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談《信條》:時間旅行並非不可能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諾蘭大導又有新電影!」即使在疫情期間,這個消息仍然在全世界備受矚目。

電影《信條》中的場景。圖|The New York Times

作為佳作頻出的全球頂尖導演,諾蘭最新力作《信條》自上映以來掀起一陣討論狂潮,無論是使得對話略顯含混的混音特效,或是專屬於諾蘭的精巧情節設置,走到哪兒,都有人拉著你一頓討論。

諾蘭在豆瓣上的熱門作品評分。圖|豆瓣

那麼,電影的基本設定—— 反轉一個物體或一個人的熵,讓TA可以進行時間穿梭,到底有沒有理論支持?我們未來的某一天,能不能進行時間旅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特別邀請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客串過《生活大爆炸》的喬治·斯穆特三世(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獨家解析諾蘭的新作。

斯穆特也曾經客串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編劇曾經借謝爾頓之口表達了斯穆特的讚美:「斯穆特對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和各向異性研究鞏固了我們對宇宙起源的了解。圖|TV GUIDE

01

「逆轉熵是可能的」

現在,我們先攜手來回憶一下往日的物理學知識。在物理學裡, 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規律: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熵會不斷增大。

熵就是衡量秩序水平或是信息水平的標準。粒子越無序,那麼它的熵就越高。

熵衡量的是一種狀態的無組織性。圖|medium

在液體、固體、氣體中,氣體的熵是最高的,液體次之,最後是固體。

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熵的高低比較。圖|Texas A&M University

用你的廚房來打比方,你的冰塊在飲料裡融化,你燒的糖醋小排裡的糖與鹽在不斷溶解,這都是熵增加的過程。

平均而言,事物會變得越來越無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變老的原因--我們的身體會慢慢變得越來越無序。

因此,斯穆特在回答關於逆轉熵的問題時,他笑著表示:

這件事情想在現實中做到是很難的,所以我是不會太去擔心這個問題的。但對於電影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有趣的假定。 

斯穆特採訪截圖|WLF獨家視頻採訪

但是不擔心不代表做不到。斯穆特認為,隨著人類對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有了更多的重視和認知,這件事是可能發生的。

然而,在斯穆特看來,如果我們現在就能做到逆轉身體的熵,人類也一定會搞砸。因為當你能夠返老還童,甚至在技術的幫助下長生不老,那麼更多的問題會應運而生。

在電影《信條》中拯救世界的主角團們。圖|Racking Focus Podcast

因此,斯穆特認為我們必須具備足夠的智慧,並且選擇合適的人來帶領著我們前進。斯穆特進一步解釋:「地球上的生命體經歷了幾十年億年的演變,而這些生命體的體內都是由各種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在演化中變得更加高效。

「因此,我們也在逐漸接受這種觀點,我們可以通過不斷修復身體的細胞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我認為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智慧來更好地構建這個社會,並且有睿智合適的人帶領著我們前進,那麼未來我們的壽命都會越來越長,並且衰老的問題也會被改善。」

斯穆特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圖|WLF獨家

02

「我相信時間旅行」

無論是《星際穿越》還是《信條》,都讓人們對於「時間穿越」這個主題充滿著幻想。而 斯穆特也解讀了這個引發大眾熱情的主題。

 電影《星際穿越》中的場景。圖|alphacoders

很多人在反駁時間旅行的命題時,總會提到著名的「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講的是這樣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想像一下,你成功地造了一臺時光機。你乘坐著它回到了過去,然後在你的祖父遇見你的祖母之前見到他並殺死他。那麼你的父親、母親都不會出生,你也一樣。那麼你和時間機器也不會被造出來。所以這變成了一個悖論。

被用來嘲笑「時間旅行」的理論:「祖父悖論」。圖|abyss

因此,「祖父悖論」就成為了一個廣為流傳,用來證明「時間旅行」壓根不具備可行性的理論。因為你在回到過去後所做的事情有可能改變已經發生的現實,從而讓你無法在未來造出時光機,也就回不到過去。

但是斯穆特卻告訴夢想著某一日能夠坐時光機的朋友們,他並不認為時間旅行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他猜想,我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撕裂黑洞,並且利用這種撕裂來做到時間旅行。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正值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緊鑼密鼓地籌備間隙,我們得以有幸網絡連線,向三位在宇宙天文學領域有深度造詣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問。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2018年,亞瑟·阿斯金以96歲高齡獲獎,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的最年長者。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今年的安德裡亞·格茲成為了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得者。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發現神奇的黑洞 3位得主分享760萬...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文景 繼昨天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獎首個獎項後,另一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於今天「官宣」得主。據統計,在百餘年中,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共有6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06年諾獎得主談諾蘭新作《信條》此前,全球頂尖導演諾蘭新作《信條》自上映以來掀起一陣討論狂潮。
  • 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組圖)
    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圖左)中新網10月9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物理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以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的貢獻。
  • 科學家談《信條》,時空逆轉現實嗎?
    《星際穿越》主要研究蟲洞和時間旅行,《信條》則在思考是否有可能反轉物體或人類的熵,讓其在時間中來回穿梭做到「時光回溯」。在寫《信條》劇本時,諾蘭採納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基普·索恩的一些建議而當你加熱它時,溫度升高,它的熵增加了,變成了組織結構不固定的液體或者氣體。但是一個冰箱或一個冰櫃可以逆轉這一過程。所以單純建造可以逆轉熵的裝置並不難,但這並不意味著冰箱裡的時間會倒流。就如同我把食物放進冰箱之後,它並沒有變得越來越新鮮。所以逆轉熵可以讓時間倒流,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推斷,並非一定會成為現實。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發現神奇的黑洞 3位得主分享760萬!第四位女科學家上榜
    繼昨天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獎首個獎項後,另一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於今天「官宣」得主。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今年的安德裡亞·格茲成為了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得者。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第四位女科學家上榜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今年的安德裡亞·格茲成為了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得者。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10-12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接下來幾年也有可能屬於天體物理!」 「前任」諾貝爾物理學獎...
    來源/東方IC 北京時間昨天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會有「板塊輪換」,而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已經有一組天體物理學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會員迪迪埃·奎洛茲和米歇爾·馬約爾,他們因共同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已知的圍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而獲獎。
  • 「接下來幾年也有可能屬於天體物理!」「前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樣說
    北京時間昨天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來源/諾貝爾獎官網對於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再一次頒給天體物理學,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會有「板塊輪換」,而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已經有一組天體物理學家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 至今沒看懂《信條》?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比約克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披露的數據,整理了178名諾貝爾物理、化學、經濟、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和發表他們獲獎成果時的年齡。從圖片可以直觀地看到,平均而言,物理學家是最早出成果的,42歲就能進行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然而他們的等待時間也是最長的,平均要再等近24年,方能接過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章。
  • 真人版「阿笠博士」是諾獎物理得主:遇事不決,指望不上量子力學
    鄧肯·霍爾丹(圖左,WLF獨家圖)阿笠博士(圖右,圖源Anime-Planet)這位「阿笠博士」的本尊,是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拓撲學大咖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他將參加10月底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訪談的好好的,阿笠博士忽然向小編秀起了諾貝爾獎牌??
  •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你還只知道居裡夫人嗎?花3分鐘了解更多!
    2020年度諾貝爾獎首個獎項後,另一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不早於北京時間今天17時45分「官宣」得主。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施鬱則撰文表示,十幾年前,他注意到獲獎領域越來越集中於四大領域:粒子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凝聚態物理和天體物理,或多或少有循環(也可稱輪流或周期)。「本世紀以來,每年的頒獎在這四大領域中輪流,但不是嚴格的周期性,可以有微調。在一段時間內,每個領域平均次數基本持平。」施鬱認為,今年最大可能獲獎的,是凝聚態物理中比較實用或技術性的項目。
  • 價值與爭議:獨家解讀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減貧研究為何重要
    今年經濟學獎的獲獎者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67歲的背景下,三位獲獎者都很年輕,正值研究產出旺盛的年齡,班納吉58歲,克雷默55歲,迪弗洛47歲,迪弗洛也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時,班納吉與迪弗洛這樣夫妻檔共同獲獎,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歷史上也是首次。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比約克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披露的數據,整理了178名諾貝爾物理、化學、經濟、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和發表他們獲獎成果時的年齡。 探測行星需要很長時間,但他很快就要畢業了,他總覺得自己要完不成了。然而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他發現在他頗為熟悉的恆星飛馬座51外面有著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