沒有人知道時間到底是什麼,現在的科學能測量所有細微時間,但時間之謎仍然是一個神秘的謎團。時間是怎麼來的?時間和空間會不會突然在某一天靜止呢?關於時間的概念,網搜,一片空白,說明其複雜到無法解釋,但我們每個人又覺得如此平常。
  • 草莓的遊戲講堂:刺客信條起源中的金字塔之謎
    而最近推出的以埃及為題材的(迫真)旅遊遊戲《刺客信條:起源》卻不需要做出任何更新,根據育碧開發者們的說法再金字塔發現新密室之前他們就已經做出來一個了。遊戲任務中獲得的一張文檔,粗略地將金字塔內部構造標示了出來《刺客信條:起源》發生在大約公元前50年前後,那是由「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統治的時代。
  • 西媒:《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
    《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13日發文對電影《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進行了探討分析,文章內容編譯如下: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我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未來?為什么子彈在發射前不能退回彈匣?這些是看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第11部電影《信條》後可能會想到的一些問題。
  • 刺客信條奧德賽遊戲評測
    評分;9.2這個大名鼎鼎的ip在國內單機玩家環境裡,影響力可以說家喻戶曉,而這個系列估計也是很多單機玩家啟蒙的遊戲ip,那些耳熟能祥的老梗比如土豆大廠,信仰之躍等等大部分玩家也都是章口就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育碧自家流水線的遊戲產業模式,仿佛我們再也不會到艾吉奧三部曲的最初震撼和感動
  • 理解這三個概念就能看懂《信條》諾蘭是怎麼逆轉時空的 星際穿越
    諾蘭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有關時空扭曲、時空穿越的高概念電影,再加上剛剛上映的《信條》構成了諾蘭的時空三部曲。 在諾蘭的電影《信條》中,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 《刺客信條起源》評測:重回巔峰之作
    刺客信條系列,《大革命》和《梟雄》質量不錯,然而在《刺客信條:黑旗》之後,這個系列的玩法似乎變得固定,一成不變。而《刺客信條:起源》的出現,讓這個系列又重回高點,《刺客信條:起源》的地圖、玩法、劇情都上乘。《刺客信條:起源》交出了系列最大的地圖,儘管其中包含了大片綿延的沙丘和遼闊的海域。
  • 西媒:《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導 《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13日發文對電影《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進行了探討分析,文章內容編譯如下: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我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未來?為什么子彈在發射前不能退回彈匣?這些是看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第11部電影《信條》後可能會想到的一些問題。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下)——隱藏劇情和原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菌用好萊塢編劇技巧拆解了大致劇情,做減法拿掉了物理原理,有些小夥伴意猶未盡,還有些未解之謎影響理解劇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隱藏的劇情和原理,是不是能夠解決大部分疑惑。上個小目錄做導讀:一、兩個關於時間的小問題二、諾蘭的《信條》世界三、《信條》中的難理解的橋段和隱藏劇情一、兩個關於時間的小問題
  • 5分鐘看懂《信條》,時間鉗形的概念並不高深
    千呼萬喚,克里斯多福·諾蘭終於帶著他的新作《信條》上映了。這位出生於1970年的英國導演自從進入好萊塢開始就備受關注,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和極度燒腦的劇本讓眾多影迷為之瘋狂。而且在如今這個數字電影大行其道的時代,他依然堅持用膠片+實景的拍攝方式也頗具傳統感,可以說柯達這種老式的膠片公司全靠諾蘭和昆汀這樣固執的電影人才得以存活的。
  • 信條依舊,刺客已逝!懷念曾經的刺客信條
    信仰之躍不管對於有沒有玩過這個遊戲的人來說,對於這個名字,腦海肯定第一時間會浮現出在風黑月高之夜,一個冷酷的男人,隱秘地從目標的身後潛入,割喉、背刺、勒頸,簡單快捷地殺死目標,然後用一個完美的信仰之躍,瀟灑地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