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時間,世界會怎麼樣

2021-01-12 正義網

  

  

  《致命魔術》 

  

  《記憶碎片》 

  自10的負43次方秒那一刻開始,這個宇宙就不一樣了。確切地說,在這個人類已知的最小時間(普朗克時間)裡,大爆炸發生後世界即有了最初的模樣,而後歷經150億年從而形成今天的宇宙。假如把這150億年濃縮在一盒錄像帶中,回放過去的點滴,你會發現什麼呢?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太陽系誕生、第一個星系出現、第一個類星體出現、原子、原子核、創世的剎那,遙控器上的「倒退」按鍵讓我們看到宇宙的溯源過程,時間就像小河裡的水一樣流淌著,只不過現在變成了反方向。 

  在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信條》中,現在的人類正受到來自未來「逆時技術」的潛在「威脅」,未來的人類通過「逆轉門」捎信和物品給能夠毀滅現在世界的「代理人」,選中他來毀滅現在的人類。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荒謬,畢竟「祖父悖論」告訴我們,殺死祖父約等於自殺,但未來的人篤定現在的我們唯有一死才能改變地球糟糕的境遇,於是故事就這樣設定了。 

  電影中的故事設定基本上是按照套路出現的,比如推理偵探類電影,故事更多的是強調為什麼,而非是誰或如何,在觀影的過程中體驗導演想要表露出的人性的東西;轉變爆發型電影,以苦難和折磨作為牽動觀眾敏感神經的切口,以便和自我救贖的主人公產生共鳴;麻煩終結型電影則是看似普通的「天選之人」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突發事件,壞人越壞,主角就越偉大……總之,色彩、影像為故事服務,故事又為電影類型、主旨服務,而導演只需圍繞這些元素進行「拼湊」「融合」,一部電影大概就是這樣完成的吧?! 

  不過純粹講故事的電影好玩嗎?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天才導演的成名作往往都是多線性敘事故事,把一個故事講得複雜有趣,觀眾才會買你的帳。可是有些導演在故事講得足夠精彩了之後,就會關注起自我信息的輸出。以諾蘭為例,時間這個概念曾經出現在他執導的多部電影中,《記憶碎片》是諾蘭打破時間線,段狀汲取時間的嘗試;《致命魔術》裡他開始進行嵌套,就是將多個時間穿插;《盜夢空間》中玩起了「時間差」,強調夢境與現實的時間快慢不一;另外,基於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蟲洞理論和時間旅行可能性原創的《星際穿越》,描述了五維空間中時間的存在方式;而《信條》則是逆轉了時間的方向,創造出時間軌道上前進與後退兩種不同運動規律的人和物體並存的狀況。 

  《信條》有趣的地方即在於此,未來人「回到現在」這個過程並不像其他電影中「天外飛仙」般的設定,而是像剛才遙控器上的「倒退」鍵,必須沿著時間線反向後退到現在,而整個反向的過程因為實體的存在感過於真實,導致必須設置一個「我和我不能碰面」這種東西以原則性自洽。這裡不得不讚嘆諾蘭在創作《星際穿越》時提到的「向外延伸」的執著力,成長年代對未知的狂熱期望可能每個年少的人都有過,但隨著幾十年熱情的退散,我們已然沉著冷靜,但就是對未知不再著迷,即使面對小徑分岔的花園,也總是習慣性走安全的那條。如此一來,你和平行世界裡的你又怎麼會相遇呢? 

  諾蘭的「向外延伸」實際上談的是科學問題,傳統物理學的空間概念是三維空間,但這次我們不妨回到「剎那」之前。目前,大家可以普遍接受的一個結論是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那麼接下來的普朗克時間裡,十維宇宙(最新的大一統理論模型M理論認為宇宙是從十一維開始演進的)迅速分裂成一個四維宇宙和一個六維宇宙是不是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再加上開頭宇宙溯源時的那份倒退的創世時間表,聽起來像不像科幻小說,但這,確實是眾多科學家普遍的共識,六維宇宙崩潰縮小到普朗克尺度,四維宇宙迅速爆炸膨脹成為今天的宇宙。 

  想要理解四維宇宙,在三維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時間維度即可,簡單點說就是把一小時前的我和現在的我聯結變成四維空間裡的線。不過因為我們是三維生物,已經適應了三維生活的眼睛只能看到四維空間的截面,即某一時刻的你我,所以無法在現實中看到過去和未來。假如我們是四維空間的生物,問題就容易得多,過去、現在、將來各個時段的我們隨時可以看到,也就不用發明什麼「逆轉門」之類的技術藉以回溯時間了。 

  《星際穿越》裡展示的空間比《信條》要稍微複雜一點,在四維空間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層次的維度,借用小徑分岔的花園理論來說,不同道路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這種存在就是五維空間中你能看到的未來的不同分支。在五維空間宇宙觀中,空間、時間、層次是對稱的,所以馬修·麥康納飾演的男主在進入黑洞後掉入五維空間,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時間段的女兒同時存在,通過摩斯電碼給女兒傳遞信息,從而改變她的選擇和人類的命運。 

  所以,那個科學家拍到的像極了甜甜圈照片的「黑洞」內只有五維嗎?每顆恆星的生命歷程大都如此,氫氣聚合,氫元素融合形成氦,能量將原子核束縛在一起,並釋放部分能量,經過數十億年發光發熱,氫氣逐漸耗盡,兩次坍塌後成為「紅巨星」,再成為「白矮星」,爆炸後成為「超新星」和「中子星」,繼續坍塌最後成為「黑洞」。黑洞內是超光速世界,所以屬於九維至十一維空間,因此可以吸附任何物質。到達十維空間以後,雖然人類依據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的劃分僅處在0.7級的行星文明上,雖然人類現有的技術和工具水平無法對其進行直觀測量,雖然我們只有微不足道的能源甚至還沒有離開太陽系,但絲毫不妨礙人類最智慧的大腦對十維宇宙的描繪,因為那裡包含著所有的時間線、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所有…… 

  能夠真實呈現物理學的電影鳳毛麟角,與《星際穿越》比肩的《阿波羅13號》,伴隨著那句「休斯頓,我們有一個問題」,三名太空人開始了一段可怕之旅;而至今仍被影迷奉為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則是物理學與哲學的一次碰撞,認為人類終將還原成原始赤子的尼採與電影原著中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妙,《2001太空漫遊》不僅達到了科幻類電影的天花板,而且代表了人類想像和思索的極限。類似《登陸月球》《宇宙訪客》《星際迷航》《第三類接觸》這些科幻電影,同樣帶著對宇宙的探索熱情,以及對人類本質和未來的終極思考,以科學普遍的終極敘述思路出發,去闡釋對世界的認識,試圖探尋人類的出路。 

  《信條》也是如此,這部電影加入了「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這一假說,由於時間的本質是運動,因此想要逆轉時間,就必須朝著熵減的方向以相反運動的方式存在,於是電影中比比皆是奇怪的逆向運動場景,退回手槍的子彈、翻轉的爆炸,逆向的汽車、回巢的海鷗,採用「鉗」形戰術順時間前進和逆時間而行的特工,為了不被未來的人類幹掉,那些人忍受逆時間的孤獨和不適,為了拯救世界殫精竭慮。 

  世界需要我們去拯救嗎?假如有一天,所有的恆星包括太陽不再燃燒,行星不再旋轉,物質停止運動,時間存在的意義又會是什麼?從黎曼、愛因斯坦的重力場,到量子力學,超重力論,超弦理論,M理論,人類最偉大的智慧頭腦為探尋宇宙真相前僕後繼。昔日尼採有言「上帝已死」,而今《大設計》中第一頁霍金便宣稱「哲學已死」。事實也確實如此,所有哲學流派的終極思考是世界本源,而這一問題現在科學已經給出全部解釋,哲學的使命已經終結,所謂「唯心」「唯物」,都已經被量子理論、超弦理論徹底動搖,甚至「客觀存在」也變得索然無味。 

  「無中生有」解釋了宇宙為什麼存在,我們為什麼存在,而見證了無數次恆星生滅的宇宙本身,其最終的結局又將會是如何?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要麼宇宙是一個有無限邊界的開放宇宙,不斷膨脹後被「冰」毀滅,要麼是一個有邊界的封閉宇宙,崩墜收縮後被「火」吞噬。這麼看來,人類的終極命運難逃一死,不僅僅會面臨太陽的「消亡」,或是生態惡化這種「作繭自縛」,如果憂患意識夠久,更艱巨的任務還會紛至沓來。 

  不管從科學還是情懷角度來看,《信條》中未來人類借自我毀滅以重生都並非良策,《星際穿越》中,人類在找到適宜居住的星球前,可以暫時生活在巨型空間站內,或許「搬家」也未嘗不是一件可以嘗試的事。羅摩奴詹,一位出生於印度的數學天才,他發現我們只能在二十六維與十維中定義弦理論,然後用一堆數學式證明:弦論只有在十維中才是自洽的。而霍金創立的量子宇宙學,在試圖完成統一前輩物理學家未完成的「統一場論」,統合大到整個宇宙、小到夸克的所有自然律的基礎上,構想出多重宇宙這個理論。上述理論給我們提供了另外的思路,即四維宇宙崩潰前把時空彎曲逃入慢慢展開的六維宇宙中,又或者透過複雜的蟲洞系統逃到其他相聯結的平行宇宙中,掌握了統合自然力之後的我們可以重新創造新的宇宙。 

  愛因斯坦的夢想是統合已知作用力,其實在五維空間中,光與重力的理論即可以統一,那麼在十維宇宙中,人類是可以成為那個逃離太陽系或宇宙最浪漫的意外的,因為一切自然律都包含了小概率事件。借用諾蘭在《信條》中描述時間逆轉時所提到的觀點「不要試圖去理解它,而是感受它」。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去盡情體會自然規律的神奇,以及那一點點的意外吧,這大概就是宇宙希望帶給我們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如果蚊子滅絕了,世界會引發怎麼樣的嚴重後果?你知道嗎
    如果蚊子滅絕了,世界會引發怎麼樣的嚴重後果?你知道嗎相信大家最深惡痛恨的物種大概就是蚊子了吧?在我們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夏天的時候,蚊子不光在我們的耳邊嗡嗡叫,叫人煩躁不安,而且釘在我們的皮膚,導致瘙癢難耐。世界上會有這種可怕的生物?
  • 玻尿酸,逆轉時間的秘密武器
    伊婉C算是給我帶來轉機的一款玻尿酸產品,它讓我重新找回了時間,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爺青回!伊婉C是我從朋友那裡了解到的,她說現在很多美妝博主都在推薦,是玻尿酸產品中的明星產品,安全、有效、並且是大品牌。大品牌?有多大呢?
  • 如果發生11級地震,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帶你去看看那可怕的景象
    如果發生11級地震,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帶你去看看那可怕的景象!說到地震,小編就會感覺後背涼涼的。雖然小編經歷的地震也就四五次,每一次都沒有造成傷害,但是那種地動山搖的感覺總是記憶猶新。雖然說人類可以主宰地球,但是人類卻無法避免自然災害。
  • 地球磁場逆轉持續時間比我們想像得要更長
    地球磁極的上一次逆轉發生在很久很久之前,人類甚至沒能記錄到它,但是對古代熔巖流的研究幫助科學家們估計了這一奇怪現象的持續時間。一組研究人員利用火山記錄對地球上一次磁場逆轉進行了研究,地球上一次磁場逆轉大約發生在78萬年前。科學家們在一項新研究中報告說,他們發現,這種磁極逆轉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比研究人員之前認為的要長得多。在過去的250萬年裡,地球磁場已經逆轉了幾十次,南變成了北,北又變成了南。科學家們知道上一次逆轉發生在石器時代,但他們對這種現象的持續時間以及下一次逆轉可能發生的時間都知之甚少。
  • 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時間,是科幻最古老的主題之一。諾蘭被稱為「時空三部曲」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信條》,每一部都探索了一種時間的呈現方法。人類是如何幻想時間的?諾蘭關於時間的探索是如何延展的?《信條》又是如何實現「時空逆轉」的? 本文,我們和你一同打開時間的大門,開啟一段「腦洞大開」的探索之旅。
  • 諾蘭《信條》裡的時間逆轉在理論上可能嗎?是否符合科學?
    ,我瑟瑟發抖地表示:我就一個寫科普的,又不是寫影評的,不需要劇情解讀……所以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電影裡的時間逆轉理論上可能嗎?符不符合科學?時間會逆轉嗎?電影裡的時間逆轉過程就是一個逆熵過程,也就是熵減的過程,電影裡把時間逆轉的子彈和武器就叫做逆熵武器。雖然在目前已知科學裡,熱力學時間箭頭也是不可逆的,但誰也不知道它是原因還是結果。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是熵增定律導致時間不可逆,還是由於沒有出現時間逆轉從而導致熵增定律的出現。科學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箭頭,就是前面提到霍金所說的由宇宙的膨脹和收縮導致的宇宙學時間箭頭。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影片講述了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國際特工試圖利用「時空逆轉」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諾蘭導演一向熱衷「時間」主題,這次更是玩出了新境界——同一空間內同時存在「正向」和「逆向」行進的事物奇觀,簡單粗糙地說就是「局部時間倒流」,給我們帶來了驚妙的觀影體驗。
  • 時間倒流、子彈逆轉,諾蘭的《信條》是怎麼自圓其說的?
    諾蘭對觀眾一直都相當照顧,之前的作品如《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剪輯手法都相當樸實,這次的新片《信條》更是將其中時間逆轉的片段播放了兩次,真正讓人難以理解的其實是其中的概念和設定。熵,逆轉時間的熱力學概念影片中主角為了拯救世界,也為了順便拯救女主角(如果有女主角的話),多次逆轉時間,而時間的逆轉,就是通過熵實現的。
  • 逆轉的薛丁格方程,美俄科學家實現量子時間「倒流」,令人興奮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Gordey Lesovik解釋說:「這個定律與時間之箭的概念密切相關,它指出了時間從過去到未來的單向性。」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雖然我們在宏觀世界裡不太可能讓時間逆轉,讓一個系統的熵自發地減少,但是在量子領域,它也未必是牢不可破的。在電子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門道。
  • 《奇異博士》,卷福披上魔法鬥篷,時間寶石逆轉時空
    後面,黑暗生物多瑪姆強勢入侵地球,卷福利用時空寶石,無限逆轉時間,在生與死之間不斷的來迴轉變,最終,多瑪姆為了不陷入卷福製造的時間牢籠裡,答應卷福,帶走信徒,退出侵略地球。其實在這裡可能有的小夥伴要疑惑了,既然卷福在這裡可以利用時間寶石,無限逆轉時間,把多瑪姆困在時間的牢籠裡。為什麼在打滅霸的時候不用這一招呢?
  • 時間逆轉,拯救世界?諾蘭新作《信條》委實燒腦
    可是…手段分分鐘碾壓觀眾智商,因為不管是拯救時間還是毀滅世界,手段都是通過時間逆轉來完成的。故事從國家歌劇院被恐怖襲擊為開始,男主通過了神秘組織信條的考驗。從而知道了俄羅斯大亨安德烈的滅世計劃。電影全片圍繞著一個物理學知識:熵,來搭建電影的核心框架「時間逆轉」。
  • 世界會變得怎麼樣?
    如果蚊子真的消失了,這個世界會怎樣?愛因斯坦曾說過 "蜜蜂滅絕,人類活不到四年" 這句話?蚊子滅絕了真不敢想,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可能是此次地球生態系統的一場災難吧。首先,蚊子沒了,一群以蚊子為生的動物就會消亡,如同壁虎,蜘蛛,青蛙,蜻蜓,由於蚊子的減少,這些以蚊子為食的動物會去更多的吃蒼蠅,飛蛾等生物,導致它們的大量減少。而且,蚊子消亡的原因是什麼?
  • 物理學家打造出能讓光學光波實現時間逆轉的技術
    據外媒報導,就像倒著看電影一樣,物理學家剛剛展示了一種可以使光學光波實現時間逆轉的新技術。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逆轉了時間的流動,而是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誘導光波反向沿正向路徑折回到原點的方法。這是第一次在完全控制光的所有自由度的情況下實現了光波的時間反轉。
  • 時間逆轉?韓影《超時空通話》曝預告
    中字先導預告時光網訊時間穿越、時空逆轉是科幻或者懸疑片經常玩的梗,近日韓國電影《超時空通話》曝光首款中字預告,講述的又是這樣的故事。然而,英淑得知自己的未來十分慘不忍睹後,竟展開意料之外的行動,甚至開始威脅到書妍……預告中也出現了類似《信條》那樣的「時空逆轉」鏡頭,譬如人倒著走路什麼的,劇情到底是怎樣,只能11月27日上線Netflix後才能見分曉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 從上帝那裡偷時間,以色列科學家表示,找到了逆轉人類衰老的方法
    近日,以色列生物科學家說,他們通過多次試驗,已經成功地逆轉了生物衰老過程——關鍵的秘訣就是使用氧氣。由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埃夫拉蒂Shai Efrati以及沙米爾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領導的最新研究發現,將64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放置在加壓室內並每天接受純氧持續90分鐘,一周五天持續三個月,不僅延緩了衰老過程,而且試驗對像的衰老被逆轉了——神不神奇,震不震驚?
  • 科學家發現蜜蜂可以「逆轉時間」,逆轉大腦衰老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SU)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Norwegi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發現:當年長的蜜蜂承擔通常由年輕蜜蜂處理的任務時,它們大腦的衰老可以有效地逆轉。該研究發表在《實驗老年病學》(Experimental Gerontology)雜誌上。
  • 海爾「打敗」時間!「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
    當「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作者 | 羽立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正在熱映的諾蘭新片《信條》,那就是:決定人類終極命運的根本不是核戰爭,而是一場時間之戰。電影劇情引入的第一條法則是「熵減」,當「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也引用過熵的概念,他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對抗熵增。當世界沿著時間之矢的方向行進,從有序到無序的熵增不可避免。諾蘭在電影中讓主角通過「時間鉗行運動」回到過去,拯救地球於危旦。
  • 科學家談《信條》,時空逆轉現實嗎?
    你覺得《信條》怎麼樣就比如說,你聽見時鐘在嘀嗒作響,感受到時間在流逝,這跟「熵」的概念有關,如果你能夠逆轉熵,也許就能夠讓時間倒流,這一點在理論上也許不完全是錯誤的,這是你可以認同的結論。但是電影對時光逆轉的後果的描述和解釋並不符合邏輯。那麼,到底什麼是熵?
  • 如果地球變成了一個立方體,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那麼大開腦洞的時候到了 ,如果地球是一個立方體,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地球是一個立方體,我們的視野將會非常的廣闊,哪怕是五千公裡以外的龐然大物,我們都能夠看得一清二楚。其次,向立方體的角走去,你會感覺行走越來越困難,就像是在懸崖峭壁上爬行一樣。
  • 如果人類集體冬眠,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
    試想一下,如果人類也像那些變溫動物一樣,每到冬季就要藏在窩在家裡冬眠,進行一個季節的休養生息,那麼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看完你就知道了。如果人類要冬眠,那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首先人類要進化成為變溫動物。但是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人類在地球上就沒有什麼優勢了。