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

2020-09-15 參考消息

《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13日發文對電影《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進行了探討分析,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我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未來?為什么子彈在發射前不能退回彈匣?

這些是看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第11部電影《信條》後可能會想到的一些問題。儘管這部影片是以間諜片開始的,但內容很快就充斥了大量的悖論、哲學思考和物理爭論,焦點是所謂的「逆時間技術」。諾蘭使用精妙而令人難忘的視覺語言,展示了一種神秘的反物質形式,這種形式會使物質在時空中逆向移動,例如物體向上「掉落」、船「逆著走」、建築物在被飛彈擊中後自行重組。

「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只要去感受它就行!」影片中,一位科學家向主角這樣解釋了「逆行子彈」的奇妙特性,這枚子彈從桌子上升起後才掉落。對於西班牙馬德裡自治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弦理論專家安赫爾·瑪利亞·烏蘭加來說,這句話是欣賞《信條》這部電影的好方法。但是即使如此,他仍認為,《信條》中有多少科學和虛構的東西是值得談論的。

為了討論這一點,也許應該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時間。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時間簡史》一書中用三個箭頭來定義它,這些箭頭指向未來並與不同的現象相關:宇宙箭頭、熱力學箭頭和心理箭頭。

《信條》這部影片至少在理論上是從一個令人驚訝的真實前提出發的:某些過程可以互換地前進和後退。從這個意義上,烏蘭加解釋說:「在時間倒流中,幾乎所有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都是不變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時間正行還是逆行,如重力、電磁或原子現象等很多現象在物理學原理上都是完全相容的,時間對它們來說幾乎並不重要。

不過這部電影並未涉及上述類型的現象,而是著重於宏觀過程,例如發射子彈或使公寓樓倒塌。

烏蘭加認為,這部電影的基本前提是,某些物體的時間流逝方向可以顛倒,例如,向後移動的子彈或從撞擊點出發的汽車。它們是普通物體的「逆版本」。

在現實世界中,根據熱力學第二原理並以與時間的熱力學箭頭吻合的方式來看,諸如化學反應或爆炸之類的熱力學過程會增加宇宙的熵,宇宙中的混亂無序會進一步增加。但是,在《信條》的虛構情節中,存在一個逆熵:一個反向的熱力學箭頭,最終導致完全的時間反演。按照這種邏輯,一個破碎的雞蛋最終可能重新恢復完整。

烏蘭加表示:「這個前提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為什麼這麼說?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熵在全局或淨規模上總是增加而不是減少。熵總是增加,熱力學箭頭總是沿相同的方向前進:在室溫下放置冰塊時,水融化並擴散。當用球拍擊打球時,一部分能量會隨著熱量的流失而消失,熵也會增加。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不是相反?首先,必須理解熱力學第二定律或原理不是某種神秘的宇宙定律:它僅僅是概率的體現。

除此之外,烏蘭加解釋說,逆熵意味著更多問題。在自然世界中,各種過程會增加熵,因為它們會向環境釋放熱量:當子彈掉落(金屬與空氣的撞擊和摩擦釋放熱量)或射中牆壁時,會散發煙和熱,並留下一個同樣發熱的彈孔。

熱量也會倒退嗎?這將需要槍本身以及牆壁和空氣同時發生逆轉。因此,烏蘭加認為,如果逆轉的子彈不在與之接觸的各種材料的陪伴下,它就無法進入逆流的時間。

但是,如果無序狀態總是在加劇,為什麼恆星會從氫或氦開始合成越來越重且有序的化學元素?為什麼樹木或母牛能夠通過空氣或消化食物中的疾病來創造秩序,使它們的細胞和蛋白質成形?答案還是在於熱量。恆星和生物都在其內部創造秩序,但這樣做的代價是向周圍散發熱量,從而加劇了全球範圍的無序(也就是說,人類以不斷釋放熱量為代價來增加並維持其賴以生存的秩序)。

那麼,我們能記住未來嗎?儘管所謂的「逆熵」理論不能很好地自圓其說,但《信條》中最有意思的元素可能是其中的主角也隨著時間逆流,並與正向的事件共存。這可能與時間的心理箭頭有關。

「問題在於:時間心理箭頭的方向是否隨著熱力學箭頭而反轉?」烏蘭加表示。他回憶說,在電影中,「我們體驗到時光倒流,因為我們看到了距離我們越來越遠的事件」。但在現實世界中,這個箭頭總是向前移動:「從根本上說,它與記憶的形成息息相關。我們記得過去,而不是未來。」

烏蘭加解釋說:「諾蘭說服我們反物體可以在時間中逆行的另一科學依據是惠勒-費曼理論。這是一種相對論性的超距作用理論,其中假定宇宙中有足夠的吸收體,它是作為帶電粒子發出的所有作用的收縮點,輻射阻尼就是這個理論的一個結論。因此,反轉的子彈將是一顆「防彈」,朝著對子彈來說已經是「過去」的「未來」發射。

《信條》不僅直面量子力學的神秘行為,還違背了相對論。正如烏蘭加所解釋的那樣,時間旅行違反了兩個重要規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光速更快地旅行,並且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信息無法從未來傳遞到過去。就是說,不可能像諾蘭電影所描述的那樣,一支未來的代表正向時間的紅隊將重要信息傳遞給過去的一支代表逆向時間的藍隊。

烏蘭加表示:「如果有某種方式可以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傳輸信息,那麼未來可能會影響到以前發生的事情。」這將違反因果關係原則。

因果關係是與光速相關的概念,光速是信息傳輸的最大極限。「當發生可以將信息傳輸到其他區域的事件時,如果沒有時間讓光線從一個區域傳播到另一個區域,則這些事件將被斷開。」這是打破《信條》中帶出的所謂「祖父悖論」的另一關鍵點。信息的速度必須快於光速,才能克服時間的流逝,並進一步發展到過去,在那裡您可以遇到自己的祖父甚至羅馬帝國。

如果存在宇宙箭頭、熱力學箭頭和心理箭頭,它們將走多遠?時間什麼時候用完?「據我們所知,宇宙將越來越快地膨脹,星系將逐漸稀釋,一切將變得更冷、更空和更暗。星星將耗盡燃料,膨脹將永遠不會結束。這就是所謂的『大凍結』理論。」烏蘭加表示。(編譯/韓超)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西媒:《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導 《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13日發文對電影《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進行了探討分析,文章內容編譯如下: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我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未來?為什么子彈在發射前不能退回彈匣?這些是看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第11部電影《信條》後可能會想到的一些問題。
  • 《信條》背後的科學問題: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
    西媒:《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13日發文對電影《信條》背後的科學和時間旅行進行了探討分析,文章內容編譯如下:時間是什麼?為什麼時間不能倒退?我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未來?為什么子彈在發射前不能退回彈匣?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導演諾蘭曾執導過《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口碑、市場雙豐收的大片。與科幻標籤相比,影評娛媒、觀影群體貼給這個導演的更多的是「燒腦「。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此外,冬季對這些蚊蟲季節性擴散的暫停作用已經減弱,這意味著「它們的活動時間更長」。這樣的解釋同樣適用於瘧疾,這是由雌性按蚊傳播的疾病。巴利亞達雷斯解釋說:「過去30年中,這種疾病在非洲、亞洲和美洲地區不斷擴張,因此有些人無法得到保護。」
  • 獨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談《信條》:時間旅行並非不可能
    斯穆特認為,隨著人類對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有了更多的重視和認知,這件事是可能發生的。然而,在斯穆特看來,如果我們現在就能做到逆轉身體的熵,人類也一定會搞砸。因為當你能夠返老還童,甚至在技術的幫助下長生不老,那麼更多的問題會應運而生。
  • 看不懂《信條》?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人類是如何幻想時間的?諾蘭關於時間的探索是如何延展的?《信條》又是如何實現「時空逆轉」的? 本文,我們和你一同打開時間的大門,開啟一段「腦洞大開」的探索之旅。 早期的時間幻想,還算不上嚴格的科幻作品,像現在的「穿越小說」 一樣,角色總是會莫名其妙地來到過去或未來,沒有科學解釋。
  • 《信條》中的物理學(二)時間旅行和祖父悖論
    例如,我們在上一講《時間機器》的文章裡談到:時空隧道由白洞和黑洞組成,一個物體從黑洞進去,會從白洞出來,而且出來的時間更早。如果一個小球A經過了時空隧道,並在更早的時間從白洞裡出來,形成了時間旅行。然後,從白洞裡出來的小球A'朝著還沒有進入黑洞的小球A撞了過去,那麼會發生哪些可能的情況呢?a).
  • 信條中的時間旅行,在現實中有可能做到嗎?物理學家:不可能
    相信不少朋友們已經去電影院看過信條這部電影了。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在上映前就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導演。這位著名的導演在之前拍攝了很多科幻題材的神作,每一部作品都是堪稱經典,讓人回味無窮,所以人們對於這一次的作品同樣也是十分期待。
  • 熵增能否確定時間的方向——《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中)
    文 | 陳思進 在上文《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上)》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 看懂《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信條》使用了大量的時間旅行。但是,這個時間旅行和其他科幻題材裡常見旅行不太一樣。普通的旅行,是你瞬間或者超高速跳躍到時間線上另外一個點,一旦跳躍完成,之後的事情就和往常一樣。但信條裡特別強調了自己不是普通的時間旅行,而是「時間逆轉」,不存在跳躍,所有人都是全程維持每秒一秒的速度,只不過有些人的方向和別人是反的。畫成圖,就是這樣:
  • 《信條》與時間之謎
    一切,歸於無 在牛頓那裡,時間是絕對的,是線性的,是勻速向前的,是無情的。在宇宙各處,時間的快慢是一致的。到了愛因斯坦時代,時間是相對的,是受重力和速度影響的。北極點和赤道地區,時間會差零點幾秒。而在不同的星球上,時間差別更大。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石碑最早出現在龐貝古城,而影片中,反派俄羅斯寡頭薩特多次和妻子提及要將兒子麥克斯送往龐貝遺址遊玩。時間閉合,環環相扣,開始即結束,結束即新生,這是《信條》時間旅行的驚豔之處。2.關於龐貝古城影片中數次提及龐貝古城。這既與影片名稱由來呼應,又暗示了這是一個講述新生與毀滅的故事。
  • 「影評」《信條》與時間之謎
    一切,歸於無在牛頓那裡,時間是絕對的,是線性的,是勻速向前的,是無情的。在宇宙各處,時間的快慢是一致的。到了愛因斯坦時代,時間是相對的,是受重力和速度影響的。北極點和赤道地區,時間會差零點幾秒。而在不同的星球上,時間差別更大。重力和引力越大,時間就變得越慢。愛因斯坦和霍金等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的旅行速度超越光速,就可以回到過去。
  • 科幻|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作為諾蘭的鐵粉,又是科幻電影的愛好者,疫情之後我第一次回到影院,第一時間觀賞了科幻大片《信條》的首映,當只有在影院裡才能聽到音效響起時,竟然「老淚縱橫」,不由得感嘆:久違了!近年來,許多科幻片不約而同地用黑洞、量子力學中的概念和花哨的術語,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等作為科幻設定,而諾蘭卻另闢蹊徑,「竟然」用到了熱力學的熵,還有我曾談過的平行宇宙、反物質等。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
  • 會拐彎的子彈和扭曲的時間,最新神作《信條》值得我們期待嗎?
    也行,你很久沒有去過電影院了,但號稱比肩《盜夢空間》,有著會拐彎的子彈和扭曲的時間......即將上映的《信條》讓你心動了嗎?「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是輕描淡寫的——大多數人已經五個月沒有踏進電影院了。對於一個藝術和娛樂記者來說,似乎就像過了一個世紀。
  • 《信條》《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基普·索恩:愛可以改變科學,那就是人們對科學的熱愛
    拍電影、寫小說,最「不務正業」的諾貝爾獎得主基普·索恩,既是「硬科幻」經典代表作、電影《星際穿越》的製片人,也是今年最熱科幻大片《信條》的幕後科學顧問。正在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基普·索恩於北京時間10月31日凌晨1點接受了在線專訪。這位「斜槓」科學家選擇用科幻啟迪大眾今年,全球大熱的科幻電影《信條》邀請了索恩擔任科學顧問。
  • 刺客信條起源新手如何快速升級_練級地點推薦
    刺客信條起源新手如何快速升級?相信這是很多新手玩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帶著疑問和小編來看看刺客信條起源練級地點推薦吧。老鷹是同步點(快速旅行)
  • 無《信條》,不生命!
    雖然大家都說《信條》是諾蘭「時空三部曲」的終章(前兩部則是《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但其實在這三部電影中,時間都是遠比空間更為重要的那個主題。在《盜夢空間》中,時間的尺度被拉伸或壓縮,才有了「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電影化呈現。而在《星際穿越》中,時間不僅僅在黑洞附近被質量所扭曲,甚至在玄幻的先進文明那裡變成了一個像空間一樣可以任意往來的維度。
  • 科學家談《信條》,時空逆轉現實嗎?
    《星際穿越》主要研究蟲洞和時間旅行,《信條》則在思考是否有可能反轉物體或人類的熵,讓其在時間中來回穿梭做到「時光回溯」。但對我而言,說《信條》是科幻電影其實有點過,「科幻」並不能作為過多動作和過分場景布置的藉口。電影本身並不燒腦,只是表現得有點故作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